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英国政府会对善良的中国人无缘无故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金刚大锤


英国对大清发动鸦片战争,可以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1.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因为英国常年对大清走私鸦片,大清朝民不聊生。为了让大清活下去,实行了大范围的禁烟运动,特别是在广东等通商口岸,大清派了最得力的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沉重打击鸦片走私。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集中焚烧鸦片,共计鸦片19187箱和2119袋,大涨士气,让英国商人极其愤怒。为了维护英国利益,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目的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间接原因是中英通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在西方非常受欢迎,但大清闭关锁国,瞧不起西方国家,不愿与西方进行大量贸易,导致货品流通困难,不能满足英国等西方世界的需求。英国尝试过很多次与大清沟通,均未果,最终发动了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大清国大门。

3.深层次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和东方封建主义的体制相撞。英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通过工业革命和侵略扩张,迅速积累了大量财物、掠夺了世界大量土地,其中东印度公司更是占领了整个印度,在全球分布大量英国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国家”。而大清则是当时最大的的封建国家,因为腐败、锁国等原因,一直在走下坡路,西方和东方你升我降,导致实力上的不对等。西方的本质就是侵略和占领,东方的本质就是保守和退让,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


孤本集


一战战争的发动当然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在现代很多英文资料里都认定这是场侵略战争,即使在当年英国议会也为是否开战足足吵了三天。英国人能拿出的遮羞布无外乎是反对清朝贸易保护,或者只是想以战促谈,分毫改变不了侵略本质,但关于鸦片战争前后的国际局势倒是可以扯淡下。

林则徐从不是愣头青

因为课本的简陋,我们大部分都觉得林则徐去了广州就直接开始查抄鸦片,继而在虎门销烟,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其实当时发生的事情远比这复杂,作为一个儒家思想深刻的官员,林则徐没那么暴烈。

事情的起因自然是英国利用鸦片走私来抹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注意,是走私,即使货物不是鸦片中国也有权采取行动的。这种可怕的货物走私不停侵蚀国人的健康,于是道光皇帝在1810年下诏禁止鸦片销售,切断货物源头。

然而这道诏书毫无用处,到了1838年英国单年向中国走私了1500吨鸦片!民间吸食鸦片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甚至军队都深受其害,多数时间闲暇的八旗子弟成了最大的消费群体,那可是清朝最核心的基本盘。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派出林则徐为钦差,赴广州彻查鸦片源头并处理与英方的冲突。林则徐上任伊始并没有打算使用太强硬的手段,他给英女王写了一封公开信,质疑英政府的道德伦理,呼吁他们停止鸦片销售。但是对方没有回应,据说是那封信传递过程中丢失了。

继而林则徐又召见在广州的英国商人,希望用茶叶专营权吸引他们放弃鸦片贸易,然而那些商人根本不愿放弃利润丰厚的非法生意,对林则徐一直采取敷衍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英国根本无意放弃鸦片走私,礼数用尽的林则徐这才使用强制手段。

他彻底封闭了珠江航道,将在广州的仓库和货栈一家接一家的搜查,找出大量鸦片,验证了广州就是源头的推断。对于英国商人,林则徐是保持了基本的风度的,他没有直接派兵搜查,用围困的手段逼迫他们交出鸦片。

英国议会的辩论

吐槽机得承认,多数英国人还是要脸的,在得知中国强行销毁鸦片后,很多民众对英政府给予猛烈的抨击,无法相信自己的国家居然干出这么无视道德底线的事情。但很快英女王在1840年1月16日发表的上议院致辞就改变了舆论风向。

她说“我将持续严重关切这个深刻影响我国臣民利益及本人王冠尊严的问题”,带着使命的下议院在4月7日发起动议,希望推翻上议院的开战决定。两边不可开交的争论足足三天,最终在4月9日进入表决。

这项动议获得262票赞成,但有271票反对,道德洁癖没能压倒贪婪人性,战争还是不可避免。女王和上议院种种关于尊严的狡辩掩盖不了贪婪的事实,英国人现在也不否认这点。


总结起来吧,善良是美好的品质,但它并不能阻止贪婪,所以贪婪的英国人对善良的中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跟现在正在打的中美贸易战同一个原因,就是做正经生意做不过中国,中国老是顺差。于是,他想的办法先是整毒品贸易,结果中国政府还没忘了自己职责,所以禁了,他恼羞成怒,再一打量,觉得自己手里的刀比较利一些,应该打得过,于是就下手抢了。

美国现在只不过是对自己手里的刀不如当年的英国有信心而已,否则早TMD开练了。


長風浩荡


善良在利益面前,就是待宰的羔羊。被贩卖的黑人、被屠杀的印第安人不善良吗?马克思早已看穿一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

鸦片的利润究竟有多大?


