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占据汉中得天下,而刘蜀却以失败而终?

乾坤一腐儒555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二者起步虽相同,但结局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总结如下:

其一:历史背景不同

刘邦起义是为了推翻暴秦,一句“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百姓们在秦朝的统治下生活的疾苦。因此为了逃离这种磨难,从而涌现出一大批反秦的仁人志士,刘邦也属其中。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秦朝二世而亡。

相对于刘邦,刘备虽也处于乱世之中,然东汉的帝王们还都算得上是仁君,并未作出什么暴戾之事,因此国民们还是比较信奉朝廷的。而东汉之所以走向灭亡,皆因宦官和外戚专政,致使朝廷一片狼藉。后来好多人都是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向朝廷发起战争,丝毫没有显露取汉的意思。刘备也是如此,因而帝王之位于其也是望尘莫及。

其二:能力悬殊

刘邦布衣出生,且是个市井之徒,因而结识了很多“朋友”。虽然自身能力平平,但他善于结交有识之士,并有方法使人听从于他,从而帮其打下大汉江山。

说到刘备虽有帝王之才,但其太过仁义,尽管是一大优点,可作为领导人,就应保持威严。对于最终建立的蜀汉政权可谓来之不易,也是通过攻克多个集团而组成的,所以难免人心不齐,刘备又不善于统领人心,只能权衡利益从中周旋以保证暂时的人心所向。

其三:文臣武将的层次有高低

众所周知,汉初因有三杰,刘邦霸业方成,此三人分别为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镇国家、抚百姓、赠馈饷的萧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韩信。无论哪位都可独霸一方,然此三人都投在了刘邦的麾下,建立大汉可谓是手到擒来。

蜀汉虽有五虎上将镇国,又有卧龙凤雏相辅,可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东有孙吴,北有曹魏,势力都不容小觑。尤其到了后主刘禅执政时,蜀汉已逐渐衰败,实无可用之人,致使蜀汉成了三国之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总结

归根结底,二人都有帝王之风。虽说时势造英雄,前提也要有时代作为背景,所处的环境不同,造就的人生也就不一样,这就是历史,不可更改。


游子dream


【快速浏览】 刘邦出汉中还定三秦的重要原因是据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基本优势。相反,诸葛亮在这三个方面,不仅不占优势,反而处于劣势,难怪当初曹操要把汉中比作“鸡肋”,主动放弃。

  • 齐国战乱,项羽治下政局动荡,刘邦“混水摸鱼”。

汉中平原犹如世外桃源,四月的油菜花使久厉戎行的刘邦想起了沛县的民歌。

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是汉王将要拜大将军了,正式拜将那天,韩信走向拜将台,与刘邦首次面对面。

空旷寂静的天空响起双方经典的,足以影响历经几百年汉祚的对话:“大王,你要逐鹿中原,对手肯定是楚霸王哈!”

刘邦轻轻颌首:“是的。”

韩信又问:“大王觉得如果单论强横、仁义、悍勇这三方面,你和霸王单挑哪个强?”

面上不快一闪即逝,刘邦仍然实话实说:“寡人不如霸王!”

韩信霍然起身:“回答正确!恭喜大王,你能认清自身和对手的长短之处,一般人做不到的。”一个意识到自己的平庸,就离脱离平庸不远了。

“我在霸王手下做过事,比较了解他。霸王性情刚烈,勇猛无敌,但是,个人本事再大,又能如何呢?他不能放手任用贤能,所以不过是匹夫之勇,不足为惧。”祥情如下:

  • 目光短浅,不在关中称王,而是回老家彭城,这是狭隘。
  • 啬吝,将士立功,不奖、不封;部下有病,拎袋苹果看望,这是妇人之仁。
  • 懂不起“挟天子令诸侯”的奥秘,把楚王弄到山碄碄头,失去共同盟主,诸侯顿时散沙。
  • 残暴,烧杀抢掠,秦地百姓恨之入骨。

这是霸王的致命短板,而大王不同,有秦地百姓的“约法三章”在前,颇有民心,你振臂高呼,三秦呼应,关中一纸战书可以摆平。

三秦由章邯,董翳,司马欣鎮守,这些秦朝旧将,被三秦百姓恨之入骨,随时可以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公元前206年,汉王元年,油菜子变成清油后的夏天,50岁的刘邦封闭在局促一隅的汉中盆地大半年后,终于吹响了反攻号角。

  • 要想消灭一个敌对政权,儒家经典巜左传》总结:“取乱侮亡。”而动荡的各诸侯中,齐国田荣抢先一步向楚霸王抠响了第一枪。

时不待我,韩信的战略方针是,突然袭击,速战速决。于是流传千古的“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的经典成语适用于今天的各界人士。

秦朝的三位旧将严阵以待,“等你们栈道修好,俺老章三兄弟可以趁机攻进汉中,活捉刘老四!”

