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華亭人,萬曆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天才俊逸,善談名理,少好書、畫,臨摹真跡,至忘寢食。行楷之妙,跨絕一代,精鑑賞,富收藏,書、畫成就為明後期大家,為“華亭派”首領,實為清代正統繪畫之鼻祖。生平書畫理論著述頗豐,有《畫禪室隨筆》、《容臺集》、《畫旨》、《畫眼》等行世。 《燕然山銘》為東漢著名文學家班固的文學作品。東漢和帝永元元年(89),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班固為中護軍隨軍前往。漢軍大破匈奴,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刻石勒功,由班固作《燕然山銘》(又稱《封燕然山銘》),鐫於石上,以紀其事,史稱燕然勒石。 董其昌似乎對班固的《燕然山銘》一文情有獨鍾,曾多次書寫。傳世或見於著錄的有1602年48歲時所作的《楷書〈燕然山銘〉》卷(絹本,現藏首都博物館),1611年57歲時所作的《楷書〈燕然山銘〉》卷(絹本,《石渠寶笈初編》卷三一著錄),《平生壯觀》亦著錄一卷“真書如錢,後跋如指”,《好古堂家藏書畫記》著錄有“仿李泰和大照禪師碑筆鋒穎銳清勁異常第一合作”等,以上所題均為楷書。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此董其昌《燕然山銘卷》,為水墨紙本,縱49釐米,橫1322釐米,款署:“董其昌書於青溪舟次己巳”,應為其1629年七十四歲時所作,是較為少見的大字行書。用筆沉著痛快,字勢欹側跌宕,雖仍能窺見其對米芾書風的取法,但用筆較為圓潤,少了米書中的霸悍之氣,多了一份平淡、率真之韻味,卓然自家風骨。無獨有偶,上海博物館亦藏有一卷《行書〈燕然山銘〉》卷,為綾本,縱58.7釐米,橫736,惜文字不全,卷後有“臨米元章燕然山銘”,未署年款,書風較此幅則更為恣肆狂放,風檣陣馬,於米芾書風更為接近。兩卷雖內容相同,但書法各有特色,值得識者珍視。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題識:竇憲,寅亮天工,登翼帝室,納於大麓,惟清緝熙。乃述職巡御,理兵於朔方。鷹揚之士,螭虎之校,爰該六師,羌侯之長,驍騎百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度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禹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鍔。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域滅區殫,反旆而旋,考圖驗傳,究覽山川。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世上之龍庭。光祖宗之玄靈,振大漢之天聲。乃封山刊石,昭上威靈,其辭曰:鑠王師兮徵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董其昌書於青溪舟次己巳。 鈐印:知制誥曰講官、董其昌印 鑑藏印:潛山餘氏山堂珍藏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明代書法家、畫家 董其昌1629年大字行書燕然山銘手卷水墨紙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