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软肋在哪里?

幸福地带2


笔者认为,俄罗斯的软肋表现在三个方面:地缘、人口、政府财政。

先说地缘。俄罗斯领土面积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与美国、中国、欧盟相邻或接壤,理论上可以同时威胁三方,反过来也同时被三方威胁。俄罗斯境内多平原,75%以上国土是一马平川地带,尤其是工业发展的重心——欧洲部分。历史上俄罗斯历次对外战争无论胜败,欧洲部分都惨遭蹂躏。再加上资源丰富的条件,多数欧亚国家都把入侵俄罗斯作为必修课。这样一来,俄罗斯始终抱着“楚人无罪,怀璧其罪”的心理,在国家战略问题特别是军事战略上始终强调主动进攻和事后报复,以此来喝阻潜在的敌人。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可以说是地缘威胁最为严重的时期。比如乌克兰,俄乌边境线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只有400公里平原地带,任何一支武装力量从乌克兰出发几个小时就能到达。乌克兰不稳定,连带着俄罗斯南部几个国家都会蠢蠢欲动。普京执政20年,充分发扬过去的反侵略传统,在欧洲方向与北约强硬对抗,经过几场军事行动下来,西部的安全趋于稳定。但是中东部的远东、西伯利亚未必能好到哪里。总面积620万平方公里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历来是俄罗斯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但是俄罗斯在这里的控制力却十分薄弱。贯穿东西走向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一条大动脉,如果被敌对势力切断,很容易就动摇俄罗斯的地缘根基。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沙皇俄国、苏联不惜一切代价策动外蒙古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中国抗日并且在苏德战争极为吃紧的情况下仍然将100万大军部署在这里的原因所在。

现在俄罗斯的重心仍然在欧洲方向,对于东部只能是寄希望于同中国搞好双边关系,应对东面的压力。但是对中国并不是绝对信任,因此在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方面俄罗斯也会左右摇摆。

再说人口。俄罗斯可以说是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却不多。根据2011年的数据,俄罗斯人口仅有1.4亿多,这对于发展工业来说极为不利。并且人口集中在欧洲,东部亚洲部分人口少的可怜,仅有620余万,还不如中国一线城市和个别二三线城市人多。拿远东最大的城市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雅库茨克来说,人口分别是80万、70万、15万,几乎和中国一个县级市相当,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于亚洲部分的管控压力得有多大?再者,俄罗斯人口多数有酗酒的恶习,这就使得俄罗斯人寿命普遍不高,匪夷所思的是新一代俄罗斯年轻人多数不想要孩子。因此,近年来,俄罗斯人口始终逞下降趋势。拿亚洲部分来说,苏联解体时有900多万人,30年不到就减少了近300万。

最后说一下政府财政。

无数新闻报道说近年来由于西方国家制裁,以能源出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俄罗斯经济十分凋敝。这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与欧洲国家不同的是,俄罗斯也有完备的福利体系,同时税收很低,这就使得多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说到经济支柱产业,能源出口的比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也就21%左右。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近年来增速很快。但是因为低税收和西方制裁,俄罗斯政府财政却呈现下降态势。政府手里没钱,关乎民生的社会福利就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大将军威武K


俄罗斯有两大软肋,一个是领土面积,另一个是经济水平。


你也许会很奇怪,领土面积太大也算缺点?对于俄罗斯来说算,因为俄罗斯领土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两个美国或者两个中国,中国人口数量达到14亿,就算是美国也有3.24亿,可是俄罗斯只有1.44亿。也就是说,俄罗斯领土面积是美国的两倍,但是人口数量只有美国的一半。


领土面积广阔,但是人口数量稀少,这就意味着在防卫领土方面,俄罗斯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俄罗斯东西距离过于遥远,几乎横跨整个欧亚大陆,如果两方面同时面对强敌,很容易顾此失彼,而东西方向的敌人似乎都已经出现了。

在西方,俄罗斯与北约长期保持对抗,而且北约持续不断的向东扩张,如今已经与俄罗斯接壤,俄罗斯的两大重要出海口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全都是北约国家。



