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封城日記》爭議越來越大,中學生無故躺槍,背後都是什麼人

最近幾天,圍繞武漢作家方方《封城日記》的爭議愈演愈烈,大有兩陣交戰,火力全開的感覺,且越來越激烈,火藥味一天比一天濃。

前兩天,網上冒出來一封“一位高中生給作家方方的公開信”,昨天又冒出來“一位初中生寫的一封公開回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都是假借學生之名炮製出來的,“高中生”的信是抨擊方方的,初中生的信是力挺方方的。兩方勢力的交火,假借學生的口,把自己的話說了出來。背後不只是兩個“人”,而是兩方勢力。

方方《封城日記》爭議越來越大,中學生無故躺槍,背後都是什麼人

兩封信,我都看了一下,“高中生”的信有人用“噁心”兩個字來形容,我看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因為寫信的人給人一種“人妖”或者“太監”的感覺,不陰不陽,陰陽怪氣。信裡表達的很多觀念,陳舊而又腐朽,用來比喻的舉例,噁心而惡劣,一些自證的觀點和道理,恰好是反的,象是被埋葬了幾十年的人,又從墳墓裡爬出來,拿他死前的道理重新講給人聽。我看那封信,不僅僅是噁心,而且還很惡劣,還很險惡,看起來說話彬彬有禮,頭頭是道,其實就是想把方方置於死地,扣上一頂“喪失良知”,“某國內奸”的帽子,一棍子打翻在地。

做人不可以這樣用心險惡,不管方方在日記裡說的對或者不對,都不應該欲將其置之死地,她只不過寫了一點自己在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僅此而已。

有人說,疫情期間所有的作家都在沉默,好像都失責了一樣。而只有方方公開發聲,寫了一點日記,卻被一個“高中生”欲將她置之死地,那還有誰膽敢出來說話?這能怪作家們集體沉默嗎?

“初中生”的回信我也看了,“初中生”是逐段批駁“高中生”的公開信的。

與高中生的口氣相同的是,高中生多用“我媽媽說”,初中生多用“聽我爸爸說”,哈哈,感覺是不是有點可笑?這背後的媽媽也好,爸爸也好,確實說明了這不是小孩子或者小學生的觀點,這信也確實不是兩個學生能夠寫出來的。

初生中的回信,確實要比高中生的水平要高出一截。沒有陰陽怪氣或者男不男女不女的感覺。道理也比較講得通,觀點也符合普世價值觀,也沒有欲將人一棍子打死的感覺。

其實,兩個人都各代表著不同一方的群體觀點,代表著不同的一幫人的觀點。

方方日記在早期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反響,有一批方粉每天等著看日記,只是因為對武漢疫情的關心,對武漢普通民眾生活的關切,因為有些底層的生活狀態,在大媒體上是看不到的。對於裡面的是是非非,沒有太多的人去追究,大家只是想了解一些實情而已。方方日記的開始火起來,恰好是有不同聲音在網上冒出來以後,有人開始指責方方寫了負面的東西,是“給抗擊疫情添堵”,這時候的聲音還比較理性,沒有太多的惡意,只是認為方方應該寫點“光明”的,歌頌的東西,不應該將負面情緒傳遞給讀者或者大眾。這種聲音多起來的時候,方方的日記反而開始受到更多地關注了。

早期只有部分人對方方的日記有不同看法,也僅是不同看法而已。但最近,突然之間,網上出現了有節奏地攻擊和歪曲方方日記的文章,且越炒越烈,一直到出現了“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公開信。

我很不明白,你想說啥就說啥,想罵方方就公開罵,想挺方方就公開挺,政F不說話,誰也不能把你咋著,誰也不能把方方咋著,為啥要把中學生攪進來呢?05後的高中生和初中生,能理解你們說的這些東西嗎?能明白你們為啥要這樣嗎?

這些文章不是官方媒體,而大多是出現在自媒體平臺。罵方方的,無非三種人,不否定有部分人是為了賺流量,蹭熱度,有部分人是帶節奏,有意而為之,但更多的人是因頭腦僵化,還在用幾十年前那種“文革思維”思考問題,只能天天歌頌祖國山河一片紅,不能見人說一聲哪兒有陰影。

其實有很多罵方方的人,連方方的日記都沒看過,或者沒看懂,有些僅是道聽途說而已。我相信真正看過方方日記的人,認真思考過方方日記裡描寫過的現象的人,都不會去罵方方的,只會認真去思考問題的。

我覺得,我們應該慶幸,現實中有方方這樣的作家出現,如果大家都默不作聲,我們的生活中不美好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把不美好的東西曬在陽光下,才有剷除或者改正的機會。

另外,作為作家,作為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的精英階層,更多的人應該向方方學習,敢於發聲,敢於將生活真實的一面講出來,敢於將自己的真實看法表達出來。知識分子,被視作社會的良心,不管是一個人也好,還是一個社會也好,如果良心喪失了,那就真的無可挽救了。

文化界的方方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