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雞怎麼做比較好吃呢?

農家阿飛


上次去參加了一個神秘的“會銷”,聽說有東西送,愛貪小便宜的我這種場合,怎麼可能會少了我呢?咱們不管他賣的是什麼產品,但這個“講師”有一點說的很正確,現在的食物很多都催生出來的,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類,都是我們“智慧”催生的傑作。他打了一個比喻,現在小雞小鴨在我們偉大的“智慧”催生下,1個月就長大了,成了我們嘴裡的食物。這樣的肉裡含有的殘留激素有多麼高,問這樣的肉食你敢吃嗎?所以現在很多病在不知不覺中就找上了我們。因此,現在農村的土雞土鴨越來越受歡迎。最近,我就跑去農村“收購”了一番,買了幾隻土雞回來。在農村買土雞的時候,要注意儘量找熟人才能買到好的土雞喲。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土雞越來越受歡迎呢?《——

現在很多人熱衷於農村的東西,尤其土雞、土鴨、土雞蛋、土鴨蛋等,那都是些供不應求的東西。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咱們就以土雞為案例來分析一下有哪些原因吧!看看是什麼樣的因素讓土雞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 ①:農村的土雞,和那些城裡的養殖雞,它們的生活環境就不同。農村的雞長期在野外山裡、田野裡上躥下跳,呼嘯山林之中,長時間的運動,讓農村的土雞肉更加緊緻、有彈性、肉質更鮮。而養殖雞就是關在籠子裡,得不到充分的鍛鍊。
  • ②:農村的土雞,吃的東西都是農村自家的東西,或者野外“打野”找到的食物,安全無汙染,所以土雞肉吃起來安全。養殖雞餓了就吃調製好的飼料催生,以一天大一圈的節奏“高速”生長,肉雖然很嫩,但味道不夠鮮,肉質不夠彈性,容易殘留激素類的東西,吃起來不安全。
  • ③:綜合上面2個原因,再結合享受的光照條件,農村的土雞日出而動,日落而息,保持正常的作息,養殖雞保持長期的光照,天黑了也要用電燈照著,休息不夠充分。在這3大的因素的影響下,土雞肉吃起來味道鮮美、肉質緊皺有口感。養殖雞就完全缺少了那股土雞肉的感覺,雖然很嫩,可沒有了肉的味道。

——》土雞怎麼做才好吃呢?《——

前幾天剛剛買了幾隻土雞回來吃,土雞可以用來煲湯,也可以用來燒著吃,現在夏季,天氣比較熱不適合煲湯,太補了,擔心身體扛不住啊。所以在夏季裡,我們家就喜歡把土雞用來紅燒。在四川有一道經典的傳統大菜——芋兒燒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吧。雖然《芋兒燒雞》是一道紅燒大菜,屬於熱菜,但在夏季裡《芋兒燒雞》卻是最受人歡迎的菜餚之一,因為,四川7月、8月裡(農曆)的芋兒才是最好吃的食材。所以《芋兒燒雞》這道菜在夏季裡非常受四川人的喜愛。

~~~~~《芋兒燒雞》之簡單介紹~~~~~

《芋兒燒雞》是以土雞、芋兒、仔姜、二荊條、蒜,再以紅燒的方式進行烹飪而成的一道經典的家常菜。《芋兒燒雞》是一道人人愛吃的美食,雞肉鮮嫩紅亮、鹹香味美、辣而不濃,芋兒粉糯香軟。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咱們家的秘製《芋兒燒雞》做法吧。

~~~~~《芋兒燒雞》之烹飪做法~~~~~

主要食材:宰殺後2斤左右的土雞一隻、芋兒一大盆(可多可少)。

調味食材:3根大蔥、2根小蔥、瓣蒜2大個、老薑1小塊、仔姜1大塊、二荊條10個、2大勺郫縣豆瓣醬、料酒少許、乾紅花椒一大把、2個八角、2個沙姜、幾片香葉、適量的生抽、香醋少許、2勺鹽、適量雞精、適量的玉米油。

製作方法:

