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那种看完一部很好看的小说或者剧,心里就会有很空落落的感觉啊?为什么?

Seveniny


有过。

之前小编上学的时候追过一部剧叫做《还珠格格》,对就是赵薇,林心如,周杰等一大批明星聚集的还珠格格

那时候的五一劳动节还是有七天假期的,我记得那个播放还珠格格的卫视每天喊得口号就是:五一七天闹,哪有心思睡大觉!也正是在那七天我追完了还珠格格第一部。

不说追完之后的失落把,其实追完之后就开学了,也没怎么失落。问题就出在追剧的途中,因为有一天是周日,当天播放还珠格格的档期换成了其他节目(这个节目只在周日播)因为连续追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放了其他的东西,当时觉得没啥意思就没看,然后觉得这一天很无趣,少了什么东西一样!那种感觉有点像老烟民突然戒烟的感觉差不多!心里刺挠的慌。

当时很小,也有点害怕,我怕万一还珠格格放完了 ,我整天这样咋办?不过后来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开学后便把之前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了,直到今天若不是刻意想起,都快忘记那种感觉了。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感觉,小编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追剧成为了一种习惯

就拿小编来说,每天追还珠格格成了一种习惯后,突然有一天没有按照既定的习惯去做,反而会觉得很别扭,一整天可能都会不舒服。心理预期的行为与现实产生的冲突或没有按照既定的预期发展人就会表现出焦虑的症状。

二、娱乐方式太少,生活不够充实

很好理解,之所以会失落,很大一部原因是寄托自己感情的影视剧完结后,自己不得不面对自己空荡无趣的现实来,在追剧的过程中我们随着主角感受了各种未曾有过的经历,而现实我们什么都无法实现时就会很失落,一时间难以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转换过来。如果自己的娱乐方式足够多的话,根本无暇去失落。

在这里小编给一些小建议可以缓解或避免这种情况:认清现实与影视作品,不要过分沉迷其中,其次追剧要保持理性,不要过度追剧,也要适当的放下出去走走散散心,抱着平和的心态去看剧。


没尾巴兔子


经常遇到看完一部小说或者几本书,心里感觉不是滋味,心里空荡荡的,或许是作者把书写的太好、太真实了,以至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作者,在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地方徘徊,出现!令人回味无穷,下面就给大家讲述这几本书值得一看,个人认为值得欣赏,值得收藏!

1、《浮躁》

贾平凹的这部《浮躁》,写了一条河,一条代表了生命的河,在这条河上,看到了一个时代,一个刚刚开始的时代,他把这条河写得非常的唯美,让人看了之后,总是会想起那个金狗与小水这对年轻的恋人,从这两个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乡村人应有的朴实。

体现了作者,浮躁中对朴实的一种向往,希望我们都能朴实,真实。

人傻点其实挺好,就是不能太有心机,太计较!太过于计较,自己活着也累!

2、《活着》

余华的这部《活着》尽管对多大多数来说,并不是很喜欢这部小说,主要还是这部小说所传递出来的那种价值观,大多数人是比较不认同,都是觉得,活着就应该为自己而活。不同人看,会有不同感受吧!

对我而言:人活着都是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都是身不由己,想为自己而活,然而不允许为自己而活,纠结的心理,无形的压力在脑海盘旋,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和坚持,看得出作者的无奈,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3、《受活》

《受活》是阎连科最为知名的小说,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想象力丰富,而且里面的情节,那也是非常的荒诞,可是在这种荒诞的背后,却是对于现实的控诉。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受活庄的地方,那里面的人,一个个都是天生残疾,视健全人为异类。从这一点上来说,那就十分的荒诞。后来这些残疾人,被一个县长召集起来,去到外面去赚钱,这个胆大的县长,还想去俄罗斯,买列宁的遗体,这当然是一个笑话。

当然最后这个故事,也在这个笑话中结束,读起来还是非常的有感触。

4、《生死疲劳》

个人认为,莫言最好的小说是这部《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体现了作者想象力极其丰富,而且把佛家六世轮回,表达的非常贴切。莫言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语言大师,在这部小说里,很多句子,那都是非常的惊艳,让人看了之后,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以上的四本书,都是来自作者生活体验所写。都有共同的体会:生活给人痛苦,快乐!而内心深处都向往着无拘无束。

是啊!人要是真能无拘无束的活着多好啊!