1817年﹐一箱“公班土”(高品质鸦片)在印度原产地的成本仅200多卢比,到被运到中国之后,售卖价格已经高达2600多卢比,利润又何止300%。如此快捷的发财方式,必然让豺狼成性的西方强盗们敢于冒一切风险。

而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说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自由贸易的商业精神,这纯属无稽之谈,如果没有利润,英国政府也绝不会大动干戈。 鸦片走私最开始的确是某些商人的个体行为,但这种个体行为的受益者,却绝不仅仅是个体。


鸦片从原产地印度种植加工之后,运输到中国售卖,其中本身就增加了英属印度政府的税收,仅在1829年,英印政府的鸦片税收就超过 100万英镑,而在那之后更是连年增长,到了1830年,东印度公司宣布,每年至少可以有400万英镑运回英国。


英国人为了倾销鸦片,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开始偷偷摸摸地走私,再后来对清政府的官员和巡检部门进行贿赂,最后则是直接撕破脸皮发动战争。如果没有巨额利益的驱使,傻子才做这样的事! 至于所谓的商业精神,不过是块遮羞布而已。

另外还想说说“善良”二字。善良是美德,但善良一定要有尺度,对于那些豺狼成性之人,善良只能成为他们得寸进尺的助燃剂。


李飞叨


英国为什么发动鸦片战争?

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切断了英国人的财路,所谓“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没了财源的英国人自然要不会甘心咯,所以这就有了鸦片战争。


早在1810年的时候,也就是鸦片战争前的三十年,道光皇帝就意识到鸦片的危害,并且下令禁烟了,但是英国人还是在偷偷的搞走私。本来林则徐先是来软的,给英国女皇写信,然后还叫当时的英国商人一起商谈此事,结果没人听,最后林则徐忍无可忍下令硝烟,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

这样以来,彻底的激化了英国商人的矛盾,因此关于英国人怎么恢复贩卖鸦片这条财路,英国人为此吵了很久,最后在表决的时候,还是决定动用武力,所以鸦片战争开始。

然而庞大无匹的清朝,无论是GDP还是人口都要远远超过当时的英国,结果就是这么稀里糊涂的输了,签订不平等条约。其实这场战争战败的根源就是农业帝国同工业帝国的一次较量,结果是清朝完败。

任何战争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就像鸦片战争,他的存在表面上是英国人被切断了财源,实际上是,正值鼎盛的英国想试试清国这头雄狮是否还强盛,很显然,这头雄狮老了,逐渐要沦为到食物的行列了。


这个历史很正


战争的爆发和善良无关,和正义无关,只和利益有关。鸦片战争这个名字很正确,按照马克思的话就是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英国人在印度大肆种植鸦片,又输入到中国,为的就是窃取清朝的白银。当时清朝向英国出口的丝、茶等大量商品,从英国人那里赚取了大量的白银,但是英国人没有什么可以卖给中国人的,所以想到用鸦片强行打开市场,使白银回流。

当时清朝采取措施让林则徐禁烟,由此发生了著名的虎门销烟。但是英国人却将其称为破坏英国资产,是对英国的侵略,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

至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当时《南京条约》敲定后,英国人满心欢喜的以为能在中国卖他们的工业品,赚取利益的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除了1845年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明显增长外,之后的十年里,始终在150万磅到250万磅徘徊。更让英国佬傻眼的是,清朝输出英国的商品却稳步增加,已经增加了近一倍。

中国货的畅销,让英国人又一次坐不住了。

1856年10月8日,广州发生了“亚罗号事件”。当时广东水师登上了停泊在广州附近的“亚罗号”船,这是一艘中国走私船,于是水师以海盗嫌疑逮捕了船上的12名水师。但因为这艘船曾在香港注册过,当时香港在英国人的手里,所以英国驻广州领事就抓住这件事,说船上的英国国旗被扯下来了,这是对英国的极大侮辱。

但是当时就有报道称船上根本没有挂英国国旗,而且说实话就算挂了也是不合法的,违背了当时的中英条约,可是英国人说我不听我不听,总之你们必须将船上的水手全部归还,一个都不能留。当时两广总督叶名琛没办法,就打算息事宁人,将水手都释放了。

英国人一看叶名琛把水手放了,他们又坐不住了,干脆不接受送还水手,也不接受叶名琛的照会,摆明了就是不要脸了,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

