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禁止清明上山掃墓,而農村由於路口多,該怎麼防控?

粵東古邑人氏


現在我們暫時還沒有接到清明不準上山掃墓的通知,但隨著境外輸入病例的劇增,現在我們村的疫情防控又嚴格起來了,當專家說4月底可以摘口罩時,大家想在堅持一段就能過去了,但隨著國外疫情爆發,現在我們更不能鬆懈了,所以如果禁止掃墓的話,小農人一定會支持的,那麼農村路口多,該怎麼防控呢?下面我就說下我們這的防控方法。

一,建立懲罰機制

這個懲罰機制不是村委會或者個人就可以建立的,一切應急制度都是基於疫情特殊時期才會制定,疫情嚴格時期如果不聽勸說還私自外出的人都是被罰款而且拘留的,我們可以把這個方法搬到清明節防疫上來,在出現損失的情況下,相信就算在孝順的人也會遵守規定的,畢竟這個罰款是實實在在的罰,而且還會失去幾天自由,因此這個方法一定是第一位。

二,關於清明時節的防疫宣傳

這個宣傳的重點就是講解現在疫情的利害性以及現在疫情的大體走勢,很多農村人認為現在本地沒有確診病例就可以任意妄為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疫情現在基本是無處不在,如果我們大意,它就有可能捲土重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宣傳到位,讓村民瞭解疫情的真實情況,不要讓村民自欺欺人的感覺沒什麼事情。

三,村口設立健康碼

現在很多農村在解封之後都是隨意進出,很少有設立健康碼的,這個健康碼存在的意義就是可以記錄一個人的軌跡,一旦有確診病例,可以迅速找到密切接觸者,所以這個健康碼一定要及時的普及到農村的每一個人。

以上這三個方法就是一些個人建議,希望能夠幫到您解決問題,我家裡也有逝去的親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一定是遵守規定,畢竟我還有孩子還有活著的親人,如果為了逝去的人而損害活著的人,相信不管是誰都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布衣小農人


還有半個月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上山掃墓是一直以來的傳統習俗,之前因為以前的原因,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家鄉這裡都沒有讓去上墳掃墓,但是如今村裡的卡口都撤掉了,估計等到清明節的時候,就不會限制上山掃墓了。但是祭奠歸祭奠,卻不能隨意的上香燒紙,農村路口多,該如何防控是個問題。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難的,一般到清明節、五一、十月朝這幾個需要上山祭奠的節日時,村裡都會安排人員在村頭值班,檢查有沒有攜帶打火機,不允許燒紙點火,以免春季乾旱風大引發火災,不管路口多少,如果禁止上山掃墓的話,有專人值班看管,不允許進入,那麼就可以防控到位了。

不過話說回來,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沒有上墳祭拜,現在清明節了是我們傳統的節日,為什麼要禁止上山掃墓呢?雖然說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除,但只要大家做好防護措施,不聚堆,一家派一個人去祭奠一下先人,也是合情合理的。之所以有的地方不讓掃墓,可能也是考慮到疫情傳播的緣故吧,非常時期,大家確實是應該聽從統一的安排。



如果就要禁止掃墓,那一定要提前通過大喇叭廣播宣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大家講明形勢嚴峻,讓村民們配合工作,實在不行,村子裡邊可以安排村幹部幫村民們祭祀,我們村元宵節時就是這樣,鄉鎮統一採購的菊花和小燈籠,由村幹部代掃墓,將祭品放到墳前。儘管村子裡邊路口多,只要把通向墳墓的路口全部都安排人進行值守,就像疫情期間防控那樣,一般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我們當地沒有接到清明節不允許上墳掃墓的通知,只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雖然說允許掃墓,但是現在都提倡文明祭祀,在墳上獻束鮮花,表達一下追思之情就好了。至於燒紙“送錢”,上香祭拜就不要有了。