  • ①:咱們先把土雞宰殺好,清洗乾淨,剁成大塊。把芋兒皮刮掉,大個的對半切開。瓣蒜剝皮放起來。老薑清洗乾淨切成片或者絲。仔姜洗淨切成片。二荊條洗淨切成塊。大蔥洗淨,切成段。
  • ②:把芋兒用一個大盆子裝起來,放上少許鹽醃製半個小時以上。起鍋參水,把雞肉放入鍋裡,抓半把乾紅花椒到鍋裡,倒少許料酒、幾片老薑煮,水沸騰之後,煮3分鐘,把雞肉撈出來過濾掉水分。
  • ③:起鍋,放入大量的玉米油,燒熱,放入半把乾紅花椒、老薑片、幾瓣蒜、幾段大蔥白段、2大勺郫縣豆瓣醬翻炒一小會,炒出香味,放入2個八角、2個沙姜、幾片香葉繼續翻炒一會兒。放入雞肉進行翻炒,直到雞肉翻炒充分上色,放入適量的醬油繼續翻炒均勻。
  • ④:加入大量的清水,水面要高於雞肉的最高點位,燒開轉小火40分鐘。這個時間段裡把芋兒清洗乾淨,把表面的那層漿糊洗掉,時間到了之後放入鍋裡翻動均勻,繼續20分鐘。在把芋兒放入鍋裡的時候,把剩下的瓣蒜全都倒進鍋裡哈。
  • ⑤:在最後燒的20分鐘裡,要觀察一下湯汁哈,可以開始慢慢收汁了,當汁剩下不過的時候,先把仔薑片、大蔥、少許白醋到鍋裡翻炒均勻,稍微等1分鐘,再放入二荊條到鍋裡炒勻,同樣稍微等1分鐘,在放入2小勺鹽、適量的雞精、蔥花入鍋炒勻,出鍋完成。

~~~~~《芋兒燒雞》之技巧分享~~~~~

  • 技巧一:芋兒在把皮刮掉之後,用少許鹽醃製出來,燒出來的湯汁不容易粘稠,而且更入味好吃哈。
  • 技巧二:記得放點醋,但不要放太多哈。醋可以刺激鍋裡的味道更加豐富,提升菜品的味道哈。
  • 技巧三:二荊條最後入鍋,而且時間不要太長,太長容易把二荊條裡的辣味炒出來,這樣的菜品吃起來會狠辣,所以咱們最後的時候,把二荊條入鍋炒出一點辣味即可。
  • 技巧四:用的是乾紅花椒而非幹青花椒哈。這種花椒可以清理腥味異味,同時含有一定的麻味,但不會太濃郁,味道剛剛好。如果改用青花椒就會很麻哈,有的人喜歡吃麻味的就在炒的時候兩種都放上一些哈。

~~~~~《芋兒燒雞》之你問我答~~~~~

一問:為什麼《芋兒燒雞》這道菜餚紅燒1個小時之久呢?

答:土雞長期呼嘯山林、活躍在田野裡,渾身的肉質非常緊緻,1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把雞肉燒的骨肉分離、鮮嫩美味。有的時候甚至還需要更差的時間哈。如果是養殖雞30分鐘多點就完成了,不過味道就差多啦。

二問:為什麼在正式做菜之前,要把雞肉放入鍋裡焯水呢?

答:主要是為了把雞肉裡的血水給清理掉,焯水的時候,剛開始表面有浮沫,多煮一會,浮沫沒了就可以撈出來了。放點大蔥、乾紅花椒、大蔥、料酒也有清理腥味的效果。雞肉本身腥味並不重,所以放的去腥料也不多哈。

三問:2次放入乾紅花椒分別有什麼樣的好處呢?可以改用青花椒嗎?