章邯在兴奋中等呵等,夜夜失眠,天天兴奋,几乎变成燥狂性抑郁症,哪里去找“阿普唑仑”啊?

突然,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传来,樊哙军团己在陈仓出现,据高临下直扑关中!呵呵,这个狗肉馆老板,屠狗眼神直射关中。

一代名将章邯拨剑在颈部作了一个优美的姿势,一抹血痕顿现。他彻底消失,变成今天的章邯二个字。

刘邦顺利占领了三秦大地。

  • 诸葛亮未能在军事上实现北伐中原的目标,根本原因在哪里?

总结各方面的原因,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基本因素全面的制约了他。

  • 天时

今天叫政治,其形势如何,是能否消失对方的重要条件。

诸葛亮北伐的七年中间,曹氏后人的能力尚可支撑局面,魏明帝牢固㧓权,曹魏政局稳定,政令瞬间可达前线。

所以天时不占优。

  • 地利

这是诸葛亮无可奈何的劣势。启动北伐,必须穿越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不久前的北上火车,翻越秦岭必须首尾用机车牵引,耗时几个小时,深沟高壁,盘旋如蛇,六月的秦岭顶峰晩上还要烤火。海拨高,纵深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利因素影响了蜀军的粮食供应,诸葛亮挥泪告别秦岭山。

指人口,据载,全国总人口大约八百万。其中蜀汉政权仅有100万。曹魏近四百万。

蜀汉人口仅曹魏四分之一。军队人数也仅有十万人。

请问,这个仗咋个打?

诸葛亮基本上能够与曹魏打成平手,已经在军事史上是一个传奇了。

而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有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动机,但是,这不是诸葛亮北伐的全部动机,欲知其余,没有空再谈。


良人执戟2


我来回答:

楚汉情况

鸿门宴之后,项羽将刘邦分封在了巴蜀之地,为了便于往后的顺利东出,所以张良要求刘邦向项羽讨要汉中之地,项羽答应了刘邦的请求。之后,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将秦地降将章邯等三人分在了该地,然后帅军回到彭城。

后刘邦用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东出,迅速将章邯等军压迫于一隅,基本占领控制关中,然后留韩信继续围困,刘邦率领主力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向彭城进军。之后的过程很简单,刘邦占领彭城后被项羽偷袭,大败而回,双方在荥阳一线战线稳定下来;之后消灭了章邯余部的韩信帅军渡过黄河北上,灭了魏、赵,降服了燕,大败了齐及项羽派来的援军,在大形势上战略包围了项羽,之后,就是十面埋伏,垓下之战,项羽身死。


蜀魏情况

刘备占据汉中后,荆州被偷袭,与曹魏在汉中一线相持,然后东出准备灭吴,结果自己兵败,不久死去。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移兵汉中,准备北伐。

第一次出师,有军事突然性,大大出曹魏意料之外,所以取得不小成就,但是曹魏集团迅速发兵西来,很快袭击了蜀军后勤补给线,蜀军不得不撤回。之后的几次北伐,曹魏方面在主要的要道如陈仓等都有重兵把守,秦岭山脉险峻,蜀军无法顺利东出,所以没有取得多少成就。


总评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知道,两者所处的情况是有区别的:

首先,军事行动讲究突然性,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都有这种态势,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就。可惜诸葛亮军事指挥才华方面较之韩信相去甚远,韩信东出后迅速合围章邯等部,将其压迫于一处,牢牢将控制权掌握在手中;诸葛亮出兵后进军缓慢,且用人失误,被张郃偷袭街亭,导致功亏一篑。这就是第一个原因,那就是统军者能力的差距。

其次,楚汉之时,关中防御为三秦,即一分为三,力量分散,且章邯等人刚刚帅秦军失败被项羽大肆屠杀,关中军民对其非常不满,整体士气低落,容易被击溃;而蜀汉之时,关中牢牢地控制在曹魏手中,曹魏政权稳固,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无内乱,蜀汉不占优势。

