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戶口的朋友,舊村改造,拆遷,統一住樓房是好是壞事?你們覺得以後生活方便嗎?

北方的山a


如果不要錢,按人口分房,還可以,物業費水電費,生活費,醫療,都給免費,農民還得考慮考慮,可能還有不同意的,


葉合田


農村戶口的朋友,舊村改造,拆遷,統一住樓房是好還是壞事?你們覺得以後生活方便嗎?

我個人為如今農村的舊村改造和拆遷,可以說是既有好處又有壞處,統一住樓房也是如此。在去年的時候我們這邊開始了安置點統一建設,很多偏遠地區的貧困戶搬到了集中安置點居住,過上了集鎮上的生活。我的奶奶有幸成為其中一位,她自己認為搬遷到安置點還是好處多於壞處的。

因為奶奶是一個喜歡聊天的農村老年人,以前住在深山老林裡基本,想要聊天得走上四五里的山路才可以找到其他人家。如今搬遷到安置點後和對門即可隨時聊天,再加上奶奶的身體不好,本身就做不了農活,居住到安置點後安心養老比以前舒服多了。而對那些能夠做力氣活的農村壯年農民來說,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說是有好又有壞,具體的您且接著往下看。

好處

首先是居住在統一的樓房裡面能夠進行統一管理,可以幫助廣大農民解決不少問題。我們這邊安置點有戶長和中心樓長,對安置點的居民進行統一管理,這樣像以前家裡有個事得跑幾里路到村委會的情況不復存在,廣大居民只需要找他們就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此外雖然是樓房,但是廣大農民朋友並不需要花費多少錢,一個人也就兩千五百塊,可以說絕大多數農民都能夠承擔得起。

其次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在以前比如咱們村裡面有免費安裝自來水的措施,但是那些貧困人口因為距離集中區較遠,往往無法享受到這樣的福利。而一旦統一集中安置後,由於密集的人口和距離集鎮較近,能夠及時充分地享受到相應的福利,也就能夠獲得更好的服務。除此以外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不再像以前只能夠守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

很多安置點都會有配套的就業措施,比如我們這邊就成立了茶葉服務隊,每戶安置點居民至少能夠增收一萬元。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收入,雖然無法做到大富大貴,但滿足日常生活沒有問題。

不足

首先是搬遷到安置點後掙錢越來越困難了。這個與上面並不衝突,在以前咱們農民雖然每年掙得少,但因為土地的存在,至少一年到頭餓不著。如今由於拆遷擺脫了土地的束縛,但卻失去了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特別是對於那些只會種地的農村老農民,他們掙錢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一旦搬遷到安置點後,原本每年還能掙點錢的老農民,就會完完全全得依靠年輕子女來贍養,增加家庭的負擔。

其次是搬遷到統一安置區後會增加一些矛盾,就拿我們這邊來說,安置點居民使用水是要錢的,這在以前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於是部分農民心裡生出一股不平衡感,加上這也使得咱們農民生活成本的增加,必然會產生一些矛盾。這些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影響到整個安置點居民的正常生活,給其他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同時有些貧困戶看到相關部門給他們建設新房子、建設統一的安置點,就會更加滋生一種懶人心理,進而形成不管什麼事都得依靠相關部門。我們這邊就有幾位“大神”沒米的時候就揹著揹簍去找相關部門,不給揹簍裝滿堅決不走。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實不管是什麼措施都適用於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真真實實地感受過相關措施,才能夠了解其中的利與弊。同時合村並鎮和集中安置是大勢所趨,我們農民應該樹立一個努力奮鬥的思想,在大勢之中為家人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誰說農村沒有華爾茲


可以的話,我不想住摟。

在農村的時候,互相鄰里之間走動的頻繁,經常串門。但是住了樓房以後,對面屋的也只是見面打個招呼,走動少了,鄰里關係淡了,沒有人情味兒了。

在農村的時候,開開房門就是自家的院子,養點兒雞鴨鵝。上樓之後,只要推開房門,就不是自己家了,拘束變多了,不自由了。

在農村的時候,經常能看到老大爺在下棋曬太陽,住了樓房之後,再也看不到了。一個是上下樓不方便,另外就是霧霾嚴重了。

如果可以,我不想住樓房


蜂好蜜甜多賺錢


大家好我(新農人助力),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首先是拆遷後的過渡期內沒有歸屬感。這個家庭對農民來說非常重要。大部分拆遷方式大多都是先拆後安,一般拆遷之後的建設都是趕時間的,所以讓人們拆遷時,肯定都是不會管你們的去哪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出租或去親戚朋友借用房屋,在安置房建成之前,絕對沒有歸屬感。

