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这是关于《半生缘》的第四篇深度分析文章。

没有祝鸿才和顾曼璐,曼桢世钧的爱情悲剧依旧不可避免。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这是因为曼璐的舞女经历从来没有得到解决。世钧让曼桢与曼璐划清界限,曼桢不同意。


曼桢承认曼璐的存在,世钧家不同意。


双方冲突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分手。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无论是曼桢曼璐还是世钧,他们悲剧人生的背后,都有一个不靠谱的原生家庭。


这篇文章主要分析原生家庭对曼桢曼璐的影响。


她们的母亲顾太太,昏聩愚昧,典型的坑女狂魔。
顾太太的价值观对女儿的命运造成巨大影响。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曼璐嫁给祝鸿才后,两人经常吵架。顾太太充当曼璐的精神导师,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这要是从前就好办了,太太做主给老爷弄个人,借别人的肚子养个孩子。这话我知道你又听不进。”

曼璐的评价,“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后来,她把自己的亲妹妹曼桢拉下水。两姐妹的悲剧,和顾太太有直接关系。她们的亲爹也难辞其咎。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我没有说错,就是那个没有露面但始终阴魂不散的顾先生。
曼桢曾对世钧说,他的父亲在书局做事,薪酬微薄。他死后,顾家就断了经济来源。我不明白,顾爸生前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干嘛生那么多孩子?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不停生小孩,极可能是顾太太驭夫术的一面,她的价值观就是在说,有男娃就有家庭地位。伟民杰民的降生,太有可能是这种重男轻女思想的集中展现。作为一个读书人,顾爸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他的早死导致顾家没有经济来源,未成年的曼璐选择做舞女,为家庭献祭。


两姐妹的悲剧根源,说到底还是有对不靠谱的父母。


事实上,曼桢曼璐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这需要顾太太发挥主心骨作用,带领顾家离开上海,搬回老家六安。


顾家在六安生活,日子会紧张一些,但值得一去。


首先,顾家在六安是有房子和田产。在六安生活,不用像上海那样付租金,田产也可以养家糊口——即便顾家没有成熟的劳动力,他们可以出租收租子。


其次,顾太太可以找份女工的工作。有人说,她要照看顾老太太——但顾老太太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可以的。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她可以承担照看小孩的责任。


我这样推测,是根据顾太太的年龄进行的推测。顾先生去世后,曼璐未成年,应是17岁的样子。


另外,曼璐是长女,顾先生去世后,满打满算,顾太太年龄在40岁左右。那么, 顾太太的亲妈也就60岁左右。


按照正常的身体标准,这个年龄是能够照料小孩的。毕竟《半生缘》中也没有说顾老太太身患重病。


曼璐继续读书,撑个一年半载,高中毕业就可以出来做事。更好的是,她能继续保持和张豫瑾的婚约。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张爱玲说顾家的孩子多,曼桢下面还有伟民杰民和一个面目模糊的小妹妹。


其实,各种弟弟妹妹,算不得顾家的困境。


我阅读多次《半生缘》,才发现伟民的存在没啥问题,杰民和小妹妹是有问题的。


顾爸去世时,曼桢当时14岁,曼桢与曼璐的年龄差3岁左右。


曼璐与张豫瑾是同岁,比他大三个月,张豫瑾去上海时,已经年过三十,这说明曼璐也是30+,就按照30来算,曼桢当时也有27岁了。这说明顾爸去世已经有十三四年了。


当时伟民是14岁的样子,是靠谱的,可是杰民是七八岁的小孩,这本身是有问题的。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毕竟顾爸不可能在死后借尸还魂生小孩。


张爱玲又加了个没啥存在感的妹妹,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数学怎么这样差。


顾太太回六安,过一段自己动手的紧巴日子,保护曼璐的爱情,顾家的日子才有变好的可能。


可惜啊,她是个昏聩无能的中年妇女,心安理得接受曼璐的献祭,默许曼璐把曼桢拉下水。原本良善的曼璐,变成恶毒少妇,坚强乐观的曼桢逐渐宿命,独自咀嚼着昏暗的人生。


解读《半生缘》:避免曼璐的悲剧,只需她妈做好一个决定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一腔热血乐观向上,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后来发现,不被世界改变,就相当了不起。


然而,“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