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到底存在不存在时间?时间是不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小王科普说


时间到底是什么?

从古至今就一直有很多学者在思考“时间”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孔子就曾说过:

逝者如斯夫。

意思就是说,时间就像流水一样,飞快地流逝。

而在经济学当中,时间被看成是一种成本,叫做:时间成本。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时间其实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方法论之下,得出来的结论也就不同。

如果从科学家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呢?那时间到底是什么?

在科学上要研究一个东西,其实需要先对这个研究对象进行定义。但是我们会发现,时间根本没有办法直接定义。

不过,这其实并不影响我们定义时间。因为,我们可以找其他的办法。这办法叫做测量定义法

测量定义法

测量定义法说的就是利用测量的方式来定义。具体是这样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时间是啥,但我们知道如何测量时间。古人就知道这个事情,他们主要是看天象。一个昼夜就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圈就是一月,太阳绕地球一圈就是一年。(这里补充一下,因为古人是地心说的思想,所以会觉得是太阳绕着地球在转,实际上可以理解成太阳在天球上移动一圈。)

所以,中国古人就有曾经这么总结: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意思是,宇宙=时间+空间。这其实总结得已经非常深刻,也非常接近于目前宇宙学对于宇宙的定义。

说回到测量定义法上,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古人看时间的方式,你就会发现,古人测试时间的本质其实是在测一个周期。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去定义时间:

时间是周期性的变化。

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平时我们如何看时间,其实还是一天就是一昼夜,一年就是太阳绕地球一周。而小时、分钟、秒其实靠钟表部件的周期性运动来实现的。

而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一种天体叫做:脉冲星。它们会周期性地闪烁。

所以,中子星也可以作为非常合适的测量时间的东西。

时间单位“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大基本单位的其中之一

而对于“秒”的定义是:“133号铯原子”处于非扰动基态的时候,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周期的\t9,192,631,770倍为1秒。看不懂?没关系,你可以理解成科学家找到了一个精度最佳的基础单位来定义秒。而

这个基础单位其实也是周期性的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科学家对于时间的定义:周期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并不是人为创造的,但是是人为观测的。

时间有方向么?

关于“时间是否有方向”,很多人都有疑问。其实科学家也没有研究出来。关于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假说,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理论。这个假说认为时间的方向应该是熵增的方向。那该如何理解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熵增?

熵其实是系统的混乱程度的状态数。当然,这并不好理解。我们可以这么想,你的房间如果收拾得整整齐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越来越混乱。如果,我们把宇宙看成是一个系统,那这个系统也是往混乱程度更加剧烈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从有序向无序去发展。

所以,按照熵增的原理,宇宙最终将达到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处处的温度都一样,宇宙各处处于热平衡,没有任何的能量传递,也就有没有信息的传递,这也就是意味着没有变化,宇宙也就处于了热寂的状态。

因此,熵增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变化”的存在。而时间本身就和“变化”有关。所以,才会有人认为熵增的方向就是时间流逝的方向。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仅仅是假说。


钟铭聊科学


时间这个词语概念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时间。

世界上从来就存在时间。

首先,有人说:“时间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存在,在人类改没有发明利用时间概念之前,也不能说就没有时间”!这个说法乍一看是正确的,因为多人会觉得很困惑,因为人们只看到青丝变白发、看到四季流转、看到日出日落、看到秒针的跳动,却很难从中感受到时间。其实科学探秘007认为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无论是古人用“滴漏”,“沙漏”或是往地上插根棍子以太阳的阴影来计时,还是后来的机械钟表、现在的电子表和更加先进的原子钟等等,它们本质上是人类用于计量时间的工具,它们不是时间。换个角度想象一下,让时间这个词语中的“时间”两个字消失,让它从来不曾出现过,那还剩下什么?剩下的只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时间这个词语是人类的意识创造出来描述物体相对运动变化状态的,假如没有运动,时间也就停止,而时间只不过是用来描述它的一个词语罢了,用时间这个词语可以描述,用另外一个词语照样也可以描述。

其次,人类需要时间。

既然时间从来都不曾存在过,那人类为何还需要时间呢?因为时间概念可以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比如让人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起床,什么时候该上学和上班,什么时候该睡觉等等。我们人类祖先看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宇宙万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他们便创造了时间这名词来描述这运动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乃至宇宙中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的,所有的物质都是有着自己独立的时间,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运动状态。

最后时间存在的意义在哪?