个人认为有种人,可以在这个世界无拘束的活着,就是没心没肺的活着!

然而大多数的人,不能够,因为我们太善良!


松下思妤


疫情居家,儿子学习,我看书。用三天时间再一次读完路遥先生的巜平凡的世界》,依然有第一次读完时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偶尔还有一种脱离现实的感觉。

巜平凡的世界》中,故事的背景环境、人物情节,带入感强,容易把自己置身其间,也容易把书中人物和现实人物进行对接,这就是一部好作品的魔力所在。给我这种感觉强烈的是书中人物田福军。

田福军,是一位很接地气、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好领导。

他出身农家,受过高等教育。不管是职务升降,还是岗位变迁,他心里都装着土地,装着老百姓的生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艰难的日子里,田福军爬坡过梁,上山下乡,进村入户,现场解决问题。“开仓放粮,一切后果我担着。”面对父老乡亲无食可吃,饿肚子,他不惜丢官而开仓放战备粮。

为解决一些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田福军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亮明身份,同挤公交车,体察市民生活、工作中的劳累和不便。

在黄原,田福军想方设法办好事,到北京“跑”铁路,搞建设,终于甩掉了贫困帽子,让黄原地区经济走在了全省前列。

任职省城,田福军亲力亲为,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抓起,制定奖惩细则。他事无巨细抓城市建设,抓文化建设,很快让省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建设蒸蒸日上。

田福军,是一位和蔼开明、尊重并爱护女儿的好父亲。

《平凡的世界》里,郝红梅的丈夫走了,李向前的双腿没有了,金波的藏族姑娘找不到了,孙少安的秀莲走了,孙少平失去了田晓霞,田福军失去了心爱的女儿。读者同样失去了心心念念的晓霞。

田福军赶忙走出会议室,来到隔壁电话间。 当他听完吴斌的电话后,话筒从手里滑落下来,“当啷”一声掉到了桌子上。他像死人一般僵在了电话间。 外面的雨在哗哗地下着,下着……

父爱如山。田福军是疼爱女儿的好父亲。他们讨论时事,探讨价值观。他没有用权力为女儿铺路,他修改女儿的新闻稿,分析女儿的中意男士,让女儿自己抉择,默默为女儿把关,懂得女儿的牵挂。

晓霞被洪水卷走牺牲,在女儿的日记中,田福军知道女儿爱着“掏炭的男人”少平,他没有门户之见,第一时间主动发电报通知少平,还把晓霞的爱情日记交给少平保管。两个都深深爱一个女孩的男人,只有默默地流泪。多么善解人意的父亲。

在我的心里,田福军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胸怀家国,令我感动,难以释怀。

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田福军式的“角色”。

感谢路遥先生巜平凡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赵旭666。希望喜欢我的原创文字。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传承文化。】


赵旭666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不同于诗歌的小说《长恨歌》又会引起读者怎样的共鸣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揭晓。

  一、《长恨歌》读后感800字

  人的一生有长有短,长则几十年上百年,短则几个月几年。无论我们的人生是长还是短,都没有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像《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当她还是一个懵懂少女的时候,她渴望被人关注,羡慕荧幕上的电影演员。然而,世事难料,当她朝这个梦想走去时,乱打误撞的遇到了程先生、蒋丽丽还有后来的李主任,从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总是在这样的渴望和不期而遇中被改写着,我们总是在计划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者我们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一颗当教师的种子,在此后的学习中不断的为这个梦想努力着,可是没有谁预料到在他即将成功的时候,从家中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面对这样的打击,他可能一蹶不振,从此过上了颓废的生活,也有可能奋发图强,当上了教育领导。他的人生可能因此发生大的逆转,他的未来更是变化无常的。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活着才变得有意义。苏秦之所以能成为赵国的相国,是因为他在秦国的外交失败,使其父母、妻子改变对他的看法,对其不理不睬,迫使他在愤怒下熟读姜太公的《阴符》,从而能游说于赵国,使赵国国君采纳他的意见,从而封他为相。如果牛顿没有偶然被落下的苹果砸到头,就不会引发一系列得联想,从而提出万有引力定论。无论是苏秦还是牛顿,面对各种变化,他们在此之前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成就。就像王琦瑶从没想过李主任会一去不返一样。然而,当他真的再也不能回来了,她就只得一个人面对剩下的人生了。

