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師的說教只能感動自己,學生不為所動,老師太難做了,你怎麼看?

數學大宇


現在轉變教學思路,以學為主,引導性教學為輔。用興趣,用項目等引導學生想辦法進行問題求解,求解過程需要學習一些東西,老師再進行針對性的或者系統化的教學,學生就有興趣有動力且能夠掌握了。


ancy媽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觸。

特別是當下,教師企圖再用苦口婆心的說教去改變學生,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你掏心掏肺給了學生,對一些學生而言,也未必能夠觸動他的心靈。

對一部分學生而言,沒有特別的體驗,沒有重要的經歷,沒有足以讓他感覺到危機和惶恐的壓力,他們是很難改變的。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內心沒有自我矯正,評判,期待和改變,教師就是磨破嘴唇,操碎了心作用也不大。



去年,我參加了九年級一個班的主題班會,真是感慨良多。

班主任老師把這個主題班會準備的特別的充分,設計的也十分的精彩。班會的主題是《青春的光輝》,班會上,有共唱班歌,有勵志宣誓,有激情演講,有談感想,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一席即興發言感人至深。

班主任的老師的公婆身患絕症正在住院,而自己竟然沒時間去到醫院探望一下。兩個孩子一個4歲,一個兩歲,由媽媽替自己照顧,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生身上。

班主任發言的過程中,多次哽咽,泣不成聲。班上的一部分孩子,特別是女生,被班主任的發言所感染趴在桌上抹眼淚。而班中那一部分所謂的後進生,卻目光呆滯茫然,毫無表情的看著班主任,沒有任何被觸動感動的跡象。

之後的一個禮拜,我和其他代課老師聊這次班會。老師們都說,感動和觸動只是一時的,過後就什麼感覺都沒有了。特別是對那部分不學習的同學來說,根本沒有任何作用,他們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聽一聽老師們的談論,這是一個多麼無奈的感嘆啊。

對於人民日報所評論:教師的說教只能感動自己,學生不為所動,老師太難做了。我本人深有體驗,深感認同。這個就是當下,特別是中學和大學真實的教育狀況。


教育探微


感動這個事從來都是被動的。和孩子講理,可以,但必須有方法,還要有基本家教的配合。家長從小要給孩子灌輸要善良,要講道理的思想。後期在教育孩子其他道德規範的時候才有據可依。我以前的一個學生被爸爸罵了,嚴重影響上課情緒。我問了一下具體情況。大概原因是孩子自以為被委屈了,覺得整個世界都不好了。雖然在我們成人看來覺得不是個事,但在孩子的角度就是很嚴重。我告訴她,她爸爸這樣老是罵她肯定是不對的,但是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她的每一天對自己來說都是新的,會犯錯確實正常,但問題是她的錯對爸爸來說不管是具體到某一個還是普遍的問題,做爸爸的也一樣是沒經驗的,爸爸只是一樣不知道怎麼去幫助她解決問題,不知道怎樣才能對她更好。爸爸和孩子其實一樣是委屈的。這個道理大概講了有二十分鐘。還好孩子把這個心結解了。這不是感動,這是理解。要想讓孩子明事理,靠被動的感動是有限的,必須要讓他們自己處於問題的各個角度上,以己推人才能看到問題的各個方面。但這個基礎是孩子本身的三觀要正。如果遇到從小不講理,永遠把自己放在首位的的孩子是沒用的。所以,家長一開始的教育很重要,是基礎。這個,老師無非代替。


海音15


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從個人專業和理解進行一下泛專業解讀,主要有以下幾點。

我大學本科畢業於教育學專業,本來是打算從事教育行業,但是因緣際會,讓我至今仍然還在其他行業奮鬥。但是我每每回憶起大學的崢嶸時光,歷史學科教授的話就回蕩在我的耳旁:教書不是像打針注射一樣,強制性地注入,而應該像吃藥一樣,外面的糖衣不會讓你本能的拒絕。

第一點,教育是要注意方法的,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循循善誘,而不是按照你所謂的方法強制灌入,說教只會是枯燥乏味的,味同嚼蠟又如何能讓你的學生讀懂你想要傳授的知識呢?反而易適得其反,最後你也累他也累罷了。

