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快3歲了,連abcd都不會寫,是不是智力發育比較晚啊?

人民服務怪叔叔


這個很正常呀!我家寶寶四歲啦!連一到十數字都不會認呢,孩子太小,不要教孩子認子



童裝老闆說


不會晚呀!

如果他連自己的爸爸是誰都不認得也不會叫,

那他的智力發育可能有點晚了,

如果那一些abcd等符號,

不會寫,

是沒什麼的,

太正常了,

我兒子快60歲了,

他也不會寫abcd的,

不也照樣娶老婆。

如果你急的話,

要解決的話也是有辦法的,

以後就叫你老婆餐餐煮些豆芽給他吃,

到時候他不僅會寫26個符號,

恐怕126個符號他也是會寫得出來的呀!

注:豆芽的形狀是七拐八彎,很象英文字母噢。





山櫻美黛子


我兒子快3歲了,連abcd都不會寫,是不是智力發育比較晚啊?

快3歲了,若是僅僅abcd不會寫,養育過男孩的都知道,比女孩子要遲緩發育,實屬正常。但孩子智力的正常,需要科學的佐證。


1:可以帶去醫院,聽聽專業人士的看法,專業人士的看法是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我身邊的案例,親戚家的孩子5會才開口說話。2歲多時侯除了指指點點,根本不會別的,當時家裡人都還沒著急,等到3歲後開始著急了,帶著孩子去看醫生,跑了很多大城市的醫院,醫生給的答覆都是孩子智力正常,只是語言方面發育遲緩了些。


2:記錄孩子的日常,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

雖然醫生說了孩子智力沒問題,但親戚還是不放心,分別從三個方面記錄孩子日常:首先是孩子吃飯、咀嚼的能力;其次是孩子睡覺狀態,沉睡不醒或叫不醒肯定不好。再次是語言表達,口齒是否清晰,語言表達是否完整,或者說他自己會不會用其它方法讓你明白他的意圖。


3:記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的不同之處。

孩子是否願意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是否能玩到一塊去。

若是經常表情比較呆滯,流口水,在臉上幾乎看不到孩子的情感表現,對外面的反應遲鈍,叫他不應,對周圍的人和事沒興趣,不喜歡交流等。應該儘早的去醫院檢查一下智商,作相應的治療。

如果智商沒有問題,那作為家長要正確的引導,正確的訓練他。陪著孩子慢慢長大。


陳俊昊的理想


彷彿看到了我自己,我以前也是特別焦慮,總怕孩子落後其他孩子,逼著孩子學這學那,結果孩子就那麼一點點興趣,過了就不願意學,不是說頭暈就是累了,理由多的不行,我還吼她,看她哭我還後悔沒有早早給她培養興趣。現在呢,還不到3歲,啥字不會寫,點數只能到20,會背倆首詩,會說幾個英文單詞(就這幾天教的),會唱幾首兒歌,她學東西特別快,只要她感興趣,比如,這幾天講繪本,有“突然”這個詞,她聽了幾遍就會用了,和她玩兒的時候我拿起手機看兩下,她就說:媽媽,你怎麼突然不跟我玩兒了?之前我愛說“我靠”,結果她就學會了,還運用的很合環境,嚇得我嚴厲禁止,我再不敢說了。之前還為啥都沒學上懊惱後悔,後來人家說小孩子學早了等真正學的時候就不感興趣了,不知道真假,反正她不願意學,我就不強迫她了,這麼小的,天天哭唧唧的,弄得雙方都很為難,影響親子感情。有愛學的,有天才會的多,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且現在這個病,感覺身體好最重要,其他啥都不值得提


歌杉2007


一、個人經驗

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都很著急。我的孩子也快三歲了,我壓根不會讓他拿筆寫字。當然想亂塗亂畫也可以。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我還記得有一句話特別流行的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話不知誤導了多少家長,摧殘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個人感覺孩子家長過於焦慮了,孩子的發展情況受多種原因影響,不是正規醫院或者檢測機構出來的不要太在意。

