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你怎么看?

数学大宇


现在转变教学思路,以学为主,引导性教学为辅。用兴趣,用项目等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问题求解,求解过程需要学习一些东西,老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或者系统化的教学,学生就有兴趣有动力且能够掌握了。


ancy妈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特别是当下,教师企图再用苦口婆心的说教去改变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你掏心掏肺给了学生,对一些学生而言,也未必能够触动他的心灵。

对一部分学生而言,没有特别的体验,没有重要的经历,没有足以让他感觉到危机和惶恐的压力,他们是很难改变的。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内心没有自我矫正,评判,期待和改变,教师就是磨破嘴唇,操碎了心作用也不大。



去年,我参加了九年级一个班的主题班会,真是感慨良多。

班主任老师把这个主题班会准备的特别的充分,设计的也十分的精彩。班会的主题是《青春的光辉》,班会上,有共唱班歌,有励志宣誓,有激情演讲,有谈感想,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一席即兴发言感人至深。

班主任的老师的公婆身患绝症正在住院,而自己竟然没时间去到医院探望一下。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两岁,由妈妈替自己照顾,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生身上。

班主任发言的过程中,多次哽咽,泣不成声。班上的一部分孩子,特别是女生,被班主任的发言所感染趴在桌上抹眼泪。而班中那一部分所谓的后进生,却目光呆滞茫然,毫无表情的看着班主任,没有任何被触动感动的迹象。

之后的一个礼拜,我和其他代课老师聊这次班会。老师们都说,感动和触动只是一时的,过后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特别是对那部分不学习的同学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他们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听一听老师们的谈论,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感叹啊。

对于人民日报所评论:教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我本人深有体验,深感认同。这个就是当下,特别是中学和大学真实的教育状况。


教育探微


感动这个事从来都是被动的。和孩子讲理,可以,但必须有方法,还要有基本家教的配合。家长从小要给孩子灌输要善良,要讲道理的思想。后期在教育孩子其他道德规范的时候才有据可依。我以前的一个学生被爸爸骂了,严重影响上课情绪。我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大概原因是孩子自以为被委屈了,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好了。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觉得不是个事,但在孩子的角度就是很严重。我告诉她,她爸爸这样老是骂她肯定是不对的,但是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她的每一天对自己来说都是新的,会犯错确实正常,但问题是她的错对爸爸来说不管是具体到某一个还是普遍的问题,做爸爸的也一样是没经验的,爸爸只是一样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她解决问题,不知道怎样才能对她更好。爸爸和孩子其实一样是委屈的。这个道理大概讲了有二十分钟。还好孩子把这个心结解了。这不是感动,这是理解。要想让孩子明事理,靠被动的感动是有限的,必须要让他们自己处于问题的各个角度上,以己推人才能看到问题的各个方面。但这个基础是孩子本身的三观要正。如果遇到从小不讲理,永远把自己放在首位的的孩子是没用的。所以,家长一开始的教育很重要,是基础。这个,老师无非代替。


海音15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从个人专业和理解进行一下泛专业解读,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大学本科毕业于教育学专业,本来是打算从事教育行业,但是因缘际会,让我至今仍然还在其他行业奋斗。但是我每每回忆起大学的峥嵘时光,历史学科教授的话就回荡在我的耳旁:教书不是像打针注射一样,强制性地注入,而应该像吃药一样,外面的糖衣不会让你本能的拒绝。

第一点,教育是要注意方法的,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循循善诱,而不是按照你所谓的方法强制灌入,说教只会是枯燥乏味的,味同嚼蜡又如何能让你的学生读懂你想要传授的知识呢?反而易适得其反,最后你也累他也累罢了。

所以,我认为教育要有方法,甚至对于每个学生都可能用到不同的引导方法,如钓鱼一样,不同的鱼需用到不同的饵和不同的钩。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抖起十二分的精神和主动性,拨云去雾,云开月明。

第二点,教师要做到与时代接轨。如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每天透过各种媒体报道,学生们都能掌握到来自各位大家解读的知识以及无数野史、热词等等。如果老师们仍然保留生硬的课本知识,因循守旧,不懂创新和丰富,那么你传授的知识难以吸引注意,就算是学到了,掌握了,将来也容易忘记,难以实用。

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教材,为什么有的老师总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学习,而有的老师的课堂死气沉沉,鼾声四起呢?老师们或许也需要深思一下。

各位,你觉得呢?

