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小人国》里儿童有什么特点?

小狮子啊


  影片里介绍的幼儿园是在教育上有很大突破的“巴学园”,这所幼儿园里把孩子所有的组织活动:走线,唱歌,画画,学英语……等等这些在许多幼儿园里已经秩序化了的活动打破了,孩子们被放还到自然状态,他们可以自由的缔结伙伴,自发的组织群体,快乐的做各种可能在我们大人眼中是不可理喻的游戏。

  当我们看到那个叫辰辰的四岁小女孩,每天清晨风雨无阻的在幼儿园门口等待着他的小伙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被小姑娘的可爱和执着所打动。

  而那个叫池亦洋的五岁男孩,在我们大人眼中就是叛逆和另类的代表,也许我们大人还会说他是坏孩子、有问题的孩子。在片子里,他多次被老师请到反思角,多次与同学产生矛盾,甚至有些家长提出应该把这个孩子赶出园去。但是大李老师的一番话,却让我们发现了池亦洋身上没有被我们发现的闪光点。比如他天赋的领袖气质,男子汉的气概,以及他与群体的融合力等等

  还有一个两岁叫锡坤的男孩,每天都会把同学们的鞋子以及幼儿园里的玩具扔进垃圾桶,他还会探索着一切在他眼中感到新奇的东西!幼儿园老师也给了他很大的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这些我们平时陌生又熟悉的场景,被摄影机搬上了大银幕,没有刻意的表现,没有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只是一个个平庸,却闪耀着生活的光辉的小片断,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孩子们的世界!

  银幕上的孩子们天真的笑着,放肆的哭着,而台下坐着的我们,我们这些大人,是不是也应该再深思一下,应该如何让孩子保有一颗童心?

  台下的孩子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看得津津有味,当我听到小桃的感叹声和欢笑声,我忽然发现,原来我真的并不了解我的孩子!原来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所以,做为家长的我们,如果你有时间,也请你走进电影院,走进小人国,去体会一下被我们遗失的童年,去感悟一下孩子的世界,去审视一下自我的差距,相信看过这部影片,也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等一会儿dou


纪录片《小人国》讲述了北京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两到六岁的一群孩子,他们的打打闹闹、嘻嘻笑笑、哭哭啼啼和蹦蹦跳跳,以及老师的耐心、教育与呵护,共同营造了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那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神秘国度。

人物分析 影片主要记录了辰辰、池亦洋和锡坤三个孩子的故事,而巴学园的院长大李老师的教育则贯穿了整部影片。她无时不刻地不在影响和关注着孩子们,用爱心、耐心、关心浇灌着孩子们的成长。

1.辰辰—儿童世界里友谊的代表

影片以一个摇的镜头开始,捕捉到辰辰之后,便用特写和全景交替使用的方式来刻画辰辰这一形象。没有笑容的脸上略显紧张,黑亮的眼睛有些张望,局促不安的手脚透漏着焦虑,辰辰等南德的故事又开始了。辰辰,一个沉静而特别的小女孩,在巴学园里稍显怪异。她似乎没有别的朋友,因为上学总是比南德来得早的缘故,“等待成为辰辰每天早晨的功课”。从夏天到冬天,不管外面天气如何,她总是坚持在屋子外面等南德,直到南德来了,她才会笑着换鞋后跑进屋子里去吃饭。她和南德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吃饭时把自己碗里的饭舀给南德吃,睡觉时也紧挨着南德。老师问辰辰,“在幼儿园里最喜欢谁?”她毫不犹豫地说是南德,老师又问其原因,她回答道,“他是我的好朋友。”这种微妙复杂的情感或许就是儿童世界里的友谊吧。影片的结尾讲述到,巴学园要搬迁,辰辰与南德要分开了。虽然已开始辰辰表现的有点沮丧和难过,不过在老师的调侃之下,还是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2.池亦洋—儿童世界里领导者的代表

池亦洋,一个经常被老师请坐反思角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就是个“小霸王”。他凭借自己个头大,长得壮,总是想要领导、教育别的小孩子,当别的孩子反抗之时,他就要以拳头来解决问题,因而也成为被教育的“重点对象”在“众人讨棍”事件中,我们至少看出对孩子两方面的教育。对于“讨棍者”,是权利意识的熏陶。老师教育孩子们,“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有权利要回来”。对于“被讨者”,是对暴力手段的斥责。大李老师在教育池亦洋时说到,“在这个世界,用暴力去征服别人是没有出息的。”虽然在生活中池亦洋处处被大李老师教育,在玩足球时被教育要遵守游戏规则,在课堂上被教育不能破坏集体原则。这样在我们看来一个只会调皮捣蛋、欺负弱小的“小霸王”,再被其他家长要求开除时,大李老师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她看到了池亦洋的闪光之处,“在构建人格方面,池亦洋为其他的男孩子树立了榜样。”男孩子绝不是脆弱的代表,只要在合理的教育、适当的引导之下,他们的领导才能是可以发扬光大的

3.锡坤—儿童世界好奇心的代表

锡坤,一个对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的可爱小男孩,给巴学园带来了不少乐趣。无论是垃圾桶、地板、剪刀,还是老师的鞋子和发卡,他都想“一探究竟”,以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索这个对于他来说还是神秘又陌生的世界。对锡坤的教育,大李老师并没有像对池亦洋那样,讲究各种规则和原则,而是给了他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自己的理解来完成“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