在波罗的海出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丹麦,挪威全部都是北约成员国,俄罗斯从圣彼得堡进入北海的航线全部都处于北约的监视之下,如果有需要,北约可以轻易封锁波罗的海,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将会面临来自于四面八方的进攻。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半岛的位置有利于俄罗斯强化海军,但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经由波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统称为土耳其海峡),但是这条海峡把土耳其分割开,而土耳其正是北约成员国,所以如果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彻底破裂,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道路也将被堵死。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逐渐升级,两国甚至不断向边境地区调集军队,险些打起来,所以俄罗斯在西边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即使不会动摇俄罗斯的根本,俄罗斯也必须要严格防范。


在俄罗斯的东方是日本,日本与俄罗斯之间的北方四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俄罗斯似乎已经准备立法禁止归还北方四岛,这就意味着与日本彻底决裂,那么俄罗斯的东方也会顶着巨大压力。俄罗斯东西距离遥远,如果两个方向同时出事,俄罗斯很可能顾此失彼。

另一个软肋则是经济,俄罗斯经济模式单一,过分依赖于资源出口,而且由于苏联时期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所以产业结构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扭转,越是单一就越脆弱,所以在面对美国的制裁下,俄罗斯经济举步维艰,增速有所放缓。

俄罗斯接下来的重点仍然是发展经济,只要有钱,俄罗斯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视野新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俄罗斯的软肋在哪里,其实是在内部不是在外部。

也许大家不知道,沙俄从建国开始,就是一个内部复杂纷乱的国家。

今天的俄罗斯也是一样。

今天很多欧洲人大呼欧洲已经穆斯林化了,认为未来欧洲强国会成为穆斯林国家。

然而,德国的穆斯林有480万,占该国总人口的5.8%;法国有470万穆斯林,占人口总数7.5%。

大家知道,俄罗斯的穆斯林人口有多少吗?

俄罗斯穆斯林人口多达2000多万占比近20%,有十几个州和共和国,几乎大部分就穆斯林化了,这个占比是法国,德国等的好几倍。

一下内容只是客观历史。

实际上,俄罗斯国内的宗教问题是非常夸张的。

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国内以穆斯林为主的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等都是带头闹事的。

其中车臣大家都知道了,俄罗斯花费了2次战争,伤亡无数,花费巨额军费,这才算搞定。

而目前车臣仍然处于半独立状态,恐怕只要俄罗斯一衰弱就会实质性独立。


而鞑靼斯坦共和国也是一样。

他们闹独立很厉害,俄罗斯被迫给了他们很多超过联邦和宪法允许的特惠待遇,以安抚他们。

1994年2月15日,俄罗斯联邦与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鞑靼斯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关于划分管辖范围和相互授权的条约》,条约规定,鞑靼斯坦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家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可以参加国际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享有特权。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族虽然占俄罗斯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几,但他们不愿意生育。

俄罗斯人很重视生活的品质,也没有传宗接代的观念。


很多夫妻一辈子不生孩子,即便生孩子也往往只剩一二个儿子,生3个以上是很少见的。

自1991年苏联解体一来,俄罗斯人口就是负增长,持续十多年时间。2009年俄罗斯人口15年来首次回到正增长。

但是,这是俄罗斯全国统计数据,不是俄罗斯族的数据。

而众所周知,俄罗斯的少数民族都愿意生孩子,所以增长的数字其实和俄罗斯族没有关系。

目前不过十多年时间,俄罗斯族占全国人口比率已经从百分之八十几跌倒七十几,这样持续下去大家都只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专家预测,如果俄罗斯居民自然死亡率在近期不下降的话,到本世纪末,俄罗斯人口可能从目前的1.5亿人锐减到6000万至6500万人。

而即便忽略人口减少的因素,到本世纪中叶,俄罗斯的穆斯林人口将轻松超过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如果人口真正减少到6000多万,那么这个数字还会

更惊人。

由于人口减少,目前俄罗斯劳动力短缺达到了1000多万,而该国工资不高,这个劳动力缺口是无法通过外来工人弥补的。


萨沙


俄罗斯最大的软肋,不是别的,正是它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所谓“成也幅员辽阔,败也幅员辽阔”。



