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落滄海
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曾感嘆道:如果郭嘉還在,他一定不會讓我這樣難堪。這說明,郭嘉作為主要謀士,對曹操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作用。那麼,法正對劉備的作用也是同樣的。
要知道,劉備和諸葛亮是魚水關係,諸葛亮未出茅廬就獻上“隆中對”,讓劉備豁然開朗,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但後來關羽失了荊州,劉備為報仇去打東吳,這與諸葛亮”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策略是相悖的,所以諸葛亮並不同意劉備出征,但沒能勸住。這時,法正已經去世了。所以諸葛亮感慨道:如果法正還在,應該可以阻止東征,即使出兵,也不會有這樣的敗局。
從法正對劉備的貢獻看,有他輔佐,劉備確實闖關奪隘、一帆風順。在劉備未入川前,法正是益州劉璋的部下,被派去荊州和劉備聯絡。法正在劉璋手下並不得志,看到劉備有英雄氣概,就願意追隨劉備,並獻計道:將軍要施展才幹,不能光有荊州,劉璋是平庸之人,希望將軍儘快收取益州,別被曹操佔先了。法正的話正與”隆中對“相符,於是劉備留下諸葛亮等人守荊州,帶兵向益州進發了。
在劉備謀取益州的過程中,有人向劉璋建議堅壁清野。劉備聽說後非常憂慮,因為劉璋如果這樣做,劉備必將陷入困境。但法正讓劉備放心:據我對劉璋的瞭解,他不會用這樣損害百姓的辦法。事情果如法正所料,劉備順利進軍,拿下了益州。
劉備做了益州之主後,法正首先建議劉備收服人心。一是大量任用原益州的文武官員,包括名不副實的許靖和閉門不出的劉巴。二是和益州的士族聯姻,迎娶武將吳懿的妹妹、劉璋哥哥的寡妻。一系列動作後,劉備凝聚了人心,安定了益州。
法正先後被劉備任命為蜀郡太守、楊武將軍和尚書令,但他最突出的是戰略眼光和謀略。在劉備的指揮部裡,諸葛亮當然是中流砥柱,前期主要管行政和後勤,為劉備當行軍參謀的開始是龐統,法正在龐統死後充當了他的角色。劉備得益州後,漢中的張魯歸順了曹操。奇怪的是,曹操並沒有繼續向劉備進攻,進一步奪取益州。法正敏感地判斷出曹操有後顧之憂,所以留下夏侯淵、張郃守漢中。於是,法正對劉備說:夏侯淵、張郃不是我們的對手,這是我們取漢中的好機會。劉備聽從了法正的建議,向漢中發兵。在法正的策劃下,夏侯淵和張郃顧此失彼,老將黃忠趁機斬殺了夏侯淵。
待曹操帶領大軍來增援後,法正又建議劉備依據險要的地勢,以防守為主,並派兵掠奪曹軍的糧草,讓曹操沒法堅持。曹操約劉備決戰一場,又是法正獻計劉備,既和曹操正面接戰,又從側面攻擊,曹操頂不住,只能退兵了。曹操敗得鬱悶,知道法正的存在後說:我就覺得劉備沒這麼厲害,肯定有能人幫他嘛。
試想,假如法正還在。他一定會勸劉備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等待最佳時機。退一步說,如果劉備依然要討伐東吳,有法正在他身邊運籌帷幄,劉備不會陷入被動,步入險境。所以,法正的作用不是諸葛亮能替代的,諸葛亮確實有感而發。
瀾石記
法正是劉備集團為數不多的戰略家、戰術家,劉備對他極為倚重。劉備三顧茅廬,孔明獻上《隆中對》,是對劉備集團未來的頂層設計,而在付諸實施過程中,法正功勳卓著,可以這麼說沒有法正的具體謀化,就沒有劉備的基業。
