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國家是向我國要援助,而不是購買緊缺醫療物資?你怎麼看?

凡大先生


我想樓主說的有些國家大概指的就是歐洲某國,他們的女首相剛剛在公開場合請求中國不計前嫌對她們予以援助。他們為什麼不去購買緊缺的醫療物資,而是不顧一個國家的形象和尊嚴請求中國援助?畢竟這在外交場合是極失身份的表現,何況這位大媽已經說的相當“誠懇”,就像一個小孩做錯了事請求大人原諒。我想促使這位歐洲大媽低下高傲的頭的無非是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國內疫情非常嚴重,憑藉自身的實力已經實在沒有辦法克服!

就像以色列貝京—薩達特戰略研究中心的文章,這次疫情見證了西方媒體的轉向。在疫情爆發之初,西方國家從心底來說並沒把這件事當回事,認為我們是在小題大做。個別國家甚至抱著隔岸觀火看熱鬧的心態,不斷地指手畫腳,批評中國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甚至對我們進行侮辱,可謂極不道德。但當疫情爆發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這次疫情的嚴重性。

特別是當看到意大利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之後,很多國家都被嚇破了膽。其實客觀來說,目前意大利因為有我國做後盾,他們有實力、有自信處理國內的疫情,因此他們的檢測和數據應該相對客觀。而很多歐洲國家由於之前未予以重視,檢測存在巨大的漏洞,具體有多少人感染遠不是紙面上這幾個人這麼簡單,這一點他們心知肚明。

大家不要總拿這些國家和我們國家比,我們有12億人,這些小國往往只有幾百萬人,如果處理不當對他們來說無異於遭受一場國難,憑藉他們自身的實力已經完全沒有辦法克服。他們平常依賴的美國、歐盟、北約又是一副爹死媽嫁人,個人顧個人的態度,他們只能向中國請求援助。

不是不想買而是買不到,現在醫療物資是世界上最硬的通貨!

現代社會隨著全球化,產業競爭的加劇,很多國家已經沒有了覆蓋全產業鏈的工業化體系。尤其是歐洲國家,這些國家一方面由於工業化起步較早,已經放棄了一些附加值較小的工業門類;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由於相對較小,已經不足以支撐過多的工業化門類,因此他們往往專注於某一兩個工業領域。有的乾脆空心化,泛金融化,完全放棄了工業。

醫療物資特別是口罩、消毒液,屬於典型的低附加值產業。雖然談不上有什麼技術含量,但也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生產出來的,畢竟要建廠、培養工人、採購物資設備等。當疫情全面爆發,每個人都在爭搶的時候,想買時是不到的。尤其是像捷克、挪威、丹麥、瑞士這些國家,這些國家一方面已經沒有相關的工業體系,大部分物資全靠進口;另一方面又是小國寡民,無權無勢,誰也不把他們放到眼裡,即便說幾句狠話也沒人拿正眼瞧他們。德國、意大利就以各種理由截了他們的物資,他們也只能乾瞪眼。所以與其和二道販子糾纏,還不如找到中國拿一手貨源。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大家不要以為我國對別國的援助就一定是無償的,國與國之間不僅要講遠近厚薄,還要講戰略回報。否則我們講“戰略伙伴關係,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幹什麼?說的直白一點,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像捷克一樣開著飛機來我國拉援助物資。

第三:最重要一點,這些國家需要我國的全面醫療援助!

這是最關鍵一點,對任何一個已經爆發新冠疫情的國家而言,採購醫療物資進行畢竟只能進行被動的防護,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而我國由於前期接觸較早,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而且我國是一個大國,科研水平處相對先進,如果能夠得到我國的全面援助,哪怕僅僅是醫療援助,由我們的專家組對他們進行指導,也會盡快解決他們的難題。否則以他們的國家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都很難解決自身的難題。

最後說一點自己的看法:可能很多朋友認為某些國家前期不友好,我們不應該對他們進行援助,但這畢竟是全人類的災難,我們要體現我們的大國擔當,見利忘義、落井下石不是中華民族的作風。而且從國家利益而言,誰說援助就不是大國的另一種威懾?尤其是對一些小國!

致力科學、科幻,專注深度,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預算。要花錢就要打申請報告,等看國會開會辯論,批准了才行。等錢到你手裡,至少半年以後了,還有用嗎?那怎麼辦?要援助吧,來的快。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