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戰士高達》裡的人形機甲在現實中有沒有實戰價值?(不考慮機甲能源的問題)?

UR-DIDACTDidact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想在很多高達迷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無月也是一個高達骨灰粉,對於人形機甲未來有一天會不會真的出現在這個世界,想必是每個看高達的人都會一遍遍思考的問題。

在無月看來,人形機甲,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應用於實戰,這毋庸置疑。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集體協調機能綜合性最強的。

人類一直在模仿各種生物以獲取進步,為什麼不可以模仿人類自己呢?

人形機甲是遲早會出現的產物,將會廣泛運用於民用和軍用領域。

有人形機甲不代表就不會有別的類型的機甲,人類依然需要艦艇、車輛型的機甲來實現各種不同的用途。

在實戰方面,人形機甲體現的更多的是單兵作戰和集群作戰作用。

在集群作戰方面,人形機甲可以按設計用途進行具體分工,可以有戰鬥型的機甲、運輸型機甲以及維修型機甲等等。

使用人形機甲可以突破人類自身的極限,不但可以繼續稱霸陸地,還可以深入海洋、天空,乃至於太空。

人類不會自封於地球,終有一天要衝破大氣層。而人形機甲,就是人類走向太空的利器。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看了很多評論,大致意見是不實用。容易被當做靶子打,火力不一定比飛機坦克強大,移動不一定比四條腿的快。

但我有不同看法。先說好,我一共看的高達不足10集,沒有什麼情懷,只是單純的講述我對巨型人形機甲的看法。

高達在正面襲擾、突進中確實未必有飛機和坦克好用,移動速度也不會比飛機快,出擊速度和隱蔽性方面也不比飛機好。但我認為高達的強大之處在於它的泛用性強,容錯率高,攻擊要塞、大型戰艦、大型基地之類的地方作用無可替代。

首先高達的防禦力肯定是無視單兵武器和輕型載具的,斷不可能出現一炮死的情況,一旦殺入敵軍基地內部,普通的重型武器就會變得非常笨拙。

第二高達配備的武器肯定也是巨型的,艦載745在它手中就是手槍,用來轟擊大型火力點根本就不需要衛星定位、計算、調整炮口、裝填、發射,這一系列的過程,目之所及抬手就是一炮,一炮不行那就一個彈夾。

高達還有近戰武器,盾牌可以在正面衝鋒中保證自己能突進到很近的距離,並且掩護後續部隊,兵器用來攻破要塞和戰艦外牆就跟打碎易拉罐一樣容易。這些都是飛機坦克無法做到的。

第三高達本身也是一個武器平臺,肯定有很多自動武器和反導武器,只要沒有陷入重圍,一般的飛機坦克根本無法造成大的威脅。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高達的自身續航能力與獨立作戰,以及指哪打哪的能力。高達在攻堅和正面作戰方面確實未必比坦克飛機強,畢竟人家擺好了陣地,火力集中在那裡,連航母都能打沉了,你高達去也是個靶子。

但若是進行特種作戰,派一艘船迂迴投放數個高達到敵人後方,在沒有佈置足夠強大的防禦的情況下,那破壞能力就是無可估量的。大量的武器、持久的續航、靈活選擇戰場的主動權、對大型建築、礦場、工廠的破壞能力,把一座城市那麼大的基地或戰艦拆平都是可以的。


筆王


那種機甲用於工業設施建設還行,實戰的話可能還不如飛機坦克。

動漫作品中的人形機甲原本是很牛掰的設定,但是有一次我看了《全金屬狂潮》後,那裡面的機甲戰鬥時上躥下跳,翻滾,轉圈;完全無視自身數以噸計的體重,之後再看機甲動漫就入不了戲了。



老羅看電影


雖然機動戰士高達系列在號稱是真實系的機械人動畫,只是因為當中的設定是沿用現實世界的科學理論,而動畫當中絕大部分的設定實際上都是架空存在,假如你認真起來的話就輸了。

高達系列當中出現眾多的人型機甲,無論做得外觀多麼的美型最核心的內容都是為了戰鬥,這些人型的機甲被稱為機動戰士MS,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泛用性,可以應付各種環境下的戰鬥需求,能夠最大限度的進行持久性戰鬥,顯然設定很美好但在動畫中已經分分鐘的打臉。

即使是機動戰士也分為宇宙型和陸地型,而且還有水中使用的機動戰士,再加上空戰不是要搭載飛行載具就是要需要飛行型機動戰士,所謂的泛用性差點了製作方都相信。雖然按照人類的外觀來設計機械,最初的目的就是像人類一樣使用工具以達到多用途的目的,但在戰鬥中機動戰士往往就陷入了一個怪圈,既然已經有飛機坦克為何還需要機動戰士。