所以,我認為教育要有方法,甚至對於每個學生都可能用到不同的引導方法,如釣魚一樣,不同的魚需用到不同的餌和不同的鉤。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抖起十二分的精神和主動性,撥雲去霧,雲開月明。

第二點,教師要做到與時代接軌。如今社會變化日新月異,每天透過各種媒體報道,學生們都能掌握到來自各位大家解讀的知識以及無數野史、熱詞等等。如果老師們仍然保留生硬的課本知識,因循守舊,不懂創新和豐富,那麼你傳授的知識難以吸引注意,就算是學到了,掌握了,將來也容易忘記,難以實用。

同樣的知識,同樣的教材,為什麼有的老師總能讓學生樂此不疲地學習,而有的老師的課堂死氣沉沉,鼾聲四起呢?老師們或許也需要深思一下。

各位,你覺得呢?

個人意見,共賞共鑑。



小毅談PMP


我一直非常尊重老師,從小時候上學前班到技校畢業,後來我發現許多孩子對老師的信任也超乎尋常,只要是老師說的都對,總之上學聽老師的,工作聽領導的,看病必須聽醫生的…,老師的地位挺尷尬的,現在回頭看小學的老師,看中學的老師…,人生不同階段的老師總是在不同階段發揮著作用,這個看似接力棒,其實又不同於接力賽,小學老師自然不比中學,中學老師自然比不上大學老師,學生在一天天長大,學生就是接力棒,而老師只具備了各階段的水平…。

現在的學生不好管,不是學生不聽話,也不是老師的水平低,當今社會信息高度發達,只要打開手機你就可以瞭解世界各個角落,會上網就知道世界趣聞,我們的學生是接觸信最快的階層,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非常廣,思想非常活躍,特別到了中學階段老師的話已經不能感動學生了。孔子的話把人們感動了幾千年,諸葛亮的神算折服了多少豪傑,孫子兵法讓世界兵者跪拜…,但這些對今天的學生來說就是個智慧的符號,甚至還不及明星的感召…。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太多太廣了,老師真的難當了,現在恐怕只有幼師和小學老師可以左右學生的思想…。


思想的眼睛1



提起這個問題,我想起我帶的上一屆孩子現在上七年級。

其中有個孩子讓我印象尤其深刻。母親跟人跑了,父親去世多年,跟著患有帕金森綜合症的七十多歲的爺爺在家。學校考慮到孩子家境貧寒,每學期只繳教輔讀物費,生活費全免,還享受貧困生生活補助,只要一有資助,我們首先就是考慮這個孩子,老師們也經常給他送衣服和鞋子。按理說,這樣一個孩子應該特別珍惜學習機會。

但是,這個孩子卻不是我們想都那樣,經常不寫作業,還調皮搗蛋。於是,我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常把孩子叫到我面前給他講道理,告訴他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這些幫助他的人,懂得爺爺的辛苦……每次一交流,孩子就眼淚直流,我也跟著難過。

但是,難過之後,他依然不寫作業。於是,我就每週放學時提醒他,他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說:“劉老師,你放心,這周我一定把作業完成,我用我的性命擔保!”聽了孩子的話,我滿以為孩子會真的把作業完成。我甚至還給他姑姑聯繫,叫她提醒孩子完成作業。他姑姑則打電話問過孩子,而他也直接對他姑姑說作業完成了。


等到星期一開學時,一檢查作業,作業沒完成的孩子裡一定有他。剛開始時,我會繼續耐心做工作,後來發現我的說教對他不起一點作用。我就只是叫班幹部督促他在規定時間內寫完作業。我不能因為他一個孩子,影響其他孩子的學習。不過這個孩子還很聰明,小學畢業考試時各科都考得不錯。

儘管孩子已經上七年級了,但是我經常挺七年級老師說他不寫作業,特別懶惰。

不知道對於這樣的孩子該怎樣教育,也不知道我們的說教是不是沒有什麼讓人感動的地方,反正教這個孩子幾年,我就幾乎做了幾年的工作,在他一個人身上花的心血、慪的氣數都數不完。也許我還是缺乏了教育藝術吧!

