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說的“你們這些初中出來的孩子潛力都用盡了。上了高中就會退步?”?

lucky楠輝


這種說法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這是我們經常聽說的一句話。那麼會不會因為學生在初中階段八千里都用盡了導致到了初中之後會退步嗎?對於這個觀點我不太認可。


看看我們身邊那些重點中學的學生就可窺得一二,我認識一位在小升初的時候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考入了一所全市最好中學的重點班的學生,在整個初中三年的學習節奏都非常快,很少有休息時間,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是這樣的。在該校有最好的一個初中班級竟然在初三的時候開始了高中的課程,可見這些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節奏有多快,學生和老師付出的努力有多大。


學生們為什麼要這樣努力呢?因為他們都希望能在初三畢業的時候能順利進入本校的高中部,初三畢業的時候有嚴格的淘汰制度,只要60%的初三畢業生能順利進入本校高中部,本來都是一幫學霸在競爭,這樣以來競爭的壓力又增加了幾個層次,但是處於這樣的環境下也沒辦法,因為本校高考成績實在是太誘人。基本上可以說,這些學生基本上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但這對之後高中的學習有影響嗎?


肯定是有影響的,能進入本校高中部,也就基本上大半隻腳已經踩入了大學的校門,還是不錯的學校,為了這樣的結果,在改努力的年齡多付出一些努力是值得的。這幫學生在初中學習中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為高中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培養了一些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和方法,最大程度地激發了自身的學習潛力,讓自己在高中的學習中能一路順風順水,最終考入理想的大學。


當然了,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在初中學習還過得去的學生,但到了高中之後明顯感到力不從心,逐漸落伍了,這樣的學生是因為在初中階段把學習潛力給用盡了嗎?肯定不是這樣的,去觀察這些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和狀態你就會發現,這些學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在初中階段打下的基礎不夠紮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和方法,思維能力達不到高中學習的要求,在學習中存在很大的知識漏洞、薄弱環節,與其說學習潛力用盡了,還不如說是學習潛力在初中階段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導致高中的學習出現了問題。


很多的學生把自己學不好的理由歸結為自己不夠聰明,沒有學習潛力,其實這只是一種藉口罷了,為自己的懶惰來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目前中小學的課程是適合大部分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接受水平的,只要我們在學習中能夯實基礎,一步步跟上,也許不能保持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但取得中等的成績還是沒有問題的,很多同學在學習中因為不夠用心,不夠專注,今天落下一點,明天落下一點,到了最後發現自己的學生情況一天比一天糟糕,這都是由於自己不良的學習行為習慣和狀態造成的。


為了讓自己在學習中能一直保持不錯的水平,那就需要持續不斷地去努力學習,在每一個階段都不可掉以輕心,為之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中偷得每一分懶都會在之後的學習和成績中體現,需要我們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彌補。


胡老師數學教育


說這句話的大部分應該是公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吧。說實話,我曾經也跟學生說過這些的話,因為在我看來,私立學校確實有點用腦過度,舉個例子吧,我們學校周邊的私立中學上課時間:早讀兩節課,上午四節課,下午五節課,晚上三節課,這是夏天,冬天比這個總數少兩節,無音樂、體育、美術,微機課,課間五分鐘休息時間,初三晚上補課有的時候補到晚上十點半。僅,就該學校而言,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著實少得可憐。而我們學校,早讀1節,上午4節,下午3節,晚上兩節,音體美初一都有,初二以後只有體育,微機三年都有。就此比較而言,首先每天上課差4節,自由活動時間大幅減少,個人覺得確實用力過猛。

可能有人會說,某某偉大的科學家那麼厲害,他們的大腦才用了不到1%,你們使勁兒用就行了。本人想說就向地球上的水一樣,地球上的水佔地表面積的70%,而淡水僅佔2.5%左右,這其中人類能利用的也就是0.26%左右,你能跟人說水多得很,使勁兒用嗎?不能!大腦也是這樣,人類能利用的部分可能也是有限的,能用在學習上的可能更少。

當然,這句話不會是絕對的。我覺得,說用力過猛不為過,但說用盡了是不可能的。再說,凡事不可去盡,對吧?三年的初中長期處於一中用腦緊張的氛圍中,可能會產生學習疲勞,進而在高中學習暫時的退步也有可能,通過調整是可以回到正軌上來的。

再說公立學校,首先學生自由活動多,有充分的換腦時間,另外個人觀點,我覺得相對來說公立學校學生上課氛圍更輕鬆,更活躍,可以沒那麼束縛,自由!