相對於飛機坦克這些兵器,機動戰士可以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標靶,十七八米高几十噸的重量,移動不會和比體積和質量更少的兵器快,所以也就只有捱打的份,再加上因為是人型的結構裝甲的厚度肯定會同等的武器的薄,幾乎可以肯定其他兵器能夠挨幾炮機動戰士可能一炮就報廢。

於是最初的系列動畫也就特定創造出特定的條件來滿足使用機動戰士的必要性,米諾夫斯基粒子的出現就完全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光束武器的使用和近戰格鬥的需要使得人型機動戰士的使用合理化,而且因為使用光束武器都要必須配備米氏核反應爐提供足夠的能源,這是戰機和戰車規格的武器無法裝備,於是機動戰士的存在就變得非常合理。

雖然動畫中的設定是儘量使得機動戰士存在合理,但不要忘記一點就是高達系列的動畫製作出來並不是為了科普技術,而是為了銷售自己的產品,只要高達模型賣得好再玄幻的科技都能將其科普化。於是乎在高達宇宙世紀(UC年曆)以外的高達系列就直接擯棄了米諾夫斯基粒子的說法,直接就把機動戰士作為一種常規的武器來使用,已經不在乎說人型機動戰士的存在是否合理,而是把更多的設定擺在故事的背景設定之中。

雖然高達系列一直將人型的機動戰士作為常規的武器使用,儘量將其存在合理化但實際上機動戰士與同等條件下的戰車或者戰機的武器根本就無法抗衡。

機動戰士不可否認一定是會更加靈活,這一點是不可置否但相對應的代價就是裝甲變得更加輕盈,於是在防禦力方面的數據肯定是直線下降;再者在速度方面會處於完全的劣勢,畢竟其他的武器設計起來更加符合動力學的原理,在重力環境下雙足對比戰車或者飛機毫無優勢,即使放到宇宙環境,人型的體積要更加大受到各種宇宙的漂浮物的阻擋機會更大;還有就是攜帶的武器火力和持久度來說都不是相同的等級,畢竟對方一般都被稱作MA。

假如未來真的能夠有製作高達的能力,相信MA才會是戰場上的主角,而MS可能是維修車間還有倉庫更加需要這種靈活的人型機體進行作業,當然戰爭這事情沒有誰會喜歡,所以還是讓其停留在動畫的層面就好了。


穿越者HARO


首先一點就沒做到,seed機設裡面的PS裝甲,那玩意防實體射擊,就是說一切子彈炮彈都沒作用,只有熱能刀等高能量武器才能有傷害,所以做成人形也無所謂,反正遇到戰機導彈什麼的都免疫。要是oo系列的機設就更神化,GN粒子覆蓋機身表面就能防彈防電磁波,雷達啊紅外線啊什麼直接不顯示,只能光學攝像機辨認,甚至待機隱身模式光學攝像機都觀察不了,人眼也無法察覺。那人不人形都無所謂,最重要的就是方便駕駛員操作了。對於那些神經傳導控制的來說,有手有腳肯定是更適應,難道給4條馬腿跟兩個蟹鉗給駕駛員適應?而且貌似最重要的還是腳上前胸背後肩膀的噴口,那些都是保證機體的靈活性能,所以跟戰機不一樣,戰機只能按照飛機的飛行方向進行上下左右的調整,只能前不能後,只能拐彎不能平移。所以要是論性能的話,反而高達才是擁有最佳性能的代表,但是就是不環保跟不持久,要不然基神怎麼能持久削人棍,還不是因為中子反應堆,傻子那靠那智商能活到劇場版結尾,還不是靠兩個太陽爐。所以所謂的實戰意義,還是要靠那神化一般的設定才能實現,例如米諾夫斯基粒子,GN粒子,PS裝甲,月神鈦合金,沒有這些神化設定,是不可能實現跟實戰意義。對了,還有基神那個中子反應堆忘了,那玩意靠個膜就能把核聚變的中子給捕抓,然後選擇性釋放,比起現在做人造太陽要弄個託卡馬克裝置磁約束來控制熱核反應,基神那玩意靠個膜就可以,神啊。



黑色的風zZ


人形機甲其實毫無實戰意義,不然世界各主流強國早就往這方面發展了。

因為,光隱身性這一項,機動戰士就可以直接被pass掉了。

現代武器發展,大到航母、驅護艦艇,小到戰鬥機、坦克等主戰裝備,都越發的講究隱身性設計。《機動戰士高達》系列作品中的機動戰士(人形機甲),起在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其實就相當於先進的戰鬥機或是坦克。而當今世界的主流軍事強國,都在大力發展五代機。比如美國的F-22、F-35、B-2;俄羅斯的蘇-57;以及我國的殲20等。

