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較少怎麼辦?心急的寶媽們看過來,不妨試試這幾種下奶食物

許多孕婦朋友表示,生完孩子會選擇母乳餵養

,一方面是對胎兒而言,這種餵養方式更加健康,且有助於產後恢復。另一方面則是針對當前奶粉價格高,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為主。

只不過,作為嬰幼兒的“口糧”,一些產婦的母乳量較少,孩子根本就吃不飽,再加上吃不慣奶粉,餓到一直在哭。劉女士(化名)就面臨這樣的難題,自己沒有足夠的奶水,沖泡的奶粉女兒也吃不下。

母乳較少怎麼辦?心急的寶媽們看過來,不妨試試這幾種下奶食物

看著孩子越來越尖的小下巴,劉女士相當地難受,於是使勁吃東西,想要讓母乳再多一些。在這一過程中,她嘗試了好幾種下奶的食材,發現小米粥對自己更有作用。隨著奶水增多,女兒能夠吃飽,小臉蛋漸漸圓潤起來。

當奶水不足的時候,一些下奶的食材可以試一試:

小米:由於孕期腸胃受到了壓迫,所以在剛剛生產之後,還沒有很好地恢復起來,吃小米有助於消化,改善產婦的胃腸功能。而且,小米的口感較為溫和,吃了可以養胃之外,對下奶也是有好處的。將小米熬成帶有一層米油的粥進食,不僅胃會舒服一些,奶水也會變多。

母乳較少怎麼辦?心急的寶媽們看過來,不妨試試這幾種下奶食物

萵筍:作為一種常見的食材,萵筍看起來普普通通,卻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產婦適當地吃一些會有助於下奶。很多人吃萵筍的時候,習慣將葉子給摘除,實際上這種食材的葉子與根莖均有食用價值,含有許多營養元素。齊女士(化名)就是在產後缺奶的時候,藉由萵筍達到了下奶的效果,還改善了乳汁不通的情況。

通草:對於產後乳少、乳汁不下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通常不是單獨使用的,可以添加到湯水當中,然後熬煮飲用。具體的用量要根據個人身體情況來定,最好有專業人員指導。此外,通草還有利尿的效果,但跟催乳一樣,用法用量均有講究,過多可能會造成噁心、胃痛症狀。

母乳較少怎麼辦?心急的寶媽們看過來,不妨試試這幾種下奶食物

湯水:很多湯水有催乳的效果,相信這一點大部分的產婦已經知道了,比如鯽魚湯、花生燉豬腳等等。相對於固體食物,流食更容易被胃部吸收,適當地喝一些有助於改善產後母乳不夠的現象。當然,不能只喝湯水,裡面的肉、菜也是要吃的,這樣才那個達到營養均衡的效果,讓吃母乳的孩子也吸引到對生長髮育有用的元素。

除此之外,絲瓜也是一種能下奶的食材,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具備活血通絡的價值,清炒或者是做成絲瓜湯均可。至於其它的下奶食材,有經驗的寶媽們可以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幫助到更多產後奶水不足的朋友,避免孩子被餓到。

母乳較少怎麼辦?心急的寶媽們看過來,不妨試試這幾種下奶食物

在尋找下奶食材的同時,也要注意到為何產婦會有母乳不夠的情況,找到原因將會更好地改善,這是解決問題的必經之路

未及時開奶

通常順產的女性需要在孩子出生之後的15分鐘,到2個小時左右開奶,而剖腹產的女性則要儘快在24小時之內,將開奶這件事情給做好。至於為何要這樣做,目的是為了通過餵奶,達到刺激腦垂體分泌乳汁的效果。老一輩的人就有“越吃越多”的說法,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母乳較少怎麼辦?心急的寶媽們看過來,不妨試試這幾種下奶食物

無哺乳刺激

跟及時開奶一樣的道理,如果餵奶的次數不多,乳房受到的刺激減少,分泌的乳汁也會“縮水”。像劉女士就是因忙於產後上班,早出晚歸的情況下,餵奶的次數有限。再加上,劉女士不好意思用吸奶器,造成哺乳刺激減弱。好在通過飲食調節之後,得到了改善的效果,沒有再餓著孩子。

有不良情緒

可能有些人沒有想到這種原因,實際上很多身體不舒適的情況,跟心理情緒有直接關係。如今產後抑鬱的狀況越發常見,當產婦被激素影響,長時間處在煩躁、憂鬱的狀態之內,會造成腦垂體抑制分泌催乳素的結果,令母乳量減少。因此,調節情緒很重要,保持樂觀狀態有助於下奶。

母乳較少怎麼辦?心急的寶媽們看過來,不妨試試這幾種下奶食物

飲食不合理

既然可以通過食物下奶,自然也會因飲食不合理,造成母乳不足這一現象。不少女性在產後為了恢復身材,會避免自身攝入熱量高的食物,當體內營養不足的時候,奶水會隨之減少。由此可知,產後恢復身材要循序漸進,如果選擇母乳餵養,別把孩子給餓哭了。

對於母乳餵養的重視程度,相信作為母親的會很投入,弄清楚奶水少的原因,配合飲食、休息等進行改善,讓小寶寶能健康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