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县里工作22年,副科职级,是否属于不上进的了?

以文温暖三农


自己上不上进自己不知道吗?

你不想问自己上不上进,你是想问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还没有一个结果。

副科在县的一级相当于副局长了好吗?已经好于大部分人了吧。很多乡镇公务员,终其一生可能也就只是个科员了吧。就是在县级的机关事业单位里,工作一辈子,最后正股退休的也不在少数了吧。所以问题不在你现在是什么级别,而在于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现在老百姓对于机关事业的单位的评价,说实话不是很高,其实大多数的公务员工作都很辛苦,“5+2”“白+黑”是很多公务员的常态,而这些人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政治待遇。有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自暴自弃,开始得过且过的生活。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拿着老百姓给的钱,谁都想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点事,多让老百姓说句好,但是现在的形势下,很多事情做了相当于揽责任。很多这样的事,事情在筹划,本来是好事,一帮一帮的人盯着你追责,告诉你千万别出问题,一揽了这个活就恨不得天天要总结。这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怠政,不看结论,反正我督促你了我就完事了。就是在这些诸如此类的情况下,把现在公务员干事创业的风气弄得很不好。并不是自己不上进,换一个所谓的上进的人来,一天要几次总结又有谁能受得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上进不上进的就在于自身。有些人面对这样的形势,退缩了,反正我也不干,你也别找我,不干就不出毛病。也有的人即便这样的情况依然冲在第一线,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楷模。

可以放松但不能松懈,这应该是公务员应该有的态度。


玉龙九歌


就凭你问这句话,说明你心态不好。论证“现实存在事物”没有意义,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对比都是相对的,与一辈子小职员相比,你就是“官”了;与上面密密麻麻的各层次“官员”相比,你就是金字塔底座的小石子。你现在的问题是,22年工龄,44岁,县区基层副科,还有什么想法?是知足常乐,还是削尖脑袋再上一层楼?

我大学毕业,一竿子被捅到基层一线工作了两年。我们大队长才是股级。副科级,是我能见到的最大的“官”了。那个年代,副科级下基层,都身披军大衣的,脾气都是很暴躁的,见到我们这些基层大学生都是鼻孔朝天的。我们背后称他们“身披黄大衣,嘴里马勒戈壁”的人,就是副科级。

在一个中等县区里,副科级实职,也是“了不起”的成绩了。我们基本来算一下,一个中等县区200万人。最高级别是正处级(极少数是副市级兼任一把手),科级干部属于县区中层干部,也是县区各大部门和局委办的担当力量。那么,一个县区有多少科级干部呢?

先说处级(在职),县区五大班子正副职属于县处级,一般是50人到100人。县区有多少科级单位(部门)呢?县委县府各大部门,各局委办,各乡镇,直属单位,再加上医院、学校等事业编,大数算200个,一个科级单位平均5个科级干部,总共有在职科级干部1000人。200万人的县区,有处级100人,科级1000人。你算不算是两千分之一。如果在一个农业大县,你是不是人中龙凤了。

再说我们那批大学生吧,十多年来,混到副科级的也没几个。你瞧不上的“副科级”,对一些人来说“望洋兴叹”。

再来说说,县区里副科级实职的“威力”吧。如果是在县委、政府部门部门的副科长,实权部门的副科长,社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如果是大局的副局长,比如,ga局副局长,那都不得了了。如果是乡镇副职,分管一摊业务,也是能干点事的。为何你这么忧伤?

最后谈一谈,你应该怎么办吧?

【一】42岁的基层副科级,还算是“青壮派”,虽然已经过气了,但奋斗成正科级,还是有希望的。在县区里,正科级的局长、镇长、科长,还是能办点大事的。

【二】42岁的基层副科级,如果提拔正科级没有希望了,比如,你们县区一刀切到40岁,一般情况下,可能不会再培养你了。你也要摆平心态。正科级一把手固然风光,但也有他的风险和压力。有人说,吃饭吃素的,当官当副的。你调整心态,让自己过得健康舒服,难道不好吗?正处、副处,再过几年,都到老年处。

【三】42岁的基层副科级,基本没有希望再去市、省里了。如果你在实权部门单位,接不上一把手,你也可以申请去一个相对比较闲职的单位,调整成正科级,了却你的心愿吧。再说一些清闲部门,你可以发挥自己的爱好,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职场火锅


在县城里面,最高级别是处级,副科级也算是一个局的副局长了。一个县才有几个局呢?我觉得你已经算是上进了。

我父亲在县城干了一辈子,兢兢业业,操心费力,最后是在局长的位置,也就是科级位置上退休的。我叔叔也是县城一个局的局长。我爷爷就特别知足,一家出两个局长,在县城里面,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事儿了。这说明在县城这样的处级城市里,混个科级,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后来,我弟弟考到了省城的公务员,从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才三十出头,一溜烟儿的就到了副处调的级别。我父亲知道后,又开心又不开心,开心的是儿子进步挺快的,有出息了,不开心的是,年纪轻轻的毛头小伙儿,级别竟然比他这一辈子的老革命都高了。我弟弟这个提拔,是按年限的,只要有职位空缺,你的年限又够了,很快就上去,所以这个含金量,和县城的科级,还是有区别的。