凭俄罗斯1700万平方公里和1亿多人口的国情,决定了俄毛虽然在世界上不会太缺发言权,但同样,在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竞争激烈,品牌效应凸显,分工协作细化的今天,俄罗斯想恢复昔日彼得大帝和红色苏联的荣光,恐怕不吐出一半以上国土,是没有可能的。

说到这里,有人就看不懂了:国土不是越大越好吗?三居室住起来肯定比两居室舒服啊……



但是问题是,三居室住起来比两居室宽敞不假,但现在突然给你一家三口中产之家一套三十居、三百居的超级大的毛坯房,还规定不许出租,不得转卖,不得雇家政(不能引进外族移民),只许自住,我只恐怕你连物业费、防盗费(军事开支),每天打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都愁眉苦脸,更别说把房子装修得漂漂亮亮了(发展经济)。更大的可能是,三口人费尽力气装修了四五间房住着(欧洲部分),剩下的部分(西伯利亚)直接大门一锁,堆些杂物然后不去管了。

这就是俄罗斯面临的现实困境。军费高昂,基建落后……



更重要的是,巨量国土和稀疏的人口密度,导致了一个俄罗斯不管谁当政都不可能完美解决的严峻问题,那就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两个字:物流。

也许这篇文章的读者正享受着“江浙沪包邮”,即使没有享受到,可能也不会为淘宝上买点小商品花邮费多而伤脑筋,国内行情大抵是四通一达10块非偏远,最贵的顺丰,不也就20来块钱嘛,小意思……



但是俄罗斯战斗民族们,想要网购点啥东西,可就不这么开心咯。

以我们痛心疾首的海参崴为例,那里的小伙伴们如果想买点啥首都莫斯科特产,运费是多少呢?差不多300RMB/KG,运输时效将近一个月……

即使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小伙伴们,买点啥恐怕也没有那么方便。因为城市人口太少,规模太小面积又摊得很大,导致跑腿时间必然拉长,俄罗斯外卖公司送餐提前需要3-4小时下单是常态(还有一些战斗民族懒散作风,这个暂时不提)。因此,有留学生戏虐:中国送餐公司叫“饿了么”,战斗民族送餐公司叫“饿死了么”……



对于俄罗斯国家而言,物流困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绝不是“饿死了么”四个字能概括的。对于企业而言,上下游配套过程中的天量运费,足以把俄罗斯一切依赖自由竞争的工商业扼杀到赔本破产。

很多人会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的惨痛去工业化,大批工厂设备被贱卖而感到痛心疾首。这种现象有很多人归咎于贪婪的寡头吞噬国有资产,其实并不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在国有资产被贱卖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企业会破产,但总会有少数有志之士,实干家分到国有资产以后会创建一些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乃至做强做大。



但是我们很惊异的发现,俄罗斯在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没有诞生任何一家俄罗斯自己的民族工业品牌企业……难道战斗民族真的缺乏有志之士吗?否也。

究其根源在于,无论你多有志向,你的企业,无论如何也无法在天量运费的现实面前和欧美、日本乃至我国企业强势竞争……

所以,经济发展到现在,俄罗斯还想走强,完成工业化,势必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集权专制,对内行政命令你生产,对外强制封锁外国竞品进来。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红色苏联的做法。事实上,作为苏联老大哥,想走强国之路,那实施计划经济不是偶然,是必然。但这种模式注定是低效的,虽然国家强大了,但是人民却得不到富裕,长此以往纸包不住火,所以苏联解体也是必然的。

既然苏联解体,自由竞争,我这边江浙沪包邮,你那边寄个包裹300多,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工商企业能有多少活路,大家自行思考吧……

更要命的是,人少地多,资源就多,资本是逐利的,既然在俄罗斯开工厂不赚钱,那么势必大家会一窝蜂的去挖矿、采油、砍树、打鱼。。。



这也是我们看到的俄罗斯“拿着核弹的沙特”的现状和对油气、矿产资源年复一年更深的依赖的本质所在。

这种现状对俄罗斯而言是绝望的,因为物流问题对战斗民族而言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

无解

如果非要解,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拼命生孩子,把俄罗斯人口扩张到至少5亿以上。这根本不现实。

另一种也很简单,放弃3/4以上国土,现有人口集中到少数地区……

普大帝:你TM逗我????



