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用“群体免疫”迎接病毒,考研人应该怎么看?

在中国举全国之力抗疫的时候,近日,英国突然宣布实行“群体免疫”计划。


翻译一下,就是英国将不采取隔离措施,任由病毒发展,等到有足够多的人被感染,也就有了足够多的人产生了免疫力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


而这一计划要成功,将需要 60% 的英国人被感染,按照国际3.7%的致死率,死亡人数将会达到148万人左右。


英国用“群体免疫”迎接病毒,考研人应该怎么看?

1、什么是“群体免疫”?


英国这个政策虽然听着颠覆大家的认知,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专家介绍:群体免疫是说,人或动物中的大比例群体,因为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使得病毒的感染链被中断,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人因此得到保护。


人对病原体产生免疫的原理也很简单:感染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会运作起来,对抗病原体,并且产生“记忆”。下次病原体进入身体时,它就能更快速高效地响应和运作。


因此,当一个国家甚至是全世界的大部分人都对一个病毒产生免疫了之后,疫情也就控制住了。


英国用“群体免疫”迎接病毒,考研人应该怎么看?

(黄色的免疫人群隔绝了病毒传播)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说:“大约60%的人需要感染,才能使英国享受群体免疫。”


想法似乎很不错,但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新冠肺炎的全球死亡率3.7%,而如果放弃治疗,英国的死亡率只会更高。


按照英国政府的政策,所谓的“群体免疫”就是自然的优胜略汰,你能抗住病毒是在进化,如果不幸死掉是活该,谁都不要埋怨,只能怪自己的基因不行。


2、“群体免疫”能成功吗?


英国人选择群体免疫,所依据的就是人们用打疫苗的方式主动感染,成功控制了很多病毒的传播。


疫苗的原理,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有效抗原等去感染人体,让人产生免疫。而英国政府的措施是通过让年轻人自由感染病毒,形成群体免疫,这样即使是易感的老年人也很难直接接触到病毒。


听着似乎有道理,但只要是学过“逻辑学”,就会知道这样的说法其实犯了“不当类比”的错误。


不当类比定义: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作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与所差别,故从两者在某些地方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

这种不必然性我们就称之为“不当类比”。


首先,疫苗需要经历多轮临床试验,验证安全且有效才能上市,副作用较少,致死率很低;而新冠病毒没有疫苗,英国人将面临的不是安全的疫苗,而是致命的病毒。从大规模接种疫苗形成群体免疫,无法推出感染新冠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其次,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后,免疫者无法携带并传播病毒,能够对病毒形成阻挡效应;而新冠病毒显然无法通过阻挡效应阻止病毒传播。


根据公开报道,新冠肺炎有大量的无症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这些人本身就存在天然免疫力,但同样被证实能够传染给其他人,群体免疫所需要的免疫者屏障,在新冠肺炎面前可能并不存在。


英国用“群体免疫”迎接病毒,考研人应该怎么看?

(饶毅对群体免疫现象的说明,蓝色免疫群体保护白色易感人群)

可以预测的是,把病毒当做天然的疫苗,会出现的是感染者大规模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了免疫,继续活下去。


一百多年前,英国学者达尔文对生物界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百多年后,英国政府把这句话引用到了人类社会。

英国用“群体免疫”迎接病毒,考研人应该怎么看?

3、“群体免疫”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英伦三岛离我们有8个时区,所谓的“群体免疫”政策原本与我们无关,但英国政府的选择,很可能让中国的努力付之东流。


从1月23日起武汉封城,中国选择严防死守,把病毒控制在内部的抗疫方式,调集全国资源、让经济停摆,近2个月的巨大牺牲,终于让疫情迎来拐点。


英国用“群体免疫”迎接病毒,考研人应该怎么看?

但是英国选择的“群体免疫”模式,结果极有可能就是疫情失控,进而大规模向外传播,全球疫情只会更加严重。


而即将完成抗疫的中国,为了防止境外病毒输入,不得不无限延长管控的时间。疫情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已经不可预测。


在延长管控的时间里,中国需要继续消耗多少成本、增加多少人力物力、花费多少财政预算、国民经济受到多少打击,完全是不清楚的谜团。


4、和考研人的关系?


中国抗疫的时候他们在隔岸观火,而自己面对疫情的时候直接躺平,是不是想到了考研人常说的“海恩法则”。


海恩法则(Heinrich's Law)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事故的发生是各种小隐患积累的结果。


对于小隐患的忽略,对于疾病的无知,对于自身的狂妄自大,造就了如今的悲剧!


就在不久之前,中国举国抗疫,甚至让14亿人禁足在家,终于才找到了有效的抗疫方法,而在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却在忙着给病毒加上“中国”的前缀,在火烧到自己头上之前,甚至都没有想过去囤一点口罩。


再来看看考研作文题目,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话题?


2020管理类联考论说文真题: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采用了斯沃克公司的零配件,该公司的密封圈技术专家,博易斯乔利,多次向公司高层提醒,低温会导致香蕉密封圈脆裂而引发重大事故。但是,这一意见一直没有受到重视,1986年1月27日,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的气温降到零度以下,美国宇航局再次打电话给斯沃克公司,询问其对航天飞机的发射还有没有疑虑之处,为此,斯沃克公司召开会议。博易斯乔利坚持认为不能发射,但公司高层认为他所持理由不够充分,于是同意宇航局发射,1月28日上午航天飞机离开发射台,仅过了73秒后,悲剧就发生了。


2018管理类联考论说文真题:

有人说,机器人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做那些人类做不了的事,而不是代替人类。技术变革会夺取一些人低端繁琐的工作岗位,最终也会创造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就业机会。例如,历史上铁路的出现抢去了很多挑夫的工作,但又增加了千百万的铁路工人。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技术变革,人工智能也将促进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人则不以为然。


除了写作,我们的考研其实也是这样。明知道7个月后可能面临时间不够、书没看完、基础没打牢等问题,但现在就是不愿意花点时间来学习。


无数次大家听着一些学长学姐遗憾的考研故事,无数次的教训每年都在上演,但还是有很多学生要等到考完试再问:没过线怎么办?


考研不易,希望同学们不要“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