000付一陳


1這個只是個別現象,不過也確實存在,我初中那會兒一起的夥伴確實出現了這種情況。一個發小進高中100多名,高中一個年級總共2500人,上完高一到1000多名,高三的時候只是考了專科,高一進校的成績是可以考一本的。

2發生的原因,初三進入高中沒有做好適應,初中只是初三學習緊張,高中是高一學習就緊張,很多孩子進高一想休息一下,畢竟初中那麼忙了,休息一下,結果玩了半學期發現一個期中考試被趕超了,就有點兒慌,沒有調整好,高中的內容又一環扣一環,前面不紮實,後面跟不上,就出現了進入高中退步明顯的情況。

3怎麼辦呢?

a孩子進入高中前家長給孩子做好溝通,學習是長期的事情,需要一山跨一山的精神。

b讓孩子在初三暑假的時候可以對高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預習,看一看理科的教材,心中有個底,高中的內容會更難,就需要有心理準備。

c高一學習如果一旦出現問題,及時尋求家長或者老師幫助,儘快趕上來。


高效學習教練布克金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確實聽到過甚至自己說過類似“初中潛力挖完了,高中沒有潛力之類的話”,那麼這麼說到底有沒有道理,是否符合事實呢?我試著根據個人工作中的接觸的學生作一下個人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從理論來講的話,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已有科學證明人腦真正利用率是一個極小的比率。這裡我不再查相關資料粘貼於此。這說明,初中既使已經非常努力了,但到高中仍有潛力可挖的。但從實踐中看,確實有不少學生在初中表現優秀,主要考試成績好,但到高中後就泯然眾人,相反一些初中成績平平的學生,高中卻忽然良心發現一樣,成績突飛猛進,所有才有老師覺得些同學是初中潛力用盡,高中沒有潛力。那麼理論和現實如此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

個人認為,大約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在不同學段孩子成績有起伏,這是正常現象。有些同學初中成績好,高中老師不免對其會有更高期待,當這名學生成績達不到老師預期時,老師就會有心理上的落差,覺得學生潛力沒有了。

其次,有些學生在初中之所以成績好,是因為初中知識相對簡單,而學生又十分努力的學了課本,缺少知識你廣度和深度,知識面窄。高中階段的知識無論廣度還是深度還是知識量都比初中要提升一個大的層次。這時候,在初中只重教材一點,缺少課外閱讀量,知識構成單一的學生就有可能被落下。

再次,有的學生初中成績好而高中下滑,主要原因是個人主觀努力問題。如有的學初中聽話,到高中反而逆反了。

最後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本人一同事的女兒,小學不在父母身邊,五年級暑假的時候同事將她接到身邊,沒上小六,直接上了初中。初中成績自然不好,開始根本跟不上課。我同事看的淡,就是鼓勵孩子多讀書,到高中後孩子成績突飛猛進,後考上了一所名牌高校。當然,這種事情不可能完全複製,但希望對看到該事例的老師尤其家長,能有所啟發!

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孩子成長中的經驗,歡迎共同探討[握手]





凡夫000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怎麼會用盡呢?所謂私立初中的抓得嚴,上了普通高中就不行了,我認為主要是孩子個人自律性的原因。為什麼大家擠破頭的買學區房?小學學的知識其實很有限啊,其實小學培養的學習習慣很重要,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學習習慣好了,孩子自律,就算不需要老師的嚴格督促也會按時完成各種習題。如果不自律,從管理習慣很嚴的初中到了一個管理不嚴的高中,沒有老師天天催著做這做那,人懈怠下來了,自然成績也會下降。

所以與其糾結學校的問題,不如看看自己孩子學習習慣的問題,習慣是可以培養的,什麼時候開始做都不算晚,別管別人說什麼,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問心無愧就好!


暖爐清茶


別人說的,畢竟是別人說的。人的潛能,無窮大,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也不過用了差不多1%,所以有的人說的又怎麼能確信呢。

他所說的潛能用盡,可能是在學習方面的吧,就是“初中已經使盡洪荒之力,到了高中就更難發揮了”的意思吧。

即使是這樣的意思,也不是“定論”,也只是有的人他的意思。因為,學習是有方法有技術的,高中的學科雖難,但只要肯攀登,肯跟著老師的步伐,肯用心,肯練習,也是可以進步提升的。庸馬變為黑駿馬,學渣逆襲為學霸學神,也是大有人在吧。

所以,有沒有潛能,不是由別人說了算。因為無限潛能就在那裡。

所以,有沒有潛能,在於有沒有去挖掘,有沒有去拼搏奮進,去付出和開挖了多少。

加油


老A教育a


人的潛力哪有用盡一說,只是有些初中盯得緊管得嚴,所以孩子成績好。但這些孩子一來學習並不主動,二來在學習過程中也並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上了高中之後一時難以適應


莊老師理科小課堂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有正確的方法是可以激發潛力的。


朱紹君


不要悲觀,實在不行吃兩袋化肥,還有潛力可挖[大笑][大笑]


一杯陳年老酒


作為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我可以明確說:這種現象是存在的,而且還是比較普遍的!因為高中老師都非常清楚,有些初中學校的學生中考成績很好,從高一開始就會一路下滑,有的甚至會一蹶不振,這種情況一般在私立學校,因此往往得出結論:私立學校的學生沒有”後勁“!這種情況多數出現在女生身上,所以有人得出結論:女孩高中沒有“後勁”

現在看來,這些認識是不合理的!