看來人民日報的記者還很瞭解老師,對老師的無奈看得很清楚,老師難做,好老師更難做。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老師的說教要先感動自己,才可能感動學生。

今天我又對班上的同學進行了說教,看得出,他們並非不為所動,只是在學習的道路上,有些同學落下的太多,已經失去了追趕的信心和勇氣,或者聽著老師的鼓勵,內心也激起了奮進的浪花,只是落實到行動上,一時難以從學習中獲得快樂,併產生持繼的動力。但我依然鼓勵他們做起來,學起來,因為開卷有益。並準備像一個虔誠的修行者一樣,將我的體悟、我的理念不斷傳遞給他們,渡一渡那些有緣人。

說教一:多年前給北京工程師的差評

2004年,我們家以近六千元的價格,購買了第一臺聯想鋒行遊戲電腦。這個配置在當時還是很NICE的。電腦買回來,工作人員已為我們裝好了系統及應用軟件,愛人又裝上大型遊戲“孤島驚魂”,高興地玩起來。打開遊戲,畫面清晰,景緻優美,手指在鍵盤、鼠標上起落,人彷彿就置身於場景中,真的是太震撼了!

後來,基於某種原因,使用“一鍵恢復”,重裝系統,再打開遊戲時,原來美麗的畫面變成了霧濛濛的樣子。電腦有毛病?那時關於電腦,我們基本一無所知。打售後電話,諮詢服務人員,對方說沒碰到過這情況,並把這個問題反饋給北京的工程師。北京的電腦工程師打電話給我們,說“下載一個新的顯卡驅動試試”。我們一聽就蒙了,那時學校和家裡都還沒有上網,還不知上網是怎樣的,就更別說“下載”“顯卡驅動”為何事何物了。我們花了那麼多錢買的電腦,出了問題你們不來解決,讓我們自己如何如何,要是我們會解決,還用得著你們啊!生氣之餘,給了北京的工程師一個“差評”。

再後來,愛人訂《電腦報》,買來與電腦有關的書籍學習,對電腦知識瞭解得越來越多。猛然有一次,在解決一個類似問題時,想起北京工程師的話,方悟到,人家說得很對。並感慨,認為人家敷衍客戶,給了一個“差評”,其實是自己無知啊!

結論:不學習,不但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還可能誤解、冤枉別人。

說教二:越是富裕、進步的家庭越重視教育,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越意識不到知識的力量。

我們學的《詠雪》,那是東晉時的故事,那時的大戶人家,就重視孩子教育。“寒雪日內集”,不是玩遊戲,不是扯閒篇兒,而是“講論文義”。封建社會里一直講“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大戶人家,從來都沒忽視過對女孩的培養。所以謝道韞能說出“未若柳絮因風起”的佳句來。

今天我們學的《你是人間四月天》,作者林徽因,詩人,建築學家,留學英國,曾與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新月詩人徐志摩相戀,丈夫是梁啟超的兒子,其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別說民國時期,就是現在,我們周圍留學的又有多少呢?

越是經濟富裕、思想進步的家庭,就越重視教育,他們的孩子也會更加優秀。相反,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人們越慵懶,意識不到知識的力量。一代一代的窮人,也越難超越自己的階層。

結論:老師說教時,同學們瞪大眼睛傾聽,一會兒發出會心的笑聲,一會兒又若有所思。我覺得,說教不是不能打動他們,而是說教之後,要輔以嚴格的管理,和不斷地督促、鼓勵,才能使他們有所改變。

教育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一個老師,我左右不了那麼多家庭;一己之力,也改變不了社會。但我願作一個傳道者,將良善、進步、正義、堅持等等,不斷地說與我的孩子們聽。


樓臺明月


我第一次看到薩特這句話:他人即地獄。不由拍案叫好,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在一個幽閉的空間裡,一個人追著另一個人在喋喋不休地說,另一個人捂著耳朵飛奔著逃避,但怎麼也逃脫不掉。

