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是枭雄吗?为什么?

李煜说史


从一个无名的地痞纨绔成长为位高权重的魏国公,我觉得曹操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枭雄。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曹操的枭雄成长之路有什么可以值得称赞的呢,我们从曹操的生平来看一下。

一.曹操的叛逆和爱读书

据说曹操年轻时是个放荡的纨绔子弟。也许曹操的纨绔不仅与他的气质有关,还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

曹操出身官宦。他的祖父曹腾是皇帝身边的一位亲信。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曹腾在皇宫中逐渐积累了力量。但在那个时代,豪族和宦官还有清流名士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因此,曹操虽然从小衣食无忧,但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他会受到诸多制约。他可能会用许多放荡的行为来释放内心的痛苦。

然而曹操并不希望一直就是这样的情况,他非常渴望摆脱背景对于自己的牵绊。因此他希望能够融入清流名士的圈子里边

当然很多名士对于曹操的出身也是不屑一顾的,出身宦官世家,但是并不甘愿接受现实的束缚,也引起了当时许勋的关注,许勋是当时比较有名望的人物评论家,他给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这个评价之下,曹操有机会通过推荐进入了官场。不过这也只是前面的下酒菜。

因为曹操知道改变命运要用实力说话,而实力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曹操一直比较爱读书。最开始曹操做的是孝廉,而后升官到议郎,成为一个文员,这个职位需要精通史书才行,这一点说明曹操的文学功底和知识储备是很不错的。年轻时,他还写有两本书孙子注和兵书接要,这也为后期他带兵奠定了基础。包括在后来的打仗过程中,他把读书这个爱好一直坚持了下去,不论身在何处写诗读书,从始至终没有中断,时刻都在为自己充电。

二. 曹操不服输的精神

曹操成为枭雄,与他自身的不服输是有很大关系的。

灵帝时期,曹操被灵帝任命为西园的部队指挥官,被封为殿军校尉,而袁绍是中军校尉,因为袁绍当时是四世三公,背景好名望和地位在他之上。所以开始他是处于劣势的,江湖地位很一般!在讨伐董卓的时候,也是袁绍为首,当时董卓部队很厉害,大家打不过,所以当时曹操提议打持久战,把关中当做战场困董卓在里边,但是没人理会他的这个建议。当时都是小部队投靠大部队,曹操自己的人也很少,基本是黄巾军投降的,还有自己当时招募的,就几千人就敢闯荡天下了,当时荥阳与董卓部队作战,身负重伤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并没有放弃继续招募士卒。当时荀彧看好曹操从袁绍的军营过来投奔他,这个荀彧在曹操早期为他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前期曹操也是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身上那种坚韧不拔,不服输的精神,确实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的。

三.曹操的用人策略

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的很远。曹操前期打败袁绍奠定江湖地位之后,他发现兵多将广团队做大,才能有更大的成就,所以曹操个人非常珍惜人才,对人谦虚,并且用人不看背景。

珍惜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都知道,陈琳当时写了一篇讨贼檄文,是为袁绍写的。把曹操的所有坏事全部写了一遍,能有多黑就多黑。后来袁绍战败,陈琳被抓住,曹操珍惜他的才华,没有杀他最后还不计前嫌收入自己囊中。一个指着你鼻子骂你,而且骂人的话漫世界贴的人,一般人恐怕不能忍受,这也是曹操胸怀宽广珍惜人才之处。

另外曹操这个用人者,对人非常的谦虚,当时有人给曹操提议,就像曹魏版的隆中对一样,说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意思就是用天子威望去命令那些不听话的人,重视农耕,和部队军士的培养。另外也有人说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很谦虚,两种意见他没有立刻否定谁的,也没有立刻任用谁的,根据两个人的建议,看当下情况而定。所以后期曹操可以剑指四方。

曹操看人哪怕是寒门,只要是贵子他都会给机会去培养,这也是他看不惯士族门阀制度,想改变的一个体现。当时郭嘉也是一个隐士,并没有太大的名声,但是荀彧推荐,曹操便去开发郭嘉的才华,后来对于曹操霸业来说郭嘉这个第一谋士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曹操的一生,敢于打拼,不怕失败,善于用人,活到老学到老,为奠定曹魏霸业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评价这个人是不是枭雄,我们要站在公正的位置来看,曹操也犯过错,但是他自身的闪光点是大于过失的。

我认为是一代枭雄无疑,您认为呢?


