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郭德綱的演出不怕觀眾偷錄?

把手伸向天國


老郭是真正恢復傳統相聲的——很多內容涉及下流、色情,解放前地攤相聲吸引人的那些東東,把解放之後相聲界試圖去掉的那些內容又重新撿回來了。

語言大膽、潑辣、犀利,同時也下流、低俗,層面也就是街邊三教九流那個層次,本來如果影響力不大,小圈子,勞動人民辛苦之餘去放鬆放鬆、解解悶,也沒問題。然而,現在是信息時代了,傳播手段多了,這些充斥下三濫內容的“相聲”受眾多了(和官方一直試圖建立的那種高大上、正面積極陽光的風格相比更吸引人),推而廣之就不合適了。

非常像二人轉,在東北民間作作樂,也沒啥,但廣而告之,就非常不得體了。

面對全國的觀眾,說他三俗,沒錯。

老郭,頭腦機靈,反應快,社會經驗豐富,常年在最底層跌打滾撒,內心強大又很陰暗,嘴皮子利落又很刻薄。他本來沒啥錯,錯就錯在,位置太高了,影響力太大了,他的那種層面的積累配不上他現在的位置,德不配位,他如果還是在街邊賣藝,那就恰到好處,不會有什麼爭議。

強調一下,作為成年人,我個人挺喜歡他的相聲,我的意思是他不適合出現在一個面對全國觀眾的平臺上。


東南西北20170801


昨天去了津門故里文化街,聽了哏兒都相聲館的一場相聲,幾個年輕演員,面對的是各地遊客,表演挺賣力。門票60元,進去還要消費60元的茶水瓜子費,有空調,一共四個小段,我和兩個朋友一起買票進去,聽了三個節目因為有事提前走了。本身我笑點高,全程尬聽,沒有笑過。都是老橋段和老梗,大多在老郭的相聲裡聽過,不過演員賣力,現場效果還行吧,逗哏的語言配以動作非常賣力,捧哏的缺乏靈性,接話不多,大多數情況是嗯啊嘿。作為茶館相聲,能讓外地遊客現場感受一下聽相聲的氣氛並享受一下炎炎夏日之中的一絲清涼,挺好的。


a流沙a


稍微瞭解過相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行最忌諱的就是觀眾偷偷錄像,因為一些新的包袱和段子很可能會因此而洩露,如此一來之前的辛苦創作就基本要報廢了。郭德綱何以有如此大的信心,不擔心觀眾偷錄?

偷錄對德雲社構不成威脅

其他同行之所以擔心會被偷錄,主要是他們的創作能力有限,有的時候半年時間的演出就靠著一個包袱一個作品了,如果被洩露出去幾乎等同於要砸了他們的飯碗。但是德雲社基本不會擔心這個問題,一方面是他們過往創作的包袱儲備量充足,另外一方面德雲社的創作人才並不少,他們完全有能力源源不斷地創作出好的段子。

偷錄對德雲社是一種刺激

郭德綱當然知道偷錄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是安逸就意味著要失敗,如果德雲社上下創作了個段之後,其他人就靠著這幾個包袱吃老本的話,那德雲社估計也就活不長了。所以郭德綱有這麼大信心敢讓觀眾傳播這些表演,也是出於想要給徒弟們一些刺激,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過安逸的生活很多時候並不適合他們這些靠表演吃飯的藝人。

偷錄對德雲社是一種很好的宣傳

觀眾為什麼會想要偷錄他們的表演?還不是因為節目精彩包袱好笑,才會刺激觀眾去冒險錄節目。與其不斷地想盡辦法限制觀眾錄影,倒不如大大方方讓他們都充當“自來水”,自發在各個平臺宣傳德雲社的相聲很好笑很值回票價,這樣一來就會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對於德雲社無疑是利大於弊的。

所以郭德綱就有這麼大的信心去讓觀眾偷錄,反而是其他同行則不一定有這個魄力了,因為分分鐘要砸了他們的飯碗。要知道,德雲社整個表演的場子最大的時候是好幾萬人的體育館,如果一個個去搜身安檢沒收他們的手機和其他錄像工具,這無疑是個非常大的麻煩,如今郭德綱這麼做,反倒省了很多事情。

關注“娛樂八卦掌櫃”,看更多精彩點評。

娛樂八卦掌櫃


你知道德雲社是怎麼起家的麼?