有些農民說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慢慢適應後,也沒有那麼多的意見了。只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特別是腿腳不利索的老人最打怵住樓。本來腿腳走路費勁,這回回家又得爬上爬下的,很不方便。他們這部分人住慣了平房,最不贊成住樓了。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故土難離,其實現在很多農村的許多農民都有一種故土情節,無論他們跑到多遠的地方工作,過年了都要回到原來的地方看看,而且農民們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這麼多年,對當地非常熟悉,也適應了這種安靜的生活。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夠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我感覺到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農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就好。

最後祝福大家在種植或養殖的過程中能夠順順利利,做一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幸福的農民,同時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好運連連,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新農人助力


農村的舊房改造、拆遷、統一住樓房一方面是為實現精準扶貧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也是為統一管理農民和耕地,對於國家和農民個人而言都是好事!

只是,部分農民過於依賴國家,眼前的利益稍微遭受損失,便將過錯歸咎於好政策上,眼界太過狹隘。

從留守老人的角度看,是好還是壞?

農村統一改造後,農民住上了好房子,門前就是寬闊的馬路,也會逐漸完善配套的生活設施。

老人們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只為去趟縣城購買生活物資,也不用怕突發疾病倒在路上或死在屋裡都沒人知道,更不用怕破舊的老房子哪天撐不住就垮了;

他們隨時能找相熟的老人聊聊天,新農村社區也會逐漸發展老人晚年娛樂活動,終於可以想吃什麼就買什麼,而不是種什麼就吃什麼,有了更多選擇性,辛苦了一輩子,終於能像城裡人一樣生活,難道不是好事嗎?

上下樓不太方便,好東西還用不太習慣,是不能再種點菜、養點雞,但一個月幾百塊的養老費用,兒女都承擔不起嗎?老人們努力了一輩子都住不上的樓房,政府幫忙給住上了,這難道不是好事嗎?還要一直計較芝麻綠豆的那點小錢、小心思?

從留守兒童的角度看,是好還是壞?

農村統一改造後,農村孩子終於擁有基礎的醫療保障,衛生環境,也不用長期兩地奔波。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過來的農村人想必都不陌生,村子裡總有那麼幾個腦子不太好的,基本都是因為小時候發燒把腦子燒壞了,要麼是因為衛生所太遠,要麼就是燒太厲害了,衛生所都看不好……小時候的一次病,整個人生就毀了,連累家庭通常也是一貧如洗。

但農村改造後,衛生所就在附近,就算治不好,交通的便捷也能讓孩子迅速到城裡大醫院診治,這樣的人間慘劇會越來越少。

而處於學習期的孩子們再也不用起個大早,犧牲睡眠時間,冒著路上危險長期奔波在家庭與學校,省下了大量的時間成本,也能縮小一些和城裡孩子的差距。

從孩子們的角度講,從一個家庭的未來講,這也絕對是一個好事。

從農居搬到樓房,是增加了農民的生活成本,一部分人也相當不習慣,但良好的居住環境和乾淨的衛生環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健康水平,要知道醫療支出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這種改變更有利於農民下一代的成長,這更是難以衡量的潛在好處,而且在國家層面,也為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也打下了基礎。