回顾两次鸦片战争,纵然清朝在其中有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但这都是细枝末节,就像叶名琛哪怕接受了英国人的无理要求,英国人也不会管你有没有妥协,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在中国倾销他们的商品,赚取大量的财富,而不是所谓的虎门销烟侵害了他们的资产,也不是所谓的扯下了他们的国旗侮辱了他们的国威。


邯郸醉


英法联军之所以在1840年对善良的中国人发动鸦片战争就是为了在中国牟取更多的暴利。若是说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那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自然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对中国大有益处的,不过对于英国来说却是损失惨重,于是英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

林则徐近代一个非常著名的爱国英雄,当时鸦片无时无刻不在侵噬中国人民的健康和意志,而且英国的鸦片让中国大量的白银流入英国的囊中,这对大清自然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林则徐就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道光皇帝考虑一番之后同意了林则徐的请求。

林则徐不但是个爱国将领,同时还是个非常有手段的人。当时很多洋人都认为林则徐禁烟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于是他们纷纷给林则徐送礼,以求贿赂林则徐。不过林则徐可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在林则徐强硬的态度下,洋人的鸦片全部被林则徐没收。

本身这些鸦片应该运回京师让道光皇帝定夺的,但是为了避免鸦片流失,于是就在虎门利用海水和石灰的加热反应对鸦片成功进行了集中销毁,后人成为虎门销烟,林则徐一度成为了大清的英雄。

林则徐销烟让中国人丢掉了烟枪,更让部队丢掉了烟枪,大清军队的战斗力顿时高涨。不过林则徐的销烟大大损害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西方列强以后再也无法通过鸦片在中国牟取暴利,所以虎门销烟惹怒了英国。

当时强大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他们就是要利用自己的船坚炮利打开中国的贸易之门,以求在中国谋取更多的暴利!

所以说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就是为了利益!


唐朝的长老


这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必然发生的战争。

鸦片战争的故事还是要从明朝说起,当时中国的明朝处于鼎盛时期,太平盛世对经济的促进加上农田改桑田等政策使得明朝外贸繁荣,世界真正认识到了这个处于遥远东方大国的繁华和富庶。

当时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开始连接到一起,开创了新时代。

贸易成为了世界的主题,文艺复兴使得欧洲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不再受到教会过度的束缚。

资本主义萌芽也由此而生,后来的英格兰首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各国不断扩张殖民地,去世界各地进行掠夺与“寻财”。

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发明与文化的进步与中国大地的富饶,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雄黄等“奢侈品”另其他国家疯狂追求,这便产生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当时世界各地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

到了清朝,中国依然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逆差,这也让乾隆爷产生了幻觉,他认为中国的富庶是无法被超越的。

中国其实根本没必要与外国公平贸易,只需要收“纳贡”便成了,这边造成了闭关锁国,令中国止步不前,停留在农业大国的水平。

渐渐的,英国商人发现中国的市场太难打开了,中国通商口岸只有广州一许,并且有着高额的关税。

然而欧洲人却对中国的商品有着无尽的追求,,在中国很普通的瓷器在欧洲却变得稀缺,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中国商品物价居高不下,导致英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

狡猾的英国人想到了鸦片这种“财富掠夺者”!

因为鸦片使人成瘾的特性,一旦吸食便有着无穷的需求,这便是挽回贸易逆差的强劲手段,自此无数的鸦片商开始盯上了中国,一箱箱鸦片流入中国,毒害着这个民族。

中国人也不傻,白银的流出另清朝政府警觉,1840年道光皇帝便下决心制止鸦片的泛滥,并派遣林则徐赴广州管制鸦片交易,于是发生了了著名的虎门硝烟事件。

本来这是个小事,也就是强制没收销毁了几个英国商人的商品,几个商人被关押了而已。

消息传回英国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一,资本主义的英国政策向来是贸易自由,清朝的行为破坏了英国商人的权益,而正是由这些商人管理着英国议会,这便引发了众怒。

第二,中国断绝了鸦片流向中国的通道,如果成功便会使得英国以后在中国的贸易回到以前的被动状态,这是日不落帝国所不能容忍的。

第三,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gdp占世界近半的超级大国了,闭关锁国的无知令中国的科技、军事、制度都落后于世界,英国政府有底气去挑战它。

于是英国议会以仅仅一票之差通过了对中国用兵,鸦片战争由此爆发,这也是一场打开中国新时代的战争,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中国人也开始觉醒!