  每个人都不得不在变化无常的岁月中面对自己的人生,看见身边的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可是,并不是每一种人都适合这种变化无常的生活。当我们老了,只剩下女儿和回忆时,就没有谁期望这种变化再继续下去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经不起这种折腾了。王琦瑶就是在这种折腾中死去的。远离女儿的她,晚年照常与各种人打交道,参加各种聚会,最终在这不断的变化中不安稳的离去。

  二、读《长恨歌》有感

  苏童曾经说过,上海有三个奇女子,张爱玲,王安忆,安妮宝贝。

  早就忘记了他是怎么评价她们的,只觉得上海是出精致女子的地方,如张爱玲的清艳,安妮宝贝的冷艳。而王安忆,只读过《长恨歌》一部,四个字,繁华落尽。

  王琦瑶是王安忆的影子,三小姐一样的在人后独自美丽。她的美丽是安静的,不招摇的。爱和恨就算是至深,看来也是淡淡的,走到了深处,才知道浓烈。

  王安忆的笔像是古时女子手里的绣花针,那一针一线,绣的都是女儿家的心事,描的都是上海背街小巷里藏的凄婉。她写的王琦瑶,是那个时代上海所有在深闺里微笑,心却早就飞到繁华场上的女子,“她们是平易近人的美,有点谦虚地,却又有些做作的讨好”。初看过去那种笔触太过细腻,没有我喜欢的女作家的磅礴凌然,可是读到王琦瑶、萨沙、严师母、康明逊在房间里做糯米圆子、吃火锅的时候,猛然觉得,那种细腻居然可以引得人的心里生出波澜壮阔的共鸣来。

  她写,这热闹虽然不是鼎沸之状,却是贴了心的。那种生活像上海很多小家庭必要过的小小节日,很温情。然后我方知王安忆的细腻绝对不是无谓的卖弄,是每一个字里都可以拧出灵气来般的滴水通透。她极力去描写的那种生活,是旧上海年轻女子闺阁里的心事。

  王琦瑶的心事是什么呢?是爱吧,或是一种模模糊糊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生活。李主任,她等过很久的男人;康明逊,她曾经爱过却离她远去的男人;萨沙,瘦弱苍白暧昧的少年;程先生,唯一一朵在她生命里浓墨重彩地开过的花,也是无声地谢了。

  留下了的是些什么呢?一个叫薇薇的,她生命的延续,一场上海小姐的盛宴,那些断断续续的情。这样像花朵盛放后的寂静,是难以想象的。

  这书的故事是如灰色一样温柔,低调的,即使是高潮也是缓缓而来,找不到顶峰。王琦瑶的身世跌宕,看来却这么理所应当。为什么?为她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子?为她是个总也逃不出保护的女子?为她是个没有大智慧的女子?

  也许她与所有小家碧玉一样,带着含苞待放的味道。有点娇憨的,早就不再是当初无才便是德的女子,可即使表面上已经被解放,她们终归在等。于是当有人伸过手来,又恰巧到了花期,王琦瑶便跟了他走。我相信她不是骨子里轻浮放荡的女子,只是总遇不到对的人。如康明逊,程先生。

  有时想想,她若是像蒋丽莉一样让生命俗气地滑过,会不会就不容易感觉到疼,后知后觉地,过一生?可王琦瑶的心注定她是不能成为一个平凡女子的——她的心太重。该要记住的,不该记住的,都被一点一点地藏在心里。王琦瑶有点隐忍地生活着,带着一点对未来的迷茫。她记住了康明逊,李主任。然而程先生的情,她却最终未领——虽然只是差一点的事情。这种擦肩而过,让王琦瑶的幸福更像午夜一现的昙花,美丽当中是缓缓流过的凄凉。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他写的是绝代佳人杨玉环,用两个字形容这词最为妥贴,情殇。怕是王琦瑶在恨的,也是那样终而不得的爱。就算在旧上海她凭着美貌留下一席之地,曾像陈皇后般被金屋藏娇,最后也只留了爱丽斯的痛苦。若是都能忘了,王琦瑶不会恨,永远不会。

