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張作霖為什麼十分生氣?

rosedameiniu


你好,我是@學史小作坊,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張作霖聽說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大怒,有個人原因,也有從國家大體上考量,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清廷起源於東北,張作霖的勢力範圍也在東北,且自己現在是東北王。辛亥革命後,起義軍和清廷簽署協議,清帝退位,居住於紫禁城,民國每年向皇室支付款項,即《清室優待條例》,清廷雖然不甘心退出,但在現實面前沒有別的選擇,對於清廷來說:《清室優待條例》不僅保證了皇族的安全,也保住了榮華富貴,這種時局下,這是最好的選擇。對於革命黨而言:《清室優待條例》不僅可以避免清廷孤注一擲,拼命抵抗,而且順理成章的接受了清廷的政權,同時安撫了東北滿族遺民,維護了東北的局勢,這是雙方共贏的結果,可惜勝利的果實最後被袁世凱竊取。而馮玉祥頭腦發熱,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勢必激怒仍然效忠於清廷的東北遺老,擾亂東北秩序,不利於張作霖的控制管理。為了維護自己在東北的地位,張作霖不管出於何種心態,都必須站出來,力挺溥儀,爭取滿族遺民對自己的支持。

第二,日本對東北乃至整個中國虎視眈眈,急需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溥儀是最合適的人選。日俄戰爭後,日本加緊了對中國東北的管控,企圖以東北為跳板,繼而佔領中國。張作霖坐鎮東北,雖然前期依靠日本人的勢力發展壯大,但他在民族大義面前沒有一點馬虎,從日本撈好處是積極分子,為日本出力則是寸土不讓,日本人對張作霖是懷恨在心。考慮到張作霖在東北的身份,日本人只能咬碎牙往肚子裡咽。現在可好,溥儀從紫禁城被趕了出來,其身份絲毫不比張作霖的東北王差,日本定會藉此大動干戈,把溥儀培養成自己在東北的代理傀儡,不僅自己性命堪憂,整個中華民族都將暴漏在日本人的鐵騎之下。

第三,馮玉祥和張作霖合夥搞垮吳佩孚,今後將是競爭對手,馮玉祥在張作霖到來之前趕走溥儀,霸佔宮中財物,擴充自己實力。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吳佩孚任命馮玉祥為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受到張學良的賄賂,臨陣倒戈,發動北京政變,趕走溥儀並邀請孫中山北上,打亂了張作霖的部署,張作霖只好聯合段祺瑞施壓馮玉祥,北洋政府被張作霖和段祺瑞聯合控制。其實,從國家層面上看來,馮玉祥趕走溥儀,是非常錯誤的,為後來偽滿州國鋪設了條件,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安全,以至於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損失慘重。


學史小作坊


宣統皇帝被馮玉祥驅逐出皇宮後,張作霖確實非常生氣。不過張作霖並不是因為溥儀受欺負了而生氣。要搞清楚張作霖為何要為馮玉祥驅逐溥儀而勃然大怒,就要先搞清楚當時的歷史時代背景。


民國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這場大戰的交戰雙方,分別是張作霖統領的十五萬奉軍和由吳佩孚統領的二十萬直軍。

當時直軍的實力要強一點,奉軍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張作霖在出兵前,就提前拉攏了直系的重要將領馮玉祥,讓馮玉祥在關鍵時候倒戈一擊,與自己夾擊吳佩孚。

那麼,馮玉祥身為直系將領,為什麼會被對方的張作霖策反呢?這是因為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戰後,直系大哥曹錕因為當總統的問題跟直系的二當家吳佩孚起了矛盾。馮玉祥因為支持曹錕,被吳佩孚所嫉恨,把他整得很慘。

當時吳佩孚堅決反對大哥曹錕當總統,因為他認為與其把錢浪費在選總統上面,還不如利用這筆錢去買軍火,擴充武裝,為日後統一全國打基礎。但是曹錕堅決要當總統,於是吳佩孚和曹錕就鬧掰了。