大鵬當年在電臺播德雲社的相聲一毛錢都沒給,郭德綱至今提起還都是滿滿的感激。

早些年郭德綱默許觀眾錄像,甚至還有點鼓勵的意思。要不您以為網上的那些音頻視頻是從哪來的?

說得片面一點,德雲社能有今天靠的不光是業務水平,還靠著郭於二人的白送陪睡才慢慢發展壯大的。

郭德綱一直堅持守衛傳統相聲,自謙為“賣藝”的,相聲只是一門吃飯的手藝。

早年間賣藝的人有這麼一句話,不知道您記得不記得。“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那時候聽相聲可不像現在似的,明碼標價,就算是捧錢場也是看觀眾給多少,藝人才收多少。


蔣翰禹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我想不外乎三個原因。

第一、錄像其實也就是在給德雲社做廣告,能夠最快、最大限度的提升德雲社的知名度。

第二、觀眾喜歡聽,每次現場聽完哈哈一樂就過去了。錄像以後可以反覆聽,認真仔細的品味相聲的樂趣。

第三、郭老闆自己肚子裡有貨,每回說的都不一樣。而且大多數包袱都是現掛,就算你錄像也摸不透他的套路。根本不用擔心被刨活,是足夠自信的表現。





搞笑無處不在


說錯了,郭德綱是鼓勵錄像錄音,但前提是你要放到網上,最好是貼吧論壇優酷這種大流量的網站,如果你沒有賬號,放QQ空間也行。如果你就是錄完拿回家自己聽,郭德綱也不會高興的。

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興起後,用手機FM聽相聲成為風潮,郭德綱的相聲仍然是最多最火的,因為基本都是觀眾粉絲幫著自主傳播。當然也有收費的高清版,以及喜馬拉雅的《郭論》,但免費並沒影響收費項目,各自都有受眾,但都一起給郭德綱宣傳。



而其他社團以青曲社為例,早年也是模仿德雲社,鼓勵觀眾錄音傳播,曾經在蜻蜓和喜馬拉雅等APP也可以聽得到,但苗阜實在急功近利,稍微有點名氣就開始割韭菜,另外也可能確實免費影響了賣票,如今已經全部強制下架,由官方發佈付費版了。

嘻哈包袱鋪和盧鑫玉浩等新人還是有免費資源,只是點擊率跟德雲社比差太遠。



而曹雲金這類則基本查不到資源,免費收費都很少。畢竟即使他的粉絲錄了願意上傳分享,但因為實在沒有點擊率,所以積極性就會下降,慢慢的就不願意錄了。

包括評書書場,比如王玥波的評書早年也是可以偷錄,但後來可能影響了賣票,如今已經不準錄了,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註定只能窩在小園子裡吃門票,發展不起來了。

天津那幫茶館就更不用說了,恨不得進門就把一切電子設備都擼乾淨,最怕的就是自己音容笑貌流傳到網上去,一怕影響賣票,二怕嘴欠惹麻煩。

郭德綱屬於活該火遍全國,因為意識太超前了,網絡時代分享經濟已經是主流,所以讓觀眾幫自己宣傳推廣,其實是很多藝人求之不得的事情。現在網絡上海量的郭德綱資源,如果德雲社要一勺燴收費,那是及其簡單的事情。而且優酷也有高清官錄版,但粉絲自己錄的也可以上傳分享。


