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孩子如果遇到教育觀念不統一,應該怎麼和家裡人溝通?

大臉妹愛笑


都說隔代育兒相愛相殺,但是夫妻之間的育兒何嘗不是呢。一家人,一個屋簷下,育兒觀念肯定是要碰出火花的,因為我們不一樣,真的不一樣。我以前也為這個問題苦惱,但現在已經想開了,因為經歷的多了。

接受老人幫忙的便利,就要接受隔代育兒的弊端。

很多媽媽辭職,成為全職媽媽,就是因為隔代育兒觀念的不同。但是全職媽媽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操持,我想也是很累的。

我媽前段時間住院,我一個人帶娃10天,真的就是一個人,沒有任何人幫忙。生活被硬生生的割裂成,只有孩子睡覺的時間和孩子不睡覺的時間。終於體會到,沒人幫忙,自己想偷個懶,都不可能。

所以,如果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矛盾是必然的。但是作為媽媽,同時也輕鬆了不少。既然享受老人幫忙的便利,那就坦然的接受育兒觀念的不統一的吧。沒想的那麼糟心。

對老人要懷著感恩之心,而不是用挑剔的語氣和態度說老人的不是。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全職媽媽的求助,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把孩子帶的太依賴自己了,完全離不開媽媽,天天跟個粘皮糖似的粘在媽媽身上。

以前我自己也有點被洗腦,感覺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肯定比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好,為此還因為自己沒有全職帶孩子而內疚了一段日子。

現在想來,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不可能每個人都可以全職。還有,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全職帶孩子的。我閨蜜就說,她不可能為了孩子不上班,那樣自己會不快樂,感覺沒有自我。

所以,我覺得,我們都是在當下做了最好的選擇,沒啥可內疚的,也不要抱著老人帶孩子就很糟糕的感覺。

對老人要懷著感恩之心,而不是用挑剔的語氣和態度說老人的不是,這樣才能跟老人去溝通育兒上的矛盾。

建議

1、媽媽也好,老人也好,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這是毋容置疑的。現在也有很多老人願意去學習新的育兒理念。媽媽可以嘗試給老人提供一些的這樣的資源。

全家人都學一樣的育兒理念,那育兒矛盾也就會少不少。

2、非原則的事情,媽媽應該妥協。比如,穿紙尿褲這個事情。老人就是覺得紙尿褲羅圈腿啊,紅屁股啊,什麼的,那在家不給孩子穿,不穿就不穿吧,無非就是換洗的東西多一些,需要清理的次數多一些。

3、行動證明一切。我讓兒子上早教,全家反對。現在呢,全家支持,因為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變化,老人也好,孩子爸爸也好,都是能看到的。

想要解決育兒矛盾,千萬記得不要傷了老人的心,不要傷了家裡任何一位幫忙照顧孩子的人。這是解決矛盾的前提。然後就是委婉的溝通。自己看不慣的地方,自己來做。無所謂的事情就放手給老人。


琛琛媽咪


大家好,我是@微笑教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歡迎點贊和關注。

教育孩子有多種辦法, 每個人的思維角度和教育觀念有差別,在孩子教育方面容易遇到教育觀念不統一的情況,建議從這幾個方面和家裡人溝通:

組織一個小型家庭會議

和家人靜心坐下來,開個小型家庭會議,確認好主題,一起聊聊孩子的教育思路,各抒己見,建議一定要和睦,如有老人,避免傷及老人的自尊心。大家平心靜氣地規劃一下,確認每個家庭成員的“崗位職責”。達成共識,請求家人的理解和配合。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相互避開

如果需要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避開和自己教育觀念相左的家人在場的時候,實在避不開一定要注意情緒,家人間相互照顧一下彼此的情緒。更不要當面指責,可以在事後選擇合適的時機,以建議的形式溝通。


用生動的事實來啟發對方

比如用一些身邊的有趣的例子來啟發對方,重要的是溝通時要控制好情緒,避免引起衝突。

達成共識立即行動

在教育觀念上達成共識後,要積極採取行動,讓對方看到成果並努力爭取對方的認可。起碼要讓對方看到你考慮這個問題是認真細緻的。

以上就是我對照顧孩子遇到教育觀念不統一,應該怎麼和家裡人溝通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微笑教師,感謝點贊和關注。


微笑教師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會與家人發生矛盾。主要是因為每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觀點不一致造成的。和家人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發生分歧時,我們要學會真確的處理。

我覺得在處理這種分歧時,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1.不要企圖改變別人。遇到觀點不同,不要一開始就企圖改變別人,那樣只會讓家人對你更加牴觸。我們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自己該做的就行。