个人意见,共赏共鉴。



小毅谈PMP


我一直非常尊重老师,从小时候上学前班到技校毕业,后来我发现许多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也超乎寻常,只要是老师说的都对,总之上学听老师的,工作听领导的,看病必须听医生的…,老师的地位挺尴尬的,现在回头看小学的老师,看中学的老师…,人生不同阶段的老师总是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作用,这个看似接力棒,其实又不同于接力赛,小学老师自然不比中学,中学老师自然比不上大学老师,学生在一天天长大,学生就是接力棒,而老师只具备了各阶段的水平…。

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不是学生不听话,也不是老师的水平低,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只要打开手机你就可以了解世界各个角落,会上网就知道世界趣闻,我们的学生是接触信最快的阶层,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广,思想非常活跃,特别到了中学阶段老师的话已经不能感动学生了。孔子的话把人们感动了几千年,诸葛亮的神算折服了多少豪杰,孙子兵法让世界兵者跪拜…,但这些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就是个智慧的符号,甚至还不及明星的感召…。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太多太广了,老师真的难当了,现在恐怕只有幼师和小学老师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


思想的眼睛1



提起这个问题,我想起我带的上一届孩子现在上七年级。

其中有个孩子让我印象尤其深刻。母亲跟人跑了,父亲去世多年,跟着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七十多岁的爷爷在家。学校考虑到孩子家境贫寒,每学期只缴教辅读物费,生活费全免,还享受贫困生生活补助,只要一有资助,我们首先就是考虑这个孩子,老师们也经常给他送衣服和鞋子。按理说,这样一个孩子应该特别珍惜学习机会。

但是,这个孩子却不是我们想都那样,经常不写作业,还调皮捣蛋。于是,我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常把孩子叫到我面前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这些帮助他的人,懂得爷爷的辛苦……每次一交流,孩子就眼泪直流,我也跟着难过。

但是,难过之后,他依然不写作业。于是,我就每周放学时提醒他,他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说:“刘老师,你放心,这周我一定把作业完成,我用我的性命担保!”听了孩子的话,我满以为孩子会真的把作业完成。我甚至还给他姑姑联系,叫她提醒孩子完成作业。他姑姑则打电话问过孩子,而他也直接对他姑姑说作业完成了。


等到星期一开学时,一检查作业,作业没完成的孩子里一定有他。刚开始时,我会继续耐心做工作,后来发现我的说教对他不起一点作用。我就只是叫班干部督促他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作业。我不能因为他一个孩子,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不过这个孩子还很聪明,小学毕业考试时各科都考得不错。

尽管孩子已经上七年级了,但是我经常挺七年级老师说他不写作业,特别懒惰。

不知道对于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也不知道我们的说教是不是没有什么让人感动的地方,反正教这个孩子几年,我就几乎做了几年的工作,在他一个人身上花的心血、怄的气数都数不完。也许我还是缺乏了教育艺术吧!

看来人民日报的记者还很了解老师,对老师的无奈看得很清楚,老师难做,好老师更难做。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老师的说教要先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学生。

今天我又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了说教,看得出,他们并非不为所动,只是在学习的道路上,有些同学落下的太多,已经失去了追赶的信心和勇气,或者听着老师的鼓励,内心也激起了奋进的浪花,只是落实到行动上,一时难以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并产生持继的动力。但我依然鼓励他们做起来,学起来,因为开卷有益。并准备像一个虔诚的修行者一样,将我的体悟、我的理念不断传递给他们,渡一渡那些有缘人。

说教一:多年前给北京工程师的差评

2004年,我们家以近六千元的价格,购买了第一台联想锋行游戏电脑。这个配置在当时还是很NICE的。电脑买回来,工作人员已为我们装好了系统及应用软件,爱人又装上大型游戏“孤岛惊魂”,高兴地玩起来。打开游戏,画面清晰,景致优美,手指在键盘、鼠标上起落,人仿佛就置身于场景中,真的是太震撼了!

后来,基于某种原因,使用“一键恢复”,重装系统,再打开游戏时,原来美丽的画面变成了雾蒙蒙的样子。电脑有毛病?那时关于电脑,我们基本一无所知。打售后电话,咨询服务人员,对方说没碰到过这情况,并把这个问题反馈给北京的工程师。北京的电脑工程师打电话给我们,说“下载一个新的显卡驱动试试”。我们一听就蒙了,那时学校和家里都还没有上网,还不知上网是怎样的,就更别说“下载”“显卡驱动”为何事何物了。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买的电脑,出了问题你们不来解决,让我们自己如何如何,要是我们会解决,还用得着你们啊!生气之余,给了北京的工程师一个“差评”。

再后来,爱人订《电脑报》,买来与电脑有关的书籍学习,对电脑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多。猛然有一次,在解决一个类似问题时,想起北京工程师的话,方悟到,人家说得很对。并感慨,认为人家敷衍客户,给了一个“差评”,其实是自己无知啊!

结论:不学习,不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可能误解、冤枉别人。

说教二:越是富裕、进步的家庭越重视教育,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意识不到知识的力量。

我们学的《咏雪》,那是东晋时的故事,那时的大户人家,就重视孩子教育。“寒雪日内集”,不是玩游戏,不是扯闲篇儿,而是“讲论文义”。封建社会里一直讲“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大户人家,从来都没忽视过对女孩的培养。所以谢道韫能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佳句来。

今天我们学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作者林徽因,诗人,建筑学家,留学英国,曾与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新月诗人徐志摩相恋,丈夫是梁启超的儿子,其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别说民国时期,就是现在,我们周围留学的又有多少呢?

