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是怎樣來分,平分,還是權力實際控制進行疆域劃分?

大馬哈魚12


春秋時候,臣之之臣下非我臣,晉國君主實際控制頂多就一首都,還要時不時聽從中軍將的“指導”,晉國其他地盤都被三軍軍將瓜分。之後智伯想廢晉侯自立,但他首先要奪取其他趙韓魏三家的土地,智伯就仗著自己勢大,聯合韓魏圍攻趙家(這時候還不能稱趙國),趙家死守晉陽,最後策反韓魏兩家,掀翻了智伯。三家分晉其實主要是分了智伯的土地,晉國君主還是被三家繼續尊奉了好久,直到周王室承認三家,列為諸侯之後,晉國君主才丟失了作為三家君主的權利


尤利安2


背景

提起三家分晉,就要從春秋初年晉國的歷史講起,晉國曲沃的一支旁系宗族,滅掉了宗族的嫡系,佔據了晉國。後來,傳至晉獻公,這時曲沃的實力仍然很強,逼迫宗室。獻公鑑於先前的事情,用計策離間曲沃各勢力,把曲沃的諸公子全部殺光,加強中央集權。後來,又因為驪姬之亂,獻公讓自己的兒子們都去駐守邊邑,比如太子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邑,夷吾守屈邑。這就造成了晉國宗室勢力減弱,一切政權都歸了卿大夫。這些大夫他們假借晉王室勢力,以自己私邑為根據地,互相兼併。到了春秋晚期,晉國有實力的卿大夫只剩下韓、魏、趙、範、知、中行六家。



先前,屬於宗族勢力祁氏、羊舌在晉君面前相互詆譭。六卿正想削弱公室,就藉機把這兩個宗族全部滅掉,把他們的封邑分成十多個縣,各卿讓自己的兒子去做縣大夫。削弱了公族,六卿自己又開始了互相傾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大敗了範氏和中行氏,把他們趕到了齊國。四家瓜分了範氏、中行氏兩家的封邑。這一時期,《史記》記載,“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可見,這時趙簡子掌握著晉國政權。

過程



四卿瓜分了範氏、中行氏兩家封地後,惹得晉國國君出公大怒,但公室力量太弱,想要借齊國、魯國力量討伐四卿,結果反被四卿趕出了晉國。之後,智氏的家主智伯擁立了晉哀公作國君,因為擁立之功,“晉國政皆決於智伯”。智伯掌握了晉國的政權。這時,智伯更加驕橫,向韓氏、魏氏、趙氏三家索要土地。韓氏、魏氏把土地割讓給了智氏,只有趙氏斷然拒絕。於是,智伯帶領韓、魏兩家討伐趙氏。趙氏的家主趙襄子逃到了晉陽據守。圍困一年多,智伯引汾水灌城,水高到差一點漫過城牆,灶間青蛙游來游去,但晉陽城依然固守如故。為了打破困局,趙襄子派謀士張孟連夜出城,暗中聯絡韓、魏兩家,反攻智伯,大敗智氏軍隊。智伯被殺,智氏家族被滅,趙、魏、韓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這時,趙氏的勢力要強過韓、魏。

結局



趙、魏、韓三家滅智掉智氏後,三家分晉的大勢已成。晉國公室衰弱到了極點,整天擔驚受怕,而且還要反過要朝拜韓、趙、魏三家。這時的晉國公室就只有絳和曲沃兩個地方,其餘都歸韓、趙、魏三家。又過了二十多年,周天子冊封趙、韓、魏正是成為諸侯。再過二十多年,乾脆讓晉國最後一個國君做了平民,把最後土地分成三塊,徹底瓜分了晉國。

從三家分晉整個故事中,我們看到更多的詞是瓜分,可見三家分晉更多是對晉國疆土的瓜分。


一壺清茗品春秋


首先是哪三家?

趙、魏、韓。

然後是分前是啥狀況?

晉作為春秋霸主,在晉獻公時逐殺諸公子,晉國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史稱“晉無公族”;到晉成公時將各家異姓大夫代為公族,晉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晉公的權利越來越小,到晉末期,晉內部由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制衡,趙先出手,拿下範和中行氏。這個時候只剩下韓、趙、魏、智,智最牛,勢力最強,是大哥。

分的原因是啥?