大兒子因為各種原因兩歲三個月送幼兒園,,他在學校就屬於俗話說的“問題孩子”,每次接孩子都會有老師跟我反映問題:上課亂爬亂跑、說話、找各種理由不喝水、中午不睡覺,上課開門出去。一個妥妥的問題孩子,在座位上從來不超過五分鐘。但我每次問老師是不是多動症或者有問題,老師都會告訴我,這很正常,他是個孩子,他這麼大就乖乖的就不好了,你更會覺得有問題了。

現在孩子已經好多了,會收拾自己的玩具書本,認真地看書做手工,放學了還不捨得走。

每個孩子跟每個孩子特點不同,不能拿同一標準來衡量。大兒子兩歲會唱戲,《小倉娃》、《女駙馬》、《紅娘》裡面有名的段子能唱下來。老二兩歲多了還不怎麼說話,我不會覺得他笨,因為在很多方面他比哥哥要做得好,玩玩具,自己能坐一兩個小時。

學校也開過家庭講座題目——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告訴家長學校的最新理念,不是孩子學會了多少知識,而更多地去自己動手,去體驗,去創造,維持孩子的好奇心。

二、國家、專家看法

2012 年10月15日,教育部網站公佈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給學前孩子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領域的成長設定了一個“階梯”狀的標準。為什麼制定這樣的標準呢?就是因為中國幼兒教育小學話傾向極為嚴重。

圖片均來自網絡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葉瀾教授認為:“知識教育的提前入侵,可能造成孩子智力發育的偏癱。”葉瀾教授認為,在接受不適合的教育時,孩子們在心理上普遍趨向被動、應付,只能單純的灌輸式接受,重則表現為焦慮、退縮、缺乏自信,最終可能導致思維的混亂和創新能力的喪失。

當然現在孩子確實比以前孩子在很多方面都要優秀很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家覺得自己孩子不好都是由於與人對比了之後。有了對比之後總希望孩子是聰明的有天賦的那個。學鋼琴的都希望孩子是朗朗,學乒乓球的希望孩子超過鄧亞萍,但是有時候這種過高期望會出現很多問題。

其實,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成長和發展的規律,人也一樣。中國的學校教學已經比許多發達國家的教學提前了兩年,可現在仍在人為提前。

就像教育家呂型偉先生說過的,如果教育是百米短跑,那起跑線非常重要。可是,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長跑,起跑線沒那麼重要。實際上,人的成長更像馬拉松長跑,成功的秘訣在於實力和後勁。

三、給家長的建議

1、 瞭解幼兒發展規律,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

只有瞭解了,才不會與其他孩子進行盲目攀比,蒙臺梭利認為,發展兒童個性的關鍵在於他自身,他有一種發展的進程和必須服從的規律,成人想代替上帝的念頭正是造成所有子孫後代痛苦的原因。所以,樹立科學教育觀念。

2、要樹立科學的教育方法

現在社會由於商業化的衝擊,幼兒教育的科學性被忽略,有時是故意扭曲,被利用進行商業盈利,各種噱頭廣告不顧科學事實,故意誇大學習效果,違反科學規律,不能冷靜分辨的家長時常被欺騙,扔了辛苦錢,耽誤了孩子。所以,家長要辨別是非真偽,樹立科學的教育方法。

3、擁有健康的心理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存在潛在的巨大的壓力。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的心理特別嚴重,中國父母總想讓孩子做非凡的人,而日本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高,只要孩子長大後能有一份開心的工作,能養活自己就行了。國情和規律告訴我們,中國父母的願望不可能都實現,那麼無法實現的願望將會導致更多問題。

4、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一日三餐外賣,垃圾食品,吃壞了身體,吃出了問題。有研究表明,很少在家吃飯的孩子出現心理障礙的多。而那些經常在家吃飯的孩子情緒更穩定,心理更健康。

