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你就輸了,這是真的嗎?
昨晚在頭條上看了《大贏家》這部電影,《大贏家》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喜劇。在銀行同事們眼裡,大鵬飾演的嚴謹是個十足的怪咖,凡事認真恪守原則,總是得罪行長,以至於連累大家獎金泡湯。嚴謹最初因為嚴格執行貸款程序,而被行長批做“死腦筋”,這無疑是對那些認真對待工作的人一種打擊。
一次偶然的機會,銀行接到公安局舉辦的搶劫演習的任務,大家都想糊弄過去早點回家,嚴謹卻認認真真當起了“劫匪”。
為了這次演習任務,領導給嚴謹放了假,他非常認真地準備了,為了能夠很好地逃跑,開始運動健身。策略上了解了十萬現金大概2斤半的重量,一百萬二十三斤,一個行李箱能裝多少的現金。現金什麼時候送來和運走,怎麼控制顧客?怎麼挾持人質?銀行的佈局圖,逃跑的線路等他都做了非常詳細的計劃。
嚴謹的父親詼諧地說,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合法合理的搶銀行,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有困難就給警察製造困難。他也真的非常周全地準備了。
而銀行行長對他的要求只是讓他做做樣子。完成任務就可以了。但是他卻絲毫沒有馬虎。本來在行長的計劃中,只要他裝一下,並且最後投降,演習很快就可以結束了,但是嚴謹卻從白天開始到了晚上都在進行著他的搶錢計劃。每個步驟中只要有人想馬虎應付的時候,他都會重新按照他的計劃來。
現實的職場生活中,很多人的職場態度都跟嚴謹的同事一樣,過著摸魚式的上班生活。在做事過程中,只求完成任務,而不是認真地對待。
“認真”這個詞在有些職場人眼中,變得特別地貶義。
“你那麼認真幹嘛呢?公司會多發給你薪水嗎?領多少薪資幹多少活。”“工作不就是為了賺錢嗎?”
做做樣子”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比如開會做做樣子,領導來巡查做做樣子,就連績效考核也可以做做樣子。
為什麼職場人對於認真會充滿厭惡呢?
1.無法理解工作的意義。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工作就是為了賺錢。並且也會覺得如果自己現在中了彩票或者有足夠的存款,那麼自己肯定不會去工作,工作在很多人眼裡變成是非常迫不得已的。每天的工作都是為了盼望週末和工資。
無法理解工作帶來的價值感和意義感。遇到用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的人反而會誤解他,覺得是白費工夫,也忽略了工作其實是很好的修煉方式。
比如之前有個同事,在行政崗位上做了接近6年,薪資都只有不到5000元,她只有中專的學歷,但是也沒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她看來,只要有一份工作可以過生活就可以了。工作上的事情輪到自己的就做。這樣長期下來工作對於她來說只是一項任務,並無法做到認真對待。
2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就容易陷入應付式的工作模式當中。無法對工作產生熱愛,就容易出現厭惡的情緒。讓自己變得非常被動。
大多數人的工作都是為了生計,這是事實,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就對自己的工作抱著厭倦的情緒,而且放大這種情況,那麼自己也就很難在工作中得到成長。
小何是個畢業生,在公司很多人都會指使他做一些雜事,他很討厭這樣的狀態。他並不清楚其實每個公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於新員工來說。他開始討厭自己的工作,於是對待事情他也非常馬虎。
3.用打工者的思維在工作。
擁有打工者思維的人工作的時候只想著個人的利益,如果損壞到個人的利益,他就堅決不做,不願意吃虧,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為老闆打工的人。也沒有動力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一個親戚40多歲,在工廠裡面做了十多年,薪資沒有上漲,加上行業受到衝擊,工廠倒閉了,之後他找了好久的工作都沒有找到,他非常地失望。本來可以在工廠一直做下去的,但是現在失去了平臺,也不知道怎麼去利用之前的工作經驗,只想再找一份工廠的工作繼續幹下去。
如何正確地認真工作?
