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屌丝逆袭,事业巅峰遭遇“滑铁卢”?战略眼光是他短板

前言

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期崛起的一位相当有名的人物,被称为"战国三杰之一",曾经有人这么评价他,说他是

日本军国主义传承的起点,大陆政策的启蒙者,同时也是一个胆大、狂妄的赌徒!

丰臣秀吉的经历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咸鱼翻身",在那个时代,他的身份非常低微,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农,也是尾张国的一个"足轻",按照当时的等级划分,是属于最低级的一个兵种,据说他参军的时候连一副铠甲都凑不齐,更别提什么 "武士"之类的称号了。

处于战国时期的日本,战争频繁,大名们的土地、人口资源非常的有限,于是当时最常见的兵役制度就是"兵民合一"了,平时无战事的时候是农民,耕种庄稼,在领主们需要作战的时候,就有散落乡间的武士带领这些散兵游勇们拿着武器出战,而丰臣秀吉就是当时这些人其中的一员。他在年轻的时候,身份十分低微,甚至都没有资格冠姓,以至于在他婚后才拥有了姓,"木下",全名木下藤吉郎。


丰臣秀吉屌丝逆袭,事业巅峰遭遇“滑铁卢”?战略眼光是他短板

丰臣秀吉画像


就这样的一个人却在日本等级制度森严的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得很多人们都有着秀吉情节。在后世的日本企业中,也对他的成功事迹做了颇多的研究,运用到管理企业里面。今天就从丰臣秀吉的从政经历入手,探秘他政治改革失败的原因。

制度混乱,以暴力开局

当时尾张国的领主是织田信长,自从镰仓幕府之后,将军在京都附近有京畿之地方作为直辖,至于那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将军无暇顾及,就交给了自己的亲信,例如子侄、外臣等统领,这些是有官职的,叫做守护,这些守护大名统治下的土地面积不大,相当于国内一个中等县城的大小,人数也在5到50万之间。并且这些大名是要召集一些武士,帮助自己管理领地,这种逐级封建制度成为日本的立国之本。

虽然日本的将军不是世袭制的,权力始终在天皇手中,长此以往,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将军和武士阶层相结合,渐渐垄断了日本的政权,成为了日本的贵族。日本的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想要翻身跨越阶层,出人头地还是比较困难的。

丰臣秀吉屌丝逆袭,事业巅峰遭遇“滑铁卢”?战略眼光是他短板

织田信长


暴力打开局面,战争则是打破旧制度最有效的手段。之后,日本发生了应仁之乱,分出了南北朝,各地的大名纷纷站队,内乱延续了几十年,也没有分出个所以然,倒是把延续了500多年的封建制度统治的水给搅浑了。贵族们不得不做出妥协,给底层的人民留出一个通过军功跨过阶层的渠道。

一些没有能力的守护大名门,守不住祖先留下的家业,再加上一些地方的豪强崛起,原有的守护或被杀、或被驱逐的也不在少数。至此室町幕府不得不给这些崛起的新势力们一个名分,"守护代"。

初露头角,跻身权力中心

在1530年的时候,日本国内的局势越来越混乱,贵族世家为了巩固自己身的地位,世代联姻互相攀附则是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织田信长成为最强的大名后,他通常消灭了其他的大名之后,为了杜绝后患,通常会让他的家臣去执行斩草除根的命令。

织田家族就是尾张国的守护代,由于尾张国太小,他走在了不断的扩张的道路上,他瞄上了一个在他北边,比尾张国大两倍的美浓国。他先是建立政治联姻,各种拉拢,之后,趁着美浓领主去世之际一举夺得了美浓国的领土,之后便把大本营迁到了美浓国,还刻了一块"天下布武"的印章。他的野心已经慢慢显露了出来。

丰臣秀吉屌丝逆袭,事业巅峰遭遇“滑铁卢”?战略眼光是他短板

丰臣秀吉


再一次和朝仓军的战斗中,织田信长不敌,他正要挑选士兵为他殿后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因为谁都知道这五百个殿后士兵对战3万个朝仓军基本是没有生存的余地的。这是织田信长的盟友松平家康(就是之后的德川家康)。站出来说自己愿意殿后,舍生取义。织田信长的脸面挂不住了,他陷入了在自己盟友面前出丑和生死抉择的两难境地,于是这时候木下藤吉郎站出来,表示愿意为主分忧。

丰臣秀吉屌丝逆袭,事业巅峰遭遇“滑铁卢”?战略眼光是他短板

丰臣秀吉影视形象


也许是他命不该绝,在这样险峻的条件下,他活着回来了之后,他就被织田信长看重,委于重任,成为心腹,同时,织田信长还给了他"羽柴"的姓,也改了名字,叫做羽柴秀吉。

咸鱼翻身,政治大洗牌

此后,织田信长继续南征北战,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由于他平时的做法太过霸道、狠辣,基本不留后路,这也为他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织田信长被害于本能寺后,羽柴秀吉用了三年的时间镇压和收服了织田信长原有的家臣们,并且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本营伏见城。羽柴秀吉在1585年当上主公,次年,他要求天皇赐他"丰臣"的姓,此后,他便叫做丰臣秀吉

他深受他的老长官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影响很深,又过了六年的时间,终于在1591年的时候统一了日本。在他54岁的时候成为了当时日本最有权势的人物。至此"丰臣"也成为了第五大姓氏。在他完成大统一之后,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