那麼,何為五代機呢?簡單來概括,其實就是4S標準:即Stealth(隱形);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機動能力)和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級信息優勢)。而其中,五代機與四代機最顯著的一項區別,就是其隱身性的設計。

戰鬥機的隱身技術,主要就是採用獨特的外形設計和吸波、透波材料,以降低飛機對雷達波的反射;同時,通過降低飛機發動機噴氣的溫度或採取隔熱、散熱等措施,以減弱紅外輻射,從而增強戰鬥機的隱身性。

因此,我們也能看到,基於隱身設計的需求,中美俄自主研發的最先進五代機,外形都是十分相似的。

基於這點,像機動戰士這種人形機甲,顯然就不符合隱身需求的。

即便是在陸戰中,人形機甲也是不合時宜的,畢竟靠兩條腿跑,怎麼可能快得過輪子呢?不光機動性不足,人形機甲隱蔽性也十分的差,只能淪為箭靶,幾乎沒啥戰場存活能力。

不妨拿現代坦克設計舉例,現代主戰坦克都是儘可能的設計的低矮扁平的,比如俄羅斯的T90、德國的豹2、我國的99A等,炮塔都比較低矮,以便儘可能的將其隱蔽起來。而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提升現代主戰坦克的戰場存活能力......

所以說,人形機甲除了帥,其實沒啥實際軍事價值。



這些歷史要讀


說沒有實戰意義的都是沒有武器知識、最新兵器研究、不懂最新科技的文盲!

我就簡單的說下,已經出現的實戰兵器,文盲可以當做未來兵器!

一、單兵作戰頭盔+外骨骼:可以看做是袖珍型+簡化版高達

1、智能頭盔:包含定位、夜視(全息眼鏡)、望遠鏡、衛星電話戰場視頻信息傳遞、衛星指揮作戰等,簡單說高達的視頻、通信、電腦分析功能都有了!

2、外骨骼裝備:為單兵減負,增加更多的負重能力,提高了防彈衣的加厚防護能力,提高了載彈量和作戰續航能力,這不就是高達的基礎能力嗎?!

3、你硬硬要說高達可以飛起來攻擊,老子背幾個無人機炸彈就是了!

二、機器狗:你可以當做是一個在惡劣環境下的機械運輸工具和坐騎!大型機器狗帶著外骨骼士兵在深林中狂奔,跟你高達高速奔跑沒啥區別吧?

三、陸地軍用機器人:目前簡化版的就是履帶板的自動行走的機槍炮和小型火炮,簡單說就是軍艦上的遙控火炮加了履帶的小型陸地版!簡單說去掉履帶,遙控火炮跟機器狗結合,那就是一個陸地小型扎古,高達的死敵了!

四、無人機炸彈:可以和前面三種任意組合,甚至研發出載重大的無人機,真的可以載人戰鬥,快速突襲,取代空降兵的位置!!!

花20分鐘找照片了 ,大半夜的要睡覺了。

希望沒有軍事專家找我出理念設計方案,我是文科生,不是理科生,求放過!

當然有實戰價值了!!!


單身騎士團


請諸位在虛幻的世界裡找現實科學。自我感覺良好的軍粉也就是別來黑二次元了。

1.機器人動畫出了多少年了,從1972《魔神Z》開始開創了人載巨型機器人的先河,但是從後來的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的劃分早期的《魔神》《蓋塔》《電磁俠》這些作品都是“牛頓愛因斯坦去死,去尼瑪科學”的超級系,大寶劍砍外星人是基本操作,過分點的徒手放個魔法放個光波,隨手錘爆星球。代表作品除了上面幾位大佬還有《勇者》《六神合體》《飛躍巔峰》《電童》《斷空我》《魔神英雄傳》(神龍鬥士)《百獸王》(神獸金剛)等系列。

2.直到1979年《機動戰士高達0079》問世了,也開創了真實系機器人的分類。真實系相對超級系的“去尼瑪可以”就是“偽科學”,比如在高達系列一開場就就強行灌輸了“常規武器不能使用”的概念,以及“戰鬥機坦克傳統兵器被吊打”等操作。但是真實系機器人在其世界觀中也構造了更接近現實科學的系統。比如各種機體和改良型號發展譜系、機體番號和代號、武器系統小型化甚至在後續作品中繼承和發展。在《全金屬狂潮》中甚至可以看到大量現實軍隊使用的武器和涉及軍隊基礎戰術。

