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1


宅在家裡,你們一家在幹嘛?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全國人民培養成——實至名歸的宅爸、宅媽和宅娃娃。


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雖然都是足不出戶,每個人的體驗卻不盡相同:


有人表示,自己陷入“玩手機—吃飯—睡覺”的循環,週而復始,樂此不疲。


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有的人,半個月不出門,雖然也熬夜、賴床,但學會了製作蛋糕和奶茶,修煉出一門生活技藝。


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還有的人,則每天堅持學習英語、運動健身與閱讀書籍,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同樣都是宅在家裡,為什麼有的人,還在努力提升自我;


而有的人,卻只是打發了一段慵懶的假日時光?


因為,他們的獨處能力,有高低!


2


獨處能力,關乎自我成長!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獨處的藝術》中,寫道:


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


擁有獨處能力的人,在寂靜中,磨鍊本領,積蓄力量,醞釀一次又一次,潛力的突圍與爆發。


縱觀每個取得成就的優秀人才,其背後,幾乎都有一段與自我相處、奮力成長的漫漫時光。


比如,美國作家亨利·梭羅。


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哈佛大學畢業後,梭羅來到了瓦爾登湖畔,在這裡開始一個人的生活。


他搭起木屋,開荒種地,閱讀寫作,與自我對話,並將所思所想撰寫成文。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兩年零兩個月——從1845年7月,直到1847年9月。


在這段著名的獨處時光裡,梭羅寫下了舉世聞名的散文集:《瓦爾登湖》。


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中國人——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也有一段獨處的時光。


當記者採訪他,詢問取得成功的秘訣時,他說道:


我得謝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


小時候我因為孤獨,所以愛上了畫畫,對建築有了一種懵懂概念。


畢業後因為喜歡獨處,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很多設計靈感都源於那個時期。


獨處的時光裡,內心的聲音最為清晰,靈感奔湧著,跳躍著,來到這片精神上的寂靜之地。


可以說,沒有獨處能力,就沒有創造力。


3


會獨處的孩子,更優秀!


獨處能力如此重要,反觀在家庭教育中,它卻常常被父母們所忽視。


本次抗擊疫情期間,不少家庭“神獸”,沒法出門玩耍,見不到親戚朋友,不能逛商場… …


於是,紛紛在家大呼無聊,一會兒煩躁淘氣,一會兒上躥下跳,令父母頭疼不已。


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因此,作為家長,應當著重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幫助他們打造自足的精神世界。


畢竟,它關乎著孩子一生的自我成長。


未來,獨處能力,將會讓孩子在學業和事業上,如虎添翼:


有獨處能力的孩子,專注力更強。


節目《了不起的孩子》中,四歲女孩謝宛彤,獨處能力非常強。


她能夠堅持幾個小時,沉浸在拼圖世界中,以高度專注力,進行思考和辨別。


節目中,她花費三天時間,將五百塊拼圖各歸其位,完成了梵高的作品“星空”。


完成這幅巨型拼圖,並非易事,尤其是其中的黑色畫面,即使成年人也難以辨認。


謝宛彤不驕不躁,沉浸在精神世界裡,享受與自我的對話,獨立地思考,最終完成作品。


有獨處能力的孩子,幸福的能力更強。


紀錄片《零零後》,講述了幾個孩子,在十年間的成長軌跡。


其中,有個女孩,叫做一 一,非常喜歡獨處。


小時候,當大人們鼓勵她交朋友時,她說道:


我喜歡一個人玩,我覺得一個人玩挺好的。


中午吃飯時,一 一唱著歌,沉浸在自己的歌聲裡,小朋友吃完飯後,她開始享受自己的午餐。


十年後,初中二年級的一 一談及自己的生活,她認為:


自己既能享受交朋友的樂趣,也能沉浸在獨處的快樂,相比之下,更喜歡獨處。


她的聲音悅耳淡然,享受在獨處的世界中,她的內心充盈自在。


當所有的滿足,都可以通過自我實現,這種幸福力無疑是強悍的!


有獨處能力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智慧的領悟。


心理學上有一種課程,叫做“SOLO”,旨在幫助人們進行自我成長。


課程很簡單,即,讓人在“獨處”的環境中,阻隔所有的交流和溝通。


結果發現:課程後的人們,思維變得更加清晰、敏捷。


在SOLO的過程中,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思考與體驗,給人以智慧的啟發。


4


“宅”在家裡,讓孩子更優秀


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呢?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一個樂在其中的精神世界。


鋼琴、繪畫、書法、閱讀、寫作… …這些興趣愛好,都會給孩子創造一個精神世界。


沉浸其中,亦會樂在其中。


即使外面戰火紛飛,孩子也能從中感知到,發自內心的愉悅與充實。


1942年6月12日,猶太女孩安妮,收到了她的十三歲生日禮物:一個日記本。


為逃避納粹的迫害,安妮一家躲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倉庫裡,開啟了為期兩年、暗無天日的生活。


自1942年6月12日起,安妮開始寫日記,直到1944年8月1日。


後來,這本日記被髮行出版,就是著名的《安妮日記》。


家長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善於獨處。


好媽媽/爸爸,勝過好老師,再苦口婆心的說教,也比不過父母上陣,親自示範。


因此,想要培養一個能獨處的孩子,先要成為一名善於獨處的家長。


值得注意的是:從早到晚玩手機,沉溺於抖音、微信、追劇,這不叫有獨處能力。


真正的獨處,它關乎自我成長,無疑是能提升自我、有所增益的。


家長們回家後,可以收起手機,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學習英語,共享精神世界。


逐漸地,將共同的精神世界,分化成兩個獨立的個體,讓孩子慢慢學會與自我相處。


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時間,家長開啟勿擾模式


喜歡種植的孩子,家長可以開闢出一角泥土,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園丁;


或者,在陽臺上設置一個置物架,擺上孩子的花花草草。


喜歡閱讀的孩子,家長可以搭建一個專門的書架,讓孩子自己擺置歸類;


有了獨處的空間,孩子自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與此同時,家長不要輕易打擾、入侵,正如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


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因為,家長過度的干擾,往往會剝奪孩子自我探索和判斷的機會。


武漢封城第36天: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


若每個家長,都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這個世界可能有孤單的旅客,卻不再有孤獨的旅客。


因為,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充盈的、有趣的。


縱使外面大風大雨,孩子也自有一顆寧靜的心靈,他們樂在其中。


縱使身困兩室一廳,亦能神遊四海八荒。


怎麼會是一隻喊著無聊、上躥下跳的“神獸”呢?


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