楚国八百年


鸦片战争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侵略战争,这个就连英国人自己也不会否认的。要知道现在和平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但是在当年那个时代,他们都叫做列强。列强是干什么的,就是欺负和荣誉其他弱小国家的,你和他们讲道理有什么用呢?



就像我们小学里学的一篇课文,狼要吃羊还需要什么理由吗?就连灰太狼红太狼他们都说狼吃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需要任何理由。所以当时大英帝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他欺负其他国家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当时英国议会倒是为这场战争进行过争吵,只不过争吵的理由是因为不能够确保英国是否能够取得这一战的胜利。



虽然当时的满清帝国已经腐朽,但是烂船还有三斤钉,并不是其他那些弱小国家可以相比的。英国当时也不敢确保自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所以就为这个事争吵了不少时间,但是当战争打响之后,英国人发觉满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所以欺负起中国人来就肆无忌惮了。



至于因为中国人善良无辜,所以英国人不会欺负我们,这纯粹是把世界政治当童话看了。要知道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殖民地3000万平方公里,那些土地上的人民难道不是无辜的吗?他们难道犯了什么过错,结果还不是被英国人欺负屠杀。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所谓中英鸦片战争,他的本质就是两国一系列商品买卖的贸易战。

首先要搞清楚鸦片的来龙去脉是怎么一回事。

鸦片的中药医学名称就是罂粟,自从宋朝王安石变法以来为了搞活经济在云南,广西,广东一带就有规模化种植,主要用作于食品香料。与八角回,胡椒,桂皮等香料齐名,自古以来罂粟就有食品味精之美名,是制作上等宫廷卤菜必选原料。到明朝时期李时珍将罂粟与曼陀罗这两种草药共同配方炮制成镇痛麻醉药。

到明朝中期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经济实行“一条鞭法”财政制度,所谓一条鞭法财政制度就是:取消以前的各种实物条款繁琐的纳税制度, 以银两为基准统一直接向中央现金纳税。由于明朝的财富大量集中在朱元璋后代重子重孙手中,到明朝中后期朱元璋的后代繁殖出了100多万人,他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由于他们吸食罂粟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很大一部分朱元璋后代以吸食罂粟为享乐显示高贵的身份。

这批寄生虫享受朝廷俸禄,朝廷财政吃紧逐渐供养不起。为了将朝廷供养给这批寄生虫的俸禄再收回来,只能用经济手段赚回来,正是万历朝廷实行的“一条鞭法”将罂粟,食盐和铁由个体私人生产,生产出的产品只能交由朝庭中央垄断经营买卖,由此明朝达官贵人和朱元璋100多万后裔的财富,又逐渐的被万历皇帝赚了回去稳定了朝廷的财政,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利用罂粟这个商品延续了明王朝的生命。

到清朝初期康熙皇帝为了一系列战争的需要,为了解放台湾,学习张居正“一条鞭法”的经济政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样的将罂粟,食盐和铁等重要物资实行中央垄断经营买卖。由于当时罂粟的价格较高,吸食者仅限于达官贵人和富豪商贾,没有波及下层百姓。

到清朝乾隆中期,英国特使马戈尔尼觐见乾隆皇帝,要求清朝国门打开走向世界,同世界各国互通贸易经商,遭到乾隆皇帝嘲笑与讽刺的拒绝,最终只答应广州一地从事茶叶,丝绸与瓷器的贸易,由于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他们的工业品例如英国的布匹,钟表,洋枪洋炮等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反过来他们需要大量从中国采购茶叶,丝绸和瓷器,这就给英国和欧洲工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逆差,银子大量的流入中国,英国的银子造成亏空。

到乾隆晚期,英国为了减少国库空虚银两亏空,从中国引进茶叶种子,桑树种子和罂粟种子到印度大量栽培,结果罂粟更适应印度的气候与土壤,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茶叶却辛苦的经过了100多年反反复复品种改良,茶叶品质才逐渐得以提高。

英国将罂粟浆汁熬制成膏状,取名为鸦片在中国大量销售,由于英国在印度生产的鸦片成本低,品质好,价格低,普通中国百姓都力能吸食英国鸦片,就连当时的叫花子都能买到英国鸦片,英国鸦片逐渐在中国占领了市场行销全中国。英国鸦片打破了清王朝的专营垄断,这极大地削弱了清王朝的财政力量和动摇了统治地位,于是清王朝就展开了规模宏大的禁烟运动,于是乎教科书上的鸦片战争课本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说1千道1万,所谓鸦片战争,其实就是典型的贸易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