城市越小,级别越低,职级往上越困难,科级在县城,是一个单位的管理人员,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在省城,处级也就是单位的中层干部而已,再往上到首都,处级也算是最基层的吧。

工作22年,现在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样子,已经做到了副科,非常不容易了,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好时机。但是在县城里,混到科级不算很难,处级就非常不容易了。祝你更上一层楼。


锦瑟谈职场


工作22年,推算下来,应该是四十三四左右年纪,副科职级,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在县城里工作,还有很多人,到退休也不一定熬到副科。

说一个案例

我的表哥,在我们县城某局工作,28岁就是一个部门的副科长,应该是个副股级别,刚提拔的时候,真的是意气风发。

干了五六年,等他们部门正职一退休,我表哥顺理成章的成了部门的负责人,级别是正股级,这时不到35岁,正是干事创业的时候。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表哥愣是没有再前进一步,期间也有机会,可是竞争太过激烈,所以,目前仍然是正股级,相当年气度轩昂的青年,已经是老气横秋,再无进取心的的职场老油条。

在提倡干部年青化的大形势下,估计表哥很难再获得提拔,不出意外,表哥将会在现在的级别下干到退休。

在县里工作,实在是僧多粥少,行政级别每前进一步,都真的很难。

1.调整心态,树立对工作上进的正确认识。

每个职场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平步青云,职位不断高升,可是,工作再努力,能否如愿,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职场竞争激烈,人材济济,职位就是那么几个,能脱颖而出的毕竟只是少数,能如愿以偿固然是好事。工作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职位的上升与级别的提拔。能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快乐,同样了同样也是事业成功的另一种标志。

2、家庭幸福美满,也是人生成功的标志

人到中年,家庭幸福,孩子学业有成,也是人生成功的另一种标志,有好多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孩子青春叛逆,不爱上学,让孩子搞的焦头烂额。

3、知足常乐

积极工作,以平常心对待职位的晋升,行政级别能不能再获得提拔,真的不是光凭自己的努力工作就能实现的!

总之,人到中年,说实在的,职位的上晋升,已经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有很多需要的事情可做,只要认真工作,孝敬父母,培养子女,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就一定会是人生的最大赢家。

EDN!


欢迎【关注】长鹿生,专注解答职场类问题,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咱们共同探讨。谢谢,如果喜欢的回答,麻烦点赞、转发、评论。谢谢


长鹿生


我82年中专毕业,在县司法局、公安局等机关工作,04年才晋升副科实职,07年升正科实职,混得一般,到现在正科封顶,套转晋升一级主任科员,再有三年多退休,我看你和我差不多,别泄气,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知足常乐吧。


用户9987248014629


在县以下单位,工作22年混个副科只能说是一般水平吧,但也不能说不上进,毕竟县里最高级别才是正科级。

公务员职务层次有严格的区分,从低到高分别有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副厅级、正厅级等,县以下单位和乡镇一级是正科级,县领导才是副处级,在市直单位是正处级、在省直单位才是正厅级,所以,在县以下单位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很正常。

你目前已工作22年,如果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的话,现在大概45岁左右,在县里40多岁才提拔副科级干部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有人一辈子也就是个科员。因为每个单位都有职数限制,就拿县人社局来说,一般也就只有30个左右的行政编制,按照一正三副配备领导干部的话,也就只能配备4名科级领导干部,再加上2名科级非领导干部,一共可以配备6名科级干部。也就是说30个人里边,只有6个人可以提拔,只占20%的比例,并且很多领导干部都是直接从外单位调入,本单位想要提拔个副科级干部也是很难的,所以在县里能混到副科级干部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因为县里公务员发展前景特别受限,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就是个科员,所以才出台了职级并行政策。最新职级并行政策从今年6月份开始执行,将来即便职务得不到提拔,在县里也可以晋升到四级或三级主任科员,想到于享受副科级甚至更高的待遇。

总之,在县里40来岁才提拔副科的情况很多,并不能说明你不上进。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中省直遴选


根据题主的描述,难以判断是否属于上进。工作年龄和职务与上进心不能简单的划等号。


在县级政府,工作22年、副科职级的公务员非常多,也很普遍,并不能说明你的上进心有多少。

工作22年,不代表上进心。


工作22年,有的人天天喝茶看报纸,无所事事,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地,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一混就是22年,人生毫无意义;

有的人天天忙的团团转,脚不沾地,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领导信任,同事认可,大活、重活,全让他承担,每天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


很明显,前者没有上进心,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而后者,为理想而奋斗,为工作而努力,敢于作为,有着极强的进取心和责任心。


副科职级,更不代表上进心。


公务员职务职级的调整,是由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决定,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组织部门在提拔领导干部时,需要综合考虑干部个人的德、廉、勤、绩、能五大方面因素。提拔为副科级职务,说明你以前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各方的的能力都得到了领导和组织的认可。但是,这并不代表你现在的状况。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工作7年了,目前仍是一名科员,7年未曾调整过。但是,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工作中,我认真向同事们学习,虚心向他们请教,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对领导交办的其他重要工作,也是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中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生活中,我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认真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在工作之余,顺利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取得了硕士学位。我认为,我有上进心。我的上进,跟职务职级和工作年龄没有任何关系,是由我的工作态度和人生理想决定的。


你应该扪心自问,你的上进心到底有多少。

工作22年,你的职业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年工龄,副科级职务,在县级政府,你仍然有提拔重用的机会,关键看你怎么做?


