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一個半島,兩種教育

古希臘教育是教招考試中比較喜歡涉及到的考點,究其原因是因為古希臘教育歷史地位的重要性。就像百家爭鳴時代的教育之於中國一樣,古希臘教育也是西方教育的濫觴。中國產生了孔子為代表的思想家,古希臘則產生了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哲學家。後來的歷史學家們也喜歡把這一時代稱為

軸心時代。

古希臘文明以城邦為載體在當時延續,最有名的就是斯巴達和雅典。雖然同處希臘半島,但雅典的自然條件明顯優於斯巴達。斯巴達一直以來以農業立國靠戰爭維繫城邦統治,雅典則守望一片黃金海岸以商貿為重實行民主政治維繫城邦發展。以上是兩個城邦的大概情況,大家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些條件就塑造了極為不同的城邦教育傳統。

一、培養目標。斯巴達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戰士,因為斯巴達人要靠戰爭維繫城邦,在弱肉強食的奴隸時代,斯巴達人不是去侵佔別人就是在抵禦他人來襲。雅典的培養目標則是城邦公民,前面提到雅典搞民主政治,大家學歷史課上面講到的伯里克利,梭羅,貝殼驅逐法等都是那個時期的一些代表性民主任務和做法。

二、教育內容。目標決定了內容。斯巴達人要培養勇士,主要教育內容就是軍事體育訓練和道德教育。軍事體育訓練方面,主要就是五項競技,角力、擲鐵餅、投標槍、跳躍、賽跑,其實都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田徑項目,這就是奧運會田徑項目的源頭。道德教育方面其實比較像軍隊中的道德訓練,例如忠誠、服從。雅典培養公民的目標決定了他們的內容是比較全面的。雅典的公民是要參與國家事務的,那會的民主還是很樸素的,作為一個公民可能公投你去上戰場,也可能公投你去賣橄欖油,如果你只會一點技能那會耽誤國家大事,所以雅典對於雅典公民教育的要求比較高。體育,文法,音樂,天文等等都要學習。

三、女子教育。斯巴達人更為注重女子教育,因為斯巴達的男性都參軍了,很多時候女性也要承擔城邦的防禦,所以會對她們進行訓練。雅典沒有女子教育,因為此時的雅典搞得是奴隸主民主政治,女性沒有公民資格,自然也無法接受教育。

四、教師地位。斯巴達的教師地位更高,斯巴達的教育主要由國家來辦,他們的老師很多都是城邦執政官。雅典的教師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智者,雅典的學校並不是完全由國家來辦,當時雅典有很多私人開辦的學園,比較著名的就是阿卡德米學院,也就是現代英文中academic學術一詞的由來。這些學園就是由智者開辦,他們以前都是流浪漢,終於在雅典找到了容身之處還專門從事教人知識的工作。因此很多人也把智者稱為西方最早的教師。執政官和流浪漢一比較,自然斯巴達教師地位更高。

大家通透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