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是梟雄嗎?為什麼?

李煜說史


從一個無名的地痞紈絝成長為位高權重的魏國公,我覺得曹操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梟雄。那麼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曹操的梟雄成長之路有什麼可以值得稱讚的呢,我們從曹操的生平來看一下。

一.曹操的叛逆和愛讀書

據說曹操年輕時是個放蕩的紈絝子弟。也許曹操的紈絝不僅與他的氣質有關,還與他的家庭背景有關。

曹操出身官宦。他的祖父曹騰是皇帝身邊的一位親信。他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曹騰在皇宮中逐漸積累了力量。但在那個時代,豪族和宦官還有清流名士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調和的。因此,曹操雖然從小衣食無憂,但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他會受到諸多制約。他可能會用許多放蕩的行為來釋放內心的痛苦。

然而曹操並不希望一直就是這樣的情況,他非常渴望擺脫背景對於自己的牽絆。因此他希望能夠融入清流名士的圈子裡邊

當然很多名士對於曹操的出身也是不屑一顧的,出身宦官世家,但是並不甘願接受現實的束縛,也引起了當時許勳的關注,許勳是當時比較有名望的人物評論家,他給曹操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這個評價之下,曹操有機會通過推薦進入了官場。不過這也只是前面的下酒菜。

因為曹操知道改變命運要用實力說話,而實力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所以曹操一直比較愛讀書。最開始曹操做的是孝廉,而後升官到議郎,成為一個文員,這個職位需要精通史書才行,這一點說明曹操的文學功底和知識儲備是很不錯的。年輕時,他還寫有兩本書孫子注和兵書接要,這也為後期他帶兵奠定了基礎。包括在後來的打仗過程中,他把讀書這個愛好一直堅持了下去,不論身在何處寫詩讀書,從始至終沒有中斷,時刻都在為自己充電。

二. 曹操不服輸的精神

曹操成為梟雄,與他自身的不服輸是有很大關係的。

靈帝時期,曹操被靈帝任命為西園的部隊指揮官,被封為殿軍校尉,而袁紹是中軍校尉,因為袁紹當時是四世三公,背景好名望和地位在他之上。所以開始他是處於劣勢的,江湖地位很一般!在討伐董卓的時候,也是袁紹為首,當時董卓部隊很厲害,大家打不過,所以當時曹操提議打持久戰,把關中當做戰場困董卓在裡邊,但是沒人理會他的這個建議。當時都是小部隊投靠大部隊,曹操自己的人也很少,基本是黃巾軍投降的,還有自己當時招募的,就幾千人就敢闖蕩天下了,當時滎陽與董卓部隊作戰,身負重傷幾乎全軍覆沒,但是並沒有放棄繼續招募士卒。當時荀彧看好曹操從袁紹的軍營過來投奔他,這個荀彧在曹操早期為他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在前期曹操也是屢戰屢敗,但是屢敗屢戰,身上那種堅韌不拔,不服輸的精神,確實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的。

三.曹操的用人策略

一個人走的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的很遠。曹操前期打敗袁紹奠定江湖地位之後,他發現兵多將廣團隊做大,才能有更大的成就,所以曹操個人非常珍惜人才,對人謙虛,並且用人不看背景。

珍惜到什麼程度呢?我們都知道,陳琳當時寫了一篇討賊檄文,是為袁紹寫的。把曹操的所有壞事全部寫了一遍,能有多黑就多黑。後來袁紹戰敗,陳琳被抓住,曹操珍惜他的才華,沒有殺他最後還不計前嫌收入自己囊中。一個指著你鼻子罵你,而且罵人的話漫世界貼的人,一般人恐怕不能忍受,這也是曹操胸懷寬廣珍惜人才之處。

