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一生。

光影一生。

原創 希爺plus 四點半 walk on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上面這幅浮世繪——《神奈川衝浪裡》,包括它的很多衍生作品,而這幅畫的作者葛飾北齋想必大家也是多有耳聞。


葛飾北齋


( 日語:葛飾 北斎 Katsushika Hokusai )1760年10月31日-1849年5月10日,本名中島時太郎,1760年生於江戶(現東京),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他14歲學習雕版印刷,18歲向另一位浮世繪師勝川春章學畫,開始了自己漫長且多產的繪畫生涯。1826年,為了配合當時的日本內地旅遊業的發展,也因為個人對富士山的情有獨鍾,北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材,創作了系列風景畫《富嶽三十六景》,並憑此名聲遠揚。該系列中以《凱風快晴》和《神奈川沖浪裡》最為知名。


魯迅先生在1934年給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書筒裡寫道:“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的是北齋,現在則喜歡廣重,其次則為歌麿的人物。”接著他又說,“不過依我看,適合中國人一般眼光的,恐怕還是北齋。”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對北齋的浮世繪的推崇。

光影一生。

但是今天,我想介紹一下他的三女兒,葛飾應為。同樣是一位偉大的女畫家,只是很多歷史記錄中,將她默默放在了她父親身後。

光影一生。


葛飾應為


為日本江戶時代的女性浮世繪畫家,是同為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三女兒,本名“阿榮”(お栄)。她有著與父親北齋相似的創作畫法,並也使用過明暗對比等方式來表現繪畫的立體感。


然而,wiki百科的短短介紹不足以說明在江戶時代作為一名傳奇女畫家的點點滴滴。

根據B站的紀錄片《眩.北齋之女》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她傳奇的一生


1802年,葛飾北齋將年幼的阿榮帶進了繪畫世界中。

小阿榮第一次拿起畫筆的那刻,感受到了畫畫帶給她的快樂。這種感覺,猶如太陽光帶給人們的體驗。

光影一生。

到了成年後,阿榮一點也不在意自己的外表,經常不修邊幅,伏在畫室裡經常就是一天,菸酒不離手。母親也看不下去,氣在心頭,經常喋喋不休地責備阿榮,尤其是她離經背道的神操作:因為瞧不上自己同為畫師的丈夫畫作,自己索性讓丈夫寫了一紙休書將自己送回孃家。

光影一生。

母親對阿榮的感情世界很是著急,父親則支持女兒的做法,阿榮就這樣恢復了單身狀態待在父親的畫室裡當起了助手,卻不知這一生就一直與畫筆為伴。


在北齋的畫室裡,都是先由北齋畫好框架,再由弟子畫細節。這樣弟子也能深刻體會到北齋的畫風和繪畫技巧。

有一天 ,父親收到了一筆荷蘭訂單。要求他用蘭畫(日本江戶時代叫油畫為蘭畫)的繪畫技巧畫浮世繪。

葛飾北齋很快就畫好15張底稿,剩下的由他的得意門生和阿榮負責。

而阿榮負責的是《藝伎》主題。

為了畫好蘭畫,阿榮陷入了困境。

由於傳統的浮世繪,是沒有光影效果,遠近層次的,所以她有些不知從何下手。

光影一生。

(傳統浮世繪 《墨戰之圖》)