法正字孝直,扶鳳郡郿縣人。建安初年,天下饑荒,法正與老鄉孟達投奔劉璋,劉璋有眼不識金鑲玉,過了好久,法正才當上新都縣令,後回成都代理軍議校尉,其間還被同鄉人誹謗品行不良。(誹謗不實,他先賣主求榮,得志後又驕橫放縱,品行確實不咋地)他和益州別駕張松惺惺相惜,決定背璋求榮。張松到荊州見過曹操,曹操對他傲慢,張松轉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與劉備結盟。張松薦法正去見劉備,法正見劉備雄才大略,和張松密謀擁戴劉備,待機而動。兩人想睡覺,有人送枕頭來啦!劉璋聞曹操要進攻漢中張魯心生憂懼,張松乘機勸劉璋迎劉備入蜀以討張魯,再次薦法正為使,法正見劉備,勸他襲取益州,以作興復漢室的基地。直言:劉璋懦弱,張松是內奸。劉備然之,率軍逆江西進,與劉璋會於涪城。之後劉備先北上葭萌關,又掉頭南行攻擊劉璋。鄭度勸劉璋將巴西、梓潼兩地百姓遷往涪水以西,燒光兩地田裡糧倉的糧食,高壘深壕,避劉備銳氣,擊劉備孤軍惰歸。劉備聞訊焦頭爛額,法正斷言:劉璋定不用鄭度之計。劉璋果然如法正所料,劉備在法正策劃下率部包圍雒城,法正又用攻心計,寫信勸降,曉以利害。建安十九年,劉備進兵圍成都,蜀郡太守許靖竟準備越城投降,事洩,劉璋無暇收拾他。劉備終於成了益州之主,法正功不可沒。法正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領都城及附近地區。(相當於首都市長兼衛戍總司令),在內充當劉備的主要謀臣。劉備對他極為倚重,幾乎言聽計從。
劉璋投降後,劉備鄙視許靖的為人不肯任用,法正說:天下多有許靖輩浪得虛名者,主公剛創大業,如對他禮數不周,會落下輕視賢才的惡名,您可仿燕昭王厚待郭隗故事,厚待許靖以招天下人才。劉備信之,果然人才廣進。
法正得志,睚眥必報,有些任性胡為,孔明治蜀,因劉備倚重法正,功勳卓著,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偶爾旁敲側擊,法正有所收斂孔明就點到為止,兩人作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兩人惺惺相惜,各有所長,相處融洽,孔明負責內政、後勤,法正擔任總參謀長,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勸劉備收漢中。他說:曹操迫降張魯平漢中,因後方不穩回軍北去,他沒能趁機奪巴、蜀,卻留夏侯淵、張郃鎮守。夏侯淵、張郃的才幹謀略,不是我軍將帥對手,我軍可重兵討平。取勝後,鼓勵農桑以積糧,同時尋隙北進,上可滅寇,中可蠶食雍、涼二州開疆拓土,下可固守關口要塞以自保。機不可失。於是劉備、法正率軍進漢中。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陽平關南渡沔水,順山勢推進,在定軍山依險紮營。夏侯淵領兵爭奪,法正說:可出擊。劉備令黃忠居高臨下,擂鼓猛攻,斬殺夏侯淵,曹操正西征烏丸,得知是法正奇謀,評道:織草鞋的劉備是想不出這樣的計策。
劉備被擁立為漢中王,令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明年,四十五歲的法正去世,劉備為法正之死流淚多日,贈法正諡號為翼侯。賜法正子法邈為關內侯,後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孔明常對法正的智慧、謀略感到驚奇。
劉備稱帝后,準備復奪荊州,順帶為關羽復仇,群臣勸阻不聽。章武二年,劉備敗撤永安城。孔明長嘆:法孝直如在,就能勸阻主上放棄東征;即便東征,不至慘敗。此言不虛啊!法正軍事上的才能不亞於甚至超過孔明,絕不會像劉備一樣輕易被陸遜“紅燒"!