另外曹操這個用人者,對人非常的謙虛,當時有人給曹操提議,就像曹魏版的隆中對一樣,說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意思就是用天子威望去命令那些不聽話的人,重視農耕,和部隊軍士的培養。另外也有人說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很謙虛,兩種意見他沒有立刻否定誰的,也沒有立刻任用誰的,根據兩個人的建議,看當下情況而定。所以後期曹操可以劍指四方。

曹操看人哪怕是寒門,只要是貴子他都會給機會去培養,這也是他看不慣士族門閥制度,想改變的一個體現。當時郭嘉也是一個隱士,並沒有太大的名聲,但是荀彧推薦,曹操便去開發郭嘉的才華,後來對於曹操霸業來說郭嘉這個第一謀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曹操的一生,敢於打拼,不怕失敗,善於用人,活到老學到老,為奠定曹魏霸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評價這個人是不是梟雄,我們要站在公正的位置來看,曹操也犯過錯,但是他自身的閃光點是大於過失的。

我認為是一代梟雄無疑,您認為呢?


有李行天下


曹操絕不是一個奸詐罪惡之徒,相反還是一個傑出的人才,不論打仗與改革,他的人生態度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1,政治上的一些措施(懲辦豪強、唯才是舉)

他起用王修、滿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併,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所以袁紹雖兵多、錢多、糧多,終為曹所敗。曹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並非無據。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2,軍事上的措施(統一北方、治軍嚴整)

從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歷時17年,是曹魏的立國之戰,併為後來西晉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

3,經濟上的措施(施行屯田、興修水利、提倡廉潔)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曹操在世時大力興修水利設施並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鄉舒城建立的七門三堰一直到宋仁宗時還能每天澆灌兩萬頃良田。開源同時,曹操也非常注意節流,並以身作則,提倡廉潔。史書中稱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簡單地說,衣服沒有花裡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繡彩,帷帳屏風落滿補丁,床榻被褥“敗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糾正下,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潔勤儉自律。

4,建安風骨享譽文壇

說到曹操,最不能忽視的就是他的文學才能,主要表當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他的一些作品如《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被收錄到中學語文課本中,被人們廣為傳誦,讀過他作品的人都被他獨具一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圖片源自網絡)

所謂“梟雄”有“強橫而有野心、智勇雙全的人物”之意,曹操都具備了。



淺議輕談


曹操是梟雄。

一直以來,曹操的人設都倍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奸雄,唯我獨尊,燒殺擄掠,挾天子以令諸侯,很長一段時間,曹操都是奸詐的代名詞。

文化是一種藝術,歷史是一扇大門,不經意地走進去聆聽遠古的迴音壁,會覺得曹操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他明明是政治家,卻寫的一手好詩,他可以說,是一個大文豪。

他心狠手辣,卻愛才惜才,甚至重用被俘虜人,譬如:關羽,陳林等等。

他痛恨小人,討厭自以為是的人。

他更看不上軟弱無能,昏庸無道的皇帝。

他重親情,給家族裡的他們每人一個金飯碗。

他戎馬一生,馳騁疆場,揮灑任性,昂著高傲的頭顱讓後人評說。


雲中飄舞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句詩,此話雖是調侃,但也無形中暴露了曹操一個頗為奇葩的性格——他喜歡有夫之婦。這一點,不得不令人頗感意外。而縱觀曹操這一生,也曾與多位這種類型的女子糾纏不清。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進位魏王后,卞夫人進為王后,而其他所有妃嬪,則分為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五個等級。在曹操眾多夫人中,這種類型的女子到底有多少?陳壽沒有言明。但可以確定的是,起碼有幾十位的樣子。