有李行天下


曹操绝不是一个奸诈罪恶之徒,相反还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不论打仗与改革,他的人生态度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1,政治上的一些措施(惩办豪强、唯才是举)

他起用王修、满宠、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所以袁绍虽兵多、钱多、粮多,终为曹所败。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2,军事上的措施(统一北方、治军严整)

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他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

3,经济上的措施(施行屯田、兴修水利、提倡廉洁)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提倡廉洁。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

4,建安风骨享誉文坛

说到曹操,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他的文学才能,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他的一些作品如《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被收录到中学语文课本中,被人们广为传诵,读过他作品的人都被他独具一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图片源自网络)

所谓“枭雄”有“强横而有野心、智勇双全的人物”之意,曹操都具备了。



浅议轻谈


曹操是枭雄。

一直以来,曹操的人设都倍受争议。有人说,他是奸雄,唯我独尊,烧杀掳掠,挟天子以令诸侯,很长一段时间,曹操都是奸诈的代名词。

文化是一种艺术,历史是一扇大门,不经意地走进去聆听远古的回音壁,会觉得曹操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他明明是政治家,却写的一手好诗,他可以说,是一个大文豪。

他心狠手辣,却爱才惜才,甚至重用被俘虏人,譬如:关羽,陈林等等。

他痛恨小人,讨厌自以为是的人。

他更看不上软弱无能,昏庸无道的皇帝。

他重亲情,给家族里的他们每人一个金饭碗。

他戎马一生,驰骋疆场,挥洒任性,昂着高傲的头颅让后人评说。


云中飘舞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诗,此话虽是调侃,但也无形中暴露了曹操一个颇为奇葩的性格——他喜欢有夫之妇。这一点,不得不令人颇感意外。而纵观曹操这一生,也曾与多位这种类型的女子纠缠不清。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进位魏王后,卞夫人进为王后,而其他所有妃嫔,则分为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个等级。在曹操众多夫人中,这种类型的女子到底有多少?陈寿没有言明。但可以确定的是,起码有几十位的样子。

曹操麾下25子,只有生下儿子的夫人,才有资格被史书所载;至于其他妃嫔,更是数不胜数。

而在这些女子之中,又数杜夫人与邹氏这两位最为出名。

先说说邹氏。自从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之后,他便极其注重许都附近的防卫事宜。为巩固自身统治,曹操决定攻打不远处的割据势力张绣。后者位于南阳郡的腹地宛城,属于荆州地界的最北边,这对当时的曹操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战役进行的很是顺利,张绣没多做抵抗,便投降了曹操。人在胜利之后,便容易飘飘然,年轻时期的曹操也不例外。在宴会当中,他一言就看到了张绣叔叔张济留下来的遗孀邹氏,并当面要纳其为妾。对此,张绣觉得倍感屈辱,在谋士贾诩的挑拨之下,他忽然杀了一个回马枪,给予曹操以致命打击。此战,令曹操终身难忘。因为在宛城一战中,其长子曹昂、侄曹安民、爱将典韦,皆殁于此役。

而向来英明善断的曹操,却因为一个寡妇跌了一个大跟头,不得不令好事者“津津乐道”。

曹操有三个养子,分别是何晏、曹真与秦朗。除曹真以外,何晏与秦朗分别是尹氏与杜夫人的儿子。尹氏倒还好说,她是何进儿媳,何晏也是昔日的大将军之孙,他们母子受到曹操宠爱,倒也是不足为奇。毕竟曹操年轻时,也是何进手下的小弟。

但秦朗与杜夫人这一对孤儿寡母,没钱没势没关系的,却能受到曹操宠爱,便得益于杜夫人的美貌了。杜夫人到底有多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一向英雄的关羽,却也对其念念不忘。

《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说: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这场桃色之争,最终以曹操的出尔反尔作为结束。关羽心不自安,不久之后随即出走,又再次返回到刘备麾下。这件事,在《华阳国志》、《献帝纪》中都有记载,可见曹操好寡妇之名,可谓是板上钉钉了。

