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介臺介王的成功率

作者:張河勇(浙江義烏市後宅街道下金村)

隨著蜂王老齡或病殘,產卵力每況愈下,原本強大的蜂群日趨衰弱。在蜜蜂養殖中,蜂農為了追趕花期,擴群或者穩產、高產,不能坐等蜂群衰弱進行自然交替,必須給蜂群介入優質王臺或新蜂王。但是,人為介臺和介王的成功率遠遠沒有自然交替王臺高,這是一個很讓蜂農糾結的問題。筆者經過近20年的留心觀察發現,很多介入王臺被咬毀和處女王被圍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現逐一列出,供蜂友們參考。

一、王臺質量問題

由於有些王臺築造的位置很特殊,如位置很低,王臺口正搭連、粘附著下框梁。在割王臺時,容易損傷王臺。也有很多是連體王臺,即兩個以上的王臺,如子彈匣似的緊緊並列築造。這種連體王臺,在採割和逐一分離過程中,蜂王很可能受損傷。由於損傷、破殘不明顯,常被蜂農忽視,誤認為是好臺介入蜂群,結果是被介入群工蜂損毀,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的措施是:儘量捨棄築造位置特殊的王臺(不便於採割的王臺),對於連體王臺儘量不單獨分離,可一併割下,一起介入,讓先出臺的處女王鬥殺剩餘王臺。當介入連體王臺,應及時加蜂王防逃器,以免出現意外分蜂現象。連體王臺介入到弱小蜂群,則不會發生先出房的處女王分蜂出逃現象。

還有王臺“太嫩”現象,因為同一群蜂的王臺,在築造時間上有很大差異,有的處女王出房,而有的王臺剛封蓋,甚至有的剛築造臺基、剛產上卵等。所以說有的臺口發暗,貌似老熟,但還稚嫩。若採割嫩臺,稍有震動或離群時間稍長,挨凍、受熱,極易造成王臺發育不良,甚至胎死臺內,糾正這種情況的措施是:筆頭要勤,做好日期記錄,耐心等待王臺老熟後採割介入,以防日期不準,不可用目測盲目採割。

二、介入群群勢過強

當介入群的群勢太強時,儘管介入的王臺很老熟,也經常被工蜂啃咬而不接受。有時別說介入的是王臺,哪怕介入的是處女王也不容易被接受,經常是介入的起初幾天,工蜂不追不咬處女王,貌似接受,但好景不長,到婚飛時就被圍殺。正確做法是:先把較大的蜂群拆分成幾個小群,過幾天待蜂群穩定後,再介入王臺或處女王。

三、介入群工蜂老齡

老齡工蜂對別群的氣味、開箱提脾、噪聲、震動等尤為敏感,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和攻擊性,介臺介王的成功率比普通蜂群要低很多。尤其是有的老齡工蜂已產卵的蜂群,更是讓很多蜂友哀嘆成功無望。糾正這種情況的方法是:先從別群調入1~2框卵蟲脾(但會有相當一部分卵蟲被遺棄),數日後,待老齡工蜂情緒稍有緩和,再介王、介臺。

如何提高介臺介王的成功率


四、季節、蜜源等因素

春季是介臺介王最佳時機,不但成功率高,而且育出的新王個體大,產卵率高。原因是春季氣溫適宜,百花齊放,蜜足粉多,營養充沛,敵害也少。而其他季節就沒那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尤其是蜜源枯竭的秋季。所以儘量在春季安排介臺育王工作。

然而,突發性失王、蜂王病殘總是在不宜育王的季節時有發生,蜂友們只能在不理想的季節育王,人為創造條件,儘量為蜂群遮陰降溫、驅逐捕殺敵害、補充儲蜜等,以便介臺介王成功。另外,還可給王臺加設保護罩,用細鐵絲在手指般粗的木棒上旋轉成一個“彈簧籠”,再捏成陀螺形,即底尖上口大,裝入王臺後再封住上口,夾於兩個巢框之間,這樣介入群的工蜂無法鑽入,咬殺介入王臺。待處女王出房後,緩緩放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