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最容易弄混的四个字“祇、祗、衹、袛”,怎样有效记住它们的不同之处?

诸葛文化


祇、祗、衹、袛

字形很相近,但只要明白了他们的字义,区别开来很轻松。


这四个字是【礻(示)】、【衤(衣)】与【氏】、【氐】的组合,用以下图示就很清晰:


【祇】,【示+氏】

形声会意合体字,示氏为祇。从示,氏声。


本义: (qí)地神,神祇。

组词(qí):神祇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引伸: (zhǐ)正、恰、只;“祇”简化为“只”。

组词(zhǐ):祇是(只是)、祇管(只管)、祇好(只好)

胡逝我梁,祇攪我心。——《诗·小雅·何人斯》

多言寡誠,祇令事敗。——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



【衹】,【衣+氏】

会意形声合体字,衣氏为衹。僧尼所穿如袈裟之类衣服。

本义:袈裟之类衣服。

引申义:1.僅僅,惟一:衹是。2.表示限於某個範圍:衹顧、衹管、衹見樹木,不見森林。

衹是(只是)、不衹(不只)、衹管(只管)

衹顧(只顾)、衹好(只好)、衹有(只有)

注: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



【祗】zhī,【示+氐】

本义:敬,㳟敬的


祗,敬也。——《说文》

日尹祗敬六德。——《书·皋陶谟》

上帝是祗。——《诗·商颂·长发》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祗,祗敬也。——《广雅》

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左传》


引伸:适、仅、只。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袛】dī,【衣+氐】

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


以上四字中,

与【示(礻)】有关的字(祇、祗),本义与祭祀敬神有关。

与【衣(衤)】有关的字(衹、袛),本义与衣服有关。

引伸义中,【祇、衹、祗】都有“只”的意思,可以用“只”字代替。



【只】,【口+八】

指事合体字,口八为只。上为“口”,下面“八”分开表示语气向下分散开,口八分语气“只”是散开。

本义:只是,口八分语气散开,表示句末语气。


只是、不只、只管、只顾、只好、只不过 、只有、只要、只得

只争朝夕、只争旦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诗·鄘风·柏舟》

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诗·周南·樛木》

只我便是宋江。——《水浒传》


【只】,合并了繁体体【隻】


【隻】

形声合体字,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

本义:鸟一只。

隻身(只身)、隻立(只立)、單隻(单只)、兩隻手(两只手)、三隻羊(三只羊)

隻言片語(只言片语)、隻字不提(只字不提)


【秖】zhǐ,【禾+氏】

会意合体字,禾氏为秖。禾谷始熟,禾谷物开始成熟。

本义:禾谷始熟。


“秖”古同“祇”,仅仅。

例句: “近来世俗多颠倒,秖重衣衫不重人。”


注:“衹”和“秖”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


.

.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

汉字师认证课程,快速让你成为一名汉字专家!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识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体系》,可以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人”


汉字谷主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的读音分别是(qí)、(zhī)、(tí)、(dī),不仔细看是很容易错的。

1.祇(qí)本义为地神,古人将神分得很细,“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后来用于泛指所有的神灵。有时也读(zhī),通“祗”,恭敬的意思。又读(zhǐ),只有的意思。宋朝以后,祇只读(qí)和(zhǐ)。

2.祗(zhī),恭敬的意思,在金文字形里,像以酒浇地敬鬼神。又读(qí),通“祇”。又读(zhǐ),只有的意思。

3.衹(tí),同“缇”,本义指橘黄色的丝织品。又可读(zhǐ),在古籍里,经常和“祇”通用。和“衼”组词为“衹衼”时,读(qí),指的僧侣的袈裟、法衣之类的。1955年12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衹”被定义为“祇”的异体字。1964年5月《简化字总表》,“衹”被定义为“只”的繁体字。

4.袛(dī),本义为贴身的短衣。杨雄《方言》,“汗襦,自关而西谓之袛裯”,相当于今日的汗衫。

最后临时编个口诀,供大家记忆。

祇(qí)、祗(zhī)、衹(tí)、袛(dī)四个字,

仔细分辨很容易。

天上灵,地上祇(qí),

读音就如小红“旗”。

氏加一点表敬意(祗zhī),

读音就像“吱吱吱”。

示加一点表丝织(衹tí),

穿在身上不用“提”。

倘若读音为“只只”(衹zhǐ),

表示“只”的繁体字。

示氏加点表短衣(袛dī)。

读音就像打“滴滴”。


里外雅堂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是最容易写错的,其差别非常的小,“示字旁”和“衣字旁”只是一点之差,“氐”和“氏”也是一点之差。这四个字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

祇、祗、衹、袛四字的细微差别虽说容易让人犯错误,可是因为这些字已经不怎么常用,所以一般人想犯这种错误都没有机会。由于不是过于生僻之字,我们还有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不然很多爱较真的文友会睡不着觉。

为了清晰明了,我们还是逐个进行说解:

“祇”音有四,很多啊!