说到这,难免有人会问,曹操一生枭雄,为何会爱上寡妇呢?其实这就是曹操的聪明之处。

我们都知道,两汉时期外戚干政现象屡见不鲜,几乎成为了汉朝最头疼的问题。曹操之所以迎娶寡妇,是觉得这些女子背后没有势力,不会造成外戚干政的结果。在曹操娶的这些寡妇中,有很多都是已经生子了的,而曹操对于这些“非亲生”的儿子依旧视为己出,就是看出了他们背后无权无势,没有士族支持的特点。另外曹操对于本土豪强也打压力度很大,结合曹操打压外戚,这样使得曹魏能将权力彻底掌握在手中。

除此之外,古代女子再嫁、改嫁乃至主动离婚,都是当时颇为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诸如刘备称帝之后,所立的皇后吴氏,也是个寡妇;著名才女蔡文姬,曾经三嫁他人,依旧被世人称颂其才。

事实上,这源自于两汉社会对女子的包容地位。一方面,儒家刚刚确立,其封建道德伦理体系也只是初步形成,没有对世人的礼制思想造成太深远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汉代经济落后,女子与男子一样,都是经济体系中的主体,甚至尤有甚之。因为她们不仅会做农活,也是手工业的积极承担者。比如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在回到家乡后依旧以织布为生。

鉴于汉代妇女在社会活动与劳动中的突出力量,社会言论与朝廷法律都对其颇为包容。而女子再嫁、改嫁,则是当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便是想要离婚,只要错不在她们身上,官府也会应允。

在此背景之下,曹操的后宫中也难免有很多寡妇存在。“寡妇门前是非多”,尽管在后人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当时那种战乱背景之下,迎娶寡妇也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另外还很能满足曹操的征服欲望。

曹操平定外戚,打压士族确实给曹魏带来了诸多好处,然而任谁也不会想到这种措施反而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司马懿之所以造反成功,除了他得到了魏国士族的支持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曹魏集团没有足够的外戚实力与之抗衡。

当时的魏帝年幼,曹家也只有曹爽一人支持大局,当幼帝曹芳与曹爽外出祭拜先帝时,司马懿果断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城。倘若城中还有足够力量的外戚势力,想必司马懿也不敢以这种方式谋反了吧。

古代帝王权术讲究平衡,原本曹爽与司马懿形成平衡状态,这对于曹魏而言自然是好事。然而曹爽是个庸才,他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一强一弱之下,只有两项对点的平衡状态很容易被打破,倘若加上外戚这一点,三者互相制衡抵制,这种平衡状态是不是就稳固一些呢?

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曹操以娶寡妇的方式打压外戚不失为是一种高明手段,只不过是他将外戚打压的太厉害罢了,导致日后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军令如山


我认为曹操就是一代枭雄。因为他勇敢,他坚定,他越挫越勇。

首先我的观点来自于书籍内容,所以多少会受到书籍的一些影响。

但是在读的这一部分书当中,我感觉在乱世之中,曹操经历了多次失败,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后来的“挟天子以令不臣”,曹操一直以来的目标或是抱负一直都没有改变过,那就是让天下恢复太平,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曹操一直都有自己的主线任务,从曹操年轻时发现皇帝信任宦官,且天下被宦官搅得民不聊生,天下硝烟四起,百姓遭受苦难,所以曹操勇敢的站出来,打算杀死宦官之首“张让”,虽然刺杀失败,但是也让他明白,天下和平非张让一人之责,也不会随着张让的死去而恢复太平,所以曹操将目光看向了,中央朝廷想要进入中央朝廷,从内部开始整治。所以曹操在看透一切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当官之旅,但是旅途并不顺利,但是曹操一直在坚持着,期间经历过袁绍要立新帝,袁术自立为帝,但是曹操却依旧没有要称帝的想法,只想着要还汉代太平而已。他中间经历过信任之人的背叛,军队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的多次挫折,但是最后曹操还是在坚持着,虽然曹操在打仗期间犯过很多错误,但是主线一直从未发生过改变。

而且,曹操的才华很好,军事,文学以及治国之道都不差,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文武全才的曹操他依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的才华不足以达到立新帝的高度。这个从曹操一直未称帝就可以看出来。虽然曹操后代称帝为王,但是那是后事,不能与曹操相提并论,也不能淹没曹操就是乱世枭雄的事实。

或许会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就是最大的野心,但是话说回来,曹操只不过是想要天下变的更好而已,不可不提的是曹操的努力换来了三国鼎力时代,但是三国时期虽然战乱频发,但是却不再是天下混战的状态,百姓也过着乱世中的平安生活不是吗?

