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山东奎文阁


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是孔庙的藏书楼。奎文阁在孔庙的建筑中是年龄最古老,始建于宋朝天禧二年(1018年),原名藏书楼,金代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奎,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十六颗。古人多以其形似文字而认为它主文运和文章。历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奎星”,故以“奎文阁”命名孔庙藏书楼。


奎文阁原藏历代帝王对孔子的赐书墨迹,不过经历代战乱,阁内藏书大部已散失。这座独特雄伟的建筑,完全是木质结构,在中国楼的建设上称孤例。康熙年间,曲阜曾发生大地震,十之八九的房屋都倒塌了,只有奎文阁傲然屹立。可见古人的建筑技术何等高超。


宁波天一阁


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有南国书城之称,藏书最多时曾达到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天一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由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取名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


天一阁建筑依严密的防火考虑来设计,精密的设计让乾隆皇帝都仿造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


常熟绛云楼


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绛云楼是明末清初江南最大的藏书楼,名气很大。绛云楼取“真诰绛云仙姥一降”之义,楼的主人是当时著名学者兼诗人钱谦益,晚年娶名妓柳如是为妾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不惜耗费巨资动工兴建了绛云楼,金屋藏娇,楼中也藏有古玩、善本书,红袖添香夜读书。


顺治七年(1650年),因家人不慎烛火,绛云楼及珍本秘笈化为灰烬,所幸的是还留下《绛云楼书目》一卷,能让后人知其昔日风采。


常熟铁琴铜剑楼


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钱琴铜剑楼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首,始建于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由瞿绍基所建,初名"恬裕斋","恬裕"二字,取古书"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一,意为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这份恬静安逸的生活。后来瞿绍基之子瞿镛因获古铁琴一张、古铜剑一柄珍藏之,故更名为“铁琴铜剑楼”。


中国私家藏书史上,世代相传最久的除了宁波天一阁就当属铁琴铜剑楼。建国后,楼中藏书大部分入藏北京图书馆。


聊城海源阁


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被公认为私家藏书的中心,到了晚晴,杨以增、杨绍和父子的海源阁崛起于山东聊城,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并峙海内,号称「南瞿北杨」。海源阁建于道光二十年,坐北朝南,楼上藏书,楼下为杨氏家祠,二楼匾额题“海源阁”,名字来源于《礼记·学记》。


清末民初,海源阁曾遭三次劫道破坏,书籍流失十分严重,大部分被抢去的书籍流落民间,劫余善本多归北京国家图书馆,普通典籍归山东省图书馆。


北平双鉴楼


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傅增湘跋《平复帖》(藏书楼不复存在,主人字帖顶替~)


双鉴楼是傅增湘的藏书楼,因珍藏南宋绍兴浙东路茶盐司刻本《资治通鉴》和南宋淳熙内府写本《洪范政鉴》,故名其藏书处曰“双鉴楼”,藏书最多时达二十万卷以上。


傅增湘是光绪二十四年进士,1927年担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30年授课于清华研究所,老人去世前,已向北平图书馆捐赠善本书300余种;殁后,家属又遵嘱将藏书捐赠给国家和家乡四川。至今,双鉴楼遗藏仍完好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


观古堂


叶德辉私家藏书楼。叶德辉是光绪十八年进士,学问不错,文献学和目录版本学大家,北伐战争中被农民协会所枪毙。抗战中,其子叶启倬、启慕将藏书卖于日本人山本,现在庋藏于日本。


南浔嘉业堂


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辛亥革命后,前清遗老窖集,上海成为文献汇聚之地,出现很多名家旧藏。民国十二年(1923年),刘承干在南浔宅居小莲莊旁修建藏书楼,藏书做多的有60多万卷。最具特色的是2,000多种明刻本、1,000多种地方志、2,000多种抄校稿本和44册《永乐大典》。藏书之多可与同时南北公立图书馆相比。


抗日战争后,很多藏书都分批出售,剩余的书籍归台湾中央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等收藏。


绍兴古越藏书楼


中国民间9大藏书阁


绍兴古越藏书楼创建于20世纪初,在西方图书馆制度的影响下,由私家藏书阁转为公馆图书馆。光绪20年(1900年),徐树兰花33,000两在家乡绍兴买地建楼,购买图书,筹办古越藏书楼,可惜书楼刚建成,徐树兰就病逝了,他的儿子徐显民子承父业。光绪三十年,古越藏书楼正式对外开放,供人借阅,惠及一方。


今已更名为“鲁迅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