首先下达了"刀狩令",全国推行,他不允许百姓拥有长短刀、长枪等武器,当时日本是"民兵合一"的制度,很多农民拥有武器自然也是不奇怪的,此项措施,大大削弱了农民的武力值。

其次,他还进行了太阁检地,有趣的是,"太阁"也是他给自己的官名。他的这项措施需要重新丈量、划分土地,每年必须缴纳年贡,另外还禁止农民变成武士,禁止农民迁徙,想要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土地的所有权尽归丰臣秀吉一人所有,并且,重新划分给大明领主们划分土地。

不仅如此,丰臣秀吉还改革了兵制,将兵农分离要求武士们住在自己的封地,统一居住桃山城下町中,换句话说有点像是职业军人的感觉。

最后,他还非常重视商业和礼遇商人,还要录用一些善于理财的家臣,因为他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阪、九州很多商人在财政上的有力支持,他深知"算盘优于武器"

的道理,他的这一系列措施。不管是削弱民间的武力还是加强中央集权都做的十分的到位。

丰臣秀吉屌丝逆袭,事业巅峰遭遇“滑铁卢”?战略眼光是他短板

日本武士


事业巅峰期的"滑铁卢"

但是这一系列看似有用的改革很快也出现了弊端,在武士成为职业军人后,既没有仗可打,同时也要发放数目庞大的军费,同时也没有新的封地可分,着实让他头疼。如果放任这些武士回乡,那么之前大动干戈的改革就相当于白费心机,又回到了"下克上"的局面。再次出现内乱只是迟早的事。

丰臣秀吉作为最大的领主,他不可能放任这个局面出现,也不会允许这个局面出现。所以说他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那就是对外发动战争。思来想去,那就只有跟日本经济不相上下,且军事实力弱于本国的朝鲜了。

于是,就在他晚年的时候发动了侵朝战争,他发动侵朝战争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丰臣秀吉出身贫寒,一生都在追名逐利、为了证明自己的道路上,他在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之后名利双收,野心极度膨胀。而且当时的日本不管是军事技术和战力布置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火炮方面,而且他对明朝早有侵略的野心,想以朝鲜作为跳板,占领明朝国土。据说,他的这种思想也被后世认为是日本侵略的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之一。第二,就是转移日本的国内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发动战争是有很明显的主观动机就是通过战争加大中央集权,以及对地方大名的统治。这些大量的闲散武士丧生,使得日本不会再次陷入武装叛乱的局面,至于其他的大名,则不能威胁丰臣家的统治。第三,是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丰臣秀吉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

,自从明政府和朝鲜政府开启限制贸易之后,对于日本的商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他要和明朝、朝鲜互通往来,来获取最实际的利益。

当然,日本发动这场战争并不是单纯的头脑一热就拍板决定发动战争了。他们是真的做过调查,查出了朝鲜的武装力量不强,明政府内忧外患十分严重,他们觉得即便是自己向朝鲜举兵,明政府也无暇顾及。然而万历皇帝接到朝鲜的紧急求援后,以"勿遗子孙(边)疆患"力排众议,远赴朝鲜与日本交手,将他们这些徒有其表的"战国精英"们直接打回到原型。

丰臣秀吉屌丝逆袭,事业巅峰遭遇“滑铁卢”?战略眼光是他短板

明朝万历皇帝


此战后,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失败后,日本国内的舆论一边倒,全是骂声,有一些本就看不起他的贵族大臣们更是有了发泄口,一时间千夫所指,轰然失败的丰臣秀吉病倒了,但是没有撑过去,于1598年8月18日气病而亡。

评价

这场战败给了丰臣秀吉致命打击,将他的一生丰功伟绩化为乌有,他去世之后,他的家族迅速没落,他的嫡系在大阪被德康家川家族迅速清洗,连年仅八岁的孙子国松丸也没有逃脱。丰臣本是日本的五大姓氏之一,仅传二代而终。至今在日本国内这个姓氏的人也寥寥无几,再不复当时的盛况了。并且在他死后,德川家康还收回了他大明神的封号,并且还摧毁了他京都的丰臣墓碑,这个悲剧英雄也着实让人唏嘘了。

纵观丰臣秀吉这一生,尽管出身微寒,却有着顽强的努力向上的生命力,建立了丰功伟绩,由于出身不高却一直都在证明自己,即便是在他事业顶峰的时候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也不能否认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魅力,这也是成为他悲剧英雄色彩的来源。

他的成功,使得一般的庶民对于他的成功充满的渴望,被称为秀吉情节。

丰臣秀吉固然能力非凡,十分突出,但是他的好大喜功、得意忘形也同样不能忽视。他虽然平定了战国的纷争,但是由于战乱持续时间过长,国内的诸侯虽然都臣服于他,但是思维模式还是停留在从前,一旦有机会依然会继续开战,为争夺领土斗个你死我活。他虽然武力获得了天下,但是没有摸索到一个从战国到统一的过渡道路,他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竟然把矛头引到了一个更大的矛盾上,实在是得不偿失。

他是一个打天下的天才,却不知道如何坐稳天下,而他的老对手德川家康显然比他更明白,德川家康吸取了丰臣秀吉的经验教训之后,最终为日本找到了一条和平统一的道路,建立了德川幕府,开始了对日本长达260年的统治。

参考文献:《丰臣家的人们》《丰臣秀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