答:前面說了乾紅花椒用清理腥味的好處,在炒的時候還能刺激出淡淡的麻味,所以這道菜兩次放了乾紅花椒。如果喜歡麻味的朋友,在炒的時候可以放上一部分的青花椒,但在焯水的時候,依然要用乾紅花椒哈。

~~~~~結尾總結~~~~~

《芋兒燒雞》作為咱們四川經典的傳統美食之一,味道鮮美,做法很容易上手,乃居家宴客常用美食之一。在四川,夏季經常都能見到,很多人做上一大盆的《芋兒燒雞》,一群人圍著吃,聊著家常。最後叮囑:土雞作為農村“特產”,並不好找。除非在農村有熟人,否則很難買到。一般市場裡的那些所謂的“土雞”,其實就是養殖的久一點的就而已,和那些活動量大的土雞不同哈。

本文由“美食來臨”的創作,創作不容易,請勿抄襲,搬運。喜歡的美食朋友記得關注哈。每天與您分享更多更好的美食,大家一起相互學習進步,一起交流更多美食的知識。

美食來臨


雞要健康的活雞,宰殺時, 用左手抓住雞的兩翅和頸部,咽喉向上,並用小指勾住雞腿,把食管、氣管、血管一刀割斷,血液要放淨。浸燙:雞宰殺後,要隨即浸燙去毛,水燒到裡60℃左右,浸燙時間約一分鐘,浸燙後即可去毛,去除內臟,因為現在市場上都是現成的白條雞,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

整形,白條雞經過沖洗後,即可進行造型。先將白條雞放在操作檯上或盆裡,雞腹部朝上將兩雞爪插入後擋的小洞孔內,然後再將兩翅交叉插入宰殺刀口內,從嘴裡露出翅膀,這樣整個雞就成為兩頭尖的半圓形,造型完畢後將雞再衝洗一遍,然後掛在乾燥通風處,徹底涼去表皮水分大待油炸。

油炸: 糖稀加適量的清水調勻,糖稀用玉米稀或麥芽糖稀均可,將雞放入沾洗一遍,塗好糖色。鍋內加油,最好用花生油,油溫要達到180℃為好,每隻雞在油鍋內翻炸30秒左右,雞身呈金黃色時撈出。

煮制:煮雞一定要根據雞隻的,多少配好質適量的輔料,文章最後有輔料的添加量,將循環使用的陳年老湯到入煮鍋內,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將雞放入鍋內,配料用布袋裝好後下入鍋內,鍋內老湯要全部淹過雞身,上面放一篦子在壓上重物, 先大火燒後改用文火浸煮直到煮熟為止。煮制時間3到4小時為宜。

出鍋:拿下重物和蓖子,左手拿笊籬右手拿一長勺,用笊籬把雞輕輕托起用勺子輕輕將雞扣住,這樣可以保持雞身造型完整。扒雞特點:色澤紅潤,酥爛脫骨,香味濃郁,趁熱用手抖雞骨與肉自然脫落香氣撲鼻。

扒雞輔料;按4只雞約5公斤算,精鹽50克,鮮姜20克(切片或拍松)砂仁2克、白蔻、丁香、白芷、肉桂各5克,玉果、草果、紫蔻、小茴各4克,八角、花椒各6克,山草蔻、陳皮各3克。有人說加醬油,我煮扒雞不加醬油,謝謝大家。





滕家扒雞店


“土雞”

我是一個養土雞9年的人。“土雞怎麼做好吃”,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第一因為“土雞”只是一個籠統的叫法,國家沒有相對應的標準。第二是,每個地區的“土雞”品種都不一樣,做法也就不相同。第三,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

說說我老家的土雞吧,安徽省安慶市,我們整個地區養殖量最大的土雞是“皖南土雞”,肉質相對於雜交雞要香醇很多,野性強。缺點就是下蛋少,年平均蛋率只有40%。所以成本相對於雜交雞要高很多,但是售價卻上不去。

