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是能凝聚、會耗散的

命,是能凝聚、會耗散的

鼎卦大象傳曰:“君子以正位凝命。”“正位凝命”四個字,特有意味。所謂革故鼎新,革卦之後才是鼎卦;人關乎命的幡然自新之道,便在這四個字上。


“凝”就是凝聚,凝聚才能成就;“凝命”,就是凝聚而成就“命”。命分天命與人命,天命即道,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人們通常所講的,只是人命。人命不等於命運,因為命和運,也是兩樣東西。


在人這裡,命,即是人的生命潛能,是先天大於後天,所以稱為天資——天之所資;運則是氣數運勢,是後天大於先天,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命、運合之,才是命運。有人命好運不好,有人運好命不好,有人命、運皆好,有人命、運皆不好,這四點所以就概括了所有人的命運。但好壞只是人的,“天道無吉凶”,所以只是人命。


人能夠把握的,只是命,縱然人們常說要把握形勢,但縱然形勢可得,會不會、能不能把握,則也本是由你的本來潛能決定的。所謂把握形勢,也只是看見和順應而已,看見和順應則就在乎人的天資。就像改開幾十年來,幾次大風口,隨風起飛的也終是少數,飛起來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最終能不掉下來的,恐怕更是鳳毛麟角。越往高處、遠處,越見生命潛能的決定性作用。


縱然天資有高低,是潛能則就要靠發掘,這關係的便是凝命。凝命的關鍵,鼎卦大象傳明白說是“正位”。所謂正邪,正位的反面就是邪位;所謂聚散,凝命的反面就是耗命。那麼便可以說:正位凝命,邪位耗命


那麼到底什麼是正位和邪位?上面說人能把握的只是命,命就是人的生命潛能。那麼正位,自然就是生命本位;邪位,自然就是偏離生命本位。擺正生命本位即能凝命,偏離生命本位註定耗命。這說起來尋常,但你未必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道理是什麼?便是生命就像一個磁場,你居於磁場的中心,才能擁有最本然和最大的磁力,而吸引來更多的東西,以及真正適合你的東西,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也像一個接收器,頻率對了才能接收到更好的信號,功率大了才能接收到更多的信號。這就是所謂生命發展的“質量”——質,就是潛能的磁極和頻率是否對了;量,便是潛能發掘的程度與信號的強度廣度。


反之,你不在自己的磁場內,不在自己的頻率上,就只能弱化生命能量,而飽受雜音干擾。這正是世人常有的感受:生存意義的缺失,世事喧囂下的心煩意亂,以及每一步都覺得辛苦。縱然強求有得,也常覺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似乎只是被他人和外境裹挾著往前走,而沒有存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古人所謂“不相應”,虛浮起伏中,其實就是一個“鎮不住”的實際情形。這就叫耗散,如風吹日曬雨淋中,石頭的不斷沙化。鼎卦之鼎,之所以至尊至貴,就在於鎮得住。


所以正位之生命本位的意義,就是迴歸到自己的磁場和頻率,在保證生存意義和精神自足的基礎上,真正和充分開發自己的生命潛能。它們的關係,是但居本位,便能自然開顯潛能,潛能本身就會對你的行為、方向和節奏有個內在的規定和要求,外在只是內在的展開。剩下的只是形勢允不允許、允許到什麼程度,只需要認了與等待。


邪位之偏離生命本位,則只能隔絕與耗散自己的生命能量,不僅丟失了意義與滿足,也強求越多越容易遭受反噬,你的生命能量不足以鎮得住。從利害上講,生命潛能之“量”,關係的是所成之功;生命潛能之“質”,關係的則就是是否涉險。這就如樹不能紮根於土中,便容易被風吹倒,長得越高就越容易倒,甚至不需要風。只有紮根很深、下盤很重,才能“八風吹不動”,也才能長成大樹。正位凝命,不過如是。


儒家說誠意正心,佛家說內求,正都是為了這個。孔子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是靠生命本位之“直”生存於這個世上的,不直之人可能也能生存,卻只是“倖免”於難而已,全屬僥倖。如今世事變幻,已經幾多展現。孟子又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所說就是由此而來的生命潛能的開發和成就,所以哪裡是說教?坤卦文言傳講:“君子黃中通理(美於內而達於外),正位居體(正位所居正是“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講的便是個合起來的道理。一切修身、修行、修為事,只有落在這個生命本位、生命潛能之凝命上看,才能真正明白其意義。


以此而能成就的最好例子,大概就是曾國藩了。他著名的每天十二條日課,第一條“主敬”之後,第二條的“靜坐”,目的便是:“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你如果瞭解他早年有多麼憤世嫉俗直線條,又碰了多少壁吃了多少虧,後來轉變後又得了多少好處,就更能明白其中的意義。直脾氣彎脾氣,只要是只顧向外發而沒有內斂歸位的,皆是偏離生命本位。所以靜坐也只是手段,迴歸生命本位正是根本。所謂“每臨大事有靜氣”,靜氣、定力與大事合之,其實就是個正位凝命。相學中看人有沒有出息,講上相看神、其次看氣、再其次才是看相,神是什麼?便正是命。


馮學成老居士講,人們的心智、情智每時每刻都是在耗散之中,耗散的不只是自己,也正是自己的命。人心不能自主,則言行不能自主,所以命也不能自主。把心念拉回來,能夠做得主,便叫位之正,命也開始因此而凝。“如果一個人有肅穆之氣、有靜氣,而且有定力,那麼這個人你就要留意,這個人幹事情一定是把好手。為什麼呢?因為他把控得住自己的心性、把控得住自己的念頭。這個就叫‘凝’,我們需要有凝定之氣。”正位凝命,也即艮卦大象傳所謂的“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觀音所以在孫悟空頭上戴了個圈。


說到正位凝命,就讓人想到《中庸》的“素位而行”、“居易俟命”。正位即是素位,素位即是脫卻浮華妄求的生命本位。迴歸了生命本位,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眼下所處的位置,你目前所處的階段,都是水到渠成中的那該有的一環,這便是時位、地位之正位,乃人命動態演化中自然而當然的時空安立。“居易”之易,就容易在這裡。如此就是“俟命”,等待著凝命之花的開放。“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則又是正位與邪位的關係。


而人命在其中,天命亦在其中。人命或有器量大小之別,天命則皆是同一個。《易》所說、《庸》所講,盡頭隱藏的,就是這個大密宗。因人之真命,即是天人交接處;交接處之人的背後,即是天。只是你要講究個水到渠成,因為水到渠成就是自然而然,而“道法自然”。所以大慧宗杲禪師講:“得力處省力,省力處得力”、“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最後自然得見,一切“承誰恩力”。


合起來,就是《莊子·達生》所講的:“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這便是不外馳強求而回歸本位的“因”。《尚書》所謂的:“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這即是根本有了,而自然能得享用與該享用多少的“果”。


愚者求運,智者修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