後來吳佩孚一怒之下就回了洛陽大本營,讓曹錕很沒有面子。就在這個時候,原本只是直系邊緣人物的馮玉祥站了出來,他對曹錕大獻殷勤,為了能讓曹錕當選總統,他忙前忙後,大肆張羅,最終贏得了大哥曹錕對他的信任。

曹錕當選總統後,馮玉祥一飛登天,吳佩孚反倒很沒有面子了。為了這件事,吳佩孚和馮玉祥結了仇,身為直系二當家的吳佩孚沒少擠兌馮玉祥。

然而,馮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見吳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劃搞倒吳佩孚,然後連曹錕也一併搞倒,然後他當老大。

於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夕,馮玉祥就主動派人去聯絡張作霖,然後雙方一拍即合,為達成了聯合攻擊吳佩孚的計劃。



時間來到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瞅準了吳佩孚和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激戰時,臨陣倒戈,打開古北口關隘,放奉軍入關。然後馮玉祥為了搶奪勝利果實,連夜帶兵殺回了北京城,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當年被他捧上了總統寶座的曹錕。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軟禁總統曹錕的消息傳到前線後,吳佩孚大驚失色。他為了化被動為主動,就讓直軍主力繼續死守長城,他自己帶一支精銳殺回北京,想趁馮玉祥立足未穩,一舉擊敗他,穩住後方。

結果吳佩孚失算了,他部署在長城防線的直軍聽說吳佩孚“跑了”,瞬間軍心渙散,被奉軍打的丟盔棄甲。而吳佩孚在回援北京的路上也被馮玉祥所阻擋,未能回援北京。

最終,從山海關殺到的奉軍聯合北京的馮玉祥部隊南北夾擊,將吳佩孚在華北的十多萬主力全部消滅。此戰後,吳佩孚變成了光桿司令,只得隻身逃亡湖北。

吳佩孚敗亡後,看見死對頭覆滅的張作霖原本很高興,但是很快他就高興不起來了。



當時的情況一片混亂,直軍紛紛潰逃,北京和天津變成了三不管地帶。馮玉祥派兵趕在張作霖之前,大搶地盤,把河北和平津三地全部攬入了自己的手中。搶到地盤後,馮玉祥決心幹一件大事情。

到了11月5日,也就是吳佩孚兵敗逃亡後的第三天。馮玉祥讓部將鹿鍾麟帶兵,進宮把溥儀給趕出了紫禁城。

關於馮玉祥為什麼要驅逐溥儀,按照官方的說法:馮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驅逐溥儀是為了完成辛亥革命沒有趕走皇帝的遺憾,剷除了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

然而實際上,馮玉祥的動機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雖然馮玉祥近水樓臺先得月,搶先霸佔了北京。但是他的實力弱於張作霖,北京的實力派都不支持他,都在等張作霖進了北京後,向張作霖獻殷勤。這對於馮玉祥來說就尷尬了。


他如果不想在日後被張作霖欺負,就要趕在張作霖沒來之前,搶先發展自己的實力,讓北京人都支持他。然而,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從天津小站出來的北洋嫡系。別人不可能支持他。

於是馮玉祥就走了一個偏門,他進城之後給樹立了一個新形象:進城之前是軍閥馮玉祥,進城之後是革命者馮玉祥。然後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攏革命志士支持他。

既然自稱是革命者,那自然要幹一些激進的事情。否則那些真正的革命者憑什麼相信他是革命者?