放養一年半以上的“皖南土雞”老母🐔,最適合燉湯。最簡單最營養的方法就是洗淨了整隻放入砂鍋,加水沒過雞肉3公分,加入4塊薑片,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後加入適量的食鹽,轉小火悶2小時即可食用,一個字,香,兩個字,特別香。[錢][錢]!其次的方法就是,雞肉剁塊,焯水,薑片和雞肉一起下入油鍋翻炒到能聞到肉香,加入少量白醋,食鹽。再放入砂鍋,燉上個兩小時即可食用。這種方法燉的雞湯比較濃,口味稍微重點。但是更 更 更香[舔屏][舔屏][舔屏]

放養三個月左右的小公雞🐤(童子雞)。我們這最傳統的做法就是糖醋童子雞,雞肉剁塊,焯水,準備薑片4,蒜子3,陳醋,紅糖適量。焯水後的雞肉和薑片蒜子一起下油鍋爆炒,肉香出來後加入陳醋繼續炒3分鐘,然後加入紅糖,記住🔥要調小點,不然容易焦鍋。炒到有糖稀後就可以裝碗食用了。香嫩可口,而且傳說大補[舔屏][舔屏][舔屏],當然也可以燒辣的,口味也是極好的。

老公雞就好的做法就是紅燒,吃起來特帶勁,肉多,皮厚,嚼勁十足。我自己喜歡吃辣的,做法和童子雞的差不多,就是炒好後要進高壓鍋壓15分鐘,然後收汁。香 香 香[委屈][委屈]說得自己有點受不了了,餓了[大哭][大哭]

補點圖誘惑下親們

(部分圖片網絡下載)





望那坡農夫


你好,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上個月前我也賣了不少小土雞,因為我自己就是野養土雞的!問題的重點是小土雞,小土雞的問題是小!我個的理解小土雞就是兩三個月只有一斤到一斤半的雞!我們農村的人叫這樣的小土雞叫zi雞!我也不知道是這個“仔”還是這個“紫”,這個仔指的是小,這個紫指的是小土雞的肉色!因為小土雞肉就是紫色的!問了好多叔叔嬸嬸和爺爺奶奶,都說這樣叫,具體是哪個zi他們也不清楚!小土雞很滋補他們公認的!也很好賣!

具體怎麼做好吃,要看你買到的是不是真的小土雞!怎麼做好吃沒有一個定論每個人口味喜好不一樣!我建議,如果有土灶,找一個砂罐,把小土雞洗乾淨後放裡面,加一瓢清水,放在土灶炭火裡面煨著幾個小時後拿出來放少許鹽即可享用!這道不錯的美味!也可以放鍋里加瓢清水細火慢燉!也可以用紫砂罐放水加清水放在天然氣灶上燉!

小土雞沒什麼肉,只適合燉湯!我家小土雞都是這樣吃的!也建議我的客戶們這樣吃!真正的美食其實越簡單越好!才能保留它原真的味道


農家小徐


品質好的純正土雞,其實烹飪的時候講究原汁原味。調料其實只是輔助作用。

吃過最讓人懷念的雞湯還是小時候媽媽只是加幾粒香菇和一些食鹽,燉2個小時就可以了。

其實這個雞湯裡面的核心就是這隻雞🐔啦!雞🐔是自家孵出來的雞寶寶,然後一把穀子一把穀子慢慢喂大的!所以和尋常肉雞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味道絕殺!






糖果屋Vlog


土雞的做法有很多種,炒,清燉,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小時候從小吃到大的做法:第一,殺雞,去雞毛和內臟,收拾乾淨,用火燒一下整個身體不好拔掉的小毛,特別是雞脖子和雞頭哪裡,然後用溫水加鹼面再洗,把它多洗幾次,洗的很乾淨控幹水分備用,把雞血也留著,做雞血雲子,做好後和配菜一起放入雞湯燉了吃,很美味。