所以我认为曹操就是乱世中的枭雄,他勇敢,他坚定,他越挫越勇,他可乘枭雄。





h尘


不是,应该是英雄。

曹操是最靠近终结东汉乱世的人。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完人。

政治: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

军事: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文学:开创建安文学。留下了许多名篇如《蒿里行》《观沧海》

最后人们说他是枭雄,主要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但如果读过三国志,就会明白谁是真正的英雄。说他篡汉,如果你走到那一步,无数只不同利益的手在推着你往前走,停下就是粉身碎骨。


用户7003951053


曹操在历史上确实是枭雄,悠酱超佩服他的,但也是个狠心的角儿,利用女子来实现自己的计谋。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之前悠酱的文章中有写到,曹操是“夏侯氏”之子。

在“四大名著”翻读中发现,《三国演义》中的美人计实由曹操幕后策划,与献刀计互为连环。曹操在向董卓行刺献刀之前,就已经在王允家的后花园邂逅了貂蝉。貂蝉是因为深深爱上英雄胚子曹操,所以才万死不辞献身美人计。奈何“三国”第一“痴情女”遭遇“三国”第一“负心郎”。

曹操没有兑现当初英雄娶美人的承诺。

所谓美女配英雄,但凡三国时期的美女都与曹操都有关系。


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中的甄宓。说的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美女 大乔 小乔。都与他有着说不明道不清的关系!而从美人角度而言,曹操一定也是一个不错的美男子。至少是一个眼光锐利,气质高雅,有王者气度的男人中的男人!


古今天下史悠悠


提起中国古代的皇帝和准皇帝们,魏武帝曹操绝对算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如果说“雄才大略”这个词语是对一个皇帝的最高赞美,那么曹操绝对当得起这四个字。但是也有人认为曹操诡计多端,生性多疑:梦中杀人、割发代首取得民心、装头风骗叔父、望梅止渴等等都是诡计。先说曹操的“大略”。所谓“大略”,其实就是战略眼光。曹操是一个极具长远眼光的人。当初,汉献帝四处奔逃,惶惶如丧家之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袁绍等军阀都没把他当回事儿,避之唯恐不及。只有曹操闻讯后,立即前去迎接,把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盘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当然,曹操这么做,并不是出于善良,而是因为他看到了汉献帝这块招牌的价值,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单单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曹操比鼠目寸光的袁绍之流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再说“雄才”。所谓“雄才”,就是具体做事的能力。曹操有粗有细,既能高瞻远瞩,又能注重细节,有本事解决一件具体的事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曹操小时候,他的叔父总是在曹父面前告状,诉说曹操的顽劣。曹操知道后,就想治一治这位叔父。有一回,叔父来串门,曹操就当着叔父的面假装中风。叔父大惊,立即去告诉曹操的父亲。等曹父出来查看时,曹操说,没有啊。从此之后,曹操的父亲就不再相信那位叔父所说的话了。曹操多疑,害怕自己睡觉时被人暗杀。于是,他就谎称自己睡梦中能杀人,让别人不要在他睡觉时靠近他。别人将信将疑。有一回,曹操假装睡着了,然后把被子踢到床下。身边的侍从发现后,就过来给他盖被子。曹操手起刀落,把侍从给杀了。从此之后,大家都相信曹操真的能在睡梦中杀人。

  曹操有一个非常喜欢的歌女。这个歌女有一条非常好的嗓子和别人无法企及的演唱技巧,总能把歌曲唱得婉转动听、扣人心弦。但这个歌女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恃才傲物、性格乖戾,总是把曹操惹得不高兴。曹操喜欢她的歌声,只好忍耐。后来实在忍无可忍,就想杀了她。

  于是曹操让这个歌女当老师,给她找来一百多个歌女当学生,让她传授技艺。教习了一段时间后,曹操亲自前来测验,看歌女们的学习成绩如何。当他听到其中一位歌女的演唱完全可以替代老师后,他一刻也没耽误,立即把那个性格乖戾的歌女给杀了。