一品小十六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從古至今清明節就是一個色彩情緒濃郁的節日,在這個傳統的民風民俗中,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七絕·清明》膾炙人口,全詩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寫出了清明時節的文化傳統,也寫出了這個節日的特點,抒發了人們節日的思緒。那麼,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各地春節期間取消了各項民俗活動,那到了清明祭祀先祖也不得不取消。那麼,農村路口多,該如何才能做到禁止清明上山掃墓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一是農民要尊重疫情防控,二是要科學文明祭拜,改用其他方式祭拜緬懷先輩。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做好禁止村民上山祭拜的宣傳工作。

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前夕,各地農村的黨員幹部要做好清明節祭拜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同時,村幹部提前利用村委會廣播、手機微信、村莊微信群,以及宣傳車等形式,做好清明節禁止上山祭拜的輿論宣傳工作;要通過村微信群等方式,告訴在外的鄉親,暫時不要返回家鄉祭拜,這樣能有效地減少村民流動,防止疫情輸入性傳播,各地的村民要自覺遵守疫情防控管理規定,因此,做好宣傳引導教育工作,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第二,在村口設卡嚴禁村民上山祭掃。

今年4月4日是清明節,但現在的疫情防控工作還沒有全面結束。面對疫情,我們必須保持防控力度不減弱,各地農村在清明節前夕,就要在進山路口懸掛橫幅,設卡檢查,告誡村民暫停上山掃墓,各地在上山道路口、村口實行交通管制,嚴禁村民上山祭掃,或在村莊的祠堂、祖祠等村集體場所進行聚集性祭祀,或者進行其他的民俗活動;同時,嚴禁村民在村道路、山口等地方焚燒冥幣、紙錢等祭祀用品,或燃放鞭炮;對於發現有村民進行上山祭拜,村幹部應勸告引導,制止其行為;對於勸說不聽者,報告上級疫情防控部門進行懲處。各地村民必須認識到,保護好自身的健康,就是對家庭、對社會最大的負責,也是對先輩最好的告慰和緬懷。

第三,倡導村民採用文明方式祭拜。

現在農民的思想意識得到逐步提高,現在清明祭拜先祖的傳統方式雖不能進行,也不一定非要到公墓地祭掃,可採用家庭成員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等安全文明的方式緬懷先輩,農民要以實際行動支持當前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人人都要做文明之風的踐行者和傳播者;我們明白,現在雖不能到公墓親自祭掃,可待疫情解除後,到其他的時間段祭掃墓地,比如在亡日、週年紀念日,或到重陽節、冬至等節日時再祭掃,這也是很好的方式。

總之,在傳統節日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各地疫情防控還沒結束,國外疫情還在蔓延擴散,疫情輸入性風險依然嚴峻,因此集中祭掃活動,可能引發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發展,只有禁止清明節上山掃墓祭拜,有效減少交叉感染,才能有效保護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所以人人必須遵守這項規定,人人都要樹立起責任意識,這才是重中之重。祭拜先祖可改用其他方式進行,為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最後的努力!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新冠疫情原因,為了防止親友聚集一起扎堆祭祀活動,有些地方確實出臺了禁止到墳前燒紙等活動,如果僅從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對於一些家族觀念比較強,家族比較大的情況,禁止聚集祭祀活動,確實對疫情防控有好處,但是對於一些只是一家三兩口人去墳地掃掃墓也應該問題不大,但是既然上級有規定了,我們大家就應該遵守。

由於一直在村子裡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感覺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不好搞,每天的在村子裡四周各個路口上值守,要對每一個人進行登記、測溫、掃健康碼,還要填寫各種表格,確實很累。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按照每年的習俗,我們當地人都要到祖先的墳頭上燒點紙錢,擺上些水果,再打掃一下墓地周邊的雜草,表示一下對逝去先人們的哀思。

但是今年接到通知,清明節不能去祭祀了,這就給我們這些搞疫情防控的人帶來了工作壓力,主要是村子通往墳地的路口太多,封堵路口的人手不夠,再說了,有很多墳地距離村子都不遠,有些人可以從田地裡直接走過去,攔截難度大。

