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父母應該再過分干涉兒子的生活嗎?

QQ網友21384995


其實不止是結婚後,只要孩子有獨立意識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後,父母都不應該對他的生活有過分的參與。

但是要和孩子多溝通,他現在生活學習狀態是怎樣的,有沒有遇到困擾,是否需要我們的幫助,這很重要。

在孩子需要困難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去責怪他,我們應該去鼓勵他,幫助他。可能對與某件事父母和孩子的觀點不同,但不能把我們的觀點強制附加給孩子,讓他必須得聽我們的,這樣會造成兩個極端:

1.孩子會有逆反心理,專門和父母唱反調,就是不聽,婚後老是過分參與的話會得到孩子另一半的反感,容易激化矛盾,要想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還是少參與他們的生活,畢竟是人家小兩口過日子,只要不是大是大非,只需要提個觀點就行了。

2.如果父母經常干涉的話,會造成孩子對父母唯命是從,父母說什麼都對,就算錯了,他也會去照做,沒有自己的做事思維。他可能會認為,如果我不按父母的要求做,我就對不起父母,這種心理只要他做違背父母的事,就會有很強的負罪感,這種孩子婚後還這樣的話,會有夫妻矛盾,生活不會幸福的。他的工作也不會很出色,因為他沒主意,怕做決定,人云亦云。

所以在孩子結婚後,做父母的最好對他們的生活做到全身而退,不要過分參與孩子的生活。


華語故事


孩子結婚後,父母不應該再過分干涉兒女的生活。或者說,孩子成年後,父母就不應該再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

一、父母控制慾強的原因歸結幾點:

1、父母常常認為孩子是“我”生的,就應該是“我”的“私有物品”,享受身為父母的優越感和權力,忽略了孩子是作為“人”的一個獨立的個體,別忘了,你只是給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掌控孩子的人生。

2、視孩子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傳宗接代思想嚴重,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要讓孩子去實現,殊不知,孩子是孩子,你是你,你們是不同的人,孩子有權利追求他自己的夢想,過他自己想過的生活。

3、凡是包辦能幹型父母,總覺得孩子這不會那不會,這不滿意那不滿意,對孩子缺乏足夠的信任,一切為孩子包辦,結果把孩子養成巨嬰,一輩子都無法“斷奶”。

4、自戀型父母,總是先把自己的自尊放到第一位,即使有的事做的不妥當也堅決不給孩子道歉,而且總是一副,“我是你老子,我說的就對,你跟我想法不一樣就是你的錯”,這樣的父母往往無視孩子作為人的尊嚴。

5、巨嬰依賴型父母,為了保護自己情感方面的脆弱,害怕被逐漸長大有主見的孩子“嫌棄”,一味拿父權母權控制孩子,壓制孩子。

二、控制慾強的父母與極力抗拒的孩子,往往都是兩敗俱傷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

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慾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隨著孩子長大,閱歷豐富,知識面拓寬,開始覺悟,千方百計想擺脫父母對自己帶來的影響。抗拒父母成了壓倒一切的情緒,無論父母做什麼建議都拒絕聽從,甚至專門和父母做對。

而父母這一方,看到孩子不成熟的表現更加擔心,於是也試圖努力施加更大的影響,試圖讓孩子重新回到小時候的聽話模式。

在這場大戰中,沒有贏家,甚至是兩敗俱傷。父母控制慾太強,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最終,孩子的情緒或者是決裂也同時會傷害到父母的情感。

三、學會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課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該斷奶時、蹣跚學步時、分房睡時,狠狠心,孩子始終要學會獨立。

報特長班時、考大學選擇專業時,放放手,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和愛好去安排孩子。

很喜歡北大才女趙婕曾寫過一段文字:“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經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終於聽到一個令人感動的答案:為了付出與欣賞。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父母有機會與他/她同行一段……”

權力的本質是控制,權力和控制的對立面,是愛與自由。換個方式去愛孩子!只要他/她健康、快樂,足矣……



小腳虎妞


不可以!我兒子今年30歲了,5年前留學回來,因為我打掃房間時動了他的東西和我大吵一架,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當時非常難受,不理解委屈。現在明白了:孩子成人了,他和你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處理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干預就是向你看齊,強行孩子向你一樣處理問題,就會爆發爭執和衝突!所以孩子成年後(無論結婚與否)要尊重他!