第二,雞血雲子的做法:給雞血中加入適量的鹽,姜粉,八角粉攪拌均勻,倒入準備好的麵粉中,和成稍軟一點的麵糰,再加入同樣的調料,大概一樣多的麵粉也和成稍軟一點的麵糰,醒面30分鐘以上,把白麵擀成一個圓形的小麵餅,雞血的面也一樣,再把擀好的雞血面放到白麵上面,一起擀,最後擀成一張大約厚度3毫米的面,做成雲的形狀,就是雞血雲子,或者直接切成條,不影響口感,只是形狀不同。

第三,準備好乾的生薑,八角,辣椒,香葉,桂皮,花椒,大蔥,蒜備用。鍋中倒油,下入雞塊翻炒,加入鹽,姜粉,雞精翻炒,然後加入足量的熱水,等水燒開撇去浮末,放入提前備好的調料,加入一點高度白酒,慢火燉,最少3個小時以上,煮熟即可。

第四,在煮肉期間把做好的雞血雲子放在鍋中蒸25分鐘,出鍋自然涼,切薄雲子或者條備用。

第五,一般吃多少,就用多少的湯燉雞的湯,因為調料味重,所以在留的雞湯中還要兌適量的水,再加入自己喜歡吃的配菜就可以了,我們老家一般都放雞血雲子,土豆,豆腐,粉條,羅卜片,白菜等青菜都可以,燉好,出鍋的時候放入煮好的雞塊,就可以吃了,小時候覺得特別美味。

第六,補充說明:其實炒雞的時候,油熱加入冰糖炒糖色,倒入雞塊上色,再加入老抽,生抽,蠔油翻炒,然後加水,放入備好的調料,加料酒或者高度白酒,家裡的土雞都是糧食餵養的,肉熟的慢,一般都得3個小時以上才可以熟,至於用那種方法炒,就看個人喜好了,都好吃。


冰蓮0426


看了一些其他人的回答,他們把農村土雞都想成了高品質土雞,認為怎麼做都好吃,其實不然。

首先,不是所有的農村土雞都是好土雞。一些農戶家裡散養的土雞業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主要有兩點原因:

1、一些農村環境已受到嚴重汙染

雞群經常在主人家附近活動,房前屋後的土壤和地表水源由於生活了幾代人已經不同程度的被汙染,散養的雞自由採食,很容易吃到被電池、農藥或者重金屬汙染的食物,飲水方面主要來源於房前屋後雨汙混合的溝渠,土雞和土雞蛋品質可想而知。

2、農村雞生病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處理

農村的雞有時候是帶病下蛋,感染嚴重的時候精神萎靡,主人也捨不得拋棄,會給它喂藥片來救治,而這種藥片本身的藥物殘留濃度是相當高的,並且有可能還含有違禁成分。誤食這樣的土雞、土雞蛋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健康威脅,特別是對孕婦、嬰幼兒!

當然,並不是所有農戶家裡散養的土雞都不好,也並不是說散養土雞養殖場養出來的土雞就好,沒有系統的掌握科學的生態養殖技術,再好的初衷和理念,都無法養出高品質的土雞。

其次,如果是高品質的散養土雞,無論是涼拌、紅燒還是燉老母雞湯,都會很好吃。因為食材好!

生態散養土雞有著普通飼料肉雞難以企及的肉質和營養沉澱,鮮雞塊與佐料一翻炒便是飄香四溢,撲鼻而來的還有那久違的鄉土情懷,舌尖上的美味更是讓人回味無窮!“土貨”老母雞經過長時間的營養蓄積僅僅加入少許鹽,湯水一開,幾分鐘即可燉出令人沉醉的香氣。

最後,教大家幾招,給大家說下如何鑑別真假“土貨”老母雞。

一、看爪子

籠養雞爪子很鋒利,大腿肌肉不那麼緊實有彈性。相比之下,由於“土貨”老母雞經常刨食,爪子會更鈍,腳掌更厚、有更明顯的老繭,腿爪很有力,肌肉緊實且很有彈性。 “土貨”老母雞小腿的腿脛部會比青年雞多出一個很明顯、很堅硬的飛爪,籠養淘汰的老母雞儘管有飛爪但是頸部能看出區別。

二、看頸部

籠養淘汰的老母雞在籠子裡活動,由於頸部長期與籠子摩擦,頸部無羽毛或者羽毛很少,頸部皮膚也會變得乾燥厚實,與其他部位的皮膚有明顯區別。 同時,淘汰籠養母雞尾巴和翅膀的羽毛也會比較凌亂。