如法正晚死幾年,三國的歷史可能會改寫。劉備在世時,只有法正一人死後獲得諡號,連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龐統均無,可見劉備對法正的倚重!但歷史從來不帶假設!
蒼茫大地顧煒斌
法正字孝直,右扶風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法正跟隨同鄉孟達來到益州,希望闖出一片天地。但是卻未能得到劉璋賞識,多年來一直在失意中度過,為自己懷才不遇苦悶不已。
最終法正選擇離開劉璋,投入到劉備的麾下。劉備在法正的支持下,陸續取得益州和漢中兩大軍事要地,並且在漢中擊敗曹操,自立為漢中王。
自此劉備的事業到達了頂峰,法正也憑藉在這階段表現出的高超謀略成為了劉備手下第一文臣。如果沒有法正的支持,劉備或許難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所以劉備對法正也是極其信賴。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視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法正的厲害之處
- 法正具有戰略眼光,擅於穩定局勢
法正在政治上具有戰略眼光,在劉備以武力取得益州之後,內部集團並不服從劉備統治,導致政權不穩。在這種背景下,法正採取了一系列舉措,迅速幫助劉備獲得了各方勢力的認同,穩定住了局面。
建安十九年,劉備進軍圍困成都,蜀郡太守許靖私下向劉備投降,但沒有獲得成功。此事被劉璋知道,但劉璋因為成都即將失守,所以沒有對許靖許靖處置。劉璋投降後,劉備因為許靖背主求榮的行為,對他並不重用。
在這個時候,法正勸告劉備,“許靖是天下名士,在士子中間擁有很高的聲望,雖然德行淺薄,但我們不能如此對待他。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對他以禮相待,那麼就會讓天下士子寒心,他們會認為我們不會對待賢良,便不會投奔我們,然我們失去人心。尤其我們剛剛取得益州,這樣做的話會對穩定局面造成不利的影響。”
於是劉備採取了法正的建議,厚待許靖,以迎合天下士子之心。
正說曰:“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創大業,天下之人不可戶說,靖之浮稱,播流四海,若其不禮,天下之人以是謂主公為賤賢也。宜加敬重,以眩遠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於是乃厚待靖。
- 法正料事如神,看透人性
法正料事如神,參透人性。能夠準確預測對手的決策和行動,最終也如他所料。這是因為他看透了這些人,所以才能夠料事如神。
建安十七年,劉備聽從了法正的計策,領兵沿長江逆流而上,西進與劉璋相會於涪城。隨後劉備率軍北上葭萌,接著又率軍掉頭南返進攻劉璋。
益州從事鄭度針對劉備的軍事行動,建議劉璋採取堅守不出的政策用來對付劉備,等到時間一長劉備糧草斷絕時,自會退軍。到時候我們派兵對他們進行圍剿,就可以獲得勝利。
鄭度說璋曰:“左將軍懸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禽耳。
劉備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忿恨,於是詢問法正該如何應付。法正深知劉璋為人,雖然為人懦弱,但不是一個對百姓殘暴的人。所以法正告訴劉備,完全不用擔心,劉璋不會採取這樣的行動。劉璋果真如法正所料,不僅沒有采納這一計策,而且還罷免了提出建議的鄭度。
璋果如正言,謂其群下曰:“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於是黜度,不用其計。
法正在劉備集團中的作用顯著
法正給劉備制定奪取益州的戰略和規劃
