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認為人性本惡,東方文化傾向於人性本善,你怎麼看?

迷迭香Love


其實把人性看做本惡是對的,古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別人對自己無外乎三種情況,對你好,對你壞,對你不好不壞,如果別人是個好人,自然無所謂,可如果別人是個壞人,那最起碼自己也不會吃虧。

看似很自私,但是想想,如果人人都不吃虧,那麼豈不是天下太平。

所以說人性本惡推論,反而得出了好結果。

如果說人性本善,那麼你對別人信任,那麼別人傷害你,吃虧的是自己,最後的結果是很難在信任別人,人性本善,反而得出壞結果。


潘明謙


中西方思維,認識的最大區別,西方人的思維具有哲學性。這可以從西方的幾位大哲學家的觀點體現,恩格斯認為,人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西方人認為人性本惡。我比較認同西方人的人性論。大家想想,如果人性本善,那麼人在社會上的一切活動,為什麼還要受各種規矩,規章,制度,法律法規來約束?為什麼還要從小施於道德教育?恰恰是人性本惡,隨著人的年齡增長,人在社會中的活動,就必須對其進行教育,培養,並用道德,法律,法規加以矯正,約束。否則,人性本惡會越來越惡。

人性本善或本惡?從一個人處於嬰幼兒(尚未接受教育培養階段)最能體現人的本性,本真。人生來就有自私,佔有慾,排他性,不是嗎?你觀察一個嬰幼兒,天生就想要東西,搶東西,多佔多得就樂,少佔少得就哭,鬧,還有與同伴在一起,大的總想欺負小的,等等純真的行為恰恰是人性最原始的表現,所以,人性本惡,才應該去教育,去塑造,對吧?

因此,西方文化還是更有哲理。


天馬行空80476


孟子認為性本善是因為“惻隱之心”與生俱來,他老人家大概生下來時半夜2點餓醒後忍著不哭不鬧,他還在想,我媽十月懷我很辛苦的,我得讓她睡個好覺,我得忍著捱餓到天明,才讓她餵奶。亞聖人就是亞聖人,與眾不同!


無名9965729


人性本惡才是對的!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不教育,會變成什麼樣?為什麼從小沒有爸媽的孩子,犯罪的多?我女兒20個月,就不高興就打我,怎麼說都不聽,我啪啪一頓打,再也不敢打我了,如果不教育她,等她大了不是見誰打誰?人性本善就是錯的,因為人不教育,自由成長,肯定是罪犯


國槓隊隊長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我們就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我們好比一張白紙,上面可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好最靚的圖畫。然而也可不負責任地任意塗鴉,胡寫亂畫。更有甚者,不要了這張紙,象拉圾一樣隨便丟棄,任其自消自滅。由此可見後天家長怎麼對待這張紙尤為重要。教你善你就善,教你惡你就善不了。家庭生長環境和父母后天教育才是孩子性善性惡的根源。

三字經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莊子主張性本善。荀子主張性本惡。從古至今儒家和法家就爭論不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現在也無定論。而我認為人之初性本我。不為別的,只為生存,求生決定自我。家庭教育,後天生長環境,社會教育和影響是決定人們性善性惡的關鍵。所謂的性就是天性,人一生下來,只有生存本能,沒有性善性惡之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守著好就學好,挨著壞就學壞。所以才有昔孟母擇鄰處之說。

我們從上學開始,就走出了家庭,這是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學校教育我們積極從善。如果性本善還用教育嗎?反之性本惡教育還有用嗎?環境和社會是表現人們善惡的大舞臺,也是大染缸,也是人們學習善的大課堂。人的本性是由生存法則決定的。古人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了生存,為了活下去,也可能去做壞事,或者殺人越貨。這種惡就是後天形成的,善惡也可以互相轉換。比如黑道賺了錢,發了大財大力做慈善。本來一良民為了不餓死,去搶別人東西吃。如《悲慘世界》書中的冉阿讓為姐的孩子免受飢餓因善而惡,偷了一塊麵包坐牢十七年,終身被警察沙威追捕。