三、看皮

老母雞的膚色泛黃,不過現在有一些不良養殖戶通過餵雞“加黃”的飼料,使雞的皮膚也會呈黃色。這時候就要看皮是否緊緻了,“土貨”老母雞的皮膚很緊緻。

四、看羽毛和喙

“土貨”老母雞活雞的羽毛和喙會隨著日齡的增加(老化)變得不那麼順滑和光亮,翅膀和腿內側的細血管會變的不那麼清晰。而如果是正在蓄積營養的青年雞,羽毛邊緣完整潤滑且光亮,喙也沒那麼堅硬,翅膀內側細血管也比較清晰。

五、品雞湯

“土貨”老母雞經過長時間的營養蓄積僅僅加入少許鹽,湯水一開,幾分鐘即可燉出令人沉醉的香氣。湯色是接近其皮膚顏色的金黃色,因為皮質緊緻所以湯較為清澈。淘汰籠養母雞用同樣的方法燉只能燉出渾濁的湯,由於缺乏青飼料和場地自由活動,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燉後的香味和口感也會差很多。

六、吃雞肉

老母雞雞肉柔韌有彈性,皮下也沒有厚厚的脂肪層,吃起來有股濃厚的雞香味,連接骨頭的筋也非常有力道。而淘汰的籠養蛋雞肉質和口感欠佳。


農家營


家養的土雞由於時間長,肉不容易軟。一年左右的土雞最好。

我也是農村人家裡也養了很多土雞,每次回家都要吃上一隻。

做土雞最好的的方法就是甲魚燉土雞。

買一隻甲魚宰殺乾淨,切塊。

將土雞宰殺乾淨以後剁成小塊,衝去血水。鍋中加入

清水燒開,放入雞塊大火煮開,將雞肉裡的血水全部去除後,撈出來在用涼水沖洗一下。

這時候倒掉鍋裡的水,重新加入清水,放入雞塊,甲魚,加入30克小香蔥,白芷克,鹽適量,料酒適量。燉一個半小時,最後再加入雞精再多燉1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甲魚和土雞燉出來的湯,別提有多鮮美了,一大鍋湯,三個人就不夠喝,只有自己嚐了一口口的人才知道味道的美味。你可以試試,相信你會愛上它的。

這是我做土雞雞的方法,這裡我覺得不要放太多的調料,要不然會影響雞肉和甲魚的鮮味。我反正是隻放了這些。

舌尖上的中國不是說了嘛!高端的食材只需要簡單的製作方法!



用戶53856911820


小土雞怎麼做

現在雖然雞可以很容易買到,但是基本都是養殖雞,有幾個月就出欄的,有一年出欄的,有兩三年出欄的,時間越短肉質越鬆散香味越淡,而純糧食餵養的土雞通常最短的則需要7——8個月出欄,甚至更長,時間越長,雞肉味道越好,營養更高。

土雞的做法也有很多,無論是蒸、炒、炸、燉,怎麼做怎麼好吃,但是要想吃純純的雞肉香味,還是要清燉最好,清燉也最能體現雞的品質,好的土雞就只是放蔥、姜調味,燉出來就香氣四溢了,尤其是自己散養的雞,純糧食餵養,活動量又很大,肥瘦均勻,燉出來的湯汁金黃,雞香濃郁,非常好喝。現在正值冬季,跟大家分享一道非常營養的——養生土雞湯。

【食材】

土雞 1只

【配料】

淮山、枸杞、黨參、紅棗、姜塊、蔥、鹽

—— 【開始製作】 ——

1、將土雞斬成塊,清洗乾淨後上鍋焯水,待鍋中出現較多浮沫後撈出雞塊,用水沖洗一下雞肉表面的浮沫。

2、將清洗好的雞肉放在湯鍋中,鍋中倒入足量的水,放入黨參和淮山,放入削皮的姜塊和蔥段,先用大火將鍋煮開,然後轉小火燉60分鐘。(淮山我用的是藥店買的那種幹淮山,大家也可以用鮮淮山,假如是鮮的淮山在出鍋前15分鐘的時候放入即可。)

3、在燉到30分鐘的時候放入紅棗,在燉到45分鐘的時候放入枸杞,出鍋前調入適量的鹽即可。總共燉的時間為60分鐘。

一鍋濃郁香甜的養生土雞湯就燉好了,溫補養胃,非常美味。