既然解决不了,那摆在俄罗斯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放弃强国之道,少跟美国斗嘴,学澳洲、加拿大那样,尽管只是二流国家,但依赖丰富的资源,还可以做个富家翁当当。

但生性好强的战斗民族,连这种方案都被否决了……



那俄罗斯这种不顾国情的逞强斗狠,最后下场是什么,我们拭目以待。尽管西方拿手握核弹的俄罗斯没有硬干一仗的必胜把握,但是在经济方面,给俄罗斯慢刀子放血,还是做得到的。

也许有一个挡在我们前面和西方斗得不亦乐乎的战斗民族,对我们而言并不是坏事。有了俄罗斯在,能分散很多西方给我们的压力。我们可以继续潜心发展经济,继续修炼内力。也许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是俄罗斯被欧美折腾到一定程度,我们要回北方失去领土的机会,就会出现了。


Magic6981045


俄罗斯的软肋在哪里?

去了俄罗斯的莫斯科,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可以说是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都浅尝辄止了一下。看了一些答主的回答,我很认同一个答主的观点,就是俄罗斯的领土过大,不好管理或者说管理模式千千万都是小事,而带来的这种“横跨亚欧”的巨大领土背后的结果,就是俄罗斯人自己的认同也是有所分别的,欧洲大陆根本就不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政治上的欧洲国家,而亚洲国家也很难将俄罗斯划归进来。并且这样巨大的土地上,人口过于稀少,导致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发展根本上欧洲地区。

第二个软肋,也可以说是劣势,就是俄罗斯人懂英语的数量还是要少得多,而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能够有技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俄罗斯人才,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向往欧盟那样的便捷生活,纷纷离开俄罗斯。

所以,如何同世界接轨,是俄罗斯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欢迎大家探讨。


本来世界观


俄罗斯真正的软肋是地缘政治环境,北极熊横跨欧亚大陆,西起波罗的海东至阿拉斯加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些领土全部是沙皇时代进行军事扩张所得,西欧霸占了芬兰、波兰等国土地,向南从奥匈帝国夺得出海口例如克里米亚,向东击败蒙古部落掠夺了150多万中国领土,成就了双头鹰北极熊,二战中打败德国法西斯成为与美帝分庭抗礼的世界强国,从其国情看,北极熊地处极寒地区缺乏经济发展活力,广袤的国土并不完全适宜人类生存繁衍,仅有西欧部分气候温暖,西伯利亚远东气候寒冷难以生存,因此北极熊真正能进行发展的土地有限,历史上拿破仑、希特勒从西向东进攻俄罗斯都铩羽而归国破家亡,但蒙古人自东向西扩张则彻地控制了斯拉夫人,因此北极熊的软肋即是气候不适宜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缺乏动力,随着欧洲、中国崛起自西向东遏制了北极熊的活动空间,未来军工产品失去市场,毛子只能靠资源活着!



无忧谷逍遥子


这个问题真的是莫名其妙。

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军事实力极其强大的国家,俄罗斯可能有软肋吗?

当然不会,俄罗斯最大的软肋就是没有软肋,毕竟俄罗斯是一个连肋骨都没有的国家,谈软肋明显超了范围。

在今天撑起俄罗斯国家大局的,是俄罗斯的脊柱,是那个令无数国人倾倒和崇拜的普京大帝。

不过宁折不弯的脊柱恰恰是最危险的,在强人总统普京的周围,足以彻底摧毁俄罗斯的危机始终如影随形。静夜史认为,这些危机的出现和俄罗斯特殊的国情以及苏联解体的巨大影响有直接关系。

历史上的俄罗斯虽然也和西方的英法美等国一样同属帝国主义序列,但俄罗斯的发展路线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