曹操麾下25子,只有生下兒子的夫人,才有資格被史書所載;至於其他妃嬪,更是數不勝數。

而在這些女子之中,又數杜夫人與鄒氏這兩位最為出名。

先說說鄒氏。自從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之後,他便極其注重許都附近的防衛事宜。為鞏固自身統治,曹操決定攻打不遠處的割據勢力張繡。後者位於南陽郡的腹地宛城,屬於荊州地界的最北邊,這對當時的曹操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戰役進行的很是順利,張繡沒多做抵抗,便投降了曹操。人在勝利之後,便容易飄飄然,年輕時期的曹操也不例外。在宴會當中,他一言就看到了張繡叔叔張濟留下來的遺孀鄒氏,並當面要納其為妾。對此,張繡覺得倍感屈辱,在謀士賈詡的挑撥之下,他忽然殺了一個回馬槍,給予曹操以致命打擊。此戰,令曹操終身難忘。因為在宛城一戰中,其長子曹昂、侄曹安民、愛將典韋,皆歿於此役。

而向來英明善斷的曹操,卻因為一個寡婦跌了一個大跟頭,不得不令好事者“津津樂道”。

曹操有三個養子,分別是何晏、曹真與秦朗。除曹真以外,何晏與秦朗分別是尹氏與杜夫人的兒子。尹氏倒還好說,她是何進兒媳,何晏也是昔日的大將軍之孫,他們母子受到曹操寵愛,倒也是不足為奇。畢竟曹操年輕時,也是何進手下的小弟。

但秦朗與杜夫人這一對孤兒寡母,沒錢沒勢沒關係的,卻能受到曹操寵愛,便得益於杜夫人的美貌了。杜夫人到底有多美?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一向英雄的關羽,卻也對其念念不忘。

《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說:

“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這場桃色之爭,最終以曹操的出爾反爾作為結束。關羽心不自安,不久之後隨即出走,又再次返回到劉備麾下。這件事,在《華陽國志》、《獻帝紀》中都有記載,可見曹操好寡婦之名,可謂是板上釘釘了。

說到這,難免有人會問,曹操一生梟雄,為何會愛上寡婦呢?其實這就是曹操的聰明之處。

我們都知道,兩漢時期外戚干政現象屢見不鮮,幾乎成為了漢朝最頭疼的問題。曹操之所以迎娶寡婦,是覺得這些女子背後沒有勢力,不會造成外戚干政的結果。在曹操娶的這些寡婦中,有很多都是已經生子了的,而曹操對於這些“非親生”的兒子依舊視為己出,就是看出了他們背後無權無勢,沒有士族支持的特點。另外曹操對於本土豪強也打壓力度很大,結合曹操打壓外戚,這樣使得曹魏能將權力徹底掌握在手中。

除此之外,古代女子再嫁、改嫁乃至主動離婚,都是當時頗為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諸如劉備稱帝之後,所立的皇后吳氏,也是個寡婦;著名才女蔡文姬,曾經三嫁他人,依舊被世人稱頌其才。

事實上,這源自於兩漢社會對女子的包容地位。一方面,儒家剛剛確立,其封建道德倫理體系也只是初步形成,沒有對世人的禮制思想造成太深遠的影響;而另一方面,漢代經濟落後,女子與男子一樣,都是經濟體系中的主體,甚至尤有甚之。因為她們不僅會做農活,也是手工業的積極承擔者。比如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在回到家鄉後依舊以織布為生。

鑑於漢代婦女在社會活動與勞動中的突出力量,社會言論與朝廷法律都對其頗為包容。而女子再嫁、改嫁,則是當時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便是想要離婚,只要錯不在她們身上,官府也會應允。

在此背景之下,曹操的後宮中也難免有很多寡婦存在。“寡婦門前是非多”,儘管在後人看來,這有些不可思議,但在當時那種戰亂背景之下,迎娶寡婦也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另外還很能滿足曹操的征服慾望。

曹操平定外戚,打壓士族確實給曹魏帶來了諸多好處,然而任誰也不會想到這種措施反而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司馬懿之所以造反成功,除了他得到了魏國士族的支持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曹魏集團沒有足夠的外戚實力與之抗衡。