正好一名武士門第出身,師從菊川英山學習浮世繪,名為善次郎(畫號:溪齋英泉)的畫師來北齋畫室探訪。

遇見滿臉愁容的阿榮,善次郎決定帶阿榮到吉原(妓院)放鬆心情。

光影一生。

看到舞女在燈光下的翩翩起舞,阿榮突然豁然開朗。

世界 自光影而生 影為萬事造形 光將之浮世

她從中領略到色彩的對比,認識到光與影的創造性,懂得色和型之間的聯繫。

到了交付前一天,畫作都完成了,可惜大家對作品都不滿意,在葛飾北齋看來也是索然無味。

負責的畫師想重新繪製,擔心這樣的作品會因此影響到葛飾北齋的名聲,葛飾北齋卻堅持讓阿榮拿去交稿。

阿榮交稿後,怕對方不滿意,試探的詢問了一番。

對方對這批作品很滿意,唯獨對《藝伎》這張有些介懷,認為這幅圖絕不是葛飾北齋的風格,從畫面中感受不到精氣神,覺得畫師技不達意。是最拙劣,最不精湛的畫作。

光影一生。

聽到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如此低,阿榮感到羞辱又懊惱,惱怒自己那種畫作跟不上思想的“無能”,為了發洩,她朝著水面大喊,卻仍然不夠解氣。

父親剛好路過,問她:怎麼了。

她說:對我的畫技生氣。為什麼我要對畫畫如此著迷呢?

光影一生。

父親說:即便是我,也從來沒有滿足過啊。總是想著,要畫得更精進一些,更精進一些。明明心裡一直這麼想著,卻還是會有逃避作畫的時候。你的路還長著呢,過了這橋就把這事給忘卻,忘卻之後我們要接著耐著性子,掙扎著前進 ,掙扎著向前走啊!掙扎前行 ,前行!


1830年,葛飾北齋的《富越三十六景》(46幅系列風景畫)新鮮出爐,一時間風靡整個日本,還引發了一場風景畫潮流。

裡面正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奈川衝浪裡》《凱風快晴》等作品。

而阿榮正是父親創作的主要助手。

阿榮的畫技也日漸提高了,但作為父親的助手,總是一直幫父親作畫。

儘管她已經小有名氣,也有指定作品委託她,但她都推脫掉了。

光影一生。

與父親一起創作的畫,被善次郎發現,問道,你已經小有名氣,為什麼不用自己的名號?

阿榮說,用父親的名聲能掙到更多的錢。

其實是她認為葛飾北齋的光芒太過炫目,始終無法超越,也無法觸及罷了。

葛飾應為幾乎做了父親一輩子的助手,但也從父親身上學到了許多藝術精髓,所謂“虎父無犬女”,人們都稱她為“女北齋”。葛飾應為在浮世繪畫技上才華過人,她畫光影、畫美人都堪稱一絕。就連葛飾北齋自己也曾說過:“要說畫美人圖,應為的手腕更在我之上。”

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到了葛飾北齋90歲大壽那天,他那幅震驚世界的絕筆作品《富士越龍圖》出世。

也許是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開始悵恨言道:“若老天再給我10年,不,5年壽命,我定會成為一名真正的畫家”。

北齋就這樣走到了他人生的盡頭,而阿榮則繼續在她的人生中孤獨地前行。


在阿榮一生中,對她影響最大的人莫過於葛飾北齋和善次郎。

葛飾北齋是引領阿榮進入藝術世界的老師,也是阿榮一生追尋的光芒。

善次郎是讓阿榮領悟到光影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她感情線上,不可多得的一抹重彩。


在北齋去世以後,阿榮搬到了弟弟家。終身未再婚,一直精心創作直到生命盡頭。

她的畫作同樣名噪一時,被當時日本畫界以及荷蘭商人譽為江戶倫勃朗。

光影一生。

以下為葛飾應為主要代表作品,現世已留存很少。


吉原格子先之圖


光影一生。


夜櫻美人圖


光影一生。


三曲合奏圖


光影一生。


月下砧打美人圖


不可否認,宮崎葵在紀錄片中很是出彩,讓我們願意相信阿榮就是那樣的女人。但是更讓人心動的是,阿榮對於作畫孜孜不倦的追求,即便是在男性藝術家中也少見的,更別說當時日本的社會背景,一個被離婚的女人,往往是會招到唾棄的。但是她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是沒有結果,偉大的藝術作品流傳了下來,而且又美又雋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