再次,民心向背方面。刘邦进关中后,约法三章,大收关中军民之心,威望极高,所以顺利东出占领关中后关中一直稳固,被刘邦当成大后方;而三国时代,关中地方及整个中原地区都在曹魏掌握之下,曹操治国水平很高,民心归顺,蜀汉东出对于关中人民来说属于侵略,会带有一定的抵抗情绪。

最后,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天下大部分都是由北向南进行的(除朱元璋时代),而刘邦的大本营不是汉中,而是关中地区,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可情况完全不一样,看看地图就知道,两者之间隔了秦岭即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一,跃秦岭而占据关中,古来有很多人想去尝试,成功者寥寥,地形太险。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楚汉时期项羽忙于对付齐,无力关注刘邦,结果被偷袭;而三国时代中原稳定。宋朝之前的中原经济实力远远强于南方及川蜀之地。蜀汉以步兵为主,在战争中对上曹魏骑兵不占优势;而刘邦占领关中后一路收服诸侯,建立了一只骑兵部队等。


泛湖幽客


同为占据汉中,刘备与刘邦的结局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是社会局势不同,领导者的能力不同,文臣武将水平不同。

一 先说社会时局之不同,刘邦起兵时秦朝的天下早已经乱成一锅粥。既有陈胜吴广的农民势力,也有原六国的贵族势力,还有刘邦萧何秦朝编外官吏。多重势力都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秦朝,秦朝好虎难抵一群狼,最后落下个二世而亡的结局。

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汉朝取代暴秦,最大的原因是史记中那句话“天下苦秦久矣”。老百姓一直活在秦朝统治的水深火热中,早些年秦朝统一中国结束先秦军阀混战的时局,想着天下已定可以过上安心日子。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更加凶残的苛政。

刘备的局面则没有那么幸运。汉朝400年间没有出现过很暴戾的帝王。两汉末期的帝王若然荒淫但是并不暴虐。所以,与秦朝相比起来,汉朝的恩惠德行还是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虽然汉朝也无可避免地变成三国乱世,导致它分崩离析的原因是宦官和外戚,不是帝王本人。因此,汉末军阀只能以光复汉室为口号,但没有取代汉朝的正规口号。这是刘备无法完成统一的原因,只要不公然站出来称帝,其合法性便值得肯定。

二 再者领导人的能力不同。刘备虽然也有帝王之才,可是驾驭人的能力要远不及刘邦。刘邦有句名言:

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在刘邦看来,全天下最牛的三个人自己都能驾驭,那么自己算是排名第几。从这一点不难发现,刘邦的成功有着过人的领导能力。刘备则稍微差点,他所面临的蜀汉太复杂,既有自己关张亲信,也有蜀地豪强,更有刘表旧臣。刘备不得不要斡旋于党派林立的蜀汉集团之间,权衡大家的利益,这也是刘备难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人心杂乱不齐。

三 文武群臣水平不同。刘邦手底下人才太多了,张良、萧何、陈平、曹参、樊哙、韩信、英布、彭越等等,这些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才,随便请出一位都足以独当一面。

刘备文臣只有一个诸葛亮可以拿出手,另一个庞统还英年早逝。武将方面等刘备去时候,人才出现严重的断层,乃至历史上留下“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另外,刘备属下人员杂乱无章,来自不同的利益集团,行动目标相对涣散。比如关羽受困麦城,刘封按兵不动等事件是最好的证明。

古来成大事者,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刘邦的成功有成功的原因,刘备的失败有失败的因由。客观地说,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成功者,中国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后人以此为师才是根本。


读史汇


网友们都回答的很好,我只补充一点

因为地理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后二十年,发生了一次彻底颠覆中国西部军事地理的大地震——武都大地震!