當時的魏帝年幼,曹家也只有曹爽一人支持大局,當幼帝曹芳與曹爽外出祭拜先帝時,司馬懿果斷髮動兵變,控制洛陽城。倘若城中還有足夠力量的外戚勢力,想必司馬懿也不敢以這種方式謀反了吧。

古代帝王權術講究平衡,原本曹爽與司馬懿形成平衡狀態,這對於曹魏而言自然是好事。然而曹爽是個庸才,他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一強一弱之下,只有兩項對點的平衡狀態很容易被打破,倘若加上外戚這一點,三者互相制衡抵制,這種平衡狀態是不是就穩固一些呢?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曹操以娶寡婦的方式打壓外戚不失為是一種高明手段,只不過是他將外戚打壓的太厲害罷了,導致日後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軍令如山


我認為曹操就是一代梟雄。因為他勇敢,他堅定,他越挫越勇。

首先我的觀點來自於書籍內容,所以多少會受到書籍的一些影響。

但是在讀的這一部分書當中,我感覺在亂世之中,曹操經歷了多次失敗,從當初的一無所有,到後來的“挾天子以令不臣”,曹操一直以來的目標或是抱負一直都沒有改變過,那就是讓天下恢復太平,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

曹操一直都有自己的主線任務,從曹操年輕時發現皇帝信任宦官,且天下被宦官攪得民不聊生,天下硝煙四起,百姓遭受苦難,所以曹操勇敢的站出來,打算殺死宦官之首“張讓”,雖然刺殺失敗,但是也讓他明白,天下和平非張讓一人之責,也不會隨著張讓的死去而恢復太平,所以曹操將目光看向了,中央朝廷想要進入中央朝廷,從內部開始整治。所以曹操在看透一切之後,開始了自己的當官之旅,但是旅途並不順利,但是曹操一直在堅持著,期間經歷過袁紹要立新帝,袁術自立為帝,但是曹操卻依舊沒有要稱帝的想法,只想著要還漢代太平而已。他中間經歷過信任之人的背叛,軍隊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的多次挫折,但是最後曹操還是在堅持著,雖然曹操在打仗期間犯過很多錯誤,但是主線一直從未發生過改變。

而且,曹操的才華很好,軍事,文學以及治國之道都不差,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文武全才的曹操他依舊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甚至自己的才華不足以達到立新帝的高度。這個從曹操一直未稱帝就可以看出來。雖然曹操後代稱帝為王,但是那是後事,不能與曹操相提並論,也不能淹沒曹操就是亂世梟雄的事實。

或許會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就是最大的野心,但是話說回來,曹操只不過是想要天下變的更好而已,不可不提的是曹操的努力換來了三國鼎力時代,但是三國時期雖然戰亂頻發,但是卻不再是天下混戰的狀態,百姓也過著亂世中的平安生活不是嗎?

所以我認為曹操就是亂世中的梟雄,他勇敢,他堅定,他越挫越勇,他可乘梟雄。





h塵


不是,應該是英雄。

曹操是最靠近終結東漢亂世的人。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完人。

政治: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

軍事:挾天子以令諸侯。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文學:開創建安文學。留下了許多名篇如《蒿里行》《觀滄海》

最後人們說他是梟雄,主要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但如果讀過三國志,就會明白誰是真正的英雄。說他篡漢,如果你走到那一步,無數只不同利益的手在推著你往前走,停下就是粉身碎骨。


用戶7003951053


曹操在歷史上確實是梟雄,悠醬超佩服他的,但也是個狠心的角兒,利用女子來實現自己的計謀。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官宦家庭。之前悠醬的文章中有寫到,曹操是“夏侯氏”之子。

在“四大名著”翻讀中發現,《三國演義》中的美人計實由曹操幕後策劃,與獻刀計互為連環。曹操在向董卓行刺獻刀之前,就已經在王允家的後花園邂逅了貂蟬。貂蟬是因為深深愛上英雄胚子曹操,所以才萬死不辭獻身美人計。奈何“三國”第一“痴情女”遭遇“三國”第一“負心郎”。

曹操沒有兌現當初英雄娶美人的承諾。

所謂美女配英雄,但凡三國時期的美女都與曹操都有關係。


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中的甄宓。說的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美女 大喬 小喬。都與他有著說不明道不清的關係!而從美人角度而言,曹操一定也是一個不錯的美男子。至少是一個眼光銳利,氣質高雅,有王者氣度的男人中的男人!