還有即使在路上堵著去上墳的人了,人家就1、2個人,人也不多,到墳地那一會就會來,根本就不存在聚集的事,這種情況如果放了,是違返規定,如果不放又不近人情,都是一個村子裡住,低頭不見抬頭見的。

雖是如此,但是“疫情就是命令”,為了早日根除疫情,我們還是不能考慮太多,堅決執行上級命令。經村委會研究決定,採取三項措施:

第一,通過村裡的大喇叭,從現在開始,每天進行禁止上墳燒紙等祭祀活動的通知,並講明厲害,宣傳到位。

第二,增加工作人員,把村裡的黨員、幹部、退伍軍人等集中起來,分成6個組,每組3人,把住4個道口,禁止所有祭祀的人出入。

第三,成立2個巡邏隊,每個隊3人,從4月1日開始,進行24小時輪班巡邏值守。

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可行?大家怎麼看?


三農廣訊


我們遼寧省在3月17號發出公告通知,在清明節,禁止一切掃墓活動,公墓屬於人員聚集的地方,如果都去參加掃墓,勢必造成交叉性感染,那樣會造成病毒來個反彈,會出現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有些農村人,受傳統的思想約束,他們也許不遵守這項通知規定,會冒著一定的風險,去公墓或者自家的墳地去掃墓,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管理,才能起到效果。

有的農村人他不看新聞,也不看手機,可能不知道這個通知的,清明那天他們會去農村的公墓,或者這家的墳塋地進行掃墓,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做出一點點的努力,在農村的各個路口,在農村墳塋地附近設關卡,勸說村民,們禁止到自家的墳塋地去掃墓,農村各個路口特別多,得增加人手,擴大關卡範圍,才能起到一定的成就。

再有就是由村幹部,完成這項任務,村幹部對農村的事情特別清楚,讓他們在農村用大喇叭做宣傳,通知今年禁止掃墓,可以在村口設關卡,不讓村民到外邊去掃墓,進行勸說的形式,告誡村民是今年清明,禁止到自己的墳地裡掃墓,這個辦法是行之有效的,畢竟每位村民,他們都聽當地村幹部的,這也能減少點出外去掃墓的農民。

就是有人通過別的渠道,他們也進不去公墓的,因為城市和農村,公墓都已經關閉,就是走到地方也得返回來,公墓這一片是不用想了,主要就是農村的墳塋地,這個是主要管控的地方,這就需要村幹部做工作了。


三農剛子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是後人祭祀祖先,表達對祖先的哀思之情,有利於凝聚家族關係,弘揚孝道文化。清明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有諸多的習俗,比如踏青、插柳、拔河等。在清明時節祭祀既是對祖先的緬懷和對孝道文化的傳承,也表達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詞表現的是古代社會人們在清明當天的精神狀態,如今清明當天悲傷的情緒在慢慢消減,新穎的祭祀和表達哀思的方式數量在增加。

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祭祀祖先是最大的事情,現在這種觀念非常淡薄了,網上祭祀、代祭祀各種新鮮花樣讓人眼花繚亂。清明節似乎成了一些人的負擔,今年清明節對部分人來說減少了不小壓力,有的省市出臺了禁止掃墓的規定,但並不是所有地區,具體要看當地的規定。清明節傳遞的本就是對親人的哀思和感恩,更多需要體驗的是後代子孫的誠意和小心,與其網上祭祀或者找人掃墓不如多關心尚在人世的人,比如父母和兄弟姊妹。

禁止清明上山掃墓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今年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各地的疫情嚴重程度不一樣,上山掃墓有可能會導致疫情的集中傳播;二是往年在清明祭掃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么蛾子,最多的就是掃墓導致山火,從而加大了消防部門的壓力。從全球疫情的發展趨勢來看,國內疫情基本都控制住了,新出現的感染病例均屬於國外輸入型,但是依然不能放鬆警惕,越是在最後,越是要守好最後的關卡。對普通百姓來說,如果當地的確有相關掃墓的規定,要堅定的支持相關部門決定。