武都大地震的发生时间是公元前186年,西汉吕后二年。年初,西汉武都道(甘肃略阳)爆发了一次规模约为6-7级的地震,余震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八月才停止。

勉县的汉江和略阳县的嘉陵江原来是连起来的。

现在的略阳在陕西省,古代的略阳在甘肃。古代甘肃有个略阳郡在现在天水一带,五胡乱华北方沦丧,北方流民涌入南方,在南方侨置了好多郡县,略阳郡就是这时侨置在陕西汉中,后来甘肃的略阳地名消失,侨置的略阳地名保存下来,完成了地名迁移。

《汉书》记载称: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

虽然地震虽然级别高,烈度强,但由于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合计大约伤亡七百六十人。西汉政府对此次地震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安排地方官妥善安置灾民,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武都地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极其深远,因为浩浩荡荡的古汉水在地震之后,变成了嘉陵江和汉江两条江。

汉水、嘉陵江一分为二

武都地震之前,古汉水从陕西宝鸡南面发源,沿今陕西省西界流到略阳的“天池大泽”。之后分为两条,一条向南流入四川,经广元、南充等地,在重庆注入长江;另一条向东流入汉中,经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贯穿半个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

武都地震时,强烈的震动导致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山体发生巨大滑坡,并因此阻断古汉水,在古汉水上游形成规模极为巨大的堰塞湖。古汉水的河道因此被截断,南流的一支与东流的一支逐渐分离。南流的一支成为后来的嘉陵江,东流的一支成为后来的汉江。

武都大地震之前,关中、汉中、蜀中的连通非常方便的,从汉中出发,逆流而上,舟行可以抵达陇西;顺流而下,行船可以一直抵达荆楚。而地震之后就不可能轻易到达陇西了,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也没收复长安的原因!


司马兄


从战术层面来说,刘备不得天下是因为荆州的丢失;从战略层面来分析,其实是刘备早就失去了得天下的可能;从历史大势来看,即使得天下,刘备也会迅速失天下。

一、战术层面

诸葛亮在《隆中对》之中,已经对刘备集团定鼎中原的路径作了部署和规划,那就是必须横跨荆、益二州,这样才能保证两个拳头打人,令曹魏自顾不暇。

然而,后续刘备的操作,其实却是背离了这一路线。夺取益州以后,刘备迅速把整个班子全部带到益州,荆州反而从大本营变成了边境线。这样的玩法,用易中天先生的话,就是“既进了保险箱,也入了死胡同”。这种重益州而轻荆州的做法,最后导致荆州沦陷、关羽被杀。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从汉中被刘备夺取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这段时间,确实是刘备集团最鼎盛的时期。此时的刘备已经有万里如虎的气势,隆中对也具有了操作的可能性。而惟其如此,孙权才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试想,如果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成功而攻占了洛阳,刘备再乘胜追击袭取长安,那天下大势,岂不是要发生彻底逆转?意在保江东一隅的孙权,又岂能坐视自己被吞并不管?

因此,当汉中也被刘备占领的时候,荆州就已经岌岌可危;而刘备集团过于冒进的态势,又使得他们最终失去了荆州,以及统一天下的可能。

二、战略层面

其实,即使荆州不丢,刘备集团和后来的蜀汉也很难得天下,因为他所面对的不是项羽,他所面临的天下也不是秦汉之交的那个天下。

刘邦被封到汉中的时候,天下是什么样子的?是暴秦虽然被消灭,但天下依然四分五裂。仅仅在秦国故地,就被项羽封了三个王。各国余党之间矛盾不断,攻伐不休。而刘邦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历史环境,才能各个击破,并最终消灭项羽,当上了皇帝。

但是当时间发展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情况哪里还是刘邦当年的样子?曹操盘踞于北方已经数十年,大半个中国早已臣服在他的脚下。当北方捏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既无法统合理性又没有足够资源的刘备,拿什么去和曹操死磕?

三、天下大势

实际上,即使刘备真得了天下,这个天下也坐不稳,因为他是在逆流而上;当然,三国的君主,其实都是在逆流而上。

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已经无可避免地发展到了士族门阀阶级统治的阶段。而三国的实际缔造者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军阀出身。这样的矛盾就使得三国在一开始就和历史潮流背道而驰,并且其统治阶级还会有意识地打压士族阶级。这其中,又以蜀汉最为明显。

而即使蜀汉真的成功统一三国,成为所谓“季汉”,留给它的时间也不多了——西晋于280年统一天下,仅仅二十年后,天下就再次大乱,并且无可挽回地走向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因为彼时的气侯条件迫使蛮族向南方迁徙,这一点在东亚和西欧都是如此。那么,谁来坐天下,又有何区别呢?

总结

即使诸葛亮神文圣武,一代人杰,他也无法逆转这一天下大势。从汉末到隋朝,中国实际上分裂了四百年。也许,在公元三到六世纪,分裂真的就是中国的主旋律。



青言论史


刘备和刘邦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英雄,秦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唯一能够和刘邦一决雌雄的就是被称为霸王的项羽。



而在东汉末年,刘备也被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曹操认为是足以和他匹敌的英雄!