越是经济富裕、思想进步的家庭,就越重视教育,他们的孩子也会更加优秀。相反,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人们越慵懒,意识不到知识的力量。一代一代的穷人,也越难超越自己的阶层。

结论:老师说教时,同学们瞪大眼睛倾听,一会儿发出会心的笑声,一会儿又若有所思。我觉得,说教不是不能打动他们,而是说教之后,要辅以严格的管理,和不断地督促、鼓励,才能使他们有所改变。

教育须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老师,我左右不了那么多家庭;一己之力,也改变不了社会。但我愿作一个传道者,将良善、进步、正义、坚持等等,不断地说与我的孩子们听。


楼台明月


我第一次看到萨特这句话:他人即地狱。不由拍案叫好,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在一个幽闭的空间里,一个人追着另一个人在喋喋不休地说,另一个人捂着耳朵飞奔着逃避,但怎么也逃脱不掉。

这场景不算日常,也是很常见,在老师跟学生之间也常见。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个女老师特别负责,对学生很严格,作业字不好,就把作业本撕掉,让重新写,有时候还要找家长。我们当时有个同学,家境挺困难,母亲身体不好,父亲脾气暴躁,他回家要干很多活,有时候还要被父亲打。自然,他的学习很一般,作业能糊弄就糊弄。但偏偏这位女老师这里糊弄不过去,被叫了几次家长,作业撕过两回。他对这位女老师非常生气,有次趁没人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了一句骂这位女老师的话。女老师知道了,当着全班的同学训这位同学,训着训着,女老师突然哭了起来,说她身体不好,为了同学,她生病了还坚持来上课,批改作业,没想到同学会这么对待她。

不过,那位同学看了无动于衷。因为对于那位同学来说,不被父亲打是首要任务,抽出时间来干活是首要任务,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对于学习,他只要一个初中毕业证书,字写得好一点坏一点对他没什么用。女老师的严格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地狱”而已。

等我有了孩子,我也遇到了。我自认我是一个开明、话不多的家长。那时小孩才三岁。她身体不太好,我让她多喝水,她坚决不喝。我就开始怒斥她,而且想到她一生病,我就特别揪心,睡不好觉,上不好班,非常辛苦,而这个小孩一点都不懂体谅家长,配合一下,让身体快快好起来,所以越说越激动。后来,小孩说,妈妈,你的声音就像空调的嗡嗡声,特别难听,我想了好多办法都不能让你停下来,我只能不听,想别的事情。这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清醒了过来。

我想着让她的病快点好,她因为身体不好,觉得水特别淡,喝不下去。两个人都没有表达原因,只是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且又加上情绪,根本在两个不同世界里,效果肯定很差。尤其我作为成人,用强力压迫,更是她的“地狱”。

因此,老师也好,我们也好,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心理,对方的需求,然后打开他的心门。如果对方的心门紧闭,老师再累死累活,学生也不会有所触动啊,只会觉得你是他的“地狱”。

不过,也不是每次都能打开学生的心门的,有的学生心门已坏,对学校、老师已经缺乏信任,那老师就收起那颗要教育他的心吧。不要为了感动自己而做无用功。这世上总有看对眼的师生缘,也有看不对眼的无缘的师生关系。我觉得都很正常。

希望老师们能多多遇到和自己投缘的学生!


五道口的颜学姐


现在的老师自己言行都不一致,谁会信服?

1988年,我以前的几任老师从不说教,为人正直,真心对待学生,从小因家庭原因我是班上最跳皮的二人组,都感化了,最后二人都成债优秀,百分制升学题我语文97,数学98,数学杨老师常年贫血,她住在医院职工宿舍,只有一间房,非常俭清贫,爱人是医生,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29分,她把我们二个叫到家里,一边吊水一边讲解,还招待我们2个毛孩子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我当时就发誓一定要考进前三,好好学习,彻底改变!

我一辈子都记得她 ~ 杨老师!

知识改变了我的一生!





退伇老兵流血不流泪


现在当老师的,我说的是认真负责的老师,简直就是行走在担架上的人。上次数学老师因为教学生,直接气得在讲台上血压升高,晕倒了。一群孩子又蹦又跳地跑去办公室找我,看到这个场面,我弱弱地问了句:“真的,还是假的?”老师晕倒了,孩子们还能又蹦又跳地跑来,这样的欢乐气氛,让我感受到心冷。然后我以为当天晚上会有孩子回来告诉家长,今天班级里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情,结果安安静静,我拗不过,悄悄地向几个家长侧面打听,结果让我心更寒……过了几天,数学老师无奈地说,有孩子说老师,你啥时候再表演一次晕倒?用心血教出来的孩子,天天告诉他们感恩,学会体谅别人……结果孩子们的表现……实在难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