(1)音qí,本义为地神。

大抵有“示字旁”之字多与神有关,因此这里的“祇”(qí)也不例外。“祇”本义就是地神,《说文》:“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尸子》:“天神为灵,地神为祇,人神为鬼。”

(2)“祇”又可读zhī,为适、恰之义。《广雅》:“祇,适也。”

(3)读chí,其义为病,义《诗·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此“祇”即是“病”义。

(4)zhǐ,同“衹”,意为只。

音zhī。

从金文字形看,像以酒浇地敬献鬼神,由此引申出恭敬义,如《左传》“父不慈,子不祗”。现在还见于书面语,如信件中常用“祗候回音”“祗颂文祺”。

又可读qí,通“祇”,义为神灵。

还可读zhǐ,范围副词。

(1)音tí,同“缇”,本义为橘黄色的丝织品。

(2)读qí,用于“衹衼”一词,指僧尼穿的法衣,如袈裟之类。

(3)读zhǐ,在古籍中,“衹”和“祇”常通用。1955年12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衹”被定为“祇”的异体字。1964年5月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中,“衹”又被定为“只”的繁体字。

音dī,义为贴身穿的短衣。《说文解字》释义时用了一个颇为陌生的词“袛裯”:“袛,袛裯,短衣。从衣,氐声。”扬雄《方言》对“袛裯”作了考证:“汗襦,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也。”裯,音dāo,袛裯,相当于今天的汗衫吧。

看完了这些解释或许有人更迷惑了,别着急,这些字的分辨现在看来其实意义并不大。因为我们发现古人也已经迷糊了,“祇” 为神灵之意时读 qí,古人也用“祗”。

“祗”与“衹”都有qí音,但是意义又不一样,一为地神,一为衣服。

最为“恭敬”义当用“祗”zhī,信件中的祝颂语要用“祗”。

“衹”和“祇”读zhǐ,常通用。这四个字中只有“袛”最为单纯读为dī,为贴身的短衣,不能与其他三个混用。


字本论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还真是很容易混淆,因为也不是常用字,很多人就也没去注意个中差别了。今天,就这四个字,就来分别说一说吧。

本字读音为qi,第二声。

现在用的最多的,大概属于佛教了。通常以神祇组合,在佛教祷告过程中,如: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祈。这里的“神祈”,指的是非常坚固坚定的护法众神了。

古时候,祈,指地神。也就是地上的神明。那统概了非常多的神明了,他们都包含其中。

读作:zhī,字面意思是恭敬的意思。

《左转》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意思是父亲没有慈祥对待子女,子女又不尊敬长辈,当哥哥的又不友好没关爱,弟弟呢又不与哥姐一起,也没有恭敬从服之心,这样没有好的交集是不好的。

祗,这个字也用于姓和名字来用,含有敬的意思嘛,那意义倒是也挺不错的。

衹,读音zhi,第三声,也可以是第一声。此字是现在简体字“只”的繁体字,这样就非常好理解了。


袛,读音dī 。这个指衣服的意思,如袛裯短衣。《说文》汗襦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


“祇、祗、衹、袛”,其中,视字旁的,代表和心有关,祇字与神明有关,我们可以意会为神氏神民神明。祗,加多个点,就与人有关,那就是尊敬的一份人际关系,多一份心啦。

衹、是衣字旁的,没有点的,就是只是的只了。袛,有个点就不只啦,那就衣服了嘛,于是代表衣服啦。

我这属于胡乱拼凑吧,反正呢我就是这么去记住这四个字的。不然没有了这份联想,说真的很多时候,还真就混淆了,不知道用哪个字是对的了。


命理师陈一宏


还是先弄明白字的意思

祇(qí)(zhǐ)本意指古时候对地神的称呼,如地祇,神祇,也指安心。只”字的繁体,读 zhǐ

祗(zhī)恭敬

衹(zhǐ)只的繁体

袛(dī)代表短衣

现查的字典


小雨点点50


礻旁,无点衹(qi);有点祗(zhi)

衤旁,无点衹(zhi);有点袛(di)


群里群外


示字旁与祭祀有关,衣字旁与衣服有关。


风月东翁


示(qi)神无点,示(zhi)多一点;衣(di)无点短,衣(zhi)有点近(敬)


溪在流


中国汉字无与伦比,博大精深,要弄清汉字的意义要多看说文解字。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楷书结束就可区分字的不同之处。


用户6400435073


两个示字旁,两个衣字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