2.明確自己的界限和選擇。比如,我堅決不允許給孩子把尿,這就是我的原則,誰都不可以打破。那麼,自然就不會有人去觸碰。如果你自己都模稜兩可,又如何怪他人得寸進尺?要讓自己的話算話,你的話才立得住,才不會有人輕易去打破。

3.不要放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遇到矛盾,儘量先避開燃爆點,不直接發起衝突,尤其是別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可以在背後私下裡溝通,當溝通達到一致時,再與孩子進行交流教育。否則,很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4.多跟對方溝通你的觀念。如果家人某一方面做的有進步,就及時鼓勵。思想的改變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千萬急不得。

我們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說服對方。跟家人溝通關於教養孩子的不同觀念時,運用同理心,將家人帶到情境中去,很容易引發他們的認同。其實,不管是與孩子還是成人相處,溝通所遵循的原則是相通的。因為不管大人還是孩子,他們的情緒是一樣的。

理解與溝通才是家庭和睦的相處之道。而家庭和睦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和教育。


yuci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促使家庭中由教育觀念不同引發的矛盾上升為主要家庭矛盾。那如何面對這些矛盾呢?我講以下三點個人觀點:

1.以傾聽的態度代替牴觸的情緒。人與人之間最有效的溝通,首先是傾聽。如果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產生矛盾,我們要用真誠、耐心的態度去傾聽。產生矛盾的對象有可能是老人,也可能是孩子爸爸或媽媽,通過傾聽,我們能夠了解對方的出發點是否正確,即是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是否從長遠的眼光教育孩子,是否以發展的角度引導孩子。

2.然是易地而處。傾聽之後立即去溝通,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而是給自己一點思考的空間。這時候,我們不是要去想怎樣去反駁聽到的觀點,也不是要想更多的理由去說服對方,而是從對方的角度,也就是站到孩子爺爺奶奶,或者孩子父親的角度去想目前矛盾的焦點。通過互換角度,也許我們會發現,對方的觀點也不是那麼糟糕,可以通過下一步的相互溝通找到共通之處。

3.尋找溝通過程中融合點和突破點。溝通的過程我們必須基於傾聽得到的基本要素而進行,切勿拋開傾聽去溝通,否則會因脫離主題導致溝通無效。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溝通的焦點是孩子,無論觀點如何矛盾,意見如何分歧,都可以找到融合點,通過融合點讓我們的不同意見趨於一致。有融合點必然有分歧點,與融合點相比,分歧點更顯而易見。因此解決分歧就要利用融合點去各個擊破,各說各的理就是沒有用融合點的典型例子。突破分歧和矛盾的結果並不是判斷誰說的對,而是一個尋找的過程,是尋找一個更好的路線去實踐,也就是說,誰的方法更利於孩子成長就按誰的方法辦,也有可能通過傾聽和溝通,出現了一個更好的結果,那就是融合了兩個人的觀點,破解了兩個人的矛盾後,發現了更好的方法。


沙粥110896781


直接溝通是沒有用的,間接溝通的效率會好很多。

三個原因。

第一,因為直接溝通,別人會認為你有在控制他的嫌疑,所以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反控制的傾向,尤其是長輩,這個時候可能你越是跟他講道理,他越是不想聽。

第二,長輩的權威讓他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還有尊嚴,就算是他是錯的,他也要堅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男人。這一點不用爭辯,因為爭辯解決不了問題。

第三,基於以上2點,所以您如果採用直接溝通的模式,很容易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或者是你的妥協。無論是哪兩種在孩子面前發生都對你非常不利。第1種孩子會發現大人之間是有衝突的,所以他會利用這種衝突來控制大人達成他自己的目的。第2種在起爭執的過程當中,誰妥協誰就是如果,你要知道寶寶是那種還沒有受過什麼教育薰陶的小動物,他的很多本性和動物的本性也差不太多,動物本性當中有一種就是靠近強者遠離弱者。所以一旦在孩子面前發生了衝突,然後你又示弱了,妥協了。孩子極其容易認為你是一個弱者,他到後來不僅不聽你的,然後他還瞧不起你。很多媽媽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上傷心的,但是她們搞不清楚這個機制是怎麼回事。她們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然後孩子還瞧不起自己這件事情非常傷心。那我現在跟你們講清楚這個機制,希望大家可以避免這種現象。總之一切的原則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和家裡的任何人起衝突。

那我們間接溝通應該怎麼做呢?