1.成為”自燃型“人,持有明確的目標
物質分為自燃型,不燃性和可燃型。人也是如此,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必須有足夠的內心渴望。讓自己成為”自燃型“的人才,有足夠的進取心去拼搏。
稻盛和夫一輩子做了3家公司,京瓷,KDDI,全部都是世界五百強。在2010年的時候,他已經得了胃癌,切掉三分之二的胃了。在這個時候,日本政府找他談,希望他拯救日本航空公司。稻盛和夫回家想了下,就決定接手,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轉虧為盈。
本來到了可以養老的年紀,稻盛和夫可以不必再如此拼命工作,可以不接這個公司,但是最終還是接手了。如果內心沒有強烈地要做成事業的信念,是很難完成的。
擁有明確的目標也是認真工作的前提,在工作當中,我們設定目標可以遵循這4個原則:
- 明確最高目標
- 抓住引領性指標
- 準備醒目計分板
- 定期問責
比如對於銷售來說,每個月都要求要有業績,這個月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如果是40萬,那麼具體到每一週都要有小階段的目標,分段的時間節點可以給自己打分,當你一週過去了,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那麼這時候要對自己進行反省。是拜訪客戶不夠?還是沒有了解客戶的需求?還是銷售過程中哪個細節客戶不滿意?這樣下去,有了明確的目標,工作起來也更加省心省力。
2.熱愛工作,產生良性的工作循環
聯結和歸屬感是我們在工作中的需求,這2個需求跟人類的其他基本需求同樣重要。對於職場人來說,工作佔據了每天的大部分時間,生活中的快樂也大部分跟工作有關。
工作適配指的是某個公司的某個職業適合你的程度——你個人的期望,價值觀,性格及技能在何種程度上與公司職位的要求和企業價值觀等相匹配。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會注重工作對於個人的匹配程度,等到你在工作的過程中,你就要學著去投入到工作當中。
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那麼你對工作的感覺就是給你帶來快樂和成就感,你越熱愛你的工作,就越能認真地對待他,你得到的正面反饋也就越多,而工作起來也會更加有熱情。你也將得到:
- 晉身更快
- 收入更高
- 得到的支持更多
- 更有想法和創意
- 實現目標更快
- 與同事和老闆的關係更好
- 得到好評
- 獲取更大的成功
比如《安家》劇中的房似錦,她喜歡自己工作的狀態,對於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她都認為自己是有可能處理好的,賣房給她帶來了很多的成就感。當她看到其他的房中介因為小區停電沒有提前跟客戶溝通好,導致客戶最後生氣跑掉了。她可以不顧辛苦去爬了28層的樓梯,為可能成為她的客戶送上食物,因為她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最後她也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3.養成高效的工作習慣,讓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
深度工作是指在沒有干擾的專注力下進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到極限,最終得到具有創造性和高價值的工作結果。
很多對於工作有拖延的職場人都無法做到專注,因為他們在平時的工作中養成了非常不好的工作習慣。很多任務都是等到了要交付的時候才完成,或者在處理一項事情的時候同時瀏覽著網頁,讓自己分心。
OHIO原則是麻省理工學院效率專家羅伯特*博森提出的一個工作方法。它要求你進行微光聚焦,快速完成一項任務,暫停,然後快速完成另一項任務。重複這個過程,繼續前進。比如回覆一封郵件,就需要馬上回復。如果你拖著不回覆,這個事情只會一直停留在你的腦海裡,增加你的內疚感,從而讓你更加不願意採取行動。。
《深度工作》書中提到養成高效的工作習慣需要注意:
- 確定適合進行深度工作的場所,並設定工作時長
- 設置工作時的規則和程序
- 做些事支持工作,確保大腦保持高深度水平
比如今天需要提交一個設計方案,這項工作必須讓自己在下班前完成,那麼這時候要留有一定的時間來做這項工作,做的過程中對於其他的打擾信息不要理會。預先計劃好自己使用網絡的時間,即使工作過程中需要上網查找資料,無論如何,要讓自己只專注於做好這個方案,而不被網絡上的其他信息所吸引。之後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先去個洗手間,之後再給自己倒杯水。讓自己進入工作的狀態。
就如《大贏家》電影當中所說的那樣,結果不重要,認真對待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是贏家。在職場上,認真對待工作,最終給自我的成長其實是帶來很多收穫的。對待工作,拿出我們的熱情,做好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情,是我們需要努力的。
閱讀更多 小媛筆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