赤壁之戰後,佔據荊州四郡的劉備,對於如何實現《隆中對》中佔據益州的意圖,始終沒有好的藍圖和計劃。在這種情況下,法正給劉備帶來了具體的實施思路和規劃。
建安十三年,劉璋讓法正出使荊州去聯絡劉備。通過這次跟劉備的見面,法正發現劉備雄才大略,是一位可以託付的明主。於是回到益州後,法正和張松謀劃,決定投入到劉備的麾下。
建安十六年,劉璋得到曹操征討張魯的消息,害怕影響到益州的穩定。張松見此機會趁機建議劉璋迎接劉備入蜀,藉助劉備的力量來對付北方的威脅。於是法正再次被任命為使者,前往荊州迎請劉備入蜀。
法正見到劉備後,幫助劉備分析如今的形勢,提出佔據益州的必要性,列出奪取益州的戰略規劃。劉備認可了法正的戰略規劃,於是率領軍隊進入益州,數年後終於完成了佔據益州的夙願。
“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
法正力勸劉備奪取漢中要地
東漢時期,劉焉統治益州後,安排張魯進駐漢中,隨後張魯反叛,割據漢中。後來張魯歸降曹操,面對剛取得益州的劉備來說,較之之前的張魯,曹操的威脅更為嚴重。這種威脅甚至嚴重影響到了益州的政局穩定,並且出現動亂,劉備雖以武力鎮壓,卻仍然不能制止。
居七日,蜀降者說:“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
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法正勸說劉備趁著曹操只留下夏侯淵和張郃留守,我們應該趁機奪取漢中。如果能夠奪取漢中,不僅可以消除蜀中動亂,割據一方,而且也可以通過漢中作為跳板,尋找時機進攻關中。劉備對法正的建議相當欣賞,於是率領諸將領兵進入漢中,拉開了漢中的爭奪戰。
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採用法正的建議,率軍擊敗夏侯淵並且將其斬殺。隨後曹操率軍前來,也被劉備擊敗。自此,劉備完全佔據漢中,並在眾人的勸說下,進位為漢中王。
總結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尚書令職位宣告了法正在蜀漢文臣中的超然地位,成為劉備手下的第一文臣。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法正去世後,劉備悲痛欲絕,連哭數日。追諡法正為“翼侯”,這也是劉備唯一賜予下屬的諡號。
所以諸葛亮才會說出只有法正能夠勸阻劉備進行伐吳,因為法正不僅深得劉備寵愛,更因為法正有極強的謀略和能力!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詫寂說史
正史中是有這麼回事,《資治通鑑·魏紀一》:
諸葛亮與尚書令法正好尚不同,而以公義相取,亮每奇正智術。及漢主伐吳而敗,時正已卒,亮嘆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就使東行,必不傾危矣。”這裡有三層意思:
諸葛亮認為法正的頭腦比自己厲害;
法正若活著,很有可能阻止劉備東征;
即使無法阻止,若法正跟隨劉備出征,那蜀漢也不至於落敗。
其實諸葛亮的這段話還是非常客觀的,體現了他一貫公正公平的為人處世態度。
第一,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像演義中那樣神機妙算,更別提呼風喚雨
諸葛善治國(賈詡);
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劉曄);
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楊洪);
真乃天下奇才也!亮慮多決少(司馬懿);
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入無餘力,出有餘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傅玄)
......
