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東:什麼把學生逼成了老年人

教育如同魔鬼,有太多的想不到。2003年,作文大賽《未來的學校》,有篇學生獲獎文章寫到:“到了2020年,學生們都不用上學,在家裡就能上課!”


沒想到疫情到來,一語成讖。停學不停教,師生真的在家上課了。


一線老師化身為十八線主播,各種車禍現場不斷出現,慘烈無比。調研下來,線上上課,一大半老師感覺比線下更累,準備時間更長。一次作文批下來,近視要增加10度。


還有一些次生問題。有些農村網絡信號不強,有老師為了信號爬到樹上直播。也有孩子自家沒有網絡,跑到有網人家窗戶邊蹭網。前些天外面還是蠻冷的,但特殊時期也不能怪別人,也不會麻煩別人開門。


王開東:什麼把學生逼成了老年人


王開東:什麼把學生逼成了老年人


一些人因此痛罵網上教學,認為破壞公平、造成新的不公;收效甚微,勞民傷財;單向灌輸,缺少交流。總之批評的聲浪很大,師生都渴望上學了,家長更是渴望送瘟神,但上學還是遙遙無期,網課肯定還是要上的。


批評線上教學的人有沒有想過:這麼長時間,教育部門如果不安排網課,結果會是什麼?用腳趾頭也能猜出來,結果一定是教育部門被罵死,被問責,被認定為不作為。老師的日子更不會好過的。人嘴兩張皮,翻來覆去都能說。最近某老師在群裡留言,第二天要上一元一次方程。就被家長舉報說亂收費。老師辛辛苦苦上網課還被各種嫌棄,如果歇在家裡不上網課,還有什麼好果子吃?


多年前學生都猜到了,未來的學校,在家裡都可以上課。這是孩子的憧憬,但也是未來教育的方向。既然歷史逼迫我們,給了我們這個機遇,逃無可逃避無可避,何不直接直面它呢?


如果規避線上教育的缺點,從好的一方面來看,線上教育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最大的優勢在於名師資源最大化。對學生來說,直播後的錄播課可反覆看、重點看、碎片時間看,使得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材”成為一種可能。


過去我們以為線上教育人機交互,沒有課堂上的愉快對話、眼神交匯、生命碰撞,就會使得課堂失去佐藤學所說的潤澤,有教學沒教育,教育效果不會太好。


但這只是想當然,教育很少有科學實證,差不多陷入了玄學的危機。其實不止是教育,易中天教授就曾批評:我們國家在歷史上就沒有科學傳統。原因很簡單,我們提倡先王之道,我們是不可以懷疑先王的,我們的文化不提倡懷疑,不提倡批判,不提倡分析,不提倡實證。但沒有懷疑精神,根本不可能產生科學和科學的精神。


我們常常說,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但沒有實證根本不可能產生科學,很多教育觀念都沒經過實證,僅僅口耳相傳,就成為我們信奉的真理。我們都習慣說子曰詩云。至於“子曰”得對不對,“詩云”得準確不準確,我們就不管了。這就使得教育很難達成基本共識,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沒有校園做載體,沒有面對面有溫度的交流,沒有耳提面命,教師如何能夠走進學生心靈?教育如何能夠深入人心?所以我們草率地得出,線上教育有教學缺教育,有深度缺溫度。


但從一線實證來看,事實讓我們大吃一驚,網課沒有我們想象的好,但也沒有我們想象的壞。在沒辦法上學的情況下,網課是一種最權宜之策。線上教育導致學生產生分化。一些無法管束自己的孩子,會因為失去老師的督促學習成績下降。但一部分自律的學生會養成很好的學習慣,他們針對重難點學習,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我們這些年苦苦追求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或許會因此大大推進。


從學生的感受來看,不少小學生覺得安靜,有趣,可以自己安排時間,非常難得。


王開東:什麼把學生逼成了老年人

王開東:什麼把學生逼成了老年人


也有老師很有感覺,上出味道來了。當師生變成了網友,感覺學生活躍多了,簡直一個個都是神獸,妙語如珠,根本不像課堂上病懨懨的樣子,老師也覺得非常神奇,進而非常興奮,有一種課堂高峰體驗的感覺。


有一位女老師說:


這次線上授課,我反而和學生親近多了。這個班我高三才接的,記性又差,不太認識。孩子們向來木訥內秀,不太願意和老師交流,課堂上啟而不發。


這次授課,通過網絡,有些話當面不好意思說,就QQ裡說。各種交流多了,發現了好多有趣的事兒。我們班王鑫人氣極高,人稱鑫爺,我也叫他鑫爺。他說不敢當,老師,就叫鑫哥好了。還有平常不敢抬頭的女生,在網上極為活潑。我們過去都被騙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才是真實的孩子。最後她悠悠地總結了一句話:學生是被學校氣氛逼成了老年人!


王開東:什麼把學生逼成了老年人

王開東:什麼把學生逼成了老年人


“學生是被學校氣氛逼成了老年人”,我被這句話擊中了,難道不是嗎?不少時候,一些校園弄得如同集中營,學生來了之後,穿上同樣的服裝,遵守同樣的清規戒律,這個不準,那個不許,只有學習才是正道,其他的統統讓路。


但什麼是學習呢?學習範圍被嚴重窄化,學的東西很多都是嚴重脫離實際,與生活和生命毫無關係的東西,有時甚至學習就等於背誦、默寫,刷題、講題、作業和訂正。


我們忘記了《肖申克的救贖》所說,有些鳥兒是囚禁不住的,因為它的羽毛太美麗。好端端的校園變成了很多孩子的噩夢,很多孩子在校園裡都是被嚴重壓抑的,他們的臉上普遍沒有笑容,眼睛如祥林嫂一樣間或一輪。一些孩子白髮,一些孩子抑鬱,更多的孩子未老先衰,不像老年人像什麼?


為什麼我對這個說法特別有感觸呢?


我教過八屆高三畢業班,高考過後,畢業生就放假了。每次學校都是在分數出來前夕召開畢業典禮,每年那個時候,我都要震驚不已。僅僅兩個星期不到,任何一個學生都是脫胎換骨,他們臉色紅潤,意氣洋洋,遇見老師不卑不亢。很多女孩子變得特別漂亮,一下子根本辨認不出,她們渾身散發出青春氣息,似乎完全換了一個人。


老實說,我每次都會感慨,學校確實折磨老師也折磨學生。對此我也有反思,為什麼學生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一是孩子們沒有了應試的折磨,二是卸下了心理壓力,三是敢於充分展現自我了,四是沒必要在老師面前裝了。這一切使得孩子們灼灼生輝,變成像彩虹一樣絢爛的人。畢竟他們青春年少,還能夠恢復過來,而且時間不需要太長。老師是積重難返了。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不在於線下還是線上,而在於我們是什麼樣的老師。對一個優秀的老師來說,一根網線就足夠了。距離不是問題,有時候距離反而產生美。魏巍對蔡芸芝老師的喜愛,假期裡睡夢中都爬起來,搖搖晃晃還要找蔡老師去。只要心中有感覺,任何距離都無法阻隔。


倒是對學生來說,能夠短暫地脫離集中營式的軍事化管理,實在太爽了,假如不是疫情的話,他們簡直能高興得飛起來。


當然線上教學只能是一種輔助,永遠不可能替代學校教育。特殊時期,我們是把零食當成了主食,也就難怪會有一些不順。


不過既然我們改變不了,那就一定往好處想。師生變成了網友,是師生關係的一大裂變,更可能是一大革命。真正讓我們擔心的是,不是學生離不開老師,而是我們老師不能沒有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