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網絡教育時代是否提前到來?這個冬天的所見所想。


新冠疫情之下,網絡教育時代是否提前到來?這個冬天的所見所想。

這個冬天註定被銘記,不僅因為人們共同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還有一場覆蓋全國的網絡教育革命“實踐”。


這個冬天註定是要被歷史銘記的,面對新冠疫情,全國人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擴散,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大災大難面前,中華民族的捨己為人,顧全大局的優秀精神,我們國家的體制的制度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這些是我最近對比國外近期發展趨勢最大的感悟。當然那些一線的醫務人員是最可敬可愛的,在此我表達敬佩感激之情。除此之外,我認為這個冬天還值得被銘記的原因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革命正在不斷髮展,這個冬天,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網絡教育模式被推在了人們的面前,這是讓全國學生和家長看到了它的“面容”。網絡教育我們早已不陌生,而網絡教育時代是否提前到來了?

學校在網絡教育革新上的努力不夠,積極性不足。

網絡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只是時不時的出現在公眾面前,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因為各個方面的因素,似乎很難一下子轉變過來,儘管很多教育人士都意識到我們應該進行教育模式的革新。記得之前我關注過成都七中針對偏遠地區學校,通過同步網絡上課,給這些教師資源缺乏的孩子帶去了優質課堂內容,據說帶來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學。各個地方很多中學也似乎在進行這樣的學校間的合作嘗試。但都只是限於學校與學校的合作,同步課堂上課等內容。

校外機構在網絡教育革新上兩種模式:大眾授課與個性化學習。

相比於學校的努力嘗試,校外輔導機構在教育革新上的投入和力度是更大的,畢竟他們所受到的束縛要小的多,很多想法可以及時的嘗試和付出實踐。因為我有朋友在比較知名的校外輔導機構上課,所以時常能看到他們的一些比較新的授課模式,特別是網絡授課,網絡學習輔導的這塊。目前來說,網絡授課無外乎兩種模式,一種是線上直播課,也就是如今全國很多學校應對疫情而採取的方法,通過網絡社交平臺進行視頻授課;另一種是個性化網絡學習,這是一些機構堅持的模式,學生通過自己賬號信息進入提前設計的數據庫和分析算法,讓學生通過測試後,找到不會的知識點,然後智能助手會彈出相應的知識點視頻,或者在線老師進行一對一輔導。兩種模式各有優勢,第一種大眾授課模式,與線下上課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地點和人數不同了。其可以同時上線的人數理論上是沒有上限的。當然首先是硬件設備,服務器能夠跟得上,不然就會出現最近的某某釘崩了的情況。而第二種個性化學習模式,確實不同於傳統學校教育,更偏向於傳統的一對一輔導學習,他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性的學習輔導。但一般來說,這是要收費,而且相對技術成本要高點。

疫情期間,學校上課與校外輔導機構上課的效果對比。

這次疫情導致所有的學校不能正常開學上課,這對於孩子來說似乎是一個好消息,又可以放假了。但事與願違,一場學校與校外教育機構的較量正在激烈的進行,而這個主戰場就是這些待在家裡竊喜同學們。週中是學校老師的直播課,週末是課外輔導報班的直播課,我想它們的內心都是這樣一句話,“我太難了,什麼時候才能開學呀?”除了課程量增加,屏幕上老師們的表現也是精彩紛呈。網絡上時常可以看到各種學校老師第一次上直播課翻車的視頻,搞笑娛樂的同時,我們心中不禁對於學校教育模式落後的感嘆。相比之下,機構的老師則是乘機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各種免費直播課鋪天蓋地而來,某思,某方大型機構的廣告隨處可見,我在家看電視都能彈出一個免費直播課的廣告,點進去看,不僅有在線直播的,還有完整知識體系,裡面也有配套的視頻。總之,眼花繚亂,豐富多彩。從朋友那裡我也瞭解到,這背後是一場市場競爭的價格戰,聽說很多小的培訓機構都倒閉了。不能開展線下課,而網絡課又做不過大機構,別人還免費。家長要求退費,資金鍊就斷了。可以說是血肉橫飛也不為過呀。但從總體上看,雖然課外機構有內部的競爭壓力,但是從教學效果上,還是完勝學校的老師的。不管是哪種模式,至少老師的能力是有目共睹。

一場全國的教育革新實踐:網絡教育時代是否提前到來了?

隨著疫情被控制,各地很多行業也復工了,學校也即將迎來線下開學了。估計很多同學都渴望著這一天的到來。但是這一場參與範圍最廣,最徹底的一次全面網絡教育實踐的作用和意義需要我們審視。它意味著什麼?從中我們看到了什麼是可能的?什麼還存在阻力?個人有一下幾點觀點和各位交流,接受大家的批評。第一是這場網絡教育實踐是否可以預示著網絡教育時代的到來?它被此次疫情提前催生,可能很多地方還不成熟,比如學校老師的配套培訓就沒跟上,但是可以說,網絡教育技術已經趨向成熟了。小時候我們憧憬的未來學校,我們在家就可以上課的場景真真切切的出現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相比較學校,校外機構利用自己的優勢在網絡教育模式創新上發力,也逐漸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學研體系。這兩種模式應該是未來的兩大方向,大眾化和個性化是教育市場都需要的。同時經過激烈的市場淘汰,一些缺乏創新和技術的機構被拋棄,市場資源向創新能力強,技術過硬的機構傾斜,相信他們會進一步在網絡教育上發力,也為後來者敲了警鐘。任何行業,創新力都是第一驅動力。但僅僅通過校外機構來推進教育革新還遠遠不足。我們看到學校這個龐大的機構要在內部革新的阻力是多麼巨大,但是經過此次實踐,我相信網絡教育模式會進入國家戰略的視野。畢竟,教育公平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面臨的問題,我國也長期面臨這樣的問題,而網絡教育給教育公平帶來一種可能性。讓人們可以這樣來憧憬網絡教育時代,不管你生在何地,何種家庭,年齡多大,聰明與否,你都將在屏幕面前學習到任何你想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我想這一天不遠了,因為我們的技術已經可以達到,只是缺乏時機,而這次疫情或許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機會。正如古人所言,禍兮福所倚。「 原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