  应了那句绝美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爱煞了深藏的决绝。只是她王琦瑶不能免俗,无法做到忘却这些曾经滑过她生命的男人,只好将他们的记忆背负着,像背负着一个家一般地,不舍不弃。

  所以即便是那样的恨,也是隐着爱的。王琦瑶将自己的一生浸透在带点甜蜜的苦涩里,心甘情愿,算是种妥协吧。因为对她来说,此生的情事就像烟花一般,即使稍纵即逝,在心里依旧是不变的印记。

  三、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600字

  青灰色的弄堂,几缕袅袅的炊烟,一簇攀出墙外的夹竹桃,和偶尔停在青瓦上的白鸽子。。。。。。。在王安忆笔下缓缓地铺成一幅画,这是上海四十年的风情,浓郁却夹杂着小市民的辛酸,散发着樟脑丸的味道。可是她笔锋一转,是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生活。王琦瑶在这儿长大,度过她沉浮变幻的一生。

  其实我是很怜悯王琦瑶的,四十年前的她还是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她的世界只有从弄堂顶上的天空这么大,只能望见飞鸟飞过的痕迹。她总是习惯以高于同龄人的眼光打量这上海,决心过上另一种生活,其实她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女,对于这个世界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她只能故作纯熟地应对自如。周旋于名利场,她失去了与她无话不谈的密友,失去了深爱她的男人。感情丰富的她一次次被伤害,最终死于非命。有时候我想,如果当初王琦瑶没有参加那次电影的选角,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利扰乱她原本安宁的生活,也许她的一生不需要像柳絮般随风摇摆,会在弄堂里洗衣,做饭,安度余生。这是一个好的结局吗?

  可是四十年前的上海,处于变迁之际,日新月异的生活触动着每一个人。有千千万万的王琦瑶,渴望一夜成名,向往奢华的名利场。王琦瑶本来是幸运的,却也是不幸的。



戊边骑兵


分享如下:

《浮沉》

赛思中国的前台乔莉借助总裁秘书这块跳板成功转型为销售后,她一面承受着没有销售经验的压力,一面备受办公室政治的困扰。正困恼间,一个价值7亿的大单与她不期而遇。在这场没有流血却你死我活的搏杀中,她是一颗悲壮的棋子,又是一名无畏的勇士,她既可能一战成名,也可能沦为阵前的炮灰。。。。。

《中国式秘书》

千万不要小看每一个细节,它决定你到底能爬多高。有些人在秘书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直到头发掉光、牙齿全松、胡须皆白,也还是没能领悟十之一二,而黄一平仅仅在秘书岗位上做了十年,就已经将其中的潜规则烂熟于胸了。。。。。

《平凡的世界》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形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了,但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芥末中国版1


一个是阆苑仙葩:

先查查字典看看阆苑的解释:也称阆风苑、阆风之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帝王宫苑。

《红楼梦》是写四大家族的小说,不是《西游记》一样的神话故事,所以“阆苑”意思是帝王宫苑。

仙葩:第十七回中,对怡红院的西府海棠都有这样的描写:“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宝玉则补充说道:“此花红晕若施脂”,正是用丹砂来描绘海棠花的颜色。作者写《红楼梦》一贯的笔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前后照应的。给读者一个明了的公式:

主子 奴才=小姐 丫鬟=仙葩 翠缕=史湘云 翠缕,史湘云也恰恰是书中说的海棠花。

一个是阆苑仙葩说的就是海棠花史湘云。


红楼梦真神


在我心里这种看完后空落落的感觉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经常发生,也许我是个感性的人,会受剧情感染,但并不是每部小说、电影、电视剧都能感染我,让我看完后有骂娘冲动的更多,这里我主要讲让我有这种强烈感觉的三部电视剧及一部电影,它们分别是候勇主演的《大染坊》,陈宝国主演的《大宅门》,陈建斌主演的《乔家大院》以及马志翔(台湾艺人)主演的电影《赛德克巴莱》。