智作為大哥,發話說為了使我們晉強大,我建議我們每人出一點土地和人口獻給晉公,我先出1萬戶,你們自己看著辦。韓最小,膽也小,也跟著劃出土地和人口;魏一看情況我也給吧;趙比較剛,不給還嘴硬。智作為大哥向晉公彙報,晉公便讓大哥帶隊攻打趙。結果2小弟韓、魏最關鍵時刻倒戈了,智把自己填進去了。這就是為啥要分的原因。

三家分晉是如何劃分的?可以說是按照3步驟走的。

一步驟:韓趙魏滅了智,就把智的土地給平分了;

二步驟:晉公一看智被滅了,氣不過,借兵攻打3家,兵敗氣死了。然後韓趙魏把剛繼位的晉哀公撤了,瓜分了剩下的土地;

三步驟:韓趙魏派使者見周王,討封諸侯,周王做個順水人情就答應了。

三家分晉是春秋的結束,戰國7雄的開端。


熾熱的小丑


如何分的?

事情發生在春秋末期,勾踐成了最後一位霸主。

智伯瑤執政後,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要求趙康子,魏桓子,韓康子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公家,自家首先拿出了一個萬戶邑獻給晉公。

但是到嘴裡的肥肉如何能夠吐出來,但是由於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戶口割讓給了晉公;魏桓子也因為懼怕智伯瑤,也給了。

但是趙襄子不肯給。

不給便開打,晉公命令智家,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家。

趙家被圍困在晉陽。但是晉陽城憑藉著弓箭死守了兩年多。

最後智伯瑤下令水淹晉陽,以求民變,但是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不肯投降。

韓康子,魏桓子心想,智伯瑤能夠水淹晉陽,自然也能水淹安邑和平陽。便起了警惕之心。

後來趙襄子命令張孟談挑撥離間果然成功。智伯瑤被殺。晉公後向齊魯借兵討伐三卿,後來打不過死了。

公元前403年上表周威烈王封他們為諸侯。

至於如何分,肯定是各憑實力


王建國xxy


如果只看電視連續劇,會覺得三家分晉只是一場晉陽之戰而已。趙襄子擊敗智伯,與韓魏兩家分了智氏領地。

真實的歷史卻是“三家分晉”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過程,而若要從根源上探討晉國的分裂,更要從春秋早期開始說起。

一 以小代大,公室衰落

前745年,晉國第十二位國君晉昭侯將他的叔叔姬成師封於曲沃,稱為曲沃桓叔。

前678年,曲沃桓叔的孫子姬稱殺死晉國國君姬緡,並以珍寶賄賂周釐王。周釐王便封姬稱為晉國國君——曲沃小宗自此取代晉國公室大宗,史稱“曲沃代晉”,姬稱即晉武公。

前677年,晉武公之子姬詭諸繼位,即晉獻公。獻公在位時期,為防止大宗反撲,將晉國的公室子弟誅殺殆盡,起用士蒍、荀息、等一大批異姓人才為卿大夫——為晉國日後的分裂埋下伏筆。

二 世族競爭,強者生存

前633年,晉獻公之子晉文公姬重耳設立六卿,以其分擔晉國朝政。此時晉國公室早已凋零,六卿就在狐氏、先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幾個異姓世族中挑選擔任,兩百多年的殘酷淘汰就此開始。

前621年,狐射姑在迎立新君問題上與趙氏起衝突,逃亡北狄和潞國。狐氏衰敗,出局。

前596年,先榖被排擠逃奔狄國,策劃反攻未成。先氏族滅,出局。

前583年,晉景公欲遏制世族,加強公室實力,號召其他世族攻擊已經連續兩代執政的趙氏。趙氏被滅門,只剩下趙武活下來,趙氏孤兒的故事即來與此。後在韓氏的幫助,趙武重新繼承趙氏。

前552年,欒盈被範氏驅逐,兩年後借齊國軍隊回攻晉國,兵敗身死。欒氏族滅,出局。

前497年,趙氏、智氏、魏氏、韓氏聯合驅逐範氏、中行氏。四年後,範氏、中行氏藉助齊國力量反攻,戰敗,退出晉國政壇。

前458年,知氏、趙氏、韓氏、魏氏盡分範氏、中行氏的土地。至此,晉文公時代的十幾個世族只剩下他們四大家。

三 晉陽之戰,奠定格局

前455年,智氏以趙氏拒絕獻地歸還晉國公室為由,聯合韓氏、魏氏圍攻趙氏的晉陽城。趙氏說服韓魏兩家臨陣反水,智伯戰敗被殺,智氏族滅。

前452年,晉出公姬鑿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韓趙魏三卿,戰敗後病死。此後,三家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逐漸瓜分了。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請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天子同意,三家正式立國,但仍給晉國公室保留極小的領地。

