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時期是民族融合時期,也是文化融合時期嗎?您怎麼看?

那曾經的一片橄欖綠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從過去到現在,各個民族之間肯定會有融合和文化的交流,比如民族之間訂親、結婚、互相學習語言文字等。因此理所當然,民族融合時,文化也會跟著去融合。

自從人們開始群居生活並形成種族和部落的概念,民族和文化的融合開始了,直到現在它也在進行。 而在戰爭時期這種情況發生的相對更多。

一、春秋戰國時期

當初住在中原的就是起初的華夏族,當時主要強大的七國大部分都是華夏族。當時因為戰亂,一些人就搬到了當時的蠻、夷、戎等民族居住的地方和他們一起生活。而這些民族的人們也嚴重地受到了戰爭的影響。不得不搬家,最終一部分和華夏族融合,成為了漢族。而在這期間,他們互相學習語言文字,由於生活的地方變了,起居習慣也進行了彼此的交流。

二、東漢末年

秦漢過後,中原大地又經歷了一次風波,三國鼎立,打了不少仗。大家都知道,當時蜀國旁邊就有羌軍等等。當時百姓也是出於無奈,一部分從中原遷到了西邊或南方。那邊相對更和平。中原人去到那邊,成功教會了一些人漢子,讓他們有了文字語言。一些耕種技術也在那裡得到了傳播,解放了當地的生產力。

三、魏晉南北朝

這也是一次持續時間比較久的戰亂,當時在北邊和西邊的匈奴、羌、鮮卑等民族的一部分人,想躲過戰亂,也是因為國家統一了黃河流域 ,民族融合了起來。這些人在原居住地大部分是通過遊牧,養牛養羊來生活。但是到了中原,地方不允許,於是改變了生活方式,從文字到耕種,有些也做起了買賣,生活也過的更好了。

四、五代十國、遼、宋、金並行時期

這個時候戰亂明顯比較少了,但幾個王朝間也會有矛盾,邊境戰亂居多。北方的契丹、蒙古等民族和漢族之間因為和平時期的貿易和其他交易加強了交流,他們學習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王朝管理制度,有些也互相學習了語言,從而推進了民族與文化的融合。

因此,綜上所述,戰亂時期是民族融合時期,同樣也是文化融合時期。只要有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那麼文化自然也會有。願我國各民族之間友好交流,共謀發展。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歷史長河緩緩淌


有人曾經說過,戰爭會推動社會的進步以及文明的演化,的確可以將各民族的隔閡給打破,在交流與碰撞中去尋找相同點,繼而完成民族融合以及文化的融合。對於中華文明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中華文化講的是不論血緣論文明形態。中華民族是歷史上各個民族相互融合的產物,中國自古以來都不是民族國家,而是一個文明國家。雖然中國的一些民族都消亡了,比如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但是他們融入了中華民族,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的一部分。



接下來我便以兩部分來講述一下,第一部分,戰爭時期是民族融合時期嗎?第二部分,戰爭使得各個民族的文化也給融合了嗎?

第一部分,戰爭會使得民族大融合嗎?

對於這一個問題,戰爭到底會不會促進民族融合?我認為這得分情況來說,若是文化具有包容性或者普世性的話,戰爭過後,民族之間的隔閡會消除不少,最終使得各民族在同一個文化體系內相互磨合,最終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狀態。比如中華文明就是屬於這種體系。另一個則是相反的一面,戰爭過後會,加大民族的仇恨,比如在一個國家內,輕則爆發衝突,重則會爆發內戰,導致預演預烈的民族問題,比如說歐洲文明體系便是這種情況,接下來我便按這兩種情況進行分析一下。

第一種情況,以中華文明為例,中華文明的形成史便是各個民族融合的歷史,從三皇五帝到清末新中國的建立,中華民族不知道融入過多少個民族,其中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融合階段,第一個階段便是春秋戰國時期,接下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後則是元明清時期,我在這裡面就著重的說一下春秋戰國時期,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



  • 第一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的融合,周朝形成了分封為主體的國家,將大量的諸侯分封到當時中原的外圍,中原的周圍分佈著東夷西戎,北狄南蠻,這些諸侯帶著先進的中原文化,紮根在這些地區,長期的跟當地的少數民族進行戰鬥,這些諸侯國也會受到少數民族的影響,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齊國便征服了東夷,東夷文化和中原文化,形成了齊國的特色文化,並且變為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齊國如此,楚國秦國也是如此,他們均通過戰爭征服了周邊的少數民族,讓他們成為中華的一部分,最後經過秦國滅六國,建立了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成功的整合了各個民族,最後經過漢朝的400年的融合,形成了當時的漢民族。
  • 第二個階段,便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天下大亂,外族入侵。少數民族佔領了中原的北方,雖然這些是草原遊牧民族,當時的中原文化是最發達的文化,他們都是在中華文化的體系內,你爭我奪。最終經歷了長達400年的戰亂,中國成功的融合了包括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少數民族,最終統一中國的也是一個半胡人的政治集團,關隴政治集團,他們大部分都擁有少數民族的血統,以及有漢人的血統,他們的統治思想,既包括與中國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也包括胡人的一些其他的軍事優勢等特點,共同融合成了另一個新時代,隋唐時代,這個時代是包容與開放,使得唐朝達到了頂峰,也使得中華文明在此在此時在此時達到是達到頂峰。