人类赋予时间的价值和意义,探索时间起源就是观测度量物质和意识的计量效率!这个就是时间存在的意义也是人类赋予其价值所在!一旦人类灭亡,那么时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消失,宇宙中存在的仅仅只是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

我是科学探秘007,今天的话题就讨论到这里,同意我的观点就请点击转发、关注+评论,和我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


科学探秘007


时间是一个物理量,用来度量物质的演变(包括裂变聚变和能量传递以及运动轨迹)过程。把同样的演变定义为同样的时间。

物理学是这样定义的: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9,192,631,770个振荡周期为一秒钟。

在不同的力场状态下,震荡这么多个周期,所花费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但既然定义了这就是一秒钟,从而决定了,光速是不可能改变和突破的。

因为物质的演变,在不同的力场之下,不会是相同的进度,但既然规定了时间相等,就得出了速度相等。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和环境中,相互之间的时间流逝是不对等的。

世界到底存不存在时间呢?从它的定义上来说,只要物质还有自己演变的过程,只要电磁波的传递还受到力场的影响而不能瞬间到达,就有时间。除非物质不再发生任何变化,那种状态下就不存在时间了。

也就是说,世界只要还在不停的变化中,风还在吹,河流还在奔跑,太阳还在升起,银河还在闪烁,时间就存在着。


狼财精


时间是一种能量,而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或度量、感觉。祂是一种类似于能量巨大且有强烈指向的场,在这场内的所有物质都无可避免地受到沿时间轴发展变化的动力,而传递这种能量的媒介,我可以预言未来会发现类似于”时子”的新一类粒子。

质量和速度是时间能量的反向作用力,极大的质量(黑洞)和极快的速度(光速或超越光速)能减缓、停滞甚至逆转局部时间能量对物质的作用。这能完美解释为什么黑洞里时间停滞、宏观物理和量子力学理论失效的原因,也能解释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物体相对时间不一致的现象了。

空间是用于维持物质基本形态,对抗时间膨胀的一种结构能量。它和时间相互作用,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从而构成了现实世界也就是当前时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存在。而传递这种能量的媒介,我也可以预言未来会发现称为”空间子”的新一类粒子。这突然又让我想起了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关系,难道他们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天文学家是在戴着眼镜找眼镜?

把时间和空间定义为一种实质的能量而不是虚无的结构,就可以合理的解释在大质量天体周围形成的时空弯曲、时间停滞的物理现象,从而开启人类改变时空,迟滞甚至逆转时间进程的未来。

当然,这只是我提出的一种假说,还有赖于未来理论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进一步探索和论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谷川兄


肯定是!便于记录。

太阳,月亮,星星,凡是能发光的物体,它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是客,为了延续,发明了很多东西,其中,时间便是之一。

至于多少个时辰,多少分,多少秒,相信最初没有这么细,白与黑应是主轴。长与短,与分,与秒,应是后分。



娄200736793


这个问题是中外哲学家们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据康德的意思,时间是思维主体内的一种客观存在,是将一个个现象接续起来的介质,是一切现象存在的形式条件,人类眼中的现象并不代表外在物本身,所以时间是我们眼中的现象,并不代表昰其它物也有时间。也就是脱离了思维主体,时间就没有意义了。对思维主体来说,时间就像一条绳子,一切事物表象都拴在这根绳子上,只是绳子上的东西是并列的,而时间上的表象则是先后的。


西天的云彩4


世界到底存在不存在时间,时间是不是人类创造的?

我们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可以用论证方法,阐明世界的时间。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也是相对的。在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绕着太阳公转自转,产生了相对的空间,在单位空间里产生距离和速度。

假设距离是S,速度是V,时间是丅。经过科学家严谨的论证,发现S与V成为正比关系,即消

耗相对空间,耗损空间便产生了时间。

综上所述,世界存在时间,但不包括银河系里的黑洞。时间概念是人类创造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


用户1495609362175


时间,让人蒙圈了...

空间还好理解,至少可见。

时间,太难理解了,呵呵...

从我们自己出发,总是【由衷】的。

时间和空间会不会是里外关系而已?

其实都是物质?

时间是量子而已?只为把物质【龚托】出来?

请注意,最重要的可能是:

时间是活的,体现在人:活得跨度极小,以至于我们能具有【7秒的工作记忆】。体现在石头,跨度极大,但是最终还是散掉或者更坚硬...

时间会高兴的,哈哈,听歌时就把我的脑袋当成乐器,用它灵活的间距把我整得翩翩起舞...

用我的艺术细胞告诉你吧:

时间至少4维,它玩弄着空间...

呵呵,没有胆子,哪有未来啊...

伊甸园诗 《发明》





伊甸园诗


以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时间即存在,也不存在。说时间存在,是因为世界万物总在变化。说时间不存在,是因为这种变化感受不到就无意义。比如对于光,时间就是不存在的。光也是这世界上实实在在的存在,为什么时间能区别对待?