前376年,趙、韓、魏瓜分了晉國公室僅存的土地,晉國最終滅亡。此時距離晉陽之戰已經過去整整79年,距離晉文公設立六卿整整257年。

三國建立之初,領土交錯,這是因為最開始晉國國君給他們的封地就是分散的,他們在吞併其他世家土地的時候,也是一塊塊分散著吞併(從文章第二部分配圖可以看出)。所以韓趙魏三家在從春秋中期到戰國初期,多次交換過彼此領地。


莊蘇谷


晉國後期國君的權力越來越弱,晉國的實際控制權都被六個家族所掌控,分別是趙氏、魏氏、韓氏、智氏、中行氏以及範氏。當時晉國的這些家族實力十分龐大,擁有大量的封邑,形成了國中之國的局面。

晉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智伯聯合了韓、趙、魏三家一起滅掉了範氏和中行氏兩個家族,並且瓜分了他們的全部封地。晉國的六卿只剩下四卿,其中以智伯為首領的智氏家族最為強大,而智伯又擔任晉國的首席執政大臣,可謂是權勢熏天,為下一次晉國內部鬥爭埋下了伏筆。

三年之後的晉出公二十年(公元前455年),智伯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家族的勢力,以武力威脅並迫使韓、魏兩家各自獻出了一萬戶人口和土地,而趙氏拒絕了智伯的無理要求。於是智伯帶領韓、魏把趙氏領袖趙襄子圍困在了晉陽,一打就是整整三年。在趙氏的最後關頭,韓、魏兩家反水一舉擊敗了智氏,緊接著還是老一套立刻瓜分了智氏的地盤。

至此,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形勢已經十分明朗,以代表晉國國君勢力的公室徹底的名存實亡。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又進一步承認了韓虔﹑趙籍﹑魏斯諸侯的地位,晉國國君實際能夠控制的地盤只有絳和曲沃兩個地方。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又廢了晉國最後一個國君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的土地也一點不剩的全部瓜分掉了。


浮沉的歷史


三家分晉主要原因就是卿族實力太過強大,而智伯家實力過小,以至於無法對下面的人進行強有力的管理導致了內部分裂。

在晉獻公在位期間,發生過這麼一件大事,這件事當時涉及到的可能僅僅是自家事,但對後來當晉國確實在是生死攸關。晉獻公在位26年,殺完了晉文侯子孫,其最終目的就是鞏固君位。值晉獻公此舉鞏固了自己的君位,卻也失去了最大的助力。

於是,王族實力弱小,最終被三家分晉。

總的來說,公元前453年,趙氏聯合韓氏﹑魏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歷史進入到戰國七雄時代。


風塵滾滾


打仗唄,諸侯打仗跟大夫打仗沒什麼差別,可以聯合一方打另一方,有聯合也有背叛,各大夫就像賭徒,以自家領地為籌碼,希望可以贏得更多的籌碼,以進行下一個賭局。



長島男爵


當時魏家掌握晉國大權,分取利益時能佔到更多便宜,魏家得到了最好的土地與人口,這在當時是富國強兵,爭雄天下的資源。三家中也是魏國最先崛起的,文侯武候時代吊打秦國,這麼迅速的強盛與一開始分晉時所佔據的優勢是密不可分的。

趙國與韓國,領土幾乎被分成兩塊。趙國本來在北方,土地沒有魏國的肥沃,人口也少,大部分國土在山區,只是晉陽附近有些許土地,自保可以,稱雄很難。趙國也不是關起門過日子的主,最終遷都邯鄲平原地帶,將國家置於四戰之地,開始爭雄天下。

三國中韓國最弱可能跟歷史有關,魏趙兩家在晉國上百年,根基太深。在拼實力的時代,實力不濟肯定會吃虧些,韓國也有自知之明。


從來去留


三家分晉,其實分的是智伯的地方,在韓魏趙原來的土地基礎上,協商分了智家。具體面積和劃分就不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