這方法就有很多種。

第一種,通常你信任的或者接受的那種教育理念的專家和大v,都有自己的公眾號或者音頻節目,或者是視頻節目。你可以轉發分享他們的文章到你的朋友圈或者你的家庭群。但是記住不要轉發針對你們發出衝突問題的那些文章。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就有些家長會在這個穿衣服上,年輕的家長可能會堅持3分凍7分暖這個原則,但是年紀大的祖輩總是會怕小孩凍著,所以給小朋友穿很多衣服,最後導致小朋友熱著了,然後感冒傷風。這個時候如果你在已經溝通不暢的情況下,剛好轉了一篇,“幼兒穿衣應該3分凍7分暖”的文章,傻瓜才會不知道,你不是針對他,所以你以後轉發的任何文章,這個家庭成員都不會再看了,所以呢,你要轉發的是寫這篇文章的大微寫過的其他文章,然後你要雲淡風輕的像你的豬隊友和豬長輩們徵求意見,說您看您覺得這個教育專家寫的怎麼樣,那極大有可能你的家庭成員就會說,那我翻翻他過往的文章吧,那剛好在他過往的文章當中,可能就會有這個穿衣的問題的文章。這個時候他看到的時候,他會覺得是有用的可以聽得。

第二種,剛才提到的那個就叫做間接引導。你說話不頂用,那麼就借力打力。借專家之嘴說你想說的話。第二種方式也是一樣的原理。你可以在做家務的時候,然後播放音頻,那為了提高效率,你一邊幹活一邊在播育兒方面的音頻,家裡成員是不會說什麼。同樣的不要點開那一條,放大點兒聲,先打開其他的音頻,一條音頻結束以後就會自動到下一條,慢慢地播到你想讓家人知道的那一條。播完這一條就關了。如果還不起作用這個方式,你可以隔個兩三天循環來一遍。這所謂借別人的嘴說話。

第三,家裡的兩個長輩總有一個好說話。所謂的柿子要找軟的捏,先把最好說話的那個長輩教育理念慢慢同步過來。然後這位長輩會幫助你把另外一位的教育理念統一掉的。

第四,多買你認同的那些教育理念書籍。在你們家的衛生間設置一個便攜書架。把這些書放在便攜書架上。嗯,大家蹲廁所的時候。無聊總會翻翻的。

第五,現在市面上有一些家庭教育機構,和家庭教育諮詢師,他是提供隔代諮詢的,你完全可以跟長輩說,你報了這個班想要學習,但是你工作沒時間,問他們能不代替你去參加一下。你相信我,通常講師的說服能力都比沒有受過去訓練的家長要好很多。所以自己如果洗腦不成功,那就利用別人的洗腦能力。

第六,發掘長輩和豬隊友的喜好。比如說我爸就還挺愛好寫字的,但是吧,他自己真的不喜歡讀書,然後動不動就跟你說不。我是真的很擔心我的小朋友如果跟著一個不讀書的外公,還脾氣暴躁,還喜歡詭辯,那可如何是好?

所以呢我提前,送了我老爸一個詩經日曆。送了他一隻鋼筆。因為我是知道寫字是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耐心,改善一個人的情緒和脾氣。所以這下子好了,他發現好玩的事了。每天日曆上抄一首詩。然後呢,我及時跟進給他買了練習毛筆字的紙墨筆硯。真的,我跟你講愛裝逼這個事吧,到老了以後也是一樣的。我爸覺得既然都已經買了,那就玩玩吧。然後抄了一幅字,雖然不咋樣,但是我們一家人都說,唉呀,你寫的好好呀,你很有天賦啊。然後我爸一開心,他就真的找了一些詩詞歌賦,開始研究開始練。最近已經開始練的有點兒美感了,還結交了一些文人墨客,人家都是比較有素養,講話比較溫和的,時不時的還跟他普及一些現在比較先進的育兒觀念,然後我就想好這個事就成了。我家寶寶以後就可以跟著外公,看他寫字。

所以呢,支持你的家庭成員的愛好。單單就是你支持愛好的這個行為,他都會願意去體諒你,儘量少跟你吵架。在你支持他的愛好,然後呢,他感受到極大的愉悅的情況下,你再去跟他走直接溝通的路線,不要批判,而是請求幫助。我跟你講誰都能接受,沒有人接受不了。而你的小朋友看到了也是一個家庭良好溝通的氛圍。

就說這麼多了,如果你們覺得我的回答對你們有,有什麼和家庭教育以及閱讀學習相關問題你們可以關注我,私信我。


海貝兔優


  • 面對分歧的心態是教育觀念不統一造成矛盾的根本原因

從題主這個問題的問法就可以看到心態上的問題。

1、問題前半句用到“統一”的概念,各人所持的觀眾念先不論對錯,所持人一定認為是對的,都想別人能統一起來,於是很難接受別人的觀點;