農村地區的路況和地形複雜,且墳墓均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真的要禁止清明上山掃墓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相關部門有規定,也難以抵擋住人們祭祀祖先、表達哀思的心情。針對農村地區特殊的情況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強宣傳,基層組織走訪入戶告知相關信息,做好思想動員工作;二是重要地點設卡檢查,對部分群眾的掃墓行為進行引導;三是活用規定,減少參與掃墓的人數,避免大量人員聚集。不管有無不能掃墓的規定,都要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去掃墓,自身安全很重要。

清明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更是增強家族凝聚力和傳承孝道的重要渠道,傳統文化習俗不該在時代發展中被消磨殆盡。今年疫情影響,整個大的形勢特殊,但不能一刀切的全面禁止掃墓,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條件的掃墓目前看來完全是可行的。在掃墓過程中要加強兩個教育:一是加深對清明節的認識,引導孝道文化的傳承,增強文化核心競爭力;二是建立新時代的文化觀念,摒棄傳統的思想文化認識。對清明是否能正常掃墓要結合當地的疫情情況決定,有條件性的放開掃墓,引導符合新時代價值觀的掃墓行為形成。


老農民說事


我市禁止清明上山掃墓,而農村由於路口多,該怎麼防控?

疫情防控很重要,但是也得有人性化,畢竟清明祭掃是多年傳統,這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信仰。其實,在這之前,已經有傳聞,清明節掃墓怎麼辦,這個不但有人員流動,甚至是跨省流動,更有人員聚集,本著疫情防控需求,倡議文明掃墓,或者是新型祭掃方式,也符合新時代、新精神的價值。


就算沒有疫情原因,每到清明時節,各地都會倡導文明祭掃,鮮花代替焚紙,消除一些掃墓陋習。就像上圖一樣,掃墓變成了“正當理由放火”,對於環境危害較大。為了儘快全面打贏疫情防控戰,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你們市裡禁止上山掃墓,也是這個原因。就像上海一樣,推行“雲祭掃”活動,可以網絡祭掃、代客祭掃等,這本身也是一種嘗試,既能表達哀思又能移風易俗,還能避免流動和聚集。
對於你所提出的,如何防控農村祭掃,指尖覺得想要完全禁止,這個不太可能實現,至少不可能全國推行。儘量“疏導代替禁止”,不要用冷冰冰的“禁止”、“嚴禁”等詞彙,表達不夠人性化,畢竟禁止之後,怎麼解決祭掃的問題呢?不能只堵不疏,要為老百姓提供解決方案,比如提倡文明祭掃,提倡錯峰祭掃,不要集中性祭掃,在多個地方宣傳文明祭掃,宣傳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以此達到相同的效果。

本質上而言,疫情防控確實重要,很多農村幹部,好多天奔走在抗疫前線。現在到了清明時節,執行地方政策的同時,也要儘量考慮人性化的方法,結合地方特點開展宣傳活動。還是那句話,清明祭掃是傳統,想要全面禁止比較困難,以疏代堵效果更好。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指尖三農


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到了二十四節氣中國的清明節氣,清明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每年在清明節前後,人們都會回到家鄉掃墓祭拜來祭奠逝去的故人。今年比較特殊,在春節前一場疫情讓人們過了一個十分特殊的春節,雖然現在疫情有所緩解,但是為了避免疫情捲土重來,也為了倡導大家文明掃墓,一些地方已經禁止人們清明節上山掃墓,但是農村路口眾多,應該如何防控呢?

今天已經是是3月21日,還有十四天就迎來清明節氣,在農村有“早清明晚寒食“的說法,意思是從清明節的前十天開始,人們便可以掃墓祭拜,也就是說還有四天,人們就可以為逝者掃墓祭拜。雖然現在我國的疫情已經有所緩解,但是隨著海外疫情的發生,導致我國的輸入型病例越來越多,很多原本已經解封的地方又從新戒嚴了起來。每年的清明節都是人們回家祭祖聚會的日子,所以為了減少人員聚集,有些地區才會禁止人們在清明節上山掃墓。那麼在路口眾多的農村,應該如何防控呢?