60後的我向往的生活


過分了肯定會影響夫妻之間感情的,不管是哪一方的父母,對方可能心裡都不會太舒服,如果覺得不妥,可以跟老公說一說,然後讓老公跟婆婆說,我是沒有跟公公婆婆住一起的,但是早上婆婆會來帶寶寶去他們住的地方,白天婆婆帶寶寶,晚上我們去婆婆家吃了飯就把寶寶一起帶回家我自己帶的,我婆婆早上來從來不敲門什麼的,不過我習慣了,只要自己兩個注意點就行,哈哈


敏敏19931225


你好,我是木棉話梧桐,很榮幸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個人認為結婚後父母可以適當干涉兒子的生活,而不是過分干涉。

首先,兒子既然已經結婚,有了另一半,那麼他們就應該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理財觀念,那麼,如果父母過度干涉兒子的婚後生活,就會引起不必要的矛盾,降低家庭幸福感。

其次,如果父母過分干涉兒子婚後生活,大事小事都要參與,時間久了就會引起婆媳矛盾,兒子會在父母與妻子中間很難做,這樣會影響兒子婚後幸福生活。

如果父母是適當的干涉兒子婚後生活,適當的幫一下,那麼兒媳婦也是會很感激婆婆的,這樣雙方的關係就會很好。





木棉話梧桐


我覺得結婚後父母不應該再過分干預兒子的生活,兒子成家後,他們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生活怎麼過,什麼樣的方式過那都是兒子和兒媳婦的事,我們做父母的如果非要去幹預他們,要求按我們希望的方式去生活,最後只會造成不歡而散的結局,他們過的不開心又反抗情緒,你也會覺得心累,所以保持適當距離,各自安好,父母一代跟兒子一樣的生活觀,消費觀各方面都會不一樣,沒必要非要要求別人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來


渲媽


這個婆婆不正常。

她太想霸著兒子了,既然如此幹嘛讓兒子結婚[捂臉]。兒子也是不成事,這樣的事只能他和他媽媽說,難道還要等兒媳婦說嗎?家庭的和諧需要有一個共同遵守的規則。

這個婆婆估計自己也知道不應該,就是做不到不去吧。她老伴呢?老伴的早飯不吃了嗎

沒有老伴的話,你們應該操心幫幫她了,這樣她有事忙,就顧不上你們了[捂臉]


向陽開002


結婚後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不跟父母住一起是最好的,可以跟父母住的近一點,可以相互有個照應,剛剛結婚的小夫妻想法還是比較簡單的,處於甜蜜期,這個時候估計也只有對方兩個人的小世界,慢慢時間久了過了甜蜜期,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就會成為最現實的東西,慢慢適應,慢慢成長。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干涉的太多不太好,如果婆媳關係能處理好還好,處理不好,老公就要做夾心餅乾了,如果婆媳之間出現矛盾,有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心結,婆婆可能會記恨媳婦,媳婦也會記恨婆婆,一個家庭如果是溫馨的,和氣的,婆媳關係一定是非常非常好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父母可以在大方向幫年輕人掌握好就行了,年輕一輩跟老一輩多多少少是有點代溝的,觀念的不同,所以在平時生活中難免會有摩擦,所以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太過干涉兒女的生活為好,自己也減少很多麻煩。

老年人多去享受一下生活,旅旅遊,跳跳廣場舞不挺好嘛[呲牙],兒孫自有兒孫福嘛!


肖小米Vlog


唉!難為你朋友的婆婆了,其實你朋友的婆婆沒有把你朋友當成外人,每天歡天喜地的任勞任怨的給你朋友做飯,是想讓兩個年輕人能吃點熱乎飯。!你朋友不知道感恩反而感覺她婆婆干涉了他們的生活……既然你朋友有這種想法那就直接告訴她婆婆,我想你朋友的婆婆也肯定會理解的。


用戶1914916853837


不應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