古今天下史悠悠


提起中國古代的皇帝和準皇帝們,魏武帝曹操絕對算是其中的出類拔萃者。如果說“雄才大略”這個詞語是對一個皇帝的最高讚美,那麼曹操絕對當得起這四個字。但是也有人認為曹操詭計多端,生性多疑:夢中殺人、割發代首取得民心、裝頭風騙叔父、望梅止渴等等都是詭計。先說曹操的“大略”。所謂“大略”,其實就是戰略眼光。曹操是一個極具長遠眼光的人。當初,漢獻帝四處奔逃,惶惶如喪家之犬,連頓飽飯都吃不上。袁紹等軍閥都沒把他當回事兒,避之唯恐不及。只有曹操聞訊後,立即前去迎接,把漢獻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盤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當然,曹操這麼做,並不是出於善良,而是因為他看到了漢獻帝這塊招牌的價值,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單單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曹操比鼠目寸光的袁紹之流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再說“雄才”。所謂“雄才”,就是具體做事的能力。曹操有粗有細,既能高瞻遠矚,又能注重細節,有本事解決一件具體的事情。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曹操小時候,他的叔父總是在曹父面前告狀,訴說曹操的頑劣。曹操知道後,就想治一治這位叔父。有一回,叔父來串門,曹操就當著叔父的面假裝中風。叔父大驚,立即去告訴曹操的父親。等曹父出來查看時,曹操說,沒有啊。從此之後,曹操的父親就不再相信那位叔父所說的話了。曹操多疑,害怕自己睡覺時被人暗殺。於是,他就謊稱自己睡夢中能殺人,讓別人不要在他睡覺時靠近他。別人將信將疑。有一回,曹操假裝睡著了,然後把被子踢到床下。身邊的侍從發現後,就過來給他蓋被子。曹操手起刀落,把侍從給殺了。從此之後,大家都相信曹操真的能在睡夢中殺人。

  曹操有一個非常喜歡的歌女。這個歌女有一條非常好的嗓子和別人無法企及的演唱技巧,總能把歌曲唱得婉轉動聽、扣人心絃。但這個歌女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恃才傲物、性格乖戾,總是把曹操惹得不高興。曹操喜歡她的歌聲,只好忍耐。後來實在忍無可忍,就想殺了她。

  於是曹操讓這個歌女當老師,給她找來一百多個歌女當學生,讓她傳授技藝。教習了一段時間後,曹操親自前來測驗,看歌女們的學習成績如何。當他聽到其中一位歌女的演唱完全可以替代老師後,他一刻也沒耽誤,立即把那個性格乖戾的歌女給殺了。

  更為典型更為被後世詬病的當屬曹操借頭這一典故。

  事情發生在曹操攻打袁術的時候,當時戰爭持續時間太久,軍隊糧草已經殆盡,糧官沒有辦法,只能請示曹操指令,曹操說可以先用小碗裝,以應一時之急。糧官卻說難免士兵抱怨,此法不是上策。曹操卻讓糧官放心,到時候他自然有辦法解決。果然,晚飯十分,每天打仗訓練的士兵看著小碗的飯,自然怨聲載道,說丞相欺騙眾人。這時候曹操將糧官招來,說軍心不穩,需要和他借一樣東西穩定軍心。