若翻看正史,查看諸葛亮同時期以及後世士大夫對他的評價,我們會發現,諸葛亮的最大特點是善於治國理政,為人處事公平,克己奉公、殫精竭慮,即使他的對手也對其欽佩不已。但說要行軍打仗,他的特點也是持重、求穩,決不冒險,雖難以大勝,但也絕不會大敗;甚至即使在形勢不利之時,也能全身而退,所以司馬懿對他大讚。
而法正則是真正的詭道家,劉備北取漢中時,法正作為軍師隨行,諸葛亮則留在成都負責後勤;而我們耳熟能詳的定軍山之戰,更是法正的手筆。當時劉備移營於定軍山,居高臨下,俯視曹營;夏侯淵親自帶兵來奪,法正觀察形勢,眼見時機成熟,讓劉備下令出擊,這才成就了老將黃忠陣斬夏侯淵之名。
第二,由於身份的不同,法正能勸阻劉備,諸葛亮不行
我們首先搞清楚三個要點:
法正是劉璋的老部下,也就是益州的老人;
諸葛亮雖是山東琅琊人,但他的成長、出仕都在荊州,是典型的荊州派,這一點從他與馬良等人的交情就能看出來;
劉備入川,骨幹基本上是從荊州帶過去的。
因此,關羽丟掉荊州,實際上等於劉備手下那些荊州的骨幹丟失了故土,自己的祖墳、宗廟都淪落於孫權之手。這才是劉備不得不東征的原因:他需要給手下一個交待。
這個時候,諸葛亮能勸阻劉備嗎?他若開口,就背上了忘本的罪名。
而法正不同,以他的局外人身份,他可以客觀的陳述事實、列舉利弊,以蜀漢政權大局出發,以文臣武將們的長遠利益著眼,再加上他機智的權術,很有可能改變劉備騎虎難下的尷尬處境。
所以諸葛亮說法正很有可能阻止劉備東征。
第三,即使劉備堅持東行,但有法正做參謀,陸遜可能不是對手
當初劉備爭奪漢中,法正是這一戰略的推動者、策劃者,以及隨行的智囊。他陪同劉備,先與夏侯淵、張郃、徐晃相持超過一年,以相對弱勢的實力,在定軍山大敗曹軍;其後曹操親自前來對陣,最終也鎩羽而歸。
那麼問題來了,陸遜有上面這些名將、老油條厲害嗎?比得上久經沙場的曹操以及他身邊的謀士群嗎?而且蜀漢與曹魏的軍力對比VS蜀漢與東吳的軍力對比,是打曹操難,還是打東吳難?
所以啊,如同諸葛亮感嘆的那樣,如果法正活著,一定是劉備東征參謀的首選;而以他的智慧,即使受制於政治格局以及後勤,最終難以取得大勝,但也絕不會落敗。
只可惜,劉備先失龐統,後失法正;落得壯志難酬,白帝城悲憤而死,也許這就是宿命......
正史漫談
公元222年七月劉備大敗退回白帝城。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講如果法正在就能勸止劉備東征。就算是東征有法正在,蜀漢大軍也不至於全軍覆沒。三國志講:諸葛亮與法正,雖說二人志趣不同,但都能以大義為重互相取長補短,諸葛亮常常驚奇法正的智術謀略。也就是說諸葛亮認劉備指揮不行。劉備征戰多年勝少敗多。陸遜也是這樣認為的,三國志陸遜傳: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奇。
夷陵大戰如果劉備帶上諸葛亮,應該仍然無法取勝東吳奪回荊州,但不會敗得那麼慘。至少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身邊,劉備不會犯低級失誤導致被陸遜火燒連營一敗塗地,劉備也不會元氣大傷含恨病死在白帝城,仍然有東山再起一統天下的可能。有人擔心諸葛亮與劉備一起離開四川,會被曹丕趁虛而入,這完全是多餘的。曹操活著的時候都被劉備打敗奪走漢中,何況曹丕,正如劉備說的那樣諸葛亮的才能十倍於曹丕,即使諸葛亮與劉備一起離開四川參加夷陵之戰,有趙雲魏延等名將留下防禦曹魏,曹魏也無機可乘。
諸葛亮之所以反對攻吳,是因為他對局勢的掌握,在當時魏蜀吳雖然天下三分,但卻是曹魏最強,如此孫劉是需要聯合抗曹而維持三足鼎立局面的。同時蜀漢是東漢的延續,而東漢是被曹丕所篡,如此曹魏才是蜀漢的最大敵人,如此劉備攻吳諸葛亮覺得是錯誤的決定。諸葛亮的本意是聯合東吳抗曹,就算劉備帶上諸葛亮,諸葛亮也會以這個原則的基礎上去和東吳相戰,當然這樣話的,他就不會把戰事擴大,是希望把戰事控制到最小的程度,這樣的話,當然不會有如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慘敗,同樣就算勝利,也不會是很大的勝利。
