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原来杜甫曾经当过农民,经营过果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原来杜甫曾经当过农民,经营过果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三岁孩子也会背诵的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然而,我们都知道杜甫是大诗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当过农民,经营过果园,知道春雨对农民有多么重要。下面就给大家讲讲你不知道的杜甫。

公元759年三月,安禄山的叛军在河南安阳打败唐军。当时,杜甫正从河南洛阳老家探亲结束,回陕西华州的工作单位上班。途中,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回到华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中的石壕村就在我家乡对岸的河南三门峡市境内。

同年夏天,关中遭遇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为了生存,杜甫几经周折,南下来到益州(成都)。当时镇守益州的最高长官严武很赏识杜甫的才华,先帮助杜甫在浣花溪建造了一座草屋,就是被后人所称的“杜甫草堂”。后来,严武发现没有工作的杜甫,连养活自己都是个问题,不用说养活家人了,于是,又给杜甫在奉节安排了一个公务员工作,全家人也都在那里安家落户。后来,严武被调回京城,杜甫又失去工作,生活没有保障,便带着全家四处流浪。

五年后,益州告急,朝廷只得又派严武前往镇守,于是,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此次,严武军政大权一手抓,便向朝廷举荐杜甫为朝廷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被后人称为“杜工部”。但这个“工部员外郎”与“工部侍郎”级别相差很远。“工部侍郎”是负责全国工程建设的正二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副部长,而“工部员外郎”是工部侍郎的下下属,相当于现在建设部的副司长。而“检校”是代理的意思,就是未正式任命,是个虚职,闲职,所以,杜甫也从未去长安工部上过班,严武就让杜甫做他的军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原来杜甫曾经当过农民,经营过果园

第二年,严武去世,54岁的杜甫又不得不离开成都回到夔州,也就是现在的奉节,他老婆孩子在那里。杜甫虽然命运坎坷,但一生有贵人帮助。此时,镇守夔州的军政一把手柏茂林也很赏识杜甫的才华,对杜甫也很照顾。然而,此时的杜甫,尽管依然忧国忧民,心怀“治国梦”,但对仕途早已心灰意冷,于是,他向柏茂林求了一个国营农场厂长的差事,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也就是5000亩地。又为自己家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员工。他和家人也随员工一起到果园干活。此时的杜甫完全成为一位农民。

因为这个事历史记载很简单,我不知道后来杜甫那个国营农场的厂长干得怎么样,是否对得起柏茂林的关怀和照顾,也不知道他家的果园经营得怎么样,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但从他后来的穷途潦倒看,应该没有发家致富,至少没有赚多少钱。但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他一定更加了解百姓的苦,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懂得农民对春雨的感情。

公元770年,59岁的杜甫因思乡心切,决定北上归根,然,回乡途中,在搭乘由潭州去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悄然离世。曾志向高远、忧国忧民、怀揣治国梦想的杜甫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成为一位千古流芳的诗人。

今日,适逢春分节气,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远处的田野里已经泛起一片绿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只有当过农民,只有体验过农民的辛苦,才懂得农民对春雨是怎样一种感情和期待。闭上眼朦胧看到,一代诗人杜甫,正站在一千多年前的田野和春雨中吟诵着这首被传颂千年的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原来杜甫曾经当过农民,经营过果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