那麼當時在北京城,幹什麼事情是最激進的事情呢?自然是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溥儀從紫禁城裡趕出去了咯。於是,溥儀小朋友就成了馮玉祥改頭換臉的犧牲品。

另外,馮玉祥當時缺軍費,他趕溥儀出宮的目的,也存在進宮收刮財寶,用紫禁城裡的財寶補貼軍費的嫌疑。(這一點並非空穴來風,後來馮玉祥的心腹鹿鍾麟也說過,如果不是靠變賣紫禁城財寶,國民軍也撐不到後來的北伐戰爭)

總之就是,馮玉祥靠驅逐溥儀,積攢了巨大的聲望,同時還弄到了軍費。



聽說馮玉祥驅逐了溥儀之後,張作霖當時就怒了。他之所以會勃然大怒,倒不是因為馮玉祥藉著剷除封建餘孽的名義,揹著他搶寶貝,吃獨食(張作霖不缺那點零花錢)。他真正動怒的原因,是他一直想利用溥儀,想把溥拉到自己一方。

那麼,張作霖為什麼要拉攏溥儀的呢?這說來可就話長了。

袁世凱死後,張作霖一直想當東北王。但是東北的滿蒙復辟勢力很大,經常在東北搞一些復辟運動,這些人的背後還有日本人的支持,讓張作霖很是苦惱。

於是張作霖便想到拉攏溥儀,希望藉助溥儀在滿蒙貴族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為自己奪取整個東北造勢。

為了討溥儀的歡心,張作霖平時沒少在他身上砸錢。比如民國八年,張作霖給溥儀的爸爸載灃匯了一筆鉅款,以資助溥儀的日常開銷。那時候正是紫禁城比較苦難的時期,開支全靠民國政府的施捨,或偷偷盜賣文物國寶度日。張作霖在這個時候資助溥儀,讓溥儀對他頓時起了好感。

之後張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張景惠進京巴結溥儀,又讓溥儀對他非常感激。當時民間甚至有傳聞,認為張作霖會支持溥儀在東北登基繼位,這讓張作霖在東北的滿蒙貴族眼裡,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後來張作霖好不容易佔領東四省,但是東北的形勢依然很嚴峻。滿清復辟勢力繼續在東北策劃獨立,日本人對此蠢蠢欲動,而這兩派人共同要拉攏的目標就是溥儀。(因為滿清復辟勢力得到溥儀,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搞復辟;日本人得到溥儀,也可以順理成章的扶持他,在東北扶持傀儡政權)

當時在張作霖的眼裡,溥儀就好比是東漢末年的漢獻帝。雖然只是個傀儡,但是不管誰得到了他,立馬在東北就有正統性。

因此,溥儀對於張作霖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棋子。張作霖需要穩住溥儀,向溥儀不斷的示好。最起碼的,不能讓溥儀跑到日本人那邊去。因為溥儀一旦被日本控制,那麼張作霖在東北的統治就有被顛覆威脅。

結果溥儀這麼重要的一顆棋子,卻被馮玉祥一腳給踢跑了。張作霖豈能不惱火?



事後,張作霖害怕溥儀被日本人控制,便派人跟馮玉祥交涉,讓他撤走駐紮在醇親王府外的軍隊。然後找人去跟溥儀疏通,表示這事是馮玉祥乾的,跟他沒關係,讓溥儀不要擔心。然而溥儀並不信任他,還是派人去日本使館,秘密接觸了日方代表。

當張作霖聽說溥儀溥儀潛往日本使館後,立馬慌了。他趕緊找人跟溥儀搭線,但前兩次都被拒絕,然而張作霖並沒有放棄(這種事情不能放棄),仍然要求面見。最後溥儀答應了,兩人約在天津曹園見了一面。這才讓張作霖大舒了一口氣。

到了見面的那一天,張作霖也不含糊,他走到溥儀面前,毫不猶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個響頭,然後畢恭畢敬的給溥儀行了一個大禮,就像前清官員給皇帝行的大禮一樣,很給溥儀面子。

隨後張作霖大罵馮玉祥,說馮玉祥是為了拿宮中的寶貝才趕溥儀出宮,而他張作霖是個十分留意維護國寶文物的人,他不光把奉天的宮廷維護得極好,並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庫全書也要弄去,贏得了溥儀對他誇讚。

然後,張作霖話題一轉,對溥儀直言說:皇上你不該在我帶兵到了北京之後,還往日本使館裡跑,我是有滿足力氣維護你的(張作霖要搞清楚溥儀為什麼要派人潛入日本大使館,他最擔心溥儀被日本人利用)。