糧官奇怪,他能有什麼東西能讓軍心穩定,曹操指了指他的腦袋,說要借頭一用。糧官此時哪有不明白的,當下辯解自己根本無罪,一切都是按照命令辦事。曹操威逼利誘,說他也知道糧官無罪,但是糧官不死,士兵必然會造反,而糧官死後,曹操承諾會照顧糧官的家人。於是,糧官被立刻斬首示眾,曹操發告通知三軍,說糧官自己盜竊軍糧,卻用小碗盛飯,現在已經就地正法。就這樣,剛剛還怨聲載道的士兵就被平靜了下來。曹操行事不講正義,凡是為達到目的而做,可能這也是他為什麼被稱為奸雄的原因。但就歷史看,他的做法雖多有詬病,但有的時候也確實鼓舞了士氣,達到了預想不到的結果。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曹操的“雄才”雖然很大,可都是亦正亦邪的,令人望而生畏。所以,時人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應該說,這個評價還是很貼切的




玉潤萬古


曹操不算真梟雄,曹操出身宦官家庭,祖父是大太監曹騰,有很強的政治資本,和盤根錯節的人情關係,曹操本身很善權謀,在東漢末年戰亂紛爭時代,振臂一呼,他的同族們一起響應,成就一番事業順利成章的事,也算不上梟雄,他只是一個比較有出息的官二代,在創業之初已經有很厚的資本,這資本雖然比不上袁紹、袁術兄弟,但也能擠進十八路諸侯的行列,具有相當的勢力,加上本人自身的努力,竟然統一了北方,成為三國中勢力最強的國家。成就雖然客觀,但要評真正的梟雄還是差一點,三國真正的梟雄是劉備。

劉備在人們心中一直是老好人,仁義範,智謀有諸葛亮,打仗有關羽和張飛,他遇事就會哭哭啼啼,和梟雄沾不到邊,可是細想一下,劉備就是一賣草鞋的小販,號稱中山靖王之後,但是布衣之身,平頭百姓一個,居然一躍成為一國之君,這身份的轉變之大,只能感嘆亂世出梟雄,如果在和平年代,不出意外,劉備可能賣鞋賣到老,曹操依據朝廷有人好做官的原則,也會成為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大官。然而,他們遇到了戰亂紛爭的年代,讓兩個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交集的人,竟然成為競爭對手,平起平坐。

通過曹操和劉備背景的對比,可以得出曹操是一個比較有最為的官二代,劉備出身草根,白手起家,更顯梟雄本色。


饕餮中國


大家好很高興回你這個問題,曹操是梟雄也是英雄。

曹操在小說和戲劇中一直是個很奸詐的形象。有些人說曹操並不奸詐,是個雄才偉略的政治家,我覺得也不全對。曹操一定是奸詐的,不然如何在亂世中立足,並且最後做到挾天子令諸侯。但他肯定有雄才的一面,這兩種極端的氣質在曹操身上並存。

曹操奸詐的很“磊落”,敢於向皇權發出挑戰,把一個奸雄的形象做的派頭十足;但他也奸詐的很“節制”,終其一生距離帝位那麼近卻始終沒有碰觸,他是個精明的政治家,懂得什麼底線不能碰,懂得時機未到。漢朝已經呈現農耕文明很穩固的社會形態,這樣的社會有它穩固的倫理架構作支撐,曹操的所行卻偏偏打破這種平衡。一般來說,奸詐的人心胸都不怎麼開闊,但曹操又是個例外,他的《觀滄海》,氣勢恢宏,每一句都有吞天地之勢,他的身上又分明表現出文學家的氣魄。

魯迅說:「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歷史上的曹操與戲曲小說裡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應該還曹操以本來的歷史面目。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曹操是歷史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他能順應歷史潮流,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曹操出身低微,為當時的清流名教者所不齒。袁紹就公開罵他是「奸閹遺醜」。曹操自己也不無遺憾地說:「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但他並不因此而後退,而是堅決地與那些豪族集團進行角逐。這表現出他英雄中的一面。

毛澤東也對人說過:“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

如上所述曹操是梟雄也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