劉備本就軍事才能有限,一生征戰敗多勝少:赤壁勝了,主要靠周瑜;益州勝了,劉璋太弱,還有法正、張松做“漢奸",法正出奇謀,還折了軍師中郎將龐統;奪漢中,純粹是法正奇謀,曹操孤軍深入、糧草不濟。沒有龐統、法正的劉備竟敢欺軍事奇才陸遜年輕,妄自尊大,蜀軍全軍上山,成了豬頭三,全軍被火燒。如孔明隨行,諸葛一生唯謹慎,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絕不會上陸遜這種當,犯這種低級錯誤,最多打個平手,無功而返。
農村孫哥
三國演義中,法正的戲不多,所以造成很多人以為他不厲害。
其實歷史上的法正非常厲害。
可以說,蜀國最強的謀臣就是諸葛亮、龐統、法正。
法正完全可以和諸葛亮、龐統並列。
尤其是軍事才能,更在諸葛亮之上。
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曾說:
可惜法正沒在(已死),如果他在,一定能勸下劉備不去打,即使去打,也不會敗成這樣。
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法正的肯定,其軍事才能出色,有他輔佐,不會敗成這樣。還可以看出,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如果有他在,一定能勸下劉備不去打。說明劉備聽法正的話。趙雲勸了,無用。諸葛亮勸了,無用。只有法正勸才有希望。可惜法正已死。還有一事,可以說明法正在蜀國有多重要。劉備活著的時候,法正是唯一見諡的大臣。唯一啊!!!!!其他所有大臣,包括諸葛亮在內,都是劉備死後才見諡的。連關張趙黃馬都是死後才追諡的。可見法正的重要性,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我是梅乾菜
諸葛明知道,如果法正還在,他一定會支持劉備伐吳!不但支持伐吳,很有可能能夠避免夷陵慘敗。
法正幹別的不行✋,看劉備清澈見底!就連曹操都看不透劉備,劉備的城府深不可測?法正就能投其所好、對症下藥,讓劉備對他五體投地!(煮酒論英雄)
法正不算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他的實際軍事水平一般般。這個從劉備在漢中之戰中的定軍山之戰的態度上就可以印證,黃忠斬殺夏侯淵,劉備卻稱“當得其魁,用此何為耶”!說明劉備對定軍山之戰相當不滿意。法正難辭其咎。
軍事上法正不行,政治上同樣也不怎麼樣!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誹謗;法正掌握大權後恩怨分明、睚眥必報。曾經對他有過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顧,他有過小矛盾的人都加以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有人向諸葛亮告發,希望他能夠稟報劉備,不要讓法正作威作福。
一個連劉璋都不重用他的人,他能有什麼能耐!有,法正是典型的投機分子!他就能看穿劉備的心思。
劉備佔據益州後,急需與蜀中大族豪強結納關係,法正就勸劉備迎娶劉璋舊將吳懿之妹吳氏;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
法正就能看出來,劉備需要大量的蜀中士人,不用管他是不是劉璋的人,只要不是劉璋,一概重用!
他做什麼都對劉備的心思,為此,劉備賜予諸葛亮、法正、張飛及關羽四人黃金各五百斤,白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作為諸將中最高賞賜。法正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
對於法正的這些小伎倆,瞞得過劉備,在諸葛的眼裡真是不屑一顧!諸葛深知法正是深得劉備寵信的肱股之臣,勞苦功高,因此不加過問。但是,對於原則問題,絕不讓步!
(諸葛、法正《蜀科》)
《蜀科》制定後,由於嚴法治蜀,打擊了地方豪強勢力,豪強十分不滿,以消極態度牴觸蜀漢政權,為此,法正提出用當年漢高祖入關與民約法三章之事向諸葛亮進言,認為成都初定,宜“緩刑弛禁”,放寬約束。但諸葛亮認為不能盲目沿用漢初的法度,應當因時制宜,懂得變通,於是寫了封信《答法正書》給法正,曉以大義,告訴其更深一層的意思(見《答法正書》)。治國理政,是諸葛的重要職責,法正休想染指!