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职务职级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工作年龄虽然长,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重新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发扬进取精神,不断拼搏,让自己生活的更加充实丰富。


其次要踏踏实实工作。进取心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自己的工作。要想在职业道路上获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踏实的工作,离不开充足的工作业绩。没有业绩,领导那什么理由提拔你。


最后要增强进取心。思想上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加文化涵养,不断加强学习,做一个有学识、有教养的人;工作上要向先进看齐,见贤思齐,创造更多业绩;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底线,做到自尊自爱自警,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总之,我们很难判断题主的进取心。这需要题主自己扪心自问,查摆自己,作出理性判断。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你仍然大有可为,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工作做起,做最好的自己。



我是职场百灵鸟,专注职场领域,喜欢聊聊职场的经验,喜欢谈谈公务员那些事。欢迎关注我,欢迎讨论沟通!我的评论区,始终有你一席之地!


职场百灵鸟


从时间上推算,工作22年,以读完大学22岁为入职时间点,那么今年应该是44岁左右。

这个年纪,如果在县一级单位副科,那么有几种可能,一是某个局单位副局长或者股室的股长,那不能说是不上进,只能说受职级数限制,晋升较慢,我见过很多局有40多岁副局长的,并且绝大部分正科也就是局长止步于这个岗位,毕竟县一级没有资源正科想更进一步太难,也就挡住了副科提拔之路。

二是如果是享受副科级待遇,没有实职岗位,那个人认为确实该反思一下自身处事和工作上的问题,毕竟工作20多年,副科级岗位并不属于稀缺资源情况下,怎么都应该有所进步的。


行走在心灵荒漠的边缘


在县一级,县四大班子正副职是处级领导,除此而外,还有几个县委常委,包括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等,享受副县级待遇,法检两院是垂直管理部门,一把手也是副县级。其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都是正科级,一个县40多个党政机关、群团机关,200左右的事业单位,正副领导加一起,也就六七百科级干部。再加上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大概有一千人左右,占到所有的公职人员的10%左右。

按照统计,只有一成的科员可以晋升为副科级以上干部,而晋升到县处级的只有4.4%,进一步晋升到司局级(市厅级)的比例为1%。这样看起来,县区的副科级干部虽然不算什么,但也是十分之一,也算是一个小领导了。县区的许多优秀干部,都普遍得的是“副科病”,这是领导职数所限,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正确面对。

所幸2015年开始有县以下职级并行,对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多了一条出路。今年6月份以后,这项政策扩大到了全体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范围,享受的职级在职位出现空缺时,也可以调任,对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的公务员,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出路。希望接下来事业单位改革,会有相应的优待政策出台。


职言管语


工作22年,晋升至副科,算不上成功,但也谈不上不上进。

第一 ,平台有限。体制内发展,平台非常重要。如果是在国家部委,再差也能到正处级,相当一部分人能解决副厅;在省直厅局,副处很容易解决;到市直单位,正科不会是问题;而到了县一级单位,职数和职级限制非常大,乡镇正职和局办正职才是正科,题主能调副科已属不易。所以有人戏言县一级公务员有“副科病”,这是客观条件所限,非人力所能改变。

第二,背景平常。体制内晋升,背景、能力、机遇缺一不可。如果非要在三者之间排序,我的排序是背景>能力>机遇。体制内选拔晋升的特点之一,就是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而且相对于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而言,对于工作成绩的要求不高,判断工作成绩弹性很大,所以一直有“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说法。不可否认,现在有背景的和平民子弟,在发展路径和前景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别,甚至是天壤之别。很多家世好的人,晋升是有路线图的,甚至可以说,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能到某个位置。从题主的目前的境况看,我感觉题主家世平常。

第三,努力不够。现在体制内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上升通道从来都没有堵死。能力出众的人,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脱颖而出,甚至青云直上。请相信,无论何时,也无论哪个国家,都存在世家政治问题。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命运都会垂青那些有想法、肯付出、能坚持的人。结果是不会骗人的。从结果上看,我觉得题主之前的努力程度不够,或者说,努力的方向不对。

工作22年,题主现在应该40多岁。从题主能问出这个问题,我感觉题主是个有思想的人,应该也是个有能力的人。这个年龄不算大,还大有可为。至少再进一步,搏一下正科实职不全是奢望。

我从旁观者的角度,说句不腰疼的话:别放弃努力,没到混吃等死的年龄呢,也许我们这一代人不一定成功,但是至少我们要下一代人趟趟路子,尽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哪怕是失败的教训,也是有价值的。

而且,现在还有个好消息,公务员职级并行6月份就要开始实施,县一级单位晋升四级调研员还是很有可能的。

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与题主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