“別被一個不愛你的男人要了命!”宅家倆月,兩對夫妻、兩種結局

萬萬沒想到,3月初復工後,多地出現了“報復性”離婚潮。

  • 西安17個婚姻登記處,“陝政通”開放的離婚預約名額排到了4月3日
  • 廣州市婚姻登記網上預約系統顯示:3月中下旬離婚預約人數已經排滿了
  • 湖南嶽陽汨羅市婚姻登記處,日辦理離婚手續高達到18例,迎來離婚小高峰。
  • 四川達州市某區婚姻登記處主任稱今年2、3月間,辦理離婚數激增。
“別被一個不愛你的男人要了命!”宅家倆月,兩對夫妻、兩種結局

為啥這麼多人扎堆要離婚?

其實很簡單——隔離期之前積壓的離婚需求,在這段時間集中釋放出來而已。

別說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處飛,兩相生厭太久的夫妻,哪怕是面對病疫這個人類的可怕敵人,都懶得拉起手來迎戰。

有人說,疫情彷彿照妖鏡,將婚姻關係中大大小小的問題顯現無遺。原本就有裂痕的婚姻,在隔離封閉的空間中仍還不斷摩擦碰撞,只會加速支離破碎。

如此而言,宅在家中相對無言的兩個月,也只不過讓即將死亡的婚姻進入死緩而已。

“戴口罩的得和戴口罩的過,不怕死的得和不怕死的一起過。”

28歲的小蘇,是這批特殊時期離婚潮中的一員。

其實,小蘇和丈夫的關係早在一年多前,就因為帶孩子、幹家務、財務支出等等一系列家庭瑣事惡化了,只是為了孩子,而在勉強維持著。

疫情期間,小蘇積極響應號召,宅在家中做好一切防範措施。小蘇有類風溼,深知這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經不住病毒的狂轟亂炸。可小蘇老公卻心大得很,沒事總出門去同城公婆家跑。這倒也罷了,他還總想著摘口罩,小蘇提醒了很多次,他總說:“怕什麼,老子身體好得很!”

最近,住在國外的大姑子一家人準備回北京,可聽說北京那邊實行歸國集中隔離,大姑子就和小蘇老公商量,從他們的城市入境,完後就住在小蘇家居家隔離。

小蘇一聽就炸了:“憑什麼要住我們家啊?他們拖家帶口4個人,來了我們住哪兒去?!”

他老公說:“擠一擠不就行了?再不行我們搬到父母那兒住去,把這房子讓給他們隔離。”

小蘇沒法和老公溝通,索性跑到小區管理處告狀,管理處人員建議讓大姑子一家按照規定流程辦事,為了家人安全,也為了小區安全。

結果小蘇的這個“告狀”行為,徹底惹毛了老公,兩個人大吵一架,甚至連公婆也來指責她“鐵石心腸、自私自利”。小蘇憤怒地說:“到底是誰自私自利?你們身體好扛得住,有想過我嗎?!”

一個遵守規則的人,沒有辦法和一個蔑視規則、習慣鑽規則漏洞的人相處。

一個把血緣和家族利益擺在第一位的人,也不會理解為什麼其他人的生命也很重要。

有網友的一句戲言,道出了真理:戴口罩的得和戴口罩的過,不怕死的得和不怕死的一起過。本不是同一路人,把南轅北轍的三觀強行往一塊兒湊,只會爆發出更多的矛盾、引起更多的崩潰。

婚姻如同旅程,夫妻就是相伴的兩個旅人,若有沒有同樣的目標,終究會成為彼此過客。

這樣的婚,離了也就離了吧。再不離,小蘇的身體健康畢竟比什麼都要緊,別被一個不愛你的男人,要了命。

“別被一個不愛你的男人要了命!”宅家倆月,兩對夫妻、兩種結局

“上天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離婚冷靜期。”