在美德等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向科技立国道路,英法等殖民帝国通过与殖民地的密切往来跻身一线强国的背景下,经历了野蛮扩张和技术革命的俄罗斯,既没有将帝国的希望交给科技,也没有交给殖民地,而是选择了更为野蛮的掠夺。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今天的俄罗斯,“掠夺别人,发展自己”一直是俄罗斯的信条,而且噬土成性的俄罗斯还有着极强的土地情结,这导致俄罗斯想要发展,就必须将魔爪伸向他国,特别是邻国,通过掠夺他国的土地和资源,实现俄罗斯财富的增值。

而这种梦想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被彻底打碎了,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围追堵截,使半死不活的俄罗斯不仅没有大面积扩张土地的可能,势力范围反而被不断压缩。克里米亚事件的出现,是俄罗斯即将失去乌克兰恐慌心理的集中反映。

而叙利亚事件的发生,更说明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已经将这个咄咄逼人的国家打回原形,俄罗斯的未来,将不得不为捍卫自己的底线而疲于奔命。

当然,你要说俄罗斯历史上野蛮的领土扩张没有收获那也是不恰当的,最起码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俄罗斯保住了。不仅保住了,还很稳固。纵然是地广人稀,纵然是天寒地冻,俄罗斯仍然牢牢掌控着乌拉尔山以东的广大区域。

虽然这片土地没有像英法等国殖民地那样撑起俄罗斯的脊梁,但这里在为俄罗斯贡献了大量毛皮后,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海量的资源矿藏。

今天的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巨大打击后,除领土萎缩了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失去了大片纵深,更重要的是苏联完整的工业体系被彻底摧毁了。今天的俄罗斯,不得不依靠出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实现国力增长。

其实出卖资源也没啥,毕竟中东国家都是这么发家致富的。但要命的是俄罗斯从来都是一个大国,和沙特这样的国家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数量级,注定成不了美国的小弟。

而来钱快的卖资源方式极大压制了俄罗斯重建工业体系的积极性,没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俄罗斯在与西方国家的战争中,基本等于裸奔。因为俄罗斯一蹶不振的综合国力根本不具备操纵石油天然气等价格的能力,靠出卖资源发展的俄罗斯,等于将身家交给了西方世界。

我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没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俄罗斯,国内市场狭小,就业机会少,不到1.5亿的人口,至今还在源源不断的地外流。靠出卖资源获得的丰厚收益大多进了寡头集团的腰包,拉高了俄罗斯的人均GDP。而那些没有能力走出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很多人选择酗酒来麻醉自己,这更拉低了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

还在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经济衰退中崛起的民族主义又开始抬头,“大俄罗斯主义”阴霾下的排外思想始终存在,比如“光头党”,加上西方国家长期的渗透,流入俄罗斯的人口始终不占优势。

苏联解体作为俄罗斯脱胎换骨的机会,却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新生,叶利钦长达10年的休克疗法,虽然以快速私有化的方式走向资本主义,但更对俄罗斯的发展埋下了无尽的隐患。

和历史上沙皇的不彻底改革一样,表面上向西方靠拢的俄罗斯骨子里仍然有着强大的独裁基因,普京倍受拥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民众对于西式民主的基本态度。

对于倍受西方国家压制的危险局面,强人政治无疑是适合俄罗斯国情的,而这注定会让西方世界对俄罗斯更加警惕。

说到底,虽然历史上的俄罗斯也属于帝国主义,但它的发展路线从来都是没有肋骨的特立独行。而且苏联解体带给俄罗斯的无尽痛楚,使俄罗斯连脊柱可能都难以保全,彻底丧失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今天的俄罗斯,依然在贫富差距巨大、经济模式单一、人口持续减少、国际环境孤立以及政治模式畸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虽然包括普京在内的俄罗斯人并不希望这一切的发生,但俄罗斯的衰落大势已经不可避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虽然不是很懂国际局势但是也忍不住说两句。

俄罗斯面积很大,军事实力也很强,看起来很凶猛的北极熊。其实隐藏的隐患也不少。

如果说俄罗斯有什么软肋的话,个人认为有2个。

第一:崇尚英雄。英雄主义盛行,过去俄罗斯看几个英雄打下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疆域。


