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象棋正常开局,几乎看不到炮一上来直接打马的情况?

醉过知酒浓149024497


本人天天象棋目前是8-2水平,有时候也能打到8-3,有一点自己的理解,正常情况,一个车的战力值能达到9分,马炮分别是4.5分,开局阶段炮的威力要稍大于马,残棋阶段一般情况下马的作用要高于炮,因此马炮的威力相对来说是均等的,那为什么开局不用炮打马呢,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局阶段炮的威力要强于马。2有句象棋谚语叫做宁失一子,不失一先,炮打马就相当于让对方直接把车开出来了,让了一先棋。3开局阶段象棋布局要的是整体的一个阵型协调性,炮打出来显然自己的阵型就不协调了。4象棋要讲究子力的相互配合,一般情况下车炮的威力要大于车马,车双炮的威力大于车双马,所以开局阶段炮换马后子力的配合也会大大减少。




徐州林哥


有,我邻居就有个二货,跟他下棋,开局“梆梆”就把我俩马干掉,整得我哭笑不得。

其实,这二货是让我的俩马吓怕了。跟他下棋,特点就是会玩马。迎顶炮,把马跳,拱中卒,左支士……“梆梆梆”布完局后,就开始玩我的俩大马。

先用双车,迅速扫平二货潜伏在前沿阵地的小卒子。然后,顺着中线,在双车掩护下,俩马手拉手越过二货防区。一顿“转角马、卧槽马、高掉马、双马拴”,把二货踢得晕头转向。最后,不得不举起白旗,献出老将,让出城池。

一来二去,二货摸透了我的路数,知道我最会玩马。干脆跟我来浑的,再跟我下棋,上来就把我的双马干掉,让我手足无措。


0大木瓜0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个人观点,我姑妄说之,你故妄听之,不喜一笑了之。

下棋讲究一个先手后手问题。

如下图红先炮2进8打掉黑马,黑车顺势车1平2,赢得先出车的先手。

一般让子棋,会这样走。


识柔


首先,就象棋的子力分值而言,马=4分,炮=5分。①在正常情况下,炮双仕可以和单车,但马双士必输给单车。一炮一仕可胜双士,可马加上仕相全也赢不了双士。这些都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炮优于马。因此,在开局伊始就用一炮换冯马,炮方是吃亏的!②炮行走方便直来直去,开局可争取主动攻击对方。而开局时子多,马受别腿的限制,行动缓慢。一般只有在中局后才发挥作用。故有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之说。所以开局直接用炮换马的走法是吃亏的!因此,开局时,很少有人用炮直接打马。即使有,也都是在走了几步之后,为了牵制对方车炮,才走用炮打马这着棋。


张永科38


在象棋中炮和马的子力价值基本相当,正常情况下用炮换马并不算太亏,所以在正常对弈中炮换马的情况是很普遍的。但是正常开局炮一上来就直接打马的情况就确实比较少见了,因为这不是正常情况。当然,也只是比较少见而已,但也不代表没有。

前段时间有网友问到象棋第一步允许不允许吃子的问题,看上去有点可笑,但对于新手来说可能真是个困惑,因为明明可以直接用炮来打马的,但却很少见到有人这样走,莫不是第一步不允许吃子?答案当然是允许的,但这样走棋不太合理。

在象棋中各个子粒的功能和作战能力是不同的,为了便于区分和计算,人们为它们赋予了不同的子力价值。各种版本略有差异,但大体上差不多。

车的灵动性和震慑力是最强的,通常把车的价值定为满分,其它子粒以此为参考进行各自的定性。详见下图。

我们不难看到,表中带入了对弈的整个过程,并把它分为开局、中局和残局三个阶段。除了将帅的不定值和车的固定价值外,其它子粒的价值其实都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着对弈的进展略有浮动。这在真实的对弈中也不难体会到确实如此。

所以这就是开局一般不直接炮打马的直接原因,因为开局的时候炮的价值是高于马的,所以直接炮换马是吃亏的。道理也很简单,刚开局的时候炮架子多,炮的威力自然就比较大,随着对弈的进行,到了残局部分炮架子越来越少,炮的威力自然就变小了;而马在刚开局的时候被憋马腿的情况比较多,施展不开,随着对弈的进行,逐渐摆脱了束缚,威力自然上涨。因此,刚开始的时候炮比马好用,直接换掉是不理智的。但是,这其实只是原因之一。因为人各有喜好,并不是所有人对马和炮都具有同等的驾驭能力,有的人偏爱用炮,有的人偏爱用马,所以这个价值表只是相对于大数据而言。如果是一个非常喜欢用马而不善于用炮的人,那他无论什么时候用炮换马好像都算不上什么吃亏的事情。但依然不建议刚开局就去用炮打马,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常情况下象棋开局的时候有一个默认的潜规则,那就是三步出车或者说越早出车越好。因为车除了刚开局往外出的时候有点别扭之外在整个对弈过程中都是最具有震慑力和攻伐能力的子粒,正常对弈中如果出车太慢,基本可以认为这个棋手的水平是值得让人怀疑的。有句话叫做:宁失一马不让三先,就非常直接的说明了先势的重要性。

