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爆棚的副教授易中天为何没能转正?他离职时说:武汉天气不好

一部《百家讲坛》,让我们认识了名嘴易中天;一部《易中天品三国》,让我们喜欢上易中天。正所谓

“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这正是易中天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

只是可惜,无论他如何人气爆棚,却似乎一直被同僚嫉妒排挤,甚至直到离开自己深爱的讲堂,也只是一位副教授,那么,才华横溢的易中天为何没能转正,他为何认为“武汉天气不好”,我们一一道来。

人气爆棚的副教授易中天为何没能转正?他离职时说:武汉天气不好

武汉大学四大名嘴,深受学生喜爱

易中天出生在湖南,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而辗转来到了武汉,而这个美丽多情的城市很快让他留恋驻足,于是毕业以后的他也选择留在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因为在校期间出色的成绩,从武汉大学毕业之后,易中天选择了留校,他决定继续为这个校园奉献他的青春和才华。做了老师之后的易中天很快凭借独特的讲课风格成为了武汉大学有名的“四大名嘴”,深受所有学生的喜爱。

人气爆棚的副教授易中天为何没能转正?他离职时说:武汉天气不好

性格耿直,遭遇排挤

与在学生之中的受欢迎程度不同,易中天在同事之中却显得过于特立独行,或许也是因为他过于耿直的文人脾性,课堂上妙语连珠的易中天一到生活中,就变得犀利又耿直。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同事与他的相处都不是很轻松,再加上他的课座无虚席,和其他老师相比,那些缺课大半的老师免不了心里有一些想法。

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易中天一直只是学校中一位普通的讲师,尽管他的课可以称得上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但是他却一直未能评上教授的职称,这其中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但是也必然与易中天的耿直性格和他人的嫉妒排挤有关。

人气爆棚的副教授易中天为何没能转正?他离职时说:武汉天气不好

性格耿直便容易在不经意间得罪他人而不自知,耀眼的才华则必然会引来一部分人的嫉妒和恶行,所以直到离开武汉大学前夕,易中天也只是被评上了一个副教授的职称。

但这也成为他在武汉大学的最后身份了,他为这座学校倾尽所能,但这座学校却未能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甚至直到最后也没能让他转正。

后来易中天参加《百家讲坛》出名之后,很多媒体也挖掘过这段往事,但是易中天都举重若轻的一笔带过,直到在某个节目上,主持人直截了当的问他为何不继续在武汉任教,他才回答了一句,“武汉的夏天太热,天气不好”。

这是一句明眼人都看得出的比方,但却引来了新的谩骂,很多人开始在网络上攻击易中天,直到武汉大学的前任校长刘道玉实在觉得应该说出实情,公众才知道易中天当年所受的委屈。

人气爆棚的副教授易中天为何没能转正?他离职时说:武汉天气不好

在当时的武汉大学,有一部分嫉妒易中天才华的人,一直阻挠着易中天成为学校里的教授,后来一直对他欣赏有加的校长刘道玉离职,他的处境就更加艰难起来,一个普通讲师的薪水远远维持不了他的生计,易中天只能每月再做一份另外的兼职,才能贴补家用。

直到最后,学校提出了所谓的“提调”策略,就是说将他掉往其他的学校,他的职称就能往上升一升,这样他的生活也能多少改善一下。走投无路的易中天最终只能选择离开武大的校园,而他奉献了全部青春的武汉大学,却终究只让他做了一个副教授,再也没有给他转正的机会。

其实笔者认为,他在访谈中所说的“武汉天气不好”,确实是他的真心话,只是这个天气,不是自然环境的恶劣,而是社会环境的不堪,他明白自己深处人心的漩涡之中,但他并不强求,或许在他离开之时,易中天心中也有些许遗憾,但终究他并未辜负这座校园,相反,是这座校园辜负了他。

人气爆棚的副教授易中天为何没能转正?他离职时说:武汉天气不好

辞职离校,迎来转折点

离开武汉大学的易中天,辗转来到了厦门大学,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净土,或许也是因为有过一次教训,他开始学着为人处世。

而且这个时候的易中天,已经声名鹊起,即使身边依然有人嫉妒他的才华,却终究无法像当初的那些人一样遮盖住他的光环,而属于他的春天,终于在这个新的校园里到来。

在这个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人类的进步,却也无法忽略人性的弱点。学校,曾几何时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圣的地方,老师,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神圣的职业,而当今的校园,越来越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

越是受欢迎有才华的老师却往往只能成为大学校园中最普通的老师,因为他们不会钻营,他们宁愿用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课本,却也不会写无数没有什么意义的论文来为自己添砖加瓦,所以他们只能是讲师。

人气爆棚的副教授易中天为何没能转正?他离职时说:武汉天气不好

相反,那些站在高处,动辄就是论文项目的教授副教授,有多少能够称之为老师的,他们每天费尽心思想做的到底是传道受业解惑还是自己的职称和待遇。

易中天的遭遇不是个例,甚至他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他让笔者不禁提出一个疑问,大学的教授究竟是一个学者还是一位老师,身在学校,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该是为人师表。

但现在的大学校园,到底有多少的“易中天”,还有多少的其他人,我们无法揣度,我们这个国家的至高学府是由一群只知道埋头写论文的孤高学者组成,那么那些所谓的国家栋梁的明天来由谁保证。

在当前情况下,国家急需对高校的职称评定政策做出规范和必要的监管,净化校园风气,不仅是对教育的尊重,更是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尊重,从小事窥真理,我们必须承认,易中天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

他们有的终生籍籍无名,有的或许对现实妥协,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让无数个“易中天”可以不被自己终身奉献的讲堂辜负。

师者,从其道解其惑,这个道,是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是身为学者的坚贞品格,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不懈努力,而我辈青年,理应谨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