這場景不算日常,也是很常見,在老師跟學生之間也常見。

我上初中的時候,有個女老師特別負責,對學生很嚴格,作業字不好,就把作業本撕掉,讓重新寫,有時候還要找家長。我們當時有個同學,家境挺困難,母親身體不好,父親脾氣暴躁,他回家要幹很多活,有時候還要被父親打。自然,他的學習很一般,作業能糊弄就糊弄。但偏偏這位女老師這裡糊弄不過去,被叫了幾次家長,作業撕過兩回。他對這位女老師非常生氣,有次趁沒人的時候,在黑板上寫了一句罵這位女老師的話。女老師知道了,當著全班的同學訓這位同學,訓著訓著,女老師突然哭了起來,說她身體不好,為了同學,她生病了還堅持來上課,批改作業,沒想到同學會這麼對待她。

不過,那位同學看了無動於衷。因為對於那位同學來說,不被父親打是首要任務,抽出時間來幹活是首要任務,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對於學習,他只要一個初中畢業證書,字寫得好一點壞一點對他沒什麼用。女老師的嚴格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地獄”而已。

等我有了孩子,我也遇到了。我自認我是一個開明、話不多的家長。那時小孩才三歲。她身體不太好,我讓她多喝水,她堅決不喝。我就開始怒斥她,而且想到她一生病,我就特別揪心,睡不好覺,上不好班,非常辛苦,而這個小孩一點都不懂體諒家長,配合一下,讓身體快快好起來,所以越說越激動。後來,小孩說,媽媽,你的聲音就像空調的嗡嗡聲,特別難聽,我想了好多辦法都不能讓你停下來,我只能不聽,想別的事情。這句話一下子就讓我清醒了過來。

我想著讓她的病快點好,她因為身體不好,覺得水特別淡,喝不下去。兩個人都沒有表達原因,只是表達自己的訴求,而且又加上情緒,根本在兩個不同世界裡,效果肯定很差。尤其我作為成人,用強力壓迫,更是她的“地獄”。

因此,老師也好,我們也好,首先要了解對方的心理,對方的需求,然後打開他的心門。如果對方的心門緊閉,老師再累死累活,學生也不會有所觸動啊,只會覺得你是他的“地獄”。

不過,也不是每次都能打開學生的心門的,有的學生心門已壞,對學校、老師已經缺乏信任,那老師就收起那顆要教育他的心吧。不要為了感動自己而做無用功。這世上總有看對眼的師生緣,也有看不對眼的無緣的師生關係。我覺得都很正常。

希望老師們能多多遇到和自己投緣的學生!


五道口的顏學姐


現在的老師自己言行都不一致,誰會信服?

1988年,我以前的幾任老師從不說教,為人正直,真心對待學生,從小因家庭原因我是班上最跳皮的二人組,都感化了,最後二人都成債優秀,百分制升學題我語文97,數學98,數學楊老師常年貧血,她住在醫院職工宿舍,只有一間房,非常儉清貧,愛人是醫生,記得有一次我數學考了29分,她把我們二個叫到家裡,一邊吊水一邊講解,還招待我們2個毛孩子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我當時就發誓一定要考進前三,好好學習,徹底改變!

我一輩子都記得她 ~ 楊老師!

知識改變了我的一生!





退伇老兵流血不流淚


現在當老師的,我說的是認真負責的老師,簡直就是行走在擔架上的人。上次數學老師因為教學生,直接氣得在講臺上血壓升高,暈倒了。一群孩子又蹦又跳地跑去辦公室找我,看到這個場面,我弱弱地問了句:“真的,還是假的?”老師暈倒了,孩子們還能又蹦又跳地跑來,這樣的歡樂氣氛,讓我感受到心冷。然後我以為當天晚上會有孩子回來告訴家長,今天班級裡發生瞭如此大的事情,結果安安靜靜,我拗不過,悄悄地向幾個家長側面打聽,結果讓我心更寒……過了幾天,數學老師無奈地說,有孩子說老師,你啥時候再表演一次暈倒?用心血教出來的孩子,天天告訴他們感恩,學會體諒別人……結果孩子們的表現……實在難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