溥儀聽後,連忙解釋說:說當時馮玉祥的軍隊還在,他是不得已才進日本使館的。

聽溥儀這麼一說,張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願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宮廷裡,只要有我在,怎樣都行。(主要還是為了控制住溥儀)

溥儀平時最愛聽這種奉承話,因此在張作霖這次表態後,他也就不再跟日本人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接觸。一直到孫殿英盜掘東陵之後,溥儀才又開始與日本接觸。



綜上所述,馮玉祥驅逐溥儀後,張作霖很是惱火。但他惱火的原因,並不是他關心溥儀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儀會被日本利用,成為日本的棋子,影響他在東北的統治。對於張作霖來說,他為了穩住溥儀,不僅砸了巨資,還每次都表現的很卑微,堂堂的東北王每次都要在遜位皇帝面前三拜九叩,他圖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能用最小的成本圈住溥儀,不讓溥儀跑到日本那邊去。

結果,革命者馮玉祥沽名釣譽,瞞著他把溥儀趕走了,讓他在溥儀面前很沒有面子。並且更關鍵的是,溥儀不知道去哪了,他也不知道溥儀在想什麼。想到這些,張作霖勃然大怒是輕的,沒有發兵跟馮玉祥火拼,就算好的了。

所以說,馮玉祥驅逐溥儀這件事,其實幹的很不理智。驅逐就驅逐嘛,不讓住皇宮,可以請他去住大牢,為什麼要放他走呢?


Mer86


二次直奉大戰,直奉兩軍對決的關鍵時刻,屬於直軍陣營的馮玉祥在背後狠狠地捅了直系吳佩孚一刀。

戰局由此扭轉,奉系張作霖大勝,直系吳佩孚敗北。

馮玉祥之所以又臨陣倒戈,一來因為他和吳佩孚積怨極深,藉機搞倒吳佩孚的算計早就在他心裡醞釀了;二來張作霖為收買他開出的條件極其誘人,啥條件呢?奉系只為報仇,事成後,奉系絕不入關,關內贏下的地盤全歸馮玉祥。

既洩私怨,又佔大便宜!有這樣的好事,倒戈老油條在背後當然要朝吳佩孚猛捅刀子。

然而,大戰勝負分定後,張作霖翻臉不認帳了。

在亂世梟雄看來,你姓馮的不過是收買來敲敲偏鼓的,一個變節之人哪有資格登堂入室。至於此前談妥的約定,更是不值一提。

在亂世梟雄的江湖規則中,任何城下之盟,事後都是可以撕毀,都是可以理直氣壯地不認賬的。

在這一點上,張作霖倒是深得孔子對盟約看法。

君子談到一定境界就是梟雄。當年,孔子從陳國來到蒲地,公孫氏正在蒲地叛亂。蒲人攔住孔子,開個了過路條件,如果你不去衛國,我們就給你放行。孔子二話沒說,立馬與蒲人訂立了盟約。

於是蒲人禮送孔子出東門。哪知道,孔子一出東門徑直就去了衛國。為此,子貢就問,難道盟約可以背叛嗎?言下之意,老師你也太小人了吧。

孔子對子貢洗腦道,要挾而定的盟約,老天是不會管的。

聖人如此,何況梟雄!

然而,雖然張作霖極度藐視外加強勢不認賬,馮玉祥還是近水樓臺,搶先霸佔了京城。

始一進城,馮玉祥激進無度、沽名釣譽的一面隨即就暴露了出來,他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清廷廢帝溥儀從紫禁城裡趕了出來。

趕溥儀出宮的條件在此有必要說一說。馮玉祥下令,此前籤的優待條件作廢,最關鍵一點,紫禁城裡的資產不能全歸溥儀所有,要分出公私來,屬於公的部分必須留下,屬於私的部分溥儀可以拿走。