  更为典型更为被后世诟病的当属曹操借头这一典故。

  事情发生在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当时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军队粮草已经殆尽,粮官没有办法,只能请示曹操指令,曹操说可以先用小碗装,以应一时之急。粮官却说难免士兵抱怨,此法不是上策。曹操却让粮官放心,到时候他自然有办法解决。果然,晚饭十分,每天打仗训练的士兵看着小碗的饭,自然怨声载道,说丞相欺骗众人。这时候曹操将粮官招来,说军心不稳,需要和他借一样东西稳定军心。

粮官奇怪,他能有什么东西能让军心稳定,曹操指了指他的脑袋,说要借头一用。粮官此时哪有不明白的,当下辩解自己根本无罪,一切都是按照命令办事。曹操威逼利诱,说他也知道粮官无罪,但是粮官不死,士兵必然会造反,而粮官死后,曹操承诺会照顾粮官的家人。于是,粮官被立刻斩首示众,曹操发告通知三军,说粮官自己盗窃军粮,却用小碗盛饭,现在已经就地正法。就这样,刚刚还怨声载道的士兵就被平静了下来。曹操行事不讲正义,凡是为达到目的而做,可能这也是他为什么被称为奸雄的原因。但就历史看,他的做法虽多有诟病,但有的时候也确实鼓舞了士气,达到了预想不到的结果。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曹操的“雄才”虽然很大,可都是亦正亦邪的,令人望而生畏。所以,时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很贴切的




玉润万古


曹操不算真枭雄,曹操出身宦官家庭,祖父是大太监曹腾,有很强的政治资本,和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曹操本身很善权谋,在东汉末年战乱纷争时代,振臂一呼,他的同族们一起响应,成就一番事业顺利成章的事,也算不上枭雄,他只是一个比较有出息的官二代,在创业之初已经有很厚的资本,这资本虽然比不上袁绍、袁术兄弟,但也能挤进十八路诸侯的行列,具有相当的势力,加上本人自身的努力,竟然统一了北方,成为三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成就虽然客观,但要评真正的枭雄还是差一点,三国真正的枭雄是刘备。

刘备在人们心中一直是老好人,仁义范,智谋有诸葛亮,打仗有关羽和张飞,他遇事就会哭哭啼啼,和枭雄沾不到边,可是细想一下,刘备就是一卖草鞋的小贩,号称中山靖王之后,但是布衣之身,平头百姓一个,居然一跃成为一国之君,这身份的转变之大,只能感叹乱世出枭雄,如果在和平年代,不出意外,刘备可能卖鞋卖到老,曹操依据朝廷有人好做官的原则,也会成为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大官。然而,他们遇到了战乱纷争的年代,让两个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交集的人,竟然成为竞争对手,平起平坐。

通过曹操和刘备背景的对比,可以得出曹操是一个比较有最为的官二代,刘备出身草根,白手起家,更显枭雄本色。


饕餮中国


大家好很高兴回你这个问题,曹操是枭雄也是英雄。

曹操在小说和戏剧中一直是个很奸诈的形象。有些人说曹操并不奸诈,是个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我觉得也不全对。曹操一定是奸诈的,不然如何在乱世中立足,并且最后做到挟天子令诸侯。但他肯定有雄才的一面,这两种极端的气质在曹操身上并存。

曹操奸诈的很“磊落”,敢于向皇权发出挑战,把一个奸雄的形象做的派头十足;但他也奸诈的很“节制”,终其一生距离帝位那么近却始终没有碰触,他是个精明的政治家,懂得什么底线不能碰,懂得时机未到。汉朝已经呈现农耕文明很稳固的社会形态,这样的社会有它稳固的伦理架构作支撑,曹操的所行却偏偏打破这种平衡。一般来说,奸诈的人心胸都不怎么开阔,但曹操又是个例外,他的《观沧海》,气势恢宏,每一句都有吞天地之势,他的身上又分明表现出文学家的气魄。

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是历史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他能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曹操出身低微,为当时的清流名教者所不齿。袁绍就公开骂他是「奸阉遗丑」。曹操自己也不无遗憾地说:「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但他并不因此而后退,而是坚决地与那些豪族集团进行角逐。这表现出他英雄中的一面。

毛泽东也对人说过:“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

如上所述曹操是枭雄也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