為了防止人們在清明節上山掃墓,應該和春節期間防控疫情一樣,依然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對於尚未解封的村子,可以像春節期間一樣,每天向村民廣播清明節禁止上山掃墓的公告,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中,大家對於疫情都有了全面的認識,都知道病毒是藉助吐沫傳播,所以相信大家對於在清明節禁止上山掃墓的通知,大家也知道防控疫情的重要性。

對於已經解封的農村,除了在清明節前夕向村民通知禁止上山掃墓的通知以外,有必要時,還可以將上山掃墓的道路暫時封鎖,等到清明節結束後,再將道路從新解封。除此以外,還應設立懲罰機制,在清明節期間不聽勸告依然堅持上山掃墓的人,適情節嚴重罰款或拘留。

目前我國疫情雖然已經有所控制,但是現在疫情的情況,依然不從許大家有所鬆懈,畢竟現在海外疫情還在蔓延,防控疫情,除了需要醫務人員的努力之外,同樣需要國人的自覺,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疫情能早日得以控制。


悠悠鄉村路


我市禁止清明上山掃墓,而農村由於路口多,該怎麼防控?

題主當地城市出臺的禁止清明上山掃墓的措施,還是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



但是,我有點不理解,清明假期還有半個月,按照最低的14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的話,也是可以解封當地的呀,難道你們有預見性會有新增或者什麼滴?

防控疫情是好,為了我們健康著想,但是我們也不能這麼早就下這樣的禁令吧。這麼早給大家打預防針嗎?

清明節掃墓比春節還重要一些,當然,如果疫情真是有新增,然後又開始封城封村那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在接下來半個月沒有新增確診病例,還禁止清明掃墓你覺得合適嗎?



題主說了,農村路口多,怎麼防控?恕我直說,如果當地沒有采取封城封村通告,你想做好不準農民去山上掃墓還真有點難,不要說農民不講理,農民也是有黑白是非之分的。除非把農村用圍上圍起來,留一個路口進出,否則很難防控。

當然,如果疫情還在當地新增的話,我想農民也是會嚴格按照當地防疫措施的要求居家隔離的。

農民今年已經損失很大了,兩個月沒有收入,坐吃山空,如今農民心裡鴨梨很大,再不能受到無理的措施折騰了。清明是不是農民心理疏通的機會呢?我們等著看。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距離清明節也只有十幾天的時間了,從疫情爆發到現在,疫情依然沒有結束,不過在在我國疫情控制還是比較到位,現在本土新增感染已經降到零,主要防控對象是境外輸入病例。根據之前相關專家分析得出,我國目前98%的地方是屬於安全的區域,如果嚴格防守境外輸入性病例,那麼我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不過對於疫情的防控工作,我們依然還是不能輕視,最好還是不要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像清明節屬於我國最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我國是非常受重視的。清明節在我國有掃墓的習俗,也就是上山為已故的親人掃墓,以前掃墓要打爆竹,燒紙錢,燒香。不過現在掃墓很多地方是不能燒紙錢的,掃墓變得越來越簡單,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山火。


而今年我國清明期間也是建議大家不要去山上掃墓,畢竟人流一旦多了,風險還是比較高。因此有些村莊為了安全起見,很有可能會在清明期間封鎖村路,不讓外面的人員到山上去掃墓。雖然看上去不合理,但是這也是特殊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以防萬一。治癒題主說農村村路路口太多,不好防控,我覺得完全不是問題。

在春節期間,農村地區照樣是封鎖工作做的非常好,所以在清明期間我相信只要上級有命令,那麼下面的人就一定得服從,如果違反,那麼就等於犯法。不過在我國掃墓是大家對已故清人的一種緬懷,在這種特殊時期,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進行,即能保證安全,又能做到祭拜的目的。現在不是有網上祭拜,家中祭拜這種說法嗎?其實只要我們的心意到了就行,不一定要在這個時候上山,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