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的古希臘人被逼出走他鄉去殖民,結果傳播了古希臘文明

古希臘的古風時代興起了殖民運動,一開始並沒有殖民的概念,其實是在當地無法生存下去的破產農民和沒落貴族,到別的相對落後的地方想辦法維持生活。

他們去到其他地方發現當地社會結構落後、制度落後、文化思想都落後,於是有著相對先進思想文化底蘊的古希臘人複製自己城邦的先進之處到移民地,分配了別人的土地,建起了城邦結構,又通過建立“公民權”保證了在原來的城邦沒有得到的政治參與權。


破產的古希臘人被逼出走他鄉去殖民,結果傳播了古希臘文明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剛剛從“黑暗時代”走出,還處於文明的“成長”階段,是海外的殖民活動拓展了希臘人的視野。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介紹:

“在一個世紀或兩個世紀的時間裡,許多殖民地就能與母邦不相上下,甚至超過了母邦;西西里的塞拉庫西和阿格里真託,意大利的塔倫圖和洛克裡,小亞細亞的埃弗塞斯和米利都,在任何方面至少都可以和古希臘的任意城邦相媲美。”


破產的古希臘人被逼出走他鄉去殖民,結果傳播了古希臘文明

殖民地是子城邦,母城邦是殖民者來的地方,殖民地把母城邦的社會結構都繼承併發揚,這在文明發展的角度,是先進文化傳播的過程。通過社會結構的複製,母邦向子城邦進行觀念文化的傳播,把古希臘文化撒種到各殖民地:黑海地區、大希臘地區、北非沿岸地區。這對文明的加速傳播和希臘社會結構的嬗變有著重要意義。


破產的古希臘人被逼出走他鄉去殖民,結果傳播了古希臘文明

古希臘文化從殖民運動的拓展,促使殖民地和母邦對希臘文化的認同,殖民運動前的古希臘只有現在希臘的部分區域,殖民運動讓許多殖民地的人認同自己是希臘人,而現在的我們才能認為他們是古希臘文明的一部分,否則,他們只是零散、沒有形成文明的部落群體。

這和我們華夏文明非常不同,我們的華夏文明就是我們祖先傳給我們的,我們的文明就是來源於我們自己的。而以古希臘文明為起源的西方文明不一樣,西方文明是個統稱,就比如古希臘文明就不是完全來自於古希臘人,而是繼承了已經消亡了的克里特文明。

西方文明不是侷限在一個種族的,而是共有的。因為在西方文明的地區,同時存在很多文明,經常同時期有個別群體文明發展相對先進,於是這些個別先進的群體把周圍地區的群體同化,成為一個整體,甚至是文明。


破產的古希臘人被逼出走他鄉去殖民,結果傳播了古希臘文明

他們非常善於吸收異地的優秀文化,如果解剖他們的心態,可能是這樣的:別人文明的先進部分,傳到我的地方,那麼我也是這個文明的一部分,或者我們這個地區也擁有這個文化。甚至,如果傳給我文明的那個政治群體(國度或城邦)消亡了,但我傳承了他的文明,那個消亡了的文明就是我現在文明的一部分。

我認為這是西方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質,“拿來轉化主義”,拿別人先進的部分文化,轉化成自己文明的組成部分,這是西方文明發展多樣化和持續性進步的重要因素。

備註:“拿來轉化主義”不是取自某文獻的專業名詞,是本人意在形容西方文明史中,拿別人文明優秀的部分,轉化為適合自己的,進行廣泛傳播的行為主義。基於魯迅先生所述的“拿來主義”為基礎認知,對該特質進行表述。

[1]張德強. 古風時代希臘大殖民運動與城邦制度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