但英雄缺点是喝酒成风,男女都爱喝伏特加。喝多了有几个坏处,一个是身体走形,第二是少子化,还有一个爱吹牛。未来老龄化严重,那么多人集中在莫斯科得个别城市,待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后会有很多社会问题。普京许诺给他20年换一个美丽的俄罗斯,然而富强了吗?没有,除了总统和总理互换,左右手互博之外,只有一招鲜了,那就是对外强行装逼拉拢民心,转移视线也许侵略和对外战争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式。未来个人认为俄罗斯会继续穷兵黩武,插手他国事宜。
第二: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模式都不健康。之前有寡头集团垄断,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输出来支撑起国民和军事开销。与老美长期敌视,跟东欧关系差,和欧盟争端多,未来都会拖垮俄罗斯的。联邦制现在已经出现许多苗头,分解还有利益不均未来或许会削弱俄罗斯。


楠楠的旅行


金无足赤,国无完国,俄罗斯也不例外,俄罗斯共有七大软肋。俄罗斯完全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但可惜的是,俄罗斯的上层人物并不这样想。比如几只肥老鼠突然之间霸占了一印度寺院座,而修行者又自愿供它们吃喝,而且还被当作神物看待。这样的老鼠,不但想成精而且还想成仙。这样的老鼠会把寺院当成自己的私家,也不会把主人放在眼里。在其他人看来,老鼠是小偷,而神奇的印度人却把老鼠当神。无独有偶,有不少的俄罗斯人常会指着莫斯科的一处宫殿相互自嘲:那里住着俄罗斯最大的小偷。



(印度寺庙用牛奶及美食喂养的大老鼠)

老鼠且这样妄为,何况不受监督约束的官僚们。上层建筑不作为,国家不会有希望。

最致命的软肋。俄罗斯历史上是沙皇专制,专制思想文化深深影响着俄罗斯人的思想。从苏联到现在,俄罗斯上层人物都不怎么喜欢美式民主。不但不喜欢美式一人一票的选举制,而且还非常讨厌这种浪费选举人时间的民主方式,所俄罗斯上层人物们长期以来都觉得民主不如任命痛快,久而久之,俄罗斯部分民众也觉得俄式政权比西式民主来得高明,行得高尚。他们会觉得他们的领导人如此完美如此强悍如此英明神武,并深深地崇拜着他们的领导人。驯服了民众,普梅一干就是几十年,而且轮流当家,玩核心权力二人转,变着戏法当皇帝。权力耗费了他们所有的心血,权力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一群群明码标价上位的权力贵族们就这样硬生生地把俄罗斯从民主阵营扯了出来。这一切最终变成了俄罗斯最大的软肋。


单一经济状况是俄罗斯的软肋之一。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已经退步到单一能源型经济,除了石油和天然气还是石油天然气,其实这种状况早在苏联末期就出现了。上层建筑的腐化,导致了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倒退。经济市场化与政治极权化本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极权容易产生集权,而集权又会滋生权钱交易,大量的官员有机会向企业伸黑手。入干股,吃,拿,卡要现象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批又长一批。严重的腐败使俄罗斯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化,腐败权力参全程与经济经济活动是俄罗斯经济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被称作寡头经济。

受西方及其盟友深度排挤是俄罗斯的另一个致命软助。俄罗斯对弱国的野心表现在众多的方面,比如渗透控制,政治霸权,领土渴求等。这使得周边的小国弱国对俄罗斯产生了极大的戒心。相比美国朋友满天下的局面,俄罗斯显得特别的孤独。美国同样有霸权野心,但多数国家对美国持比较欢迎的态度,众多国家对俄罗斯却存在极大的戒心,这是为什么呢?没有良好政治声誉和经济实力的霸权是让人嫌弃的,因为这种霸权被看着是建立在赤裸裸的掠夺之上。

反对力量的存在是俄罗斯的软肋之一。一味的强硬对抗,让人总是觉得另有目的。普京的强硬不过造就了一个羸弱的俄罗斯,是一半人吃饭都困难的政治强国。这种为权力而输出的民族主义表演让一批清醒的俄罗斯民众苦脑不已。