我之所以选择这四部来说,是因为通过这四部剧情所反映的民族气节,直指人的灵魂。通过剧情所表达的对民族工业、民间企业、民间商业以及民族抵抗等发生、发展、兴衰、无奈、国仇家恨,在时代背景烘托下用生命与鲜血来讴歌,来渲染,将民族感情推向高潮,使人在荡气回肠中垂泪、叹息并发自肺腑的感慨,这就是提问所说的“空落落的感觉”。以下我就分别简述一下我的这种感觉。

一、电视剧《大染坊》主要讲述了山东一个小乞丐陈六子一生的故事。从他涉足印染行业从小做大,一步一个脚印,虽大字不识几个却有勇有谋,知进退,特别是其对工作、感情专一,知人善任,对同行敬畏、虚怀若谷的精神以及善待手下,赏罚分明的经营手法和对国家、民族在危亡之际所焕发出的民族感情及爱国热情,表现出了民营企业家的担当,都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我摘抄几句剧中台词,就当回顾一下“空落落的感觉”。

1、最让我感慨的是国家太弱,个人太强,这样会吃亏的。——滕井跟三木分析陈寿亭

2、人强不如国强。——寿亭眼家驹学明祖对他说过的话

3、你说说,这是他娘的什么世道!什么玩意儿!老实人根本没法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非逼着你和他玩儿命。——寿亭对东初说的话。

4、这做买卖干工厂,就好比打麻将,只要你一天不金盆洗手——彻底不打麻将了,就不能说是输了赢了。什么事都得看得开,这钱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要是看得过重了,干起买卖来就顾虑重重,买卖也就干不好。——寿亭温和地给老吴讲买卖之道

5、潜台词:如果给我一个太平盛世,我能将大华开遍全中国。国家,是人生活动的最终平台,当这个平台倒塌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亦如流星逝去。能力、热血、才华、激情,抱负也仅是垂死者那惨白的面孔上,一缕悲凉而又不甘的笑容!——1937年济南沦陷陈寿亭吐血而亡。

二、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京城白家老号从清朝到民国再到解放所经历、演变的故事。通过白景琦张扬的个性,天马行空的行事风格以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女人感情纠葛,在大的背景下的成长过程,在陈宝国的演绎下,将他一生的快意恩仇,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守孝道、讲诚信、有德行,爱女人,有担当,特别是在民族大义、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明辨是非,对敌人宁死不屈,对国家慷慨奉献等等均表现出了民间企业最祟高的民族气节及爱国热情。剧情虽长,但却耐人回味,因顾虑本文篇幅,这里不再多做赘述。

三、电视剧《乔家大院》是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有感情,有家教,有生意上的起落,有人生的无奈悲歌,有对事业的执着,有对爱情的割舍,特别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乔致庸不顾众人反对,给朝廷捐银逃难的举措,以致慈禧太后解除了各地商号禁止汇兑官银的禁令,从而实现“汇通天下”的梦想,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陆玉菡去世,乔致庸和江雪瑛两个垂暮的老人,一生的恩怨情仇,在无语中冰释前嫌,谱写生命最后的挽歌,再加上谭晶演唱的主题歌《远情》的渲染 ,实在让人回味,那种“空落落”的感觉,让人无法释怀。

四、我首次看电影《赛德克巴莱》是在几年前的台湾,在看完电影后我去了故事的发源地阿里山内的雾社,领略并感受了那种震撼带给我的“空落落”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我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历史,看待文明与野蛮的对撞,从而更加清晰与悲壮。

《赛德克巴莱》主要讲述的是1895年中国割让台湾,日军占领台湾35年后,当地土着部落雾社的头目莫那鲁道集聚其他部落的人们共同反抗日军,最终被镇压战死的故事。

“如果你的文明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见识我们野蛮的骄傲!”

“那用什么换回这些年轻的生命?” “用骄傲!”