此類作品有《高達》《超時空要塞》《機動戰艦扶子號》《裝甲騎兵》《機動警察》《機甲戰記龍騎》《全金屬狂潮》《反叛的魯魯修》等。

3.那麼這些真實系機器人又符合現實邏輯嗎?實用性怎麼樣?呃,就拿《高達0079來說》你們沒發現已經進入宇宙紀元的人類,步兵還是在用二戰時期的裝備嗎?這些動畫都是受到創造者當時的世界背景影響,“不科學”“脫離現實”都是正常的,其實作者自己也知道。比如《高達0079》中王牌駕駛員/指揮官夏亞看到新型機吉翁號時就問到“為什麼沒有腳”而一旁的士兵回答“那種東西只是裝飾品,上面的大人物是不會懂的”,而這位夏亞恰恰是非常喜歡駕駛機體使用飛踢招式的人,而這一段也成為了圈內名梗。

4.說白了就是人形機器人,帥就完事了。

5.最後這些作品中大多數都是呼籲和平反戰為內核,特別是高達系列。《uc》中吉翁公國入侵聯邦衛星時間與九一八暗合,吉翁/聯邦的政治體系和內部鬥爭,政治家煽動民眾製造仇恨,戰爭中的士兵和普通人;《W》的“不存在武器就沒有鬥爭”的完全和平主義;《seed》裡的種族歧視,及每個人各自的正義;《00》中互相理解,危機降臨時摒棄前嫌團結一致;《鐵血》的各種政治操作輿論管控。《高達》應該說是非常貼近現實的動畫作品了。






Happy


實際生活中人形機動兵器當然有實戰價值了。機器人動畫一個最大的賣點就是賣機器人玩具,動輒幾十上百的玩具幫萬代創造了多少利潤?光靠動畫片是賺不到這麼多錢的。

當玩具賣不動時也就是這部動畫完蛋之日,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鐵血奧爾芬》,不玩激光劍激光炮biubiubiu,改玩實彈轟轟轟,實體劍,大鉗子,楔子,不玩酷炫玩硬核,玩血腥,是有實戰感覺了,但大孩子們不買賬,小孩子們不喜歡,模型又醜到沒邊,結果賣不出去,萬代損失慘重。

什麼你說機器人沒有實戰價值?一發導彈就解決了?那你賣導彈飛機坦克的模型能賺錢嗎?賺不到錢公司都倒閉了動畫都停播了還有什麼實戰價值,好比如你看漫威DC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面那些外星人沒有扔幾千發導彈炸不死的,如果有就再來一萬發。那超級英雄是不是也沒有實戰意義?

——————————————————

動畫中高達等人形兵器存在的背景是米洛夫斯基粒子散佈導致遠距離制導武器全失效,激光武器在此時大發神威。

由於飛機體型較小無法搭載核能引擎,因此高達世界ms出現之前的主要戰力是大型戰艦,那些坦克飛機在大型戰艦面前連渣都不算,戰爭就是雙方戰艦組隊拿米伽粒子炮對轟。

後來小型核能引擎開發出來,為人形機動兵器開發提供了條件,人形機動兵器搭載小型核能引擎,能使用激光武器,是對付戰艦的利器。當然能搭載小型核能引擎的也不止ms,ma也可以,高達動畫裡就多次提到人形兵器的腳其實就是裝飾。後來的戰爭就是小型的人形機動兵器ms和小型機動兵器ma之間的戰鬥,戰艦幾乎是就用來運兵和補給的。但由於ms模型很好賣所以ms在動畫表現得更厲害一點,直到GP03d的出現讓ma大火,之後的高達全部搭載大型武器輔助包,以ma的形式出現。

所以人形機動兵器在動畫裡同樣有實戰性,要結合動畫作品中的科技水平。


午夜奢華


大家好,我是老霍,一個水平不高的軍迷。

我來談一談我自己的看法。

人形機械,目前來說,意義不大!

現在的戰爭,發現即摧毀,人形機械雷達反射面積太大了,很容易被發現。

人形機械,有些朋友說通過性好,但是,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壓強!僅靠兩隻腳來支撐機體重量,如果機體想造大,在地球上不可能!不然,就會陷入地面,無法自拔!

高大動畫片,畢竟只是動畫片,人形機械,那麼多關節,怎麼才能協調動作?肯定不是兩顆杆子,一個鍵盤那麼簡單的!當然了,通過駕駛員身上傳感器,用真人動作來協調機甲動作是可能的。

人形機甲,如果搭載重型武器?首先是扛不扛得動!畢竟,全部重量,僅僅是靠兩條腿支撐。手持武器?那也不能太重!

機動性問題,兩條腿,不可能跑過輪子的!最大的優勢就是上臺階和爬高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