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从第一季看到如今,叶秋臣算是《歌手》这档节目的忠实观众了。从节目形式的创新,到选择歌手的日趋年轻化,我们能够看到历经八年之后音乐类节目在瓶颈下坚强的求生,以及顺应时代进行的不断蜕变。

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播出,行至今日已经到了第八个年头。前面四季是以《我是歌手》来命名,后面四季是以《歌手》加年份后缀做题,等到了《歌手2020》时,将其改为了《歌手·当打之年》。

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何谓“当打之年”?为何要改名字?这个名字是否合适?

“当打之年”原本的涵义是指能力值的巅峰期,后被《歌手》节目引入了乐坛,寓意“年轻歌手面对乐坛扛鼎之位当仁不让”。

众所周知,其实此前《歌手》都是以歌坛的前辈们为主,年轻歌手只是穿插其中,并未占据偏大的比例。以首发歌手来看,第一季有尚雯婕,第二季有邓紫棋和周笔畅,第三季有张靓颖,第四季有徐佳莹,2017年有袁娅维,2018年有张天,2019年有Kristian Kostov(俄罗斯的00后小哥哥)。

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然后我们再看《歌手·当打之年》的首发阵容,华晨宇、毛不易和周深等年轻音乐人的加入,给这档节目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更为活跃的氛围。

年轻代表了活力和激情,代表着人这一生最具斗志的年龄段,是追求梦想的巅峰期,2020年启用了这个阵容,用“当打之年”是刚好合适。

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前面七年,我们看过了无数回忆里的经典重现,黄贯中唱了《海阔天空》,张宇唱了《月亮惹的祸》,韩红唱了《天亮了》,赵传唱了《爱要怎么说出口》,光良唱了《第一次》,张韶涵唱了《梦里花》,刘欢唱了《甄嬛》,召唤了不同年龄层的听众许多第一次听这些歌曲时的感受,属于“回忆杀”。

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但“回忆杀”不能持续不断地输出,毕竟偶然一瞥才是惊艳,吃得太多只会觉得腻歪,还会被批评成过度“卖情怀”,因此节目的定位也不再只能去“唱歌”,而是进一步要转变为“表演”。

好坏与否,靠实力说话。

通过“表演”,再形成一轮新的“回忆杀”,如此反复,循环不断。

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不论是演绎自己的歌曲,还是翻唱其他人的作品,在年轻歌手的舞台上,他们都散发着独特的个人风格。

最近一期的《歌手·当打之年》中,徐佳莹演唱《LAST DANCE》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这首歌的翻红得益于《想见你》的热播,估计追剧之后的所有小伙伴都会不自觉地开始哼唱“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同时搭配手指捂住眼睛的动作。徐佳莹的名次一部分归功于这首歌曲的选择,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她唱出了与伍佰完全不同的味道。

如果说伍佰的《LAST DANCE》是写给黄雨萱和李子维的,那么徐佳莹的《LAST DANCE》就是写给孤独者陈韵如的。

同样的歌词,相似的曲调,却是全然不同的氛围和感觉。

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看到投票的结果,就知道这首“老歌新唱”是成功的,年轻的歌手也有自己诠释老歌的态度,还能够将更新潮的音乐元素代入其中,迎合了口味也在不断改变的观众,做到了与时俱进。

这样看来,《歌手·当打之年》的节目转型,是成功的。

日趋年轻化的音乐类节目:不搞回忆杀卖情怀,《歌手》靠实力说话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