然后,两人都占据了汉中地区,并且都希望以此为基地统一天下!

可是,两人取得成绩却相差很大,刘邦以汉中为基地,打败项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2个大一统王朝汉王朝。

刘备就差了不少,占据了汉中之后,刘备不仅没有将胜利成果扩大,反而失去了荆州,并且在夷陵之战中元气大伤,从此统一天下成了刘备以及他的继任者永远无法完成的目标。

两个人不同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刘备虽然能力很强,他手下也有不少能人,可是还是不能和刘邦的团队相比,刘备团队顶多算是低配版的刘邦团队,不仅低配,而且配备的还不全,确切的说,缺少一位运筹帷幄之人。

刘邦能够统一天下,少不了三个人的贡献,他们是刘邦团队核心中的核心,少一个都不能成功。

他们仨就是被称为汉初三杰的萧何、韩信和张良。

萧何的作用是帮助刘邦打理大后方,稳定民心,筹集粮草,征召和训练部队,然后把粮草和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让刘邦军队能够一直保持战斗力,并且刘邦也不需要有后顾之忧,担心大后方出现动乱。



韩信的任务是出函谷关向北打,占领魏国、赵国、燕国齐国旧地,等他将黄河以北归于刘邦的统治之下后,再和刘邦的军队兵合一处,对项羽发起总攻,将项羽打败。



张良的作用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



和刘邦的团队相比,刘备的团队核心就没有这么全的人员配置了。

刘邦手下的诸葛亮角色就是萧何,负责稳定大后方,训练军队,募集粮草,这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就有体现。有诸葛亮在大后方坐镇,刘备就能率领军队踏踏实实在前线和曹操争夺汉中。



关羽的作用就是韩信,当初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荆州地区应该有一员上将军来镇守,然后找机会北上攻打曹操,配合刘备夺取关中地区。当然,关羽的能力肯定是要比韩信差一些,不过,他在北伐的时候使出了水淹七军的计策,打的曹操都想迁都了。所以,能力上也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刘备手底下唯一缺少的就是张良这样的人才,虽然诸葛亮、法正等人的计谋在当时也是一等一,可远远不够。

例如,早在汉中之战的时候,东吴就已经派兵试图夺取荆州了,并且连下三郡搞得刘备非常被动。但是刘备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意识到东吴的威胁,以至于后来在关羽北伐的时候被偷袭,把荆州给丢掉了。

除了失掉荆州之外,刘备和关羽在对曹军作战的时候也缺少配合,关羽北伐已经是汉中之战结束之后,所以曹操始终能够集中精力对抗其中的一方。

而关羽在北伐的最关键时期,刘备的主力军队还在四川地区休养生息,也没有在战略上对关羽进行配合。

其实,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当时刘备身边要是有一个张良那样的人,就能建议刘备派出张飞、黄忠其中任意一人率领一支刚刚结束汉中之战的精兵驻扎在荆州。一面休养生息,另一面威慑东吴,就能确保关羽的后方安枕无忧了。



然后,等曹操把主力军队调到襄樊一线对抗关羽的时候,刘备再率领人马从汉中出发突袭关中,曹操根本来不及回援。关中各处将会在刘备大军面前纷纷投降。再然后,派马超的儿子马承、堂弟马岱前往西凉地区,依靠马超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将那里归于刘备的统治之下。

那么,拥有了西凉地区,四川地区,关中地区和荆州地区的刘备相当于拥有了天下的一半,再加上他当时在中原地区的号召力,已经拥有了击败曹操的能力。等曹操被击败,东吴也会不战而降。

然后,大汉第三王朝成功建立。

所以,因为和刘邦相比,刘备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张良,结果就没能够复制刘邦的成功!


历史风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所处的时代是不同的,他们所遇到的敌人或竞争对手也是不一样的,刘邦的此人是项羽,项羽这个人,放到战场上,那可以说是无敌,可是若是在谋略方面,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所以啊,项羽最后也不过是一个霸王,当不了皇帝。而反观刘备,他的对手可就不一样了,他的对手曹魏和东吴,这2大敌人,可都不是简单的角色!

比如说来自魏国的曹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枭雄,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刘备和曹操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他能建立蜀国,也是因为有诸葛亮帮助,甚至某些情况下还要和东吴进行联盟,这样才能抵御北方的曹操!