2、問題後半句“應該怎麼和家裡人溝通”,意測一下,這句話實際是想說,“怎麼說服家人聽自己的觀點”,只是這裡用了“溝通”一詞,實質是想尋找“說服”的方法。所有的家人都是這麼想的,區別只是有人想溝通統一、有人想強制統一。

家裡所有成員雖然觀點不一樣,但面對分歧的心態都差不多,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都想別人聽自己的,都很牴觸被別人統一。

在這樣的心態以下說統一,自然難以取得效果。

  • 從自己的心態改變起才是解決同類問題的良好開端

我們偉大的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早在1954年的萬隆會議上就提出了“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外交原則,讓當年國力貧弱的社會主義國家得到了世界的認同。

如果當年總理據理力爭國際社會認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結果會是什麼?

是社會主義制度沒有優越性嗎?肯定不是。(今年的疫情,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就展現得淋漓盡致,無論別國是不是認可,優越性都擺在那裡了。)

總理當年為什麼不力爭呢?

“說服”和“溝通”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只是方式溫和與激烈、用詞中性和偏激、方法迂迴和直接的區別嗎?肯定不是。

“說服”的目的是讓別人認同自己觀點,“溝通”的目的是尋找最合適的方案,不一定是要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本質完全不一樣。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我們自己從來沒有打算要接受不同的觀點,怎麼能去要求別的家人接受不同的觀點呢?

改變這種心態,並讓家人感知到,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良好開端。

  • 協調不同教育觀念的基礎原則

請注間這裡用的是“協調”而不是“統一”,一詞之差,事情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面對不同的教育觀念,我們處理的總原則就是“求同存異,分類處理”。

一定要把不同類型的分歧分類處理,如果混為一談,只會產生更多的矛盾。

1、會直接、快速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分歧

主要指有些長輩偏執,堅持一些明顯不正確的觀念,比如感覺孩子抽菸喝酒不會有問題;認為孩子生病可以扛過去不用上醫院;認為“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嚴重不在乎孩子飲食衛生;認為抱孩子去可能危及生命的地方還認為自己不可能大意失手等等。

遇到這樣直接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問題,必須果斷阻止,包括強硬讓孩子與錯誤觀念持有者隔離。

哪怕有這種錯誤觀念的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另一方也必須果斷隔離,不計手段。

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

就像必須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不容撼動的,如果可能被撼動,不排除使用戰爭這樣的極端手段。

2、在短時間內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或本身就難分對錯的分歧

現在的育兒理論五花八門,甚至一個理論本身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每個家庭成員(包括我們自己)的閱歷和對事物認知程度不一樣,多少總會有一些執念。於是就會有分歧。

比如什麼時候斷奶好、輔食要吃什麼、多抱好還是少抱好、童年是快樂重要還是學習重要、某個國外的教育觀念是不是適合我們的國情等等。

面對這樣的分歧, 我們首先要在思想上克服自己強求按自己觀念統一的心理,然後在行為上遵守從自家孩子實際情況出發的原則。

所有能與孩子養育的家庭成員都要認識到,無論是誰的觀點,正在試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家孩子,暫時沒有試的方法也不一定就不適合自孩子。

這就是前面說的“求同存異”。

大家一起觀察孩子、分析孩子,一起尋找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方法。我們可以在保留自己的觀點的同時全力支持不同的觀點,因為我們所有行為的最終目的是找到合適自家孩子的養育方式,而不是證明誰對誰錯。

在這樣的心態下,自己才有可能接受別人不同的觀念,別人才有可能接受自己不同的觀念,關鍵是這樣才有可能找到最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這個方法是誰先提出來的並不重要。

3、完全不會對孩子有太多影響的分歧

有這樣一種人,總希望所有事情都按自己願意展開,如果沒有,就會有情緒。

而大多數人雖然沒有這麼極端,當自己要去放棄自己觀點、認可別人觀點的時候,總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從我們自己克服起,爭取影響但不去要求家人克服。如果結果能對自家孩子好,放棄自己的觀點也是件愉快的事。

特別是當有分歧的觀點不會對孩子有太多影響的時候,比如孩子穿什麼樣的衣服好看,包括孩子是穿一件衣還是二件衣好,不防先聽對方的,孩子冷了儘快加,熱了儘快減就是,只要夠關注孩子,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

這種時候我們退讓一步,為今後能有更好的解決分歧的氛圍打下基礎。

何樂而不為呢?

