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原來杜甫曾經當過農民,經營過果園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原來杜甫曾經當過農民,經營過果園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是三歲孩子也會背誦的唐朝詩人杜甫的詩句。然而,我們都知道杜甫是大詩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當過農民,經營過果園,知道春雨對農民有多麼重要。下面就給大家講講你不知道的杜甫。

公元759年三月,安祿山的叛軍在河南安陽打敗唐軍。當時,杜甫正從河南洛陽老家探親結束,回陝西華州的工作單位上班。途中,親眼目睹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回到華州,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三吏三別。其中《石壕吏》中的石壕村就在我家鄉對岸的河南三門峽市境內。

同年夏天,關中遭遇大旱,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為了生存,杜甫幾經周折,南下來到益州(成都)。當時鎮守益州的最高長官嚴武很賞識杜甫的才華,先幫助杜甫在浣花溪建造了一座草屋,就是被後人所稱的“杜甫草堂”。後來,嚴武發現沒有工作的杜甫,連養活自己都是個問題,不用說養活家人了,於是,又給杜甫在奉節安排了一個公務員工作,全家人也都在那裡安家落戶。後來,嚴武被調回京城,杜甫又失去工作,生活沒有保障,便帶著全家四處流浪。

五年後,益州告急,朝廷只得又派嚴武前往鎮守,於是,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此次,嚴武軍政大權一手抓,便向朝廷舉薦杜甫為朝廷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被後人稱為“杜工部”。但這個“工部員外郎”與“工部侍郎”級別相差很遠。“工部侍郎”是負責全國工程建設的正二品官員,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副部長,而“工部員外郎”是工部侍郎的下下屬,相當於現在建設部的副司長。而“檢校”是代理的意思,就是未正式任命,是個虛職,閒職,所以,杜甫也從未去長安工部上過班,嚴武就讓杜甫做他的軍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原來杜甫曾經當過農民,經營過果園

第二年,嚴武去世,54歲的杜甫又不得不離開成都回到夔州,也就是現在的奉節,他老婆孩子在那裡。杜甫雖然命運坎坷,但一生有貴人幫助。此時,鎮守夔州的軍政一把手柏茂林也很賞識杜甫的才華,對杜甫也很照顧。然而,此時的杜甫,儘管依然憂國憂民,心懷“治國夢”,但對仕途早已心灰意冷,於是,他向柏茂林求了一個國營農場廠長的差事,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也就是5000畝地。又為自己家買了四十畝果園,僱了幾個員工。他和家人也隨員工一起到果園幹活。此時的杜甫完全成為一位農民。

因為這個事歷史記載很簡單,我不知道後來杜甫那個國營農場的廠長幹得怎麼樣,是否對得起柏茂林的關懷和照顧,也不知道他家的果園經營得怎麼樣,是賺錢了還是賠錢了?但從他後來的窮途潦倒看,應該沒有發家致富,至少沒有賺多少錢。但在那個靠天吃飯的年代裡,他一定更加了解百姓的苦,瞭解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懂得農民對春雨的感情。

公元770年,59歲的杜甫因思鄉心切,決定北上歸根,然,回鄉途中,在搭乘由潭州去岳陽的一條小船上悄然離世。曾志向高遠、憂國憂民、懷揣治國夢想的杜甫最終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卻成為一位千古流芳的詩人。

今日,適逢春分節氣,望著窗外,淅淅瀝瀝的春雨中,遠處的田野裡已經泛起一片綠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只有當過農民,只有體驗過農民的辛苦,才懂得農民對春雨是怎樣一種感情和期待。閉上眼朦朧看到,一代詩人杜甫,正站在一千多年前的田野和春雨中吟誦著這首被傳頌千年的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原來杜甫曾經當過農民,經營過果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