但是,分出公私只給兩小時。

在別人的槍口下,還兩個小時,對溥儀來說,這實質上就剩簡單打打包,然後乖乖走人的份了。

對此,有社會經驗的一眼就能品出味來,馮玉祥此舉目的不單純,有搶奪紫禁城財產的嫌疑。

而這也正是張作霖對此勃然大怒的一個主要原因。

照張作霖的說法,剷除啥殘餘,姓馮的這就是明目張膽地偷東西。

除此之外,張作霖勃然大怒還有權力博弈下的深層次原因。

在張作霖的梟雄棋牌上,直奉大戰後,執中央政權牛耳的應該是他張大帥,馮玉祥此舉無疑是一種示威,一種造次。

果真認為京城就是你姓馮的私家地盤了,想怎麼來怎麼來!

要知道,優待溥儀是北洋政權的傳統,是北洋正統人物的共識。馮玉祥此舉不僅大大地壞了規矩,更給張作霖在今後的博弈中帶來了某種不確定因素。

看待溥儀,雖說談上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至少也是“困廢帝以穩天下”。草率地將溥儀掃地出門,你知道這廢帝會做出何種舉動?又有何種險惡勢力對這廢帝加以利用?

論政治智慧,張作霖遠在馮玉祥之上。

所以,張作霖大怒實在是因為,馮玉祥此舉不僅壞了他的權威,也壞了他的棋盤。

正因為如此,張作霖隨後提出要和溥儀見面。

關於亂世梟雄和清廷廢帝的見面,很精彩,也很值得說上一二。

1924年11月26日,張作霖派密使約溥儀私人老師莊士敦與張文治到帥府一敘。莊士敦立刻與溥儀商量,張大帥有請,溥儀想了想,讓莊士敦帶了兩樣東西交給張作霖:一張由溥儀親手簽名的相片,另一樣則是一隻鑲滿鑽石的黃玉戒指。

張作霖熱心接待了莊士敦,並獨自與之密談了數小時。當莊士敦把溥儀的禮品拿出來,送給張作霖時,張拿著那幀相片,打量好久並深思著。

最後決定:收下相片,退回戒指。

在與莊士敦密談的時候,張作霖彰顯了亂世梟雄的老奸巨猾。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到張作霖這裡得加上一句,見廢人要會說漂亮廢話。

張作霖告訴莊士敦,他有意協助皇上並收拾殘局。

聽到張作霖這句話,溥儀果然產生了天真的幻想。

給別人不用付任何成本的幻想,實乃最聰明的玩別人於股掌。

有了這個前奏,很快,張作霖跟溥儀見上面了。

這一歷史會面,張作霖依舊是拙中藏鋒。

一見面,亂世梟雄直接給溥儀來了個君臣跪拜禮,嘴裡還說,皇上好。

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但在廟堂博弈上,真梟雄是沒有膝蓋的。

堅硬如山的人終究要讓柔軟若水的人淹沒。

根溥儀後來自己回憶,“我在天津的七年間,拉攏過一切我想拉攏的軍閥,他們都給過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吳佩孚曾向我稱臣,張作霖向我磕過頭,段祺瑞主動地請我和他見過面。其中給過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攏最力,為時最長的則是奉系將領們。這是由張作霖向我磕頭開始的。”

注意兩個關鍵詞,幻想最大,拉攏最力。

站張作霖的角度,這何嘗不是一種吊著的雙贏。

然而,在表面的謙恭下,張作霖又是霸道的。

他向溥儀說了一句話,此話即是質問又是宣示實力——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為何你還要往日本使館跑?

透過這話其實是能看出張作霖心思的,置溥儀這個廢帝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不讓其他勢力染指利用是最好的。

更進一步說,溥儀只能為我所用,為我貼金,絕不能為他人所用,為他人貼金。

而像馮玉祥那樣在火候沒到的時候就打爛、扔掉泥菩薩實在太愚蠢——

聊到這裡可以為張大帥的勃然大怒做個小總結了——偏激如馮之輩,太醜陋、太愚蠢、太狼子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