出門以車代步,沒有車就不出門,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充足的鍛鍊不僅促進血液循環怕,增強體質,還能提高大腦分析、判斷和反應能力。

父母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只要兒女健康、快樂、平安成長,一家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就是一家人最好的財富。


四葉草愛學習


我閨女4歲多了,也還不會寫ABCD,但我覺得她還挺聰明的,智力發育還挺早的。

不能單純以某一件事來評價孩子的智力發育

一般孩子在醫院出生時醫生都會給孩子做各種檢查,確保孩子健康。在成長過程中,只要孩子沒有受到太大的外部刺激,正常都是按照基因寫定的程序按部就班進行生長髮育的。日常與孩子溝通,如果沒有發現孩子太多異常的現象,那基本孩子就是在正常生長髮育中。回到ABCD這個上面來,這個只是一個英文字母,看孩子有沒接觸,是否感興趣。不怕大家笑話,當年我自己上小學才開始學拼音,才知道有這個字母,才慢慢開始讀和寫。孩子是否會寫ABCD和智力發育可以說沒有一點關係,這只是一個領域,或者說一個單純的事件,最好不要擴大化了。

家長的焦慮是孩子創造力的第一殺手

題主孩子才3歲多,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最好玩的時候了。剛剛對世界有一定的認知,對世界充滿好奇,也在不斷探索。題主這個時候非常關注孩子是否會ABCD,也反應了題主非常焦慮非常著急。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果實成熟,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孩子的成長也一樣,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孩子才能健康快樂,才會學會創造快樂的能力。孩子的成長不是工廠的流水線,設定程序最終就一定可以按某個標準出成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人生,這個也不是家長按自己心願和要求來可以達成的。有的時候,揠苗助長反而會取得不好的效果。

我是一名80後奶爸,主業是做市場研究,主要興趣點是兒童保險配置,最大的心願是陪伴小米健康快樂成長。歡迎大家多多溝通交流。


兔子愛大米


沒那麼惱火,只能說不是天才,成人長大後智力差距其實很小。我2歲半能隨便數數,剛3歲畫畫寫字就像模像樣了,5歲能識字看書,現在不是一樣搬磚。不是頂尖級的天才,考慮那麼多有什麼意思?後來成長中的際遇更重要。現在我閨女遺傳她老媽,笨得很,快5歲了數學能力限於兩位數以內,畫畫全是亂圖,我一點都不急,有啥了不起的?反正沒有成為愛因斯坦,牛頓的潛質,那麼好好過好每一天,做一個合格的人就對了。


土肥圓二坑


我女兒三歲三個月入園,頭一個月不開竅,第二個月一教就會,但是碰到怎麼也教不會的,我還是會打她,打完後悔的要命,想想自己三歲的時候還在玩灰玩泥巴,這樣已經很好了,不要跟別人家小孩攀比啦,五個手指頭伸出來還有長有短呢,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家長能做的就是適當的加以引導。


朝花夕誓


我兒子當時兩歲半了說話還不咋會說,公公婆婆周圍人都急了,就我和老公不急,我清楚他啥都知道,就是不怎麼會表達,後來三歲過了一下子啥都會說了,用詞還特別恰當,吐字也很清楚,所以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不要老拿別人家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較,完了懷疑自己的孩子


小西瓜頭g


你家孩子啥事也沒有,沒到時候呢,男孩很多開竅晚,我們三歲什麼也學不會,但是每天教,就是教了一會就忘了,但是五歲以後學習能力一下午就上來了,學東西快了,尤其數學繞彎的題,圖形拼合的題,英語學的也挺好,字也能記住了,很多男孩就是發育晚,一般說話早的孩子發育就正常,說話晚的男孩就是我各方面發育晚一些,慢慢到三年級和其他人完全持平,男孩不用著急,女孩一般就發育早一些,這些東西小女孩在小學階段學的就快,男孩一上初中馬上就顯示出來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