所以说,刘备想要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讲明的,那就是刘邦和刘备两人,他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刘邦崛起的那会,天下还属于一盘散沙,尤其是项羽,还使用了分封制度,使得各地都是诸侯,而项羽呢,也自封当了西楚霸王。就算刘邦的实力比不上项羽,但是他完全可以通过各个击破,以此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而刘备就不一样了,北方的曹操灭掉袁绍后,已经将北方完成了大一统,其实力是很强大的,虽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了,但是却没有影响其根本,曹操的实力依然是最强的一方。

另外,刘备把东吴的荆州给占领了,这种做法也让东吴不乐意,最后还被东吴给偷袭了,关羽也因此而丢了性命。纵观整体来看,刘备就处在一个毫不稳定的状态下。

因此,刘备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其实充满着很多的局限,对手的强大暂且不论,地盘上来讲,他也是很难扩大,刘邦能够取得天下一统,而刘备也只能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不许人间见白头zzz


公元前206年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他分封天下,把亲信分封于各王国的好地方。名义上尊楚怀王为义帝,迁移到湖南郴州,很偏僻的地方,半路上,派人把楚怀王给杀了。

当初,楚怀王与各地反秦将领约定,先如秦破关中为王,刘邦应该是封关中王,却被项羽封为汉王,处于汉中、巴蜀的偏僻处。项羽把关中一分为三,让秦的降将章邯等守着,其实就是堵死刘邦的出路。

项羽的一系列骚操作,分了十八王,天下恢复了诸侯割据的状态。

刘邦与其部下也不服气啊!要与项羽硬拼,萧何告诫刘邦忍着点,从长计议,去汉中安抚百姓,积蓄力量,刘邦率领军民至汉中,而且为了迷惑项羽,让项羽放心,采用张良计策,烧毁栈道,表明绝不东归。

此时,由于分封不公,山东的诸侯王搞事情,项羽坐不住,到处去平定叛乱。刘邦采纳韩信建议,引兵北上,击破章邯等三王,夺取了函谷关以西的战略要地。

公元前205年,刘邦东渡黄河,乘项羽在山东作战,攻入彭城,楚汉争霸开始。刘邦一开始是屡次败于项羽,但四五年之后,垓下一战,击败项羽,最终建立大汉王朝。

刘邦的成功,是政治及军事战略得当,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民心拥护,加上人才济济。

刘备虽然拥有益州,即四川等地,但只是固守偏僻之地,天下形势,对他不利。曹魏拥有中原及北方辽阔土地人马,一直采取攻势,加上曹操是一代雄才大略的人物,曹操死后的曹丕代汉为帝,曹丕也文武全才,加上司马懿等一干牛人,胜利之势在曹魏这边。

刘备固然也算英豪,有诸葛亮及五虎上将,三国鼎立,最多只能偏居自保。蜀汉后期与东吴交恶,关羽被杀。刘备报复,夷陵之战,一败涂地,刘邦气死白帝城,儿子刘禅无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也无可奈何而已。

天下大势,其实就是把握战略优势,蜀汉偏居西南成都盆地,如何与曹魏逐鹿中原?刘邦东出函谷关,以关中为后方,与项羽在中原反复争夺,战略高明,厉害人物。

刘邦 画像

刘邦 塑像

刘备 剧照


青霞人文


刘邦所处的时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刘邦这个人虽然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不高,但刘邦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手底下有大批的人才。最著名的是萧何、张良、韩信,都是超一流的人才,并乐为刘邦所用,人尽其才。刘邦政治上有远见,这是项羽所不能比拟的。

刘邦的主要对手是项羽,项羽虽勇贯天下,无人能敌,但项羽很明显政治上是短视的,用人上是无方的,加之杀戮太重,又没有稳固的根据地,项羽的对手不仅仅是刘邦,自己封的王,不断反叛他,项羽就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整天到处灭火,给刘邦可乘之机,最后败给刘邦。

刘备虽然三分天下,说到底,手下人才匮乏,诸葛亮虽然有能力,手底下却没有一流人才可用,所服务的刘禅,又是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加之对手很强大,统治稳固,魏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远大于蜀汉,魏国名将辈出,这种情况下,蜀汉能自保就已经不错,又怎能灭掉魏国。

诸葛亮死后不久,邓艾以区区几千人偷渡阴平,竟灭掉蜀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