我賣力氣演出,你幫我揚名傳播。

不是每個藝人都有這魄力,萬一傳播出去沒效果,那就真的自斷財路,而且小劇場口無遮攔,讓人揪小辮子也是這麼傳播的。所以郭德綱有超前意識,更加有膽識。

藝高人膽大天王老子也不怕

其他社團就是這麼被自己那點小利益蒙了心,在茶館門口貼著“禁止錄像”,而郭德綱還沒紅的時候,茶館門口貼的就是“禁止包袱不響”。


鹹魚茶館


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前身)的創辦初期, 沒有資金、沒有觀眾,演員們要站在大街上吆喝招攬生意,郭德綱回憶當時的往事嘆到:“最怕的就是沒人看,但凡有人能進來,我就有能耐留住他!”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年,整個社團入不敷出,郭德綱要靠著四處接其他的小活才能維持,甚至家底都被掏空。

2004年,一個人的出現,德雲社的狀況才開始逐漸改變。他叫康大鵬,是北京文藝廣播電臺的主持人,有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就是由他主持的。

這是一檔以傳統相聲為主的曲藝類節目,大鵬到處蒐集相聲錄音來播放,但畢竟資料有限,播著播著就不夠用了。

機緣巧合,這時候他接觸到了德雲社,並且被郭德綱成功“留住了”。

2004年10月份,大鵬第一次在電波中向觀眾推薦了德雲社。

慢慢的,德雲社這三個字在北京範圍內有了一些名氣,特別是喜愛傳統曲藝的觀眾,更是紛紛到現場買票觀看。

通過電臺免費讓觀眾聽相聲,然後“留住人”,再把觀眾拉倒劇場買票,德雲社首次嚐到了這種模式的甜頭。

但僅僅在北京範圍內的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

那個時候,我國網絡普遍提速,帶寬擴充,各大視頻網站開始冒頭。

有的觀眾覺得在劇場聽完不解渴,就帶著攝像設備在演出時把節目錄下來,回頭再傳到網上。

這下,全國的人都知道了德雲社。

郭德綱也踏住了互聯網的潮頭,對這樣的行為是鼓勵的。

我清晰記得,當時郭德綱在演出中曾說過:“錄像的可以錄啊,但是別擋著後邊的觀眾。”

從那時起,郭德綱就已經開始重視粉絲效應,他的目的並不單單只是混個臉熟,而是要打造德雲社這一品牌。

最早的相聲是沒有劇場和舞臺的,所以是不賣票的,行裡的話叫“撂地”。甚至在進入到茶館之後,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能憑觀眾的賞錢作為營收,說的好了,觀眾才會買賬。

如此情況,藝術的好壞,成為能否進賬收入的關鍵。

德雲社的模式是,通過電臺、網絡的傳播,讓觀眾先聽出好來,然後再入場買票,這和“撂地”有異曲同工之妙。

郭德綱的大實話中有一句:“曾記得早年間有那麼句古話,沒有君子不養藝人。”

他深刻地領會其中的道理,並且還能憑藉超強的業務能力“留住人”,好的節目,觀眾就會喜歡,自然也會去支持演員。

十多年來,德雲社的現場觀眾從幾人到幾十人,再到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票價也是越賣越高,重要的演出場次甚至被黃牛炒出天價。

全國已經有了數家德雲分社,整個團隊人數接近500人,不誇張的說,在民間藝術社團中已經可以排在第一位了。

現在的劇場演出,比如開心麻花、陳佩斯的大道以及其他所有話劇、舞臺劇的表演現場,都是不允許錄像的,但德雲社還是保留了這一傳統,無論是小劇場還是大型舞臺,都是可以在不影響演出的前提下進行拍攝。

不過隨著文化付費時代的到來,由於版權原因,現在的德雲社演出是不允許使用專業攝影、攝像器材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粉絲拍攝的視頻都是比較短的片段。