然而,不是所有婚姻都如此經不起考驗,仍有一些婚姻,能從死緩中逃出生天——

  • 據媒體報道,婚姻登記處預約的離婚,最後爽約者卻將近40%。

這種情況,讓晴朗想起前段時間熱議的新民法典中設立的“離婚冷靜期”的話題。看來,離婚冷靜期的存在也不無道理。有足夠時間的冷靜和反省,能讓那些“情緒性離婚”數量大大降低。

有一本書叫做《霍亂時期的愛情》,人生漫長,越能經得起生老病死考驗的感情,就越發彌足珍貴。

當恐慌、焦慮和寂寞蔓延的時候,你忽然發現,那個原本看起來可有可無的人,原來是彼此最相依為命的依靠。

小林夫妻本來已經約定好去辦理離婚的,協議書雙方都擬好了,就等著辦手續了。

他們生了小孩之後,丈母孃過來幫忙帶孩子。丈母孃很強勢,怎麼帶孩子得她說了算。小林妻子又和自己娘站一邊,沒有小林的說話權。小林內心憋屈,長期與妻子開展冷暴力,他希望以此來懲罰妻子的不溫柔,沒想到,妻子早也看他不慣,就這麼答應離婚了。

疫情開始時,丈母孃提前回了老家,家裡只剩夫妻二人和孩子,真正過上了爸爸媽媽帶孩子的三口之家的生活。

夫妻倆有了分工,妻子主要負責帶娃和做飯,他則包下其他工作——出門買菜丟垃圾;蹲點在網上搶口罩、買酒精84;一天兩次,給家裡拖地擦桌消毒……

夫妻間偶爾也會談論一下疫情,不再相對無言,發現彼此聊聊天,也是很輕鬆的事情。

妻子在廚房忙活時,他抱著哭鬧的娃到處亂轉,發現自己寧願幹家務,也要比哄娃來得輕鬆。

口罩用完了,妻子給他做了一套自制防護套裝——塑料薄膜、雨衣、廚房紙。穿上以後,夫妻二人笑得眼淚都快掉出來。

那天,小林全副武裝去丟垃圾時,細細的雨絲打在身上,他覺得——這樣的婚姻生活,才是有滋味的。他不想離婚了。

有時候,婚姻的痼疾在於我們不敢為“不完美的婚姻”做出改變。

很多積重難返的婚姻,源於兩個人對“完美主義”的固守,他們把注意力過多地投射在那些陰暗面。

當改變發生,而我們主動去適應這種改變時,痊癒的奇蹟,就會暗暗降臨。

因為你看待世界的角度轉換了,你看到了真實的婚姻中,每個人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苦衷。這種體察讓人平靜、讓人內心柔軟。

而一顆柔軟的心,才能容得下不完美的他人、不完美的自己。

“別被一個不愛你的男人要了命!”宅家倆月,兩對夫妻、兩種結局

危機,還是轉折點?視你“安全感”餘量而定

所以,為什麼有的婚姻紛紛崩潰,有的夫妻卻能絕處逢生,讓親密復活?

這段婚姻中的信任度、以及帶給你的安全感,還剩多少,起了決定作用。

你已經徹底不信任對方、不信任這段婚姻能帶給你安全感,甚至覺得有可能被拖下水。求生的本能,會讓你決心捨棄掉這段“有毒”的關係。

正如有的人說:“這段時間,他撕掉了最後一層偽裝,讓我看到了真面目。”而這必定是在之前一層層偽裝撕掉時,內心安全感已經逼近底線。

如果信任度未耗光、安全感尚有餘,面臨不期而遇的巨大困難時,“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的感覺便油然滋生,修復的契機就已到來。

有位媽媽說:“宅家這兩個月,我看到了老公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了他另一面的可愛之處。”你們看見了彼此,開始有了共同的目標,心與心的距離,也開始慢慢拉近。

如果覺得安全感一息尚存,為什麼不趁此機會好好修復婚姻呢?

畢竟,你的命運、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瞭解更多,請關注我的專欄《婚姻必修課:這樣離婚,不傷孩子》。我願意與各位父母,一起來探討婚姻和離婚的那些事兒。專欄原價199元,限時優惠中,請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