總體而言,利遠遠大於弊,是好事!在克服了前期的不適應之後,對農民長期的生活而言,也是更為方便的。


三農報道


農民搬上樓房以後,我覺得應該比現在方便。樓房統一供暖,農民不用到了冬天再自己解決取暖問題。

村民搬到一個小區以後,相應的配套設施會更健全。比如說:幼兒園,小學,醫療所,老年娛樂中心等等。

我相信未來幾年,隨著國家對農村規劃,不管是拆村並鎮,還是保留鄉村總之,農村的環境會越來越美,農民的居住水平,會越來越高。

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農民身邊事


以我對農村人的認識,恨不得國家給每戶農民髮套別墅才好,而且還得配車,錢給少了還不行!光棍的還得發老婆,最好是城市裡的獨生女,不準要彩禮,嫁妝不能少,985本科起步,城市丈人、丈母孃房子得寫上農村女婿的名字,每個月退休金得交給女婿,因為自己農村的爹媽沒退休金,老婆得是處女,24歲以內還得保生兒子!不養城市丈人丈母孃生老病死,因為城市人你有“醫保”,城市男娶農村老婆必須五十萬彩禮還不給嫁妝,女兒養那麼大不容易,必須包養小舅子,城市男必須養農村丈人丈母孃生老病死,還得有房、有車、有存款、沒貸款,車、房必須寫農村老婆名,存款老婆管,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就是補貼孃家不許有怨言,公公婆婆退休金都上交,因為農村的爹媽沒退休金,不養城市公公婆婆生老病死,因為城市人有“醫保”!最好農村人不交“社保”也和城市交了“社保”的人一樣有退休金、醫保,到了60歲還能給一筆公積金!要不然我們農民都不種地讓你們城市人吃屎💩去!



用戶61116668745


農村舊村改造,拆遷在我們這提了很多次,目前暫未有消息說是拆遷,但是結合我們附近幾個村的反應來看,老百姓對此事是支持的,下面漁公子結合自身經歷來說一說是好是壞。



農村舊村改造拆遷是大勢所趨


現在我們生活的區域位於微山湖湖畔,近年來國家提出環保,生活垃圾不能隨便傾倒,集中放置一到夏天氣味熏天。所以我們村要拆遷的呼聲越來越大,老百姓也不想整天靠打漁為生,畢竟這不是一個長久之計。不少有能力的人要麼去了縣城買房,要麼就是舉家搬往別處。

對於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醫療,教育,生活資源等都比不上城裡,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出行都很困難。若是統一規劃住進樓房,既節約了土地,又能便於統一管理,人的生活管理意識也會逐漸加強。

現在不少省市都提出了城鎮化建設,國家也是大力支持。城鎮化的標誌之一就是農村集中住房,要像城市那樣,讓老百姓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


多數老年人不願意拆遷,對老家有感情


漁公子問了不少老年人,他們都說生活了大半輩子,住樓房不習慣,上下行動不便,還會讓家裡人操心,再說對老家有了感情,哪怕是舊房拆了重建都不願意,何況讓我們搬進樓房呢?

還有的人說我們生活本身比較糟蹋,不像城裡人那樣愛乾淨,住進去了會惹年輕人不高興,還不如在我的老窩裡住的踏實,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幹嘛遭那個煩呢?何況住進去了,找人說說話都難。



活動範圍受限,人與人的交往不會太密切了


不光是老年人,對於長期在農村生活的人來說,住進了樓房,活動範圍減少了,人與人的交往也不像在村子裡那麼頻繁了,多少會有些不適應。

在農村一個大院子,曬個糧食,殺頭豬都方便。出門就能見面打招呼,說個話,聊個天,很自由。若是住進樓房,出門就是樓道,下樓就是綠化帶,見個人不一定得去哪棟樓。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國家要求搬遷,這個大的趨勢是難以阻擋的。哪怕很多人說生活不方便,其實內心多少都比較渴望拆遷,不說能夠得到一筆補償款,能夠像城裡人那樣享受更好的醫療,教育,生活資源也是足以打動人心的。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來自微山湖,依湖而居,借文為生。


微山湖漁哥


拆遷各家農家小別墅,住進高樓大廈裡,你說糾競是那一種好?


QQ空間用戶1395行者老


舊村改造這個目前還沒到我們這邊來。

這邊存在的是村子被徵地拆遷,統一安置的有安置房,是集中在一起居住這種。

如果不是舊村被徵地,只是單純的集中住樓房,生活肯定是不方便的。

1:手裡還有土地,種地不方便。

2:沒有相對獨立的生活區域。

如果是土地徵收了,集中住安置房,這樣還算可以接受。

1:土地沒了,沒地可以種了,想種也沒得種。

2:小區會有公共設施可以供大家享受。

3:菜攤、早餐攤、小生活超市也會出來。

個人覺得主要還是看手裡有地還是沒地,

有地,生活不方便。

沒地,生活還算方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