最原始的时间理解

自从人类有了记事能力,面对“日出月落”这一个最常见的天象运动,人类产生了对周期的感知,形成了“一日”的概念。面对春夏秋冬的重复感知,才有了“一年”的概念。

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感知,孕育了人类早期的时间观念。一切具有周期变化的物体或现象就如同一个计时器。钟摆如此,太阳如此,中子星也是如此。正如运动需要参照物一样,时间概念的形成也需要周期性的运动作为参照。

这样的时间在不同周期运动参照下,可以分为月、时、分、秒,越来越多的时间单位为创造出来,它们之间形成一种数的关系,时间成了一种数学运算结果,成了一种刻度,辅助大脑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这样看来,时间确实是人类创造的,但你可能认为这种周期循环不过是类似“钟”的时间表象而已。没有这样的“钟”,时间依然存在,时间不因事物静止而停止,更何况万物无法静止。事物在时间之河中变化。时间是世界万物变化背后绝对的指标,这就是“绝对时间观”。世界在一个巨大的时钟中运动。

关于时间的“因”与“果”

真是这样吗?以物理学角度来思考,如果不需要描述宏观世界的运动,还需要时间这个概念吗?其实对于这类问题的纠结点,主要源于“时间到底是运动的因,还是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更倾向于“时间是果”的回答,就像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象一样。

温度存在吗?为了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整体效应,才有温度的概念,不考虑宏观整体效应,说热运动就好。时间亦是如此,它更像物质宏观运动的一种整体效应,因为在微观世界,你会发现时间概念会变得模糊。光就是代表,费曼对于量子的路径积分解释也是如此。

比如,为了解释双缝干涉现象,运用路径积分理论,费曼认为每个到达最后投影屏的电子实际上都是穿过了两条缝,而更准确地说,费曼认为实际上电子是同时经过了可能到达目的地的所有路径,电子甚至可以去遥远的仙女座绕个圈再通过缝隙到达投影屏。这听起来似乎很疯狂,且让人疑惑,但路径积分却很好用。创立夸克模型的盖尔曼就曾这样评价:“量子力学路径积分形式比一些传统形式更为基本,因为在许多领域它都能应用,而其他传统形式将不再适用。”

如果没有根深蒂固的时间观念,我们是不是能更好地解释量子纠缠,双缝干涉,量子叠加?

相对论让时间又有了相对效应。

相对论的出现,打破了绝对时间观,让世界万物不再浸泡在同一条时间大河里,而是各自有了各自的时间小溪。万物之间只有相对的时间流速,没有绝对的时间流速,就像万物有各自的运动状态一样。

巨大的时间洪钟已经被敲碎了,变成为无数的时间碎片,每一块碎片成了独立的时间怀表,变成了1对1。时间概念的“个性化”实质上已经模糊了“绝对时间观”带给时间的真实感。

对运动更深的洞察导致了相对时间观的出现,这不正是“运动是因,时间是果”的理论支撑?因为运动状态改变,你的时间发生变化,而不是你的时间变化了,你的运动状态才改变。在物理学领域,时间的概念已经成为了运动的影子。

时间不存在,就成了一种客观的逻辑推论。但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概念是无法割舍的,时间代表一种有序性,能合理有效地指导我们工作。就像“相对论”已经告诉我们引力是时空弯曲造成的,但并不妨碍我们继续以“万有引力”进行日常生活与工作。

总结

说“时间”是人类创造的概念,一点不为过。更不用说,人类还创造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物理量”,它们中有在相继合并的(电与磁、质与能、时与空),也有继续矛盾的(空间几何与量子)。其实各种理论都是人类构建的宇宙模型上掉下来的零件而已,纷繁的概念是这些理论在拼凑中需要用到的齿和环,它们有各种形态,各种面貌。

仅在人类自身的认知下,我们无法给出世界最客观的解释,就像一个理论系统的源头,要想自证是不可能的,必须从系统之外去回答。

对时间,我们之所以格外情有独钟或难以割舍,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害怕生命进程的终点。《时间简史》的霍金曾说,时间如果存在,现实中的时间更像是虚时间,而非实时间。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

想法捕手


世界到底存不存在时间?时间是不是我们创造的?

大家好,我是盘古坭兴陶茶壶。不知大家有 没有感觉:自从2012年所谓的世界末日后,时间过得更快了?真的,一小时,一天,一个月,又一年,转眼就过去八年了。从前这些日子,回想起来,就感觉是一瞬间 ,就象是昨天一样。很多事情还没得及做,生活还没来得及叹息,恍惚间,已又是一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