4、如果自己做到位了,家人不被影響怎麼辦?

當我們自己做了以上這些,要影響家人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不能強求,強求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那麼我們先要認清一個事實,家人的屬性無法改變、要能協調好矛盾除了影響家人沒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有別的方法可以一試,看效果)。

然後,我們要找合適的機會表明自己面對分歧的態度,表明自己想通過自己的面對分歧的態度和行為影響他們面對分歧的態度和行為(做在前面,用事實說話),包括用一些比較強激烈的方式表明自己的這個想法,讓對方感覺到自己這樣的想法就可以,見好就收,不要得理不讓人、不依不饒,千萬不要急功近利,給人留餘地,就是給自己留餘地。。

之所以說不排除用激烈的方式表態,是因為有執念的人往往被執念矇住了雙眼,對一些正面的事物視而不見,這樣做的目的是引起重視,而不是要求改變。

只要確認對方理解了自己面對分歧的態度,就可以了,接下來就是用足夠的毅力堅持下去。

要影響人的行為和思維習慣,絕對不是短時間的事。

分歧,本身就是生活的主旋律,我們要做的不是怎麼杜絕分歧,而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和行為去面對分歧。

END



中和老爸


我們家也經常為孩子吵架,我對孩子要求嚴格,爸爸認為,孩子大了會有自己的出路,沒必要對學習抓那麼緊,我認為:你管孩子以後成才不成才,但他現在是個學生,就要把學習學好,現在學習都應付,以後幹什麼事都會這樣!不是為了讓他當學霸!只是讓他知道現在學習是他的責任!記得有次看過一個專家說過:家庭教育就怕父母唱反調!其實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很無力!但幾乎好多家長都面臨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就白天溝通!特意把那篇文章轉給爸爸看!他不支持我,但反覆說過之後強一點了!他說:我也不聽[呲牙]其實家長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孩子,如果今天作業沒寫完,媽媽說:寫不完不能睡覺!爸爸說:不寫了都幾點了睡覺,然後兩個大人為這事吵起來了,孩子也睡覺了!你們想一下:孩子下次是期待這樣的事!還不不期待呢[呲牙]


都市外鄉人在青島


在教育方面,父母雙方,或者是其家人,大家的觀念不同,如何解決呢?

(1)大家是一家人,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卻不能用這個藉口,就各種要求孩子,全按照你自己想法來。

(2)當你自己沒有在看著孩子,就不要過分的去要求別人。更不能把孩子當做出氣筒。或者是把孩子當做兩邊的籌碼。

(3)改變別人,永遠比自己去示範要難的多。與其費力氣的去改變別人的想法,不如自己先做好,當其他家人看到,孩子的改變後,也就不會那麼反對了。

(4)自己要做好,然後才可以去引導孩子。順帶讓家人信服。不要自己懂得不多,還總是用大道理去壓別人。

(5)教育也不一定就事無鉅細的都一致。只要在大方向保持相同,或者是相似的掛念 就可以了,其他的小細節,父母就可以各自發揮了。











蓉城老師說語文


對待孩子教育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及時一個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都不一樣。何況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

很多時候,年輕人會挑剔老人帶孩子,一句話:你的方法過時了。雖然不可否認時代的發展,老年人很多觀念確實需要更新,可是老一輩的經驗有很多也是父輩很多帶積累的人生智慧。年輕人沒到一定閱歷理解不了而已。

對待老年人教育孩子,不要一味否定。該學習的要學習,該改進的自己改進,不要苛求老人的轉變,同時年輕一代的很多觀點不一定就絕對正確。

一家人愛護小輩的出發點都是相同的,沒有人會害孩子。所以,注意你願意,肯定可以解決。實在不行,孩子自己帶。




毛眼觀生活


教育觀念不統一,是教育者最大的困難,也是對被教育者最大的傷害。我記得和學生們溝通時,很多孩子會提起家長的意見不同,會經常爭吵,或者是隔代人參與教育和父母意見分歧較大。面對重重困難,主抓教育的人就應該有自己的定式和大的方向,首先和干擾你的人進行溝通,確定好共同的目標是什麼?分析出孩子的優點和缺點,誰的教育對孩子更有幫助,所有參與教育的人都要達成共識,那麼今後的教育中,主要負責教育的人每次的教育方式不管對錯,其他人不得在孩子面前反駁,事後可以共同探討,修改不足。如果孩子有大的情緒問題,心理問題,那就得尋求專業幫助,我經歷過無數的家庭調整,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教育孩子有必要時,需要第三者插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79841a057f247ccb8cce46229b7966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