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精粹:典故出處(五八)一一親者痛,仇者快

語自《後漢書,為幽州牧與彭寵書》。

朱浮是漢光武帝劉秀的開國功臣,拜大將軍,授幽州牧,後因功高自滿,作威作福,被明帝賜死。

朱浮任幽州牧時,為籠絡名士和舊官僚,把他們都收羅到自己門下,還開庫發糧給他們的家屬。漁陽太守彭寵是他的下屬,他認為天下還沒有完全安定,反對朱浮的這些措施。倆人互相爭執,各不相讓。朱浮便向光武帝舉報彭寵,說他不忠不孝,與敵私通,意圖難測。光武帝讓彭寵來京述職,彭寵知道朱浮向皇帝說了壞話,不敢到京,就發兵攻打朱浮。朱浮寫了封信,勸他收兵。

這封信的最後一句:“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成為千古名句,“親者痛,仇者快"成為一個很有意義的政治原則。

彭寵攻打完朱浮自稱燕王,與漢王朝分庭抗禮,後被家奴殺死,首級獻於劉秀。

“親者痛,仇者快",這是一種可悲的結局,讓親人感到痛苦,讓仇人感到歡喜,只有愚蠢的動機和行為才能造成這種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