劉備信任法正或者說是寵信法正的原因,是法正投其所好,並不是因為法正說的或做的對!劉備才寵信他。劉備一生波瀾起伏、勵精圖治,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他當然有能力判斷。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劉備比誰都清楚!
既然是這樣,那麼劉備要討伐東吳,法正能反對嗎!當然不能。法正非常清楚,劉備現在需要的不是對錯!而是支持!!!趙雲給不了,法正一定會給。(蜀常勝將軍趙雲)
而且法正沒有失去理智,放棄水路進攻的優勢,法正是清楚滴。他再怎麼一般,也不能讓劉備放棄水路進攻的優勢。
諸葛是絕不可能去打他哥哥諸葛瑾滴!劉備知道、諸葛知道、法正也一定知道。因此,諸葛的原話也是從戰術角度去說滴!如果法正還在,劉備就不至於吃這麼大的虧了。
中行偃1
灣義
亮嘆日:法直考(法正)在,則能制主上,這句話並非說明法正的才能超人,只能說明君臣之間的信任,諸葛難道不如法正,可是劉備對法正的信任度髙,如法正在世,他能向劉備勸上幾句,很有可有效,因為劉備與諸葛已有了成見,你諸葛即便是正確的,我就不聽你,而不用你。這同袁紹與許攸是同樣的思唯,袁紹非但不聽許攸,還將他入嶽,並說等凱旋迴來放你,:牢頭告訴他主公敗,說明你話正確你會出嶽,許攸說,以主公性格,他如吃了敗仗我命虛也,這是人的逆泛心理,:結果還是袁紹敗回許攸被殺,是同劉備同樣的心太。
。亮所嘆!是與許攸相同。
老龔166916589
法正是鳳雛龐統臨死前推薦給劉備的,他本人也確實很厲害,曾經幫助劉璋把西川治理的井井有條。但這裡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治主上”並不是說法正比諸葛亮厲害,而是他起到一個第三方調解的作用:
當時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諸葛亮因極力勸阻,已經失去了劉備對他的信任,並且跟隨劉備的趙雲也極力勸阻,而趙雲平時非常聽從諸葛亮的指揮,現在跟諸葛亮站在一起,反對劉備攻打東吳,這更讓諸葛亮徹底失去了劉備對他的信任。說白了就是這時候諸葛亮說的再有道理,我就是不聽,就像現實中夫妻吵架一樣,明知道他說的是對的,有道理,但正在氣頭上,我就是不聽,就是一種叛逆行為,劉備此時就是這種心理,我不相信沒有你諸葛亮我就滅不了東吳,沒有你我就不行,所以這時就需要一個第三方來幫忙調解。
而這時如果法正在,就充當了第三方的角色,從中向劉備說明厲害關係,也許劉備就能聽從他的建議。所以諸葛亮說:“法孝直鎖在,則能制主上”
sunnyf888
法正對於劉備的意義很大,在諸葛亮和劉備隆中對,確定三分天下的戰略後,是法正讓這一戰略從空想變為現實的,半生浮沉的劉備也因為法正得以有落腳之地。
可以說在法正沒死之前,諸葛亮的無論是權勢還是地位都不及法正。
法正擁立劉備入蜀,讓益州氏族接納劉備,在政治上法正是劉備政權的核心,基本上蜀國的政務都是法正一手操持,諸葛亮此時因為荊州派系還很脆弱,基本上很難佔據主導地位。
當時劉備不管是軍隊還是補給,都離不開法正背後的益州氏族的支持,而且當時法正還是劉備手下第一謀主的身份。法正出謀黃忠計斬夏侯,這場勝利給劉備身心都是鼓舞,在軍事上劉備對法正的意見很看重。
正是因為法正不管是功勞,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在軍事上的智謀,亦或者背後代表的益州氏族力量,都決定了法正在劉備政權的特殊地位。
所以諸葛亮才會感嘆:“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