第一、沒有“後勁”的學生,是什麼樣的學生?

那些初中成績不錯,高中沒有後勁的學生,都是什麼類型的學生?由於初中學習內容比較基礎,考試也比較”死板“,答案比較單一,所以就會出現一些“偽學霸”,主要有這麼兩種類型:

1、”填鴨式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

學校抓得緊好不好?有人說肯定好啊!但是,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抓得緊,作業多的初中,學生的成績一般比較好。但是,這裡面有兩類學生潛藏著危機。

一種是本身學習態度但是在老師“逼迫”下學習,雖然不喜歡學習,學習沒有多大目標,但是在成績刺激下,依然還能保持“高投入、高產出”的粗放性學習方式,這類學生在高一很容易掉隊;還有一類學生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存在問題,但是初中老師都給“安排”好了,自習課也被老師排的滿滿的,個人成績被“拔高”了。

這兩類學生,其實如果在別的學校,未必能考上重點高中或者高中,在初中老師的幫助下,他們還是考出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本身存在很多問題,在高中很容易“露餡”。

2、淺表學習的學生

還有一種學生,學習不動腦子,他們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性,甚至成為老師的“複印機”,老師給他們講的內容,即便是錯誤的,他也發現不了;老師要求的作業,他一般能認真完成;但是,在上課時,遇到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時,他們往往是在等著別人或者老師的答案,把學習從“腦力勞動”變成“體力勞動”,這類學生在高中也容易“露餡”。

第二、這些學生,真的沒有“後勁”嗎?

如果高中就說一個學生沒有潛力了,這未免太武斷了,對學生也是殘忍的!事實上,有不少學生確實在高一就開始下滑,但是結果卻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能及時止跌或者觸底反彈,有些學生則一蹶不振。

其實,有沒有後勁,主要看學生的“適應能力”,那些適應能力強的學生,根據高中課程的內容和周圍優秀同學的學習方式,能夠及時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學生有可能不會下滑,也可能在一兩次下滑後就能及時醒悟,從而又能回到前列。

而那些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借鑑和交流的學生,往往陷入苦惱,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從而一蹶不振,所以在高中階段,有些非常內向聽話的女生,成績容易墊底。

第三、如果培養“後勁十足”的學生?

所以,作為家長和學生,一定要防範這些現象的發生,防止成為“偽學霸”,培養“後勁十足”的學生,這應該是一個目標,因為這樣的學生,不管面臨什麼新環境,都會及時調整,積極應對。如何培養後勁十足的學生呢?

第一、要從學習態度上培養。

有後勁的學生,都是積極好學,主動學習的學生,這種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這種興趣有的來自外部的鼓勵,有的來自內部的特長。比如家長經常讓孩子講講題,然後及時給孩子表揚和鼓勵,孩子就會得到內心滿足感,長此以往,就會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另外一種興趣來自於自己特長,比如有些學生學習不好,但是打籃球非常好,他就會迷戀籃球,甚至在大熱天都能去打籃球而不怕累,一旦去學習,又變得非常萎靡,有些學生喜歡學英語,不喜歡做數學,就和這個有關係。

第二、要逐漸放手,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孩子2歲時,你扶著他走路,但是如果你擔心他摔倒,經常抱著他,他走路的能力就會比別人差很多,如果五六歲還抱著,他可能就不好走路了。學習文化課和學習走路,是一個道理,家長要學會逐漸方式。

所以,那些初中抓得很緊的學校,對學生未必都是積極影響。比如我們學校的學生,有的學生來自城裡,初中是沒有晚自習的,他們都是在家自己學習;而一些鄉鎮中學或者私立學校,是有晚自習,而且學校為了出成績,要求老師晚自習給學生上課,結果到了高中,那些老師安排學習內容,不給學生真正自習的學生,晚自習就不知道如何安排時間了,很快就會被另外一部分學生超越。

因此,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這個非常重要,這次“超長的假期”,就會發現有的學生在家裡學習也一樣井井有條,而有的學生則處於混亂和失控狀態,不知道怎麼安排學習內容,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學習效果很差。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階段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