小貼士:

燉雞的時間是根據雞齡的大小,一年的土雞燉60分鐘即可,三年的土雞需要燉3小時左右,燉到肉質軟爛的程度即可。大家根據自家的情況來調整時間。

我是江一魚,用心做好每一篇問答,與你分享更多的烹飪技巧和美食知識,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來關注我,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轉發、收藏,謝謝大家的喜歡和支持。


江一魚


一哥“新密美食印象”之――

山野人家吃土雞

嵩山餘脈,五指山秀,紅石嶙峋,逶迤東南,林深草茂之處,山野人家多養幾隻土雞,品種無需名貴,食草抗病就好,清早女人打開雞舍,雞子便咯咯出籠,門前樹下,刨食幾粒石砂,屋後草從,覓食嫩芽肉蟲,山林深處,飲食清冽山泉,午間樹根枝頭小憩,日落結伴陸續歸宿,正如這裡的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棲,追逐太陽的腳步,感受月光的靜溢。近年也有圈山而散養的,密度大了一些,樹下草芽盡啄,少不了要喂些黍黍粒或是麩皮。也有公司加農戶的模式散養增加了規模效益和附加值,商業利益驅動著這大山走出原始的醇厚,飄來絲絲涼意。

不知何時起,有人從城裡打工回來,在自家院裡開店迎客,菜品主打炒柴雞,生意不是一般的好,左鄰右舍、前門後溝人家多有效仿,一時農家院多至百家,政府加以扶持引導規範,如今已成特色產業,促進產業鏈條延伸發展。

山野人家土雞的做法自是家常,比不了南人煨煲之精緻,比不了魯人酒燒之霸氣,比不了關外蘑菇燉制之湯香,清燉、爆炒、熬炒就足夠了。清燉隔年母雞最好,雞肉帶骨斬塊,溫水反覆清洗去血汙,瀝乾料酒生抽稍醃去腥,花椒大茴幹椒爆香,雞肉連同蔥段薑片蒜瓣入熱水鍋,大火猛燉緊縮成形不致散爛,八九成熟改小火慢燉逼出肉香入湯,盛入盆中放鹽以使柴雞口感不柴,放白胡椒面提香去腥,點綴蔥花芫荽明油,肉爛緊緻、湯香爽口,食之舒暢。爆炒當年公雞尤佳,雞肉清洗斬塊五料、料酒、老抽醃製,熱油爆花椒大茴紅椒角出香,雞肉入鍋大火翻炒定型,加蔥段薑片,再中火不停翻炒,中可點水,快熟時可加輔菜如青椒片、洋蔥、紅蘿蔔片等要因人口味,加鹽出鍋,食之肉鮮汁肥,唇齒留香。熬炒雞講究先炒定型、後熬入味,雞肉帶骨剁大塊,土灶鐵鍋熱油,爆八角花椒朝天紅椒、豆瓣醬,喜麻辣四川麻椒多放,雞肉塊入鍋爆炒定型,點料酒(啤酒、白酒也可)老抽去腥上色,放蔥段薑片蒜片,入開水過肉,大火燉,入鹽及調味品,小火收汁出鍋,食之肉香濃郁,緊緻彈牙。若是這般食來,自是家常味道,於普通間透出美味,現在人偷懶,多有高壓鍋弄熟後燉炒的,食之則失真味,或許是一些農家院不能立足長久的原因所在吧。

尖山農家院沿公路佈局,滎密路石坡口上山彎多坡緩、居民較多,沙古堆兄弟農家已幹多年,味道不變;供銷社山居超市右手旁那家味道也鮮;胡葉坡彎道上也是傳統做法,再往裡有一家忘了名字,老宅裡不失火辣之味。米村上去路陡彎奇、風光旎麗,下香峪寺民居中幾家現宰現炒、味道鮮美;供銷社後院及向右走的幾家也行,靠上的一家清燉的味鮮湯清。再向上國公嶺張師傅女婿手藝地道,田種灣社區那家炒雞潤香。伏羲小鎮、大峽谷景區圖的是快捷,味道也差不了多少。其實,紅石突兀之處、槐榛密茂之宅、涼風透爽之院,三五友人相聚小酌,老幼家人團圓品味,吃的是家的味道,品的是愛的親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