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安定和諧,一方面有法律的約束,懲罰那些為非做歹的惡人。另一方面是對公民進行從善的教育,從善積德。所以說環境和社會教育與影響才是人們性善性惡的關鍵,而不是西方文化認為人性本惡,也不是東方文化傾向於人性本善。我主張一人生下來無善無惡,沒有底色,生存本能決定人性本我。人們為了生存把我放在第一位是一種自然天性,所以我認為人性本我。


文化領域創作者飛花娟


人性是中性的,本能即自然性讓人惡,而社會性、理性要求人們善,善是人們共同存在的要求與前提。(首)


惠舒旅社老闆


人之初性本善,後天的環境教育很關鍵。人其實有兩面性,善惡只在一念間,只是哪一個被點燃。有修養的能控制化解,生死攸關利益面前任性會暴露無遺。真善是無私奉獻,捨己為人有犧牲精神。



奮鬥的一年900


人性本善還是惡?解決這個問題的意義在於迴歸現實。

一、人性本惡,所以社會需要法治

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荀子,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提出人性本惡,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

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兩個人,李斯、韓非,這兩個人在荀子的思想基礎上發散發揮,並付諸理論與實踐,李斯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韓非則成就法家集大成的《韓非子》一書,促進了中國法制思想的發展,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人性本善,所以社會需要德治

儒家主張“人性本善”,認為人性天賦美德觀念,因後天環境影響,導致天賦的掩蓋。所以儒家主張教育感化激發人性本來面貌。

漢武帝之前,儒家思想不受重視,人性本善因而沒有起到應有的社會重用,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被社會廣為認同,不過歷代統治者多數是把它當作一種奴化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骨子裡還是以法家思想為主,也就是所謂外儒內法。

儘管如此,人性本善的儒家學說對社會還是作出了相當積極的作用,達到了孔子當初用道德完善社會秩序的初衷。

三、善惡同體,德治、法治相得益彰

經過不斷驗證實踐,人們越發認識清楚,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都有其道理,都能夠對社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德治與法治最終手牽手走在了一起。


謀略殘卷


我的看法是人性本惡。原因:第一,受精,你死我活,億萬精子只有最強的並機會最好的一個活下來;第二,著床,只有最強的能做到;第三,孕期,如果是兩個或多個胚胎,每一個都是一切為了自己能活下去,從來不為其他的著想(有一種鯊魚,孕期相互為食,十多條吃的最後只剩一條);第四,出生後餓了哭、渴了哭、不舒服了哭,一切為了自己;第五,再大點需要的東西想要就要、不給就搶!

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教育、好好培養,自己更要好好學習、好好修煉,剋制自己惡的一面,如果剋制不住社會就會給與譴責和懲戒!


濟南虎子哥


只要有生命的萬物,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本性都是自私的。自私,是萬惡之源,一但控制不好,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人,這個有思想,有想法的動物,本性即私心更惡。

植物生長在一起,為了生存和繁衍,要互相爭光、爭水、爭肥,搶佔地盤和空間,出現了以強欺弱,壓抑對方的現象。野生和家養的動物,也同樣為生存而互相鬥爭,甚至會出現你死我活的鬥爭場面。

人類,這個高等動物,為了控制本性(惡)的澎漲,從人類社會發展上看,世界各地採取了很多辦法。拿中國來說,首先是以道德、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家規家訓,社會民間組組訂立的各項規矩等等,具目的都是用來束縛人的本性的過度發展。同時,國家還制定了很多的法律法規,來對付、懲罰那些用上述方式方法都控制不住,而作出更“惡”之人的行為。你看,那些受到國法懲處的犯罪份子,哪一個不是為私慾過度澎漲,實破了道德底線的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