而第一步就炮打马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对方加速了出车的速度,同时自己同侧的车却被压制,即使你喜欢出横车也是比对方慢了。本来是有先手的优势,反而让对方早出了车,还把对开局布局更有优势的炮给换掉了,这对于开局布局来说只能是有害无益。

所以,尽管在正常的对弈中是可以第一步直接炮打马的,但如果是为你好的话,恐怕极少会有人建议你这样去做。除非你是抱着不想赢棋的心态试图守和,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更容易输;又或者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极其喜欢用马而不善于用炮,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比较容易导致对方掀桌子;最后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在比赛中发现对方太善于用马,而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是不至于掀桌子的。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能达到参赛水平的,一般不至于偏科偏的这么厉害。

其实我在少年时代和一个喜欢用马的大爷下棋的时候曾经用过这招的,结果是大爷直接就拍屁股走人了,没得玩了。后来再遇到的时候,得先问好了我不搞这一套才愿意和我玩。其实喜欢用马的人直接被敲掉俩马虽然不见得就一定会输,但却会很烦的。这基本上可以被归为一种耍赖的行为,熟人间偶尔玩玩可以,随便用这招不但更不容易赢棋,还可能会牵扯人品问题。

所以,开局直接炮打马不是不可以,也不是没有,但是很少见。


出棋不意


你开局用炮换马对方的车吃掉你的炮之后子力出动速度很快抢到了先手,这样很快就入局了对你后面残局很不利,就处于被动状态。从残局来讲马就比炮灵活了马的弱点是彆马腿,到了残局子力少马比较活跃活动的范围广,在正常情况下车马必胜车炮的,所以象棋高手是不会走出这样的开局的。


老子5708


象棋开局可以直接用自己的炮吃对方的马,但这样行棋是不符合棋理的。开局的时候,马需要至少4步棋才能吃到对方的子,而炮只需要1步就能吃掉对方的马(不吃马的话,比如当头炮,马上就威胁到对方的中兵)。因此在开局时候炮的机动性更强,对对手的威胁更大。换掉马非常不划算。同时开局炮打马,还会是红方失去先手,导致黑方更快的出车,对局面会非常的不利。

中国象棋中,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与车完全相同。吃子时必须隔着一个子(无论己方或对方的任何棋子)打,炮是象棋中可以越子的棋种。 象棋开局对方的炮就是“炮架”可以直接吃对方的马,但炮也活不成,对方可以直接出车吃了炮,但炮的作用稍微比马要大,开局互换基本上没人这么做。

炮的价值由于其“炮打隔子”因此中远程作战,其多用于牵制,和各子(主要是车)配合都很容易。在残局要依靠仕相的力量攻守(俗称“残局炮还家”)。开、中局由于子多,他的“炮架子”也多,实力略高于马,此时为他打5分。

残局“炮架子”少,实力也相应减弱,但其依靠仕相防守力强于马(如单车可胜马双仕却难胜炮双仕),因此“求和易留炮”,此时为其打4.5分。 其实力等于一马、双仕、双相、一仕一相。


扩展资料:

炮的走法——

1、士角炮

指的是一种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红方首着走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因炮置于士角,故名。古代以其抵不住中炮反攻而弃之不用,仅留“歌诀”而无“战谱。

2、当头炮

也称中炮,象棋术语,是一种开局着法。首着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把炮放在正线位,是先走一方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优点是当头炮威胁到对方中卒,使对方不得不采取措施保中卒缺点是无法飞相。 多数象棋大师总结,在对弈中先手走当头炮占有一定优。

3、过宫炮

一种开局着法。指一方走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因经过将(帅)的中宫而得名。先手走过宫炮,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攻守咸宜。后手过宫炮,常用于应付飞相局、仙人指路等开局。过宫炮阵型的优点是集中火力于一翼,子力结构良好;但若运用不当,会造成自相拥塞的弱点。


老张侃足球


首先开局讲究争先夺势,炮出子速度远大于马,先换掉会降低子力展开速度,明显吃亏。并且你双车夺无根车炮先不说能否实现(飞象即可成担子炮防御),即使勉强得子,也会造成另侧(无车翼)空虚,对方另一车进袭,你另侧的无根马炮很难处理,极易失先。



天天象棋课堂


你好,我是象棋小陈。象棋的开局多种多样,但是一开始炮打马的布局不是没有,而是在职业场上几乎不会出现,炮打马都是刚学棋的爱好者才会下出来的棋。

第一,从棋理上说,开局马胜炮,当然不愿意换。

第二,从分值上说,炮4.5分,马4分,炮比较贵。

第三,从开局流说,象棋的的布局众多,炮打马后给对方的车先出来,自己双马笨重,出子速度慢,自己的阵型不协调。

综上所述,开局炮打马是刚学棋的爱好者才会下出来的棋,职业场上和一些棋校基本上不会教你一开局就炮打马。有练过的都不会这么下。所以你在开局的时候几乎看不到炮打马的情况!



象棋小陈


第一前期炮更快,因此比马厉害;第二,你加速了对方车的出动,容易失去先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