當然,如果是真的喜愛並支持德雲社,還是在視頻平臺充個會員比較好,音質和畫質都是專業且有保障的。


印記電影


郭德綱有足夠自信,即被人偷錄也沒事,因為他很多都是現掛,別人學不來。德雲社歡迎網友錄了以後在網絡上傳播,這樣對德雲社的發展很有利。

同行怕偷錄,而郭德綱只怕包袱不響

在很多的相聲小園子是禁止錄像的,他們生怕演員辛辛苦苦創作出來的包袱被別人偷錄,從而搶了飯碗。

但郭德綱不怕。德雲社從一開始就沒有禁止觀眾帶手機,他擔心的不是怕被偷錄,而是怕包袱不響。


與同行相比起來,郭德綱的格局更大,源於自信。郭德綱辛苦學藝那麼多年,早就練就了一身本領,他的現掛能力,別人根本學不來,錄了也沒用,最多自己看著笑一笑。

馬東曾經稱讚郭德綱的創作才能驚為天人,每次創作的時候,只是簡單列幾個綱要,和于謙對一下就上場了,全部都是現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郭德綱的相聲水平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隨便一個段子就是信手拈來,包括他平時跟人聊天,就好像在說相聲一樣,特別逗。長期以來已經成習慣了,讓人望其項背。

郭德綱說相聲節奏把握的很好,吐字清晰。非常連貫,好像是精心準備了很久一樣,實際上並非如此,很多都是臨時創作。

所以,郭德綱最擔心的不是被觀眾偷錄,而是現場沒有觀眾,或者包袱不響。德雲社最慘的時候,臺下只有一個觀眾,中間電話還響了,很尷尬。

郭德綱走紅以後,越來越多的觀眾被吸引過來,郭德綱賣力演出,他早期作品是很不錯的。

郭德綱歡迎網友通過網絡傳播德雲社的相聲

德雲社能迅速火起來,除了郭德綱自身的功夫之外,還有就是藉助了網絡平臺。

一開始,郭德綱的相聲是通過中央廣播電視臺的康大鵬的《開心茶館》傳播開來,後來迅速傳遍互聯網。尤其是自媒體出現以後,網上有關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相聲片段太多了,每時每刻都能刷出來,給了很多不能到現場看的觀眾機會。

德雲社一直處在上升期,每個演員在臺上表演的是非常用心的,包袱不斷,總能逗樂觀眾,很多人對他們越來越追捧了。

郭德綱清楚,德雲社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網絡的傳播,其中就包括那些喜歡錄視頻的觀眾。所以,他是非常歡迎觀眾拍德雲社的相聲,發到網上的。

郭德綱除了是一個實力很強的相聲演員之外,也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人。如果像其他同行那樣固步自封,不允許觀眾錄像,德雲社就不會發展這麼快,有網絡的宣傳,不費吹灰之力。

看了現場視頻以後,只會更加想去現場

郭德綱火了以後經常是一票難求,有很多人錄了他的視頻傳到網上,搶不到票的那些網友,看了以後,越發想買票去現場觀看,因為現場的氛圍實在是太好了。

他們也想當捧哏演員,大喊“退票”、“dei dei”,或者向相聲演員提問等等。德雲社有一個非常好的風格,就是臺上演員與臺下的觀眾互動很好,讓觀眾參與進來,真正感到快樂和放鬆。

現在德雲社的相聲在網上到處都能看到,但依然賣很高的價格,一票難求,只能說明,他們的相聲確實有魅力。


R娛記


說明郭老師心眼好!德雲社的藝術演出不都是為了掙錢!他想發揚光大傳統藝術!讓更多的人喜歡他們的表演!贊!贊!贊!


刺梅168801760


對我來說這太容易回答了,因為體制內講究一嗚驚人。他們跟不上時代,總想著創作專利然後上春晚。可現在是網絡時代,連春晚都靠發紅包挽救收視率。這個有效果,因為我們在家看著地方臺電視劇,等發紅包時趕快調到春晚。他們的相聲嚴重脫離他們所謂來源生活高於生活的所謂諷刺,在春晚上說教。都是成年人誰教誰啊?打個現實例子也是在頭條上看的某領導在我們浙江考察說過一句話:浙江人法不禁止即可為而他們是想要作為翻法律(後半句是編的差不多這意思)所以他們感覺落後。說遠了,德雲社是私企,需要推廣就這麼簡單,所以我愛聽他們的相聲而且希望能見到郭德綱,活的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