第二種情況則是以歐洲文明為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是由歐洲人發展起來的,民族國家基本上擁有比較單一的民族,他們具有排外性,這其實和他的歐洲文化有關。他們比較注重民權,自由以及選舉,什麼都要民主,他們認為一個國家侵略其他的國家的國家是非正義的戰爭,最終會導致仇恨,但是你能夠發現在戰爭之後,民族融合的現象並不存在,反而加劇了兩個民族的矛盾。

  •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帝國戰敗,德國由於是侵略國,其他國家是受害者,在戰爭之後,法國死了十幾萬人,並且法國的一些工業基地被德國全部給毀壞了,導致了法國人的仇恨德國人,法國人要求德國人賠償大量的戰爭賠款,更要命的是德國政府,他賠不起賠款,法國政府便要求將戰爭賠款分擔到每一個德國人的頭上,這些都使得德國人有了不滿情緒,更要命的是接下來的經濟蕭條,這又對於德國人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從而一些普通的德國人認為我們過這樣的生活,全是法國人所導致的,這也為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使得德國人仇恨法國人,所以說歐洲普遍戰爭之後,各民族之間會更加仇恨。



第二部分,戰爭會使各民族文化融合嗎?

這個答案當然是融合了,戰爭使得各民族之間的文化進行交流,雖然不太平,但是文化交流受了很大刺激,對於中華文明而言,這個做的最好的時期便是清朝滿人,從東北入關奪得了天下,他們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了漢人,並且長達了270多年,這期間民族文化融合,肯定非常大,滿人統治中國,他不僅保留了自己的文化,而且還融入了中華文明。
  • 清朝的統治技術是非常高超的,他結合了中原文明的統治思想以及草原文明的統治思想,自己創造了一個非常高超的統治技術,對於清朝的軍事來說,滿人既保留了自己的八旗制度,但是他又運用中國的軍事管理機構和軍事思想。不光有軍事,而且他的統治藝術也是非常的高超,清朝的統治制度基本上是繼承與明朝,他繼承了明朝的三省六部制,以及選官制度。



  • 大家都很好奇,清朝是用了什麼方法實實在在的統治了1200多萬的領土,這裡面就涉及到滿人的統治藝術了,當時在清朝的疆域中,包括了五大板塊,這些板塊包括中原文明板塊,草原文明板塊,東北滿人文明板塊,以及青藏高原板塊,還有西域板塊,清朝皇帝是各個文化板塊的中心,他不僅突破了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二元政治,而且建立了一個多元政治,清朝皇帝不光是滿人的旗主,中原人的皇帝,蒙古人的大汗。還是青藏高原上的文殊菩薩,他是怎麼做的呢?他是以中原富饒地區作為財源,用這些財源去籠絡蒙古貴族,再用蒙古人的強大戰鬥力,再來威懾中原人。用青藏高原上的藏傳佛教去使蒙古人信教,使得清朝便於管理。所以說這是一種融合了中原文明以及草原文明的產物,這成為了中華文明的內涵。

總結

對於中華文明而言,從古至今,各個民族的戰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以及文化的融合,他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


經濟戰略


歷來戰爭都是殘酷的,基本上都是通過屠殺,讓另一方屈服。民族文化當然隨著勝方強行植入,融合那是因為統治者為了正當性美化。如果統治時間夠長,那就叫融合,短就是反侵略。歷史是人寫的,時間是會改變一切。


小卒53628882


也不一定。西漢六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唐代安史之亂,這造成什麼民族文化交流?


用戶3253102189658


中國的漢文化的認同就是各民族的相互融合。


手機135598242


很高興推薦我來回答:

這個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因為矛盾的產生,就有衝突,社會發展也是,優勝劣汰,也就會互相融合進步,人與人的融合,也就促進文化的融合


勵志兆哥


文化的發展,也是血的代價


和古人聊聊天


中華民族,不是單指漢族!


國產零零漆007


人類歷史的前進,離不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對於任何一個民族文化而言,擁有文化輸出與文化接受的健全機制,方能獲得文化補償,贏得空間上的拓展和時間上的延伸。

中國文化自誕生之日起,便絕非自我禁錮。以遷徙、聚合、貿易、戰爭為中介,中華民族文化相激相蕩,中國文化因此生氣勃勃、氣象萬千。

民族是一個歷史範疇,它是在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形成和發展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演變,民族必然會消亡。民族的消亡並不意味著民族從地球上消失,而是指民族之間的差別的消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之時,正式民族融合之時。民族融合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自然趨勢。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說:“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為中華民族之一大特徵。”






小牛在山西


民族融合說起來高大上。其實就是戰爭史。高等級文明武力征服低級文明,自然低級文明消失。低級文明武力征服高級文明,就會被對方的文化同化。這個是文化交融。而人種之間的基因交換很多時候也是通過戰爭實現的。比方中國古代士族和庶族不婚的時代,漢夷不婚的年代,不通過滅國級的戰爭。不通過戰爭基因交換是沒法進行的。戰亂的最直接結果可以說就是文化和基因這些的融合和交換。包裹其他一些具體事務,比方美食 服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