俄的软肋在科技创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核武和导弹技术,俄罗斯的民用技术创新已停滞了很长时间,自从苏联改体后,俄罗斯的技术创新就停滞了,作为一个大国,俄罗斯没一样拿得出手。俄罗斯也曾经雄心勃勃地发展汽车制造业和手机制造业,但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所以根本就比不了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不但打不开国际市场,在本国内也没有市场,最终夭折。俄罗斯的重工业和轻工业由于缺乏创新技术的支撑,基本上就排在三四流国家的水平。

现在的俄罗斯版图是沙俄通过对其他民族长期征战征服得以形成的,但还不是最终。俄罗斯拥有众多的民族,也拥有众多的敌手。俄罗斯还存在二十多个自治小共和国,多数自治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并不是俄罗斯族,对俄罗斯的认同感也很低,而且具有独立倾向。民族予盾成为了俄罗斯的另一个软肋。

人口数量少且结构不合理成为俄罗斯的突出软助。相对于17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人口显得比较少(1.4亿)。在人结构中,老龄化,少子化日趋严重。俄罗斯人口结构中还存在男少女多的特点(斯拉夫民族基本如此),俄罗斯女性比男性多1100万,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对俄罗斯来说是个巨大的问题。从长远来讲,俄罗斯的人口结构会直接影响到俄罗斯政治、经济和军事水平。

俄罗斯难以冲破自身的局限性,只能说是历史的一种宿命,因为上天始终是公平的。


神碼人生大国观察


俄罗斯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经济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单一的石油经济。

虽然前苏联时期,有过比较强的工业体系,但涉及民生的轻工业长期不受重视,发展滞后,苏联除了搭建军工体系,对于发展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也不上心,毕竟这东西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没有石油工业来钱快,自从1970年代国际油价暴涨之后,苏联更是沦为了纯粹的“油贩子”,躺在石油上安心发大财,没有一点居安思危的理念。

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也有国际油价暴跌,苏联入不敷出,老百姓日子难过的因素。

俄罗斯独立之后,经济崩溃了十年,普京上台后,虽然努力了19年,但也只是恢复了大部分的实力,大致上还是在吃苏联的老本,政府收入的一半左右,GDP的一成多要靠石油工业等资源资源,21世纪前十年,油价一路坚挺,俄罗斯日子过的不错,也就没什么心思重新布局工业体系,2012年之后,油价大跌,硬生生把俄罗斯的卢布也跌去了一半左右,结果使得俄罗斯以美元为计价的GDP缩水了一半,真是惨到家。

石油,几乎就成了俄罗斯人的经济命脉,但俄罗斯、沙特这些产油国却没有石油定价权,只要国际油价一波动,俄罗斯的经济就会大受波动,近些年来,每逢国际油价暴跌,就会有数以百亿美元的资金逃出俄罗斯,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这给俄罗斯的经济带来了雪上加霜的结果。

虽然这2年油价又起来了,但是普京显然还是底子不够扎实。

虽然普京经常号召国内的企业家们要努力振兴工业,每每新开始一个任期,就要提出雄心勃勃的工业计划,但基本上都只画了饼,看不到实施的结果,这也不能怪普京,国家没钱投,企业家们也不愿意投,毕竟来钱太慢了,不如石油工业简单快捷,更何况,工业体系讲究的是一个全产业链配套,你要发展汽车工业,但很多配件还是得从国外进口,那谁还愿意来投钱呢?

这个基础工业,虽然俄罗斯还是有一定家底的,还是归根结底还是瘸腿的,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哪一天石油不再是主要能源了,那俄罗斯可真得愁了。

俄罗斯第二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可怜它苦寒之地,虽然坐拥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却只有区区1.44亿人,面积只有它百分之一的孟加拉国(14.7万平方公里),人口却高达1.65亿,这么点人口,要覆盖住这么大的地盘,有点单薄。

这么点人也就算了,关键自从二战之后,别人家的人口都涨了很多很多,涨了几倍的国家都不少,俄罗斯似乎就没涨多少,依然是男少女多,不仅人口数量在下降,更可怕的是:年轻人越来越少,没有人口红利,社会的活力下降,经济发展前景堪忧,国家的福利开支压力不断加大。而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随着大量人口迁移到俄罗斯欧洲部分,西伯利亚几乎成了一片没什么人烟的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