肉体可以被践踏,但对祖灵的信仰不能被磨灭,这就是属于他们的骄傲与尊严。

在日本人治下,那种日积月累的屈辱感,点点滴滴的压迫感,进亦死、退亦死的绝望感,催生了一场大反抗。莫那鲁道他们消灭了小股日本人,招来了重装备大部队和同族的皇协军的围刺,被迫退入山中。女人们为了让男人们有体力,更加义无反顾地战斗,全部选择自缢,画面悲壮。

小男孩们尚未成年,却和成年男人一样一往无前,300人对战上万日本兵,结局不问可知,太阳旗狂舞,彩虹桥坍塌,反抗者尽没,“雾社事件”作为拼死捍卫民族种姓的英雄史诗流传后世,最终只换得的是难以休止的仇恨以及永世的隔阂。


襄阳郭大侠


《白鹿原》看完了,看得时候心潮澎湃,但是等看完了以后总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依旧是意犹未尽。就像是结尾处二豆的呐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总是觉得应该一吐为快。近几年算是篇幅比较宏大的国产剧集了,本片带给人的从来都不是那种从一而终的感觉,即使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全程都然人有种跌宕起伏的体验。既然说到了二豆,那么就从二豆开始说起吧。每一部影视作品不管剧情是如何演绎,人们对于一部作品先入为主的总会是人物,是演员,是角色。而贯穿整部剧集的一个人物“二豆”无疑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这个原本是属于配角的小人物,却在不经意之间为大家奉献了几乎是教科书一般精湛的演技。甚至很多看了《白鹿原》的人都会认为二豆属于原型演员,或者说他实际中就是一个傻子。但是二豆的饰演者扬帆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演员。

本片的音乐全部由国宝级艺术家赵季平作曲。就如同我们之前欣赏《水浒传》,《大宅门》一样。音乐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这也算是一部史诗级的电视剧的标配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制作团队的诚意,以及对于好剧的执着。画面上也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尤其是那滚滚的麦浪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代入感,仿佛自己见证了白鹿原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看来这都是下了功夫的。不由得让人产生对于剧组的崇敬之情。

如果说国内的导演们可以这样对于自己的作品负责,演员本也不去辜负自己所饰演的角色的话,那么我们今年看到的诸如《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剧则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而是会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真切期待每一部好作品的问世。就像之前冯小刚导演说的那样,正是由于部分垃圾观众,才会有了那么多的垃圾作品。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也是有许许多多的真心希望看到好作品恶不是那么太垃圾的观众的。希望国内的导演们别让我们失望。


利歌说电影


泰国的一部剧《火之迷恋》。

剧中女主――小水,是个学霸极人物,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肤白貌美,也可妖娆妩媚。

她周旋在各种男人之间。

她明明可以依靠自己的才华,进入上流社会;明明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让自己有更好的选择,偏偏选择了一条最不耻的路。

剧的结尾,她想要来抗争她的不幸,摆脱不幸,可是却那么的渺茫,她太微不足道了,最后,在抗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alove素年锦时


《琅琊榜》

一开始的吸引

剧开头便是十二年前的梅岭,那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噩梦?狼烟遍地,战火四起。鲜血浸透了梅岭的雪,七万男儿,全军覆没。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不断下落的林殊。从此那个金陵中最耀眼的少年,永堕梅岭深渊,活下来的,是

身居琅琊榜首,执掌江湖第一大帮的江左盟主,也是那个背负血恨冤仇,覆手为雨翻云的麒麟才子——梅长苏。

噩梦惊醒,窗外远山成碧,云雾飘飘。他的内心却不能如此景一般纯澈,眼神里似乎透着坚定。整整谋划十二年,只为昭雪当年真相,还英魂一世清白,谋一个清明盛世的坚定。

当看到三十多集的时候,心里突然产生了很矛盾的想法:迫不及待地要接着看下去,同时却又舍不得继续看下去,因为看一集少一集,我真的不忍心看着这部剧离我而去!!!啊啊啊!!!

剧中的很多情节都很精致严谨,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打动了我,我都要退回去反反复复看好几遍,流泪的地方自不必多说,最后一集我都是在泪水和眼睛的胀涩中看完的。然后像傻子一样蹲下去抽噎半天

然后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苍白无趣与我无关了,林殊死了,他曾那么明亮、鲜活,一腔热血。觉得自己好像从那个世界一下子跌入到现在的世界,失落、空洞、乏力…汹涌而来。干什么都没有劲头没有兴